不谈漩涡中的“环保少女”,来谈谈全球变暖的话题

不谈漩涡中的“环保少女”,来谈谈全球变暖的话题

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于9月23日在纽约召开。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变暖或已成定局。然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精英与民众之间分歧越来越大,以通贝里为代表的青少年不得不走出课堂。

全球变暖或已成定局

为支持在实施《巴黎协定》方面所作的努力,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邀请来自政府、金融界、商界和民间社会的世界领导人参加9月23日举行的气候行动峰会。在气候行动峰会召开之前,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有关过去5年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报告。报告称,过去5年间,全球气候变化明显加剧。

该报告指出,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和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在2015-2019年间均出现增长,而这5年或还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5年。

报告还指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了20%,这导致全球平均气温比前工业时期提高了1.1摄氏度。

报告总结称,过去几年,大范围热浪、破纪录的大火、热带气旋、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导致了巨大的人员和粮食产量损失。南极和格陵兰岛冰川的融化开始加速,这也是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了解,约6.7亿人生活在山区,冰川往往是他们重要的水源。约6.8亿人生活在沿海地区,那里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不谈漩涡中的“环保少女”,来谈谈全球变暖的话题

岛国基里巴斯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恐从地球上消失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警告称:“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和冲击并没有减少,反而在不断增加。”他还表示,热带气旋是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极端天气。2017年的“哈维”飓风,就造成了超过12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是有记录以来最惨重的。

此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也发布了一份《气候变化下的海洋与冰冻圈特别报告》。报告指出,自19世纪末以来,全球海平面上升了0.2米,随着全球冰川融化加剧,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继续上升1.1米;而即使执行了严格的温室气体排放措施,海平面也无法避免地上升0.29-0.59米。

美国退群致步调紊乱

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曾经协同合作。2009年,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云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加世界气候大会。又经过几年的磨合,国际社会终于在2015年通过了一个控制气候变化的协议《巴黎协定》。

然而在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正式退出《巴黎协定》。有专家分析美国“退群”的原因,认为以公路、铁路为代表的美国基础设施已经60多年没有更新了。如果更新,将需要天量的水泥、钢铁、电力。此外,美国煤炭储量世界第一,达到2466亿吨,是中国的2.5倍以上。如果美国不退出,那么就无法动用煤炭,就没有办法启动中低端制造业。

《巴黎协定》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每个国家都要控制碳排放,每年给每个国家一定的份额,如果一国的份额使用完了,还想排放,那么就要花钱到其他国家购买。

特朗普的目标首先是要让“美国再次强大”。早在2012年,特朗普就曾在推特上发布帖子声称,气候变化是美国的对手们编造出来的“骗局”,目的是让美国制造业缺乏竞争力。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 年期间,排放量基本持平,仿佛一切都开始变好。然而,希望在2017年破灭了。2017年,全球排放量增长了1.6%,并预计2018年的增长率将达到2.7%。应对气候变化,虽然全球协同治理迫在眉睫,但国际目标与各国正在做的事情之间存在矛盾。

但世界各国并没有放弃努力。截至2018年11月,已有184

个国家及欧洲联盟加入了《巴黎协定》。去年12月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波兰开幕,各国代表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进行谈判,以实现三年前世界各国在巴黎作出的重要承诺。

不谈漩涡中的“环保少女”,来谈谈全球变暖的话题

瑞士环保人士为已经融化了的永久雪盖举行“葬礼”

发达国家成众矢之的

气候行动峰会中,有一个花絮被媒体捕捉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被禁止发言,而中国以及印度将取代上述国家成为此次峰会的“主角”,为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提供解决方案。

毫无疑问,这种安排引起了一些发达国家的“不满”。联合国给出的理由是:中国和印度虽然目前仍在投资燃煤发电,但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且积极支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而一些发达国家尚未同意提高应对处理气候变化的目标。

美国等国之所以被剥夺发言权,其实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在过去几年中的环保成绩不仅没有进步,而且还出现了明显的退步。美国重振该国煤炭工业并退出《巴黎协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澳大利亚尽管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最大投资国之一,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和液化天然气出口国,自身严重依赖煤炭还拒绝向绿色气候基金提供更多资金,被剥夺发言权无可厚非。此外,因为亚马逊森林大火而受到国际社会批评的巴西也未获得发言邀请。

反观中国和印度,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占据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却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和巨大牺牲,远比发达国家更积极。中国的经济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就考虑到了环境问题,推出了一系列节能减排任务和指标,人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与10年前不一样的山和水。印度在植树造林和绿化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也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

16岁通贝里 全球行动发起人

一场全球倡议行动正在席卷全球,而运动的发起人竟然是一位年仅16岁的瑞典女孩——格蕾塔·通贝里。通贝里2003年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去年8月起,通贝里坚持每周五在瑞典议会外静坐,希望政府采取措施重视气候变化问题。

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她先后登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和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演讲台,通过国际舞台传播自己的环保理念。她还宣布休学一年,将精力完全投入于环保工作中。今年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一身红衣、扎一条辫子的通贝里备受瞩目。她在大会上发表了4分钟的演讲,略带哭腔的“how dare you”(你们怎敢这样)成了她的标志性语言。她指责各国领导人“辜负了我们”,“我们不会让你们推卸责任,我们这时在这里划下红线,世界正在觉醒,无论你们是否乐意,变革正在来临。”

不谈漩涡中的“环保少女”,来谈谈全球变暖的话题

然而,面对这场慷慨激昂的演讲,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国领导人并没有给予太多正面反馈。德国总理默克尔称,她被通贝里的演讲打动。此后,默克尔还接见了通贝里,但她同时也批评通贝里没有提到可能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现代技术和创新。法国总统马克龙则直接批评说:“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做出具体行动的年轻人。”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担忧这名女孩承受的精神负担。他表示,女孩对精神负担过重还不了解,她的安好是最重要的事。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表态最耐人寻味,他在社交媒体“推特”上这样评价通贝里:“她看起来像个快乐的女孩,对光明的未来充满期待,看起来真好。”美媒称,特朗普是在对通贝里冷嘲热讽。

也有一些与会者对于她的演讲予以正面评价。例如,尼日利亚环境部长阿布巴卡尔表示“深受触动”,并表示“完全认同”她的观点。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市长科拉乌称赞她“言语有力”,具备成年人的风范。通贝里还被提名为201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

青年学生携手争未来

随着各国之间扯皮不断,气候变化问题长期不受重视,而环境又持续恶化,很多青少年已不安于在教室读书。一场由青少年发起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这个名为“周五为将来”的行动声势越来越大。今年3月15日,全球12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城市,上百万名学生参与其中。从欧洲的瑞典、挪威、德国到亚洲的菲律宾、泰国、日本,学生们手持标语表达关注气候变化的想法,要求政府就气候变化议题采取应对措施。

不谈漩涡中的“环保少女”,来谈谈全球变暖的话题

澳大利亚青少年呼吁全球关注气候变化

9月20日周五,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的前夕,全球超过150个国家的数百万人参与其中,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反气候变化行动。

在纽约、巴黎、布鲁塞尔和等城市,青少年们携手同行,呼吁人们关注气候变化。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引起包括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内的西方领导人的支持,从而引起社会各个层面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中国青少年也参与到全球行动当中。

近日,中国首个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公益影视活动的中国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在深圳举行。“深圳少年”组委会受邀请参加了本次大会,并带领“深圳少年小记者”进行现场拍摄与采访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郑保卫就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方面与小记者们进行了深入的讲解,要求小记者们要有节约能源的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大家共同

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并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理念宣传给更多的同学们,让更多的青少年一起来保护环境。

马特

图片提供 IC PHOTO

不谈漩涡中的“环保少女”,来谈谈全球变暖的话题

「 2019年10月24日 郎恩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