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上為什麼沒有記載過夏朝?

聿楓


目前所存的甲骨文確實是沒有關於“夏”的任何記載,但是目前的甲骨文還沒有被完全結出,而且甲骨文存在丟失或還未出土的現象,比如在貴州方面出土的甲骨文被證實是一種更古老的文字。

那麼我們來討論下,夏這個王朝到底存不存在?

先看下夏朝的來歷

上學學習歷史的時候,歷史老師就說了,夏啟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具體的來歷可以參考《史記》的記載。禹因為治水有功,舜將帝位禪讓給了禹,等到禹老的時候,本來是想將帝位禪讓給伯益,也就是秦國人的祖先,但是天下之人卻擁護啟。但是根據另一本書的說法是啟同伯益展開了戰爭,終於將伯益殺死,建立了夏王朝。

我們看下如何證明夏王朝的存在

目前為止還未有任何關於夏王朝文字的考證和器物的考證,包括現存最古老的甲骨文和金文都未見到關於夏的文字,只有在周朝時期的青銅器上記載了關於夏的歷史,但是由於兩者相差年代較遠,信服度不高。

在出土的《竹書紀年》上出現過,《竹書紀年》是現存最為古老的文獻,在上面記載了關於夏王朝的事情

湯滅夏,二十九年,用歲四百九十六年。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

從上述文字我們可以看出,夏王朝從禹開始算起,有471年的時間,商朝存在了496年的時間。周王朝的牧野之戰,也就是滅商的戰爭有著明確的記載,就是關於木星的記載,根據天文學的推論,周朝滅商的時間大約是公元前1046年,在向前推算496和471年,大約就可以推出禹所在的時間大約是公元前2070年。

那麼如何判斷夏王朝卻是存在過?

考古學家在考古中引用了“天文學、放射性碳素”等方法,對出土的文物和墓葬的規模、陪葬品等進行考究和推斷。所引用的考古遺址就是在洛河流域的二里頭文化遺址。在這裡的墓葬規模來看,已經有文明的痕跡,不僅有居住的房間,祭壇,還有宮殿,墓葬等,說明了這裡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統治基礎。而且也發掘出了青銅器,這種青銅器的構造比周王朝時更為原始。從墓葬中也發現了不同的墓葬,從墓葬品種我們也可以看出等級來,有的墓葬沒有陪葬品或者很少,有的有了日常的用品,比如糧食,燒製的“碗”等,有的有了青銅器,比如一些盛酒的,或者盛糧食的器皿。這也是等級制度的一種表現。

所以說,我們可以推斷商王朝之前確實存在一個夏王朝的政體,這個整體到底是一個部落的形式體現還是以一個國家的形式體現,到現在還無法確定。

那麼甲骨文為何沒有記載?

個人認為,甲骨文出現的歷史比較短,很有可能是在夏末和商初出現,而且從筆法上來看,像是隨手劃上去的,當時也不可能有專門的史官來記載這些東西。而且我認為,很有可能商王朝採取的是叛亂的形式取代的夏王朝,關於桀的記載也是在周王朝才有,所以說很有可能商王朝嚴禁當時人們記載關於夏的任何記錄。關於是不是還存在了關於夏王朝的文獻資料,我們只有等發掘更多的遺址,或許能夠探尋夏王朝的文明。


傲虎樓主


有這麼幾種可能。

一,夏朝根本不存在。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夏朝這個朝代不存在,而不是說作為夏或者諸夏不存在,這是兩個概念。因為夏朝就是一個朝代了,那麼是與商周一樣的中央集權的證券,並擁有相對完整的社會制度和傳承製度。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的考古工作者還沒有找到足夠的證據來證明在商之前有這麼一個朝代存在。

作為與夏最接近的商朝,我們已經通過考古發掘了大量的商代的器物,包括大量的甲骨文等文字記載。這使得我們對商代的認識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史記》和其他一些史書中記載的內容,因此,這也是商代被承認的原因,就是因為不只是文字記載,更重要的是考古的發現,證明了商作為一個朝代存在的證據。

通過甲骨文,我們瞭解到商代的很多制度與習俗,也包括很多商代征戰的記錄,但是,即便是這樣,也沒有看到夏朝的影子。我們甚至可以在甲骨文中找到商湯之前很多先王的記載,但唯獨麼有看到夏朝,這說明什麼呢?

如果《史記》中說的是真的,商滅了夏,那麼為什麼商人的甲骨文中看不到記錄呢?這是很值得懷疑的。

二,此夏非彼夏。

也就是說,商之前的朝代不叫做夏,所以在甲骨文中是找不到夏朝這個稱呼的,那麼同樣說明後人對夏朝的記載是不準確的。

這個可能性不大,因為商朝的建立和制度的確立我們今天通過考古可以得出大體的結論,可以說,商初的各種制度是比較粗糙的,當時的社會是比較鬆散的。因此,如果說在商朝之前還存在一個朝代的話,也不可能是中央集權的政權,也必定是一個較為鬆散的部落集團。

但不管是叫夏也好,還是叫其他的名稱,都未見到甲骨文中有過記錄。

三,我們尚未發現夏朝的記錄。

這個可能性也很小,我們今天對商代,早商的考古工作,不管是縱向時間上的,還是橫向空間上的,我們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對甲骨文的解讀也已經比較透徹,可能有人會說,甲骨文有4,5千個字,我們只解讀出2千多個,那麼剩下未解讀的文字中會不會就有夏朝的記錄啊?

這個可能性非常小,雖然我們還有2前多個字沒有辨認出來,但實際上,未辨認出來的甲骨文絕大多數是單獨出來的字,可能只在某處出現過一次就再也沒出現過,這種一般是獨立的人名或者地名。就像一個歷史名人會多出出現在記載中,我們可以很容易瞭解這個人的生平,但是如果一個普通人命在史書中出現了一次,那麼對於我們來說,對這個人依然是一無所知。

因此,這些未讀出的甲骨文,根本不可能與夏朝有關,如果真有關,就不可能只出現一次了。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在早商時期,在中原地區存在著諸夏部落聯盟,但尚未構成一個朝代。而同期還存在著很多的小的部落或部落聯盟,包括尚未成長起來的商部落和周部落,這些都是並存的。後來,商漸漸強大起來,建立的第一個朝代。幾百年後,商衰落了,周又成為了接替的朝代。


寒蕭99


目前為止,發現的甲骨文的歷史僅追溯到商朝。

甲骨文是一種鐫刻或者書寫在龜的腹甲或背甲以及獸骨上的文字。古人好占卜,發現的甲骨文大部分內容是統治者占卜的內容和結果,發現點是古代殷商都城,因此,甲骨文也被稱為“殷墟卜辭”或“甲骨卜辭”。清朝末年的王懿榮是中國第一個發現和確認殷代甲骨文的人,當時被發現的甲骨文被當作中藥材“龍骨”。不過據記載王懿榮並不是第一個發現甲骨文的人,但是他是最早確認甲骨文的人。

到2012年為止,世界上大約共有15萬片甲骨文,刻有字約5000,已破解約2000個字左右。甲骨文是國內發現的最早的系統性文字,比較成熟。郭沫若的《殷契粹編》的序言中曾經寫道:“卜辭契於龜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輩數千載後人神往。文字作風且因人因世而異,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渾,帝乙之世,文鹹秀麗。而行之疏密,字之結構,迴環照應,井井有條……足知現存契文,實一代法書,而書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鐘王顏柳也。”

正如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如此成熟度的文字也不可能是忽然出現,由此可以推測,殷商之前還有朝代。

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夏朝的存在。

國外史學家,很多把夏朝排除在外,認為這是一個杜撰的年代,為什麼?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明確的文字資料。在目前發現的夏朝遺址上,有石器角器有青銅,就是沒有甲骨文或者其它文字載體。而且這些遺址雖然按時間符合歷史文獻上夏朝存在的時間,但遺址位置離商朝的遺址也很近,有人認為是屬於商朝的。並且目前出土的甲骨文幾乎記錄了商朝的方方面面,連滅夏的商湯也有很多記載,但卻沒有絲毫關於夏朝的文字資料。而最早出現夏朝記錄的,反倒是在周朝。有史學家認為是周朝為了否定商朝的正統而杜撰了夏朝歷史。

個人是相信夏朝的存在的,先不說文獻資料的佐證,單文字來說,畢竟出土的甲骨文已經非常成熟。漢字有上萬字,然而據統計,日常1000多字就足以覆蓋90%以上的文字資料,而甲骨文已經破解的就有2000多字。文字如此成熟的朝代,之前必定還有文字稍微欠缺的朝代吧。

之所以沒有找到夏朝的甲骨文,很可能是因為遺址發掘還不夠嘛,還沒來得及重見天日。或者文字載體並不是用龜甲或獸骨等能夠長時間保存的東西。也或者當時文字還比較象形也不夠系統,像最早被當作藥材的甲骨文一樣,出土了,卻沒有被解讀為文字。


大大的俞


商代甲骨文沒有提過【夏朝】這兩個字,但是發現了關於禹、啟、相、不降、發等人的文字刻辭。

這些可都是夏朝的名人,“大禹治水”、大禹開啟了夏朝,而啟則開創了父死子繼的世襲制,把原本的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並且甲骨文中還有禹、啟配有祭祀的記載,所以,商代甲骨文中雖沒有直接提到夏朝,但是提到了夏朝的君主。

問題來了,為什麼沒有直接提到夏朝的名諱?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解釋:

①我們都知道甲骨文流失到外面的很多,被破壞的也有許多,有可能剛好提到的夏朝的部分就在其中。

②還有一點,在後面的王朝中,一般來說,新一代在位的王朝也會避諱前朝的年號的。比如明朝是推翻的元朝才建立起來的政權。所以,按照當時的規定“洪武元年”應該寫作“洪武【宣】年”,以【宣】字代替【元】字。那麼,在商朝會不會也有類似的情況呢?就是忌諱直接提到上一個朝代的名稱。

③甲骨文記錄的是日常占卜的情況,其中除了日常的瑣碎的事,還有一部分就是對外打仗的情況,夏朝已經被商朝取代了,所以,也就沒有再提的必要。只有需要去平息的部族也會被提到,比如商代甲骨文中“周”這個字就經常出現。

此外,很多人只知道殷墟的商代甲骨文,但其實夏朝也有甲骨文,二里頭就有發現數枚。

李維明老師於2009年就發表過《夏代、商前期牛骨刻辭試讀二例》,於2011年又發表過《“夏”字形探源》。文章中提到他在一片二里頭甲骨上發現了2個字,


其中一個便是“夏”字的早期寫法。

圈中的字被認定為“夏”字。

其字形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頭上有一日。但是,這個字到底是不是“夏”字呢?目前還不確定。即使是夏字,也不能說明就代表夏朝。

這片卜骨上有倆字,夏是其中一個,另外一個字:上部像一個奔跑的獸形動物,下部像陷坑(或尖樁、絆索),會意設置機關捕獸。這倆字放在一起又是什麼意思呢?又是迷一樣的存在了。


我是阿斗,我的賬號正在參加頭條的【生機大會人氣榜】,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點擊我的頭像,進入主頁為我投上1票!


文物考古聊歷史


甲骨文和夏朝都是現在比較神秘的事物,放在一起來講述,更是讓這種神秘越加彰顯了。

至於說“甲骨文為什麼沒有提及夏朝”,背後的涵義就是,甲骨文這種古老文字都沒有提及過夏朝,是不是能證實夏朝不存在。

其實這兩個說法都是既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的觀點。

01

甲骨文都記錄了什麼內容

甲骨文的發現屬於一個偶然情況。話說在晚清時期,一個叫做王懿榮的收藏家和金石學家,偶然發現了有些中藥“龍骨”上面似乎有人為刻上去的符號。經過他仔細辨認和大量研究,終於確定這是一種之前沒有發現過的古文字。

而出土這批“龍骨”的河南安陽就成為了一處著名的考古聖地,古今中外大批學者在此處挖掘了帶有文字的甲骨。而當除了安陽之外的其他地方也開始陸陸續續出土了帶有相似符號的甲骨時,終於確認,這是一種商代通用文字。

這一發現震驚了整個學術界,在此之前,沒有任何流傳下來的典籍記錄過這種語言,一切都要從零開始研究。

隨著類似密碼一樣的破解,甲骨文的部分內容也終於被三千多年後人們所見到。

這些內容大部分都是占卜之語,所以也叫做“甲骨卜辭”,而占卜的內容也多是國家大事,比如耕地、氣候、祭祀、戰爭等等。

這裡就有兩個問題存在:

  • 第一,對已知甲骨文,當今只能辨識出很小的一部分。

目前已經提取出的甲骨文單字大概在5000個,而已經破解在1500左右,並且還不包含其中有誤讀的現象。

所以,說“甲骨文中沒有記錄夏朝”是不準確的,只能說當下已經破解出的甲骨文中沒有發現夏朝的有關記載。

順便一說,每次高考總會拿來炒作的,說某某考生用甲骨文寫了一篇作文,被某某大學破格錄取等新聞,用這1500字寫一篇通用的作文,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何況其中還有很多當下用不到的生僻字。這種新聞都只是為了博眼球而虛構的罷了。

  • 第二,甲骨文記載內容有限

因為書寫材料的珍貴和繁瑣,甲骨卜辭一般都比較簡單,甚至有單字成句的現象。而所記內容又都是當時發生的大事件,並不會出現其他瑣事等記錄。可以說其本身只能代表某一個方面的內容罷了,連商代人如何生活的情況都不足以推測。

那麼,口耳相傳的歷史到底會不會被寫入甲骨,或者是否商代之前已經有前朝流下的甲骨資料,不用再另行刻寫,這些都是不能確定的事情。

02

夏朝到底存不存在

這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到今天為止,夏朝還只是一個存在與典籍記載中的時代。它與其他朝代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商周等時期確有歷史文物出土,而能確定屬於夏朝的文物至今還未發現。

但是,歷代史書都言之鑿鑿地說,夏朝確實是一個存在的王朝,起源也都很明確,就是由治水的禹和其子啟所建立的。空穴來風,未必無因。

所以,關於夏朝到底存不存在,學術界上準確的說法是:

尚無辦法證實夏朝存在。

但是這句話被以訛傳訛了,在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口中,變成了:

很多學者認為夏朝不存在。

這兩種說法的涵義可是有著天壤之別的,而民間等關於夏朝的爭論也多數是來自於這種誤讀。

王國維先生對於歷史研究提出過“二重證據法”,即:

吾輩生於今日,幸於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種材料,我輩固得據以補正紙上之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為實錄,即百家不雅訓之言亦不無表示一面之事實。此二重證據法惟在今日始得為之。

他認為,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應該互相印證,這樣得出的歷史研究結論才真實可信。而“二重證據法”也成為了當下學術研究的正流。

夏朝的考古發現到現在還沒有出現,或許已經出現了,但當下還沒有辦法確認是屬於夏朝的文物。這種情況下,針對於“夏朝存在”或“夏朝不存在”的爭論就沒有辦法證實或證偽。

所以:

  1. “甲骨文”當中到底提沒提及過“夏朝”,因為文字破解尚需進步,目前還不得而知;

  2. 即使最終確定,已出土甲骨文中並沒有提及夏朝,也同樣因為其內容的侷限性和歷史記錄性質,並不能證實夏朝不存在。


未來在黑夜隱匿,於此靜待曉光。我是待曉兒,專注於文化的科普與解讀,歡迎關注與交流。

待曉兒


稱呼問題

“殷”和“商”這兩個字都是我們如今用來稱呼商朝的,特別是“殷”字,無論是先秦典籍還是《史記》都是稱呼商朝為“殷”,然而來看看殷字的甲骨文,也只能說是一隻手拿著個東西,然後旁邊是一個人形的樣子而已,而且《說文》:“殷,作樂之盛稱殷”,也可知殷這個字在漢朝的時候求其本義就不是指朝代的意思。這樣就可以知道殷人最開始的時候不一定稱自己為殷,同理當時的人稱呼夏朝也不一定為夏。



字的誕生

字是如何誕生的?必然是先有其義,然後再有其音,最後才有其形。在文字還沒有定型的時候,不僅寫法可以多樣,而且有時候寫這個字只是借用這個音而已所以有了假借。文字的讀音也是隨著時間推移在演變,今天的我們再聽2000多年前的古音已是和聽天書一般。今天的我們學習文字,是在文字已經定型和我們今天的讀音基礎上,一般是先看其形,再聽其音,最後再學其義的相反順序在學習文字,這樣就有一種慣性思維,看到某個字就會跳出它我們自己知道的那個意思,其實在古代,古人有時候只是借用這個字的音而已。



甲骨文

甲骨文的作用是幹嘛的?甲骨文在當時的作用基本上就是占卜用的。甲骨文對於我們今天來說,是研究當時的重要史料,但是在當時甲骨文並不是史書,它並不是記載古史,而是問當時的“今事”。既然不寫古史,那麼為什麼要一直提夏朝呢?

而且記錄甲骨文的那些龜殼並不都是完整的保存到了如今,甲骨文也沒有定型,有些字正著寫有些則是反寫,還有些有多種寫法,偏旁也不也一樣,更何況考古也沒有結束,我們對甲骨文的研究也沒有結束,只是目前還沒有從已經發現和解讀的甲骨文中發現夏朝的歷史。




“夏”和“殷”雖然是我們如今對那兩個朝代的稱呼,但是在當時有可能就是借這兩個字的音,然後用習慣了就約定俗成了。所以今後真的在甲骨文中發現夏朝的訊息不一定就是得發現“夏”這個字,說不定會是其他一個字來表示夏朝。至於記載夏朝的事情,也是亦有可能,只是如今沒有發現和被解讀而已。


淡看天上月


文字要麼用來記物,要麼用來記事,大抵就這兩種用途,但物和事都是會消失、轉變的,斗轉星移,物是人非,那些消失的人名和改變的地名就是我們認識古字的一大障礙,也許並不是每一個古人都有一個名字,他們也不會像現代人一樣花哨地單獨造出一些奇形怪狀的字來給自己命名,但是每一個重要的據點總有一個名字,因為你怎麼比劃都比劃不出一個西安了,至少很費事,而夏商時代的古地名我們大部分都不知道了!至於那些早已消失的動植物,神祗名,那就更無從知曉了。而夏商時代人們的日常交往,經濟精神生活我們就知道的更少了!

由於上面的種種原因,甲骨文發現了四千五百字,我們認識了二千五百字,坦白講,已經不錯了!但是甲骨文中蘊含的主要信息我們已經獲得了,餘下的一些東西,重要性已經不能跟我們揭開的相比。讓人們比較驚奇的一點便是為何甲骨文中一點也找不到關於夏朝的信息,而我們發掘的一些關於夏朝的遺址,也沒有文字出土,這就有點尷尬了,他媽的難道是我們的史書把我們騙了,所以這就有了夏朝失蹤之謎!

當我學習世界史的時候,一看人家埃及與兩河流域動不動就公元前三千年前,直接就把我嚇尿了。因為我們的歷史都是公元前二三百年,頂了天也就公元前六百年,再往前就比較模糊了,似乎我們的成熟度在之前也遠沒有人家高,難道它們被我們厲害,人類進入文明的腳步應該是基本同步的,為什麼人家的文明,人家的文字會被我們早二三千年?這多少讓我心裡不服氣!

當我們的學者考慮夏朝的存在性與成熟度的時候,當然會不自覺地想到埃及與兩河流域的文明,暗自有較勁,想把我們的文明再往前推。現在有些學者,特別是國外學者因為文字的緣故質疑夏朝的存在,這當然讓人覺得很不服氣,我們的歷史可是一直以夏朝開端的,現在竟然有人說它不存在,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人家好像說的也有點道理,我們歷來把文字作為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夏朝是一點文字都沒找到,這實在是讓人很洩氣!





彩虹的星星


如果因為目前所獲得的這點甲骨文的內容沒有記載夏朝就懷疑夏朝的存在,那未免淺薄了。甲骨文是清末王懿容先生在偶然時發現的,而在此之前一直被當做龍骨入藥,我們知道,中醫中藥已傳承數千年,在此漫長的時間裡,被入藥毀掉的甲骨有多少?在被毀掉的甲骨上又記載著多少殷商的秘密和歷史的脈絡?在我們的腳下還有多少甲骨在沉睡?就目前為止,也沒有把現有發現和收集的甲骨文完全破譯出來,雖然從所破譯出來的內容大部是占卜,但這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藉此懷疑夏朝的存在。真相就藏在我們腳下_那一層層沉積數千年的歷史文化土層中……終有一天,考古專家會揭開遠古給我們留下秘密。


樂乎齋牧雲山人一笑


很多人都在疑惑,說甲骨文沒有提到過夏朝,認為夏朝不存在,實際上,這是一件很值得討論的事情。

夏朝到底存不存在?按理來說,其存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先不說其他證據,外國拿著荷馬史詩當至寶的人大有人在,我國更為權威的許多史書如《史記》都記載了夏朝存在,總不能按外國的觀點推翻我國的史書吧。

那麼,為什麼甲骨文沒有提到夏朝呢?其實也有很多可能。

比方說,在當時的物質生產資料下,記錄歷史比較困難,況且夏朝據記載也有數百年的歷史,在那個年代,如此漫長的時間,再加上戰爭以及各種惡劣條件,可能並沒有留下多少文字記載。

再看甲骨文,我們知道,一種文字自誕生到成熟所耗費的時間,在當時是需要相當久的一段時間的,總不能到了商朝人們忽然靈智大開,就能一下子蹦出好多成熟文字吧。

當然,由於時間久遠,人們對於太久的事的認知難免有些出入,目前,眾多專家學者都在探索夏朝存在的真實性,有實打實的證據出土自然是一件好事,一時半會兒發現不了也不要妄自菲薄,僅看過去的幾千年,咱們國家歷史上的那些事,人們不知道的還多著呢。


河青文化


說點自己的簡單看法吧。

從當時歷史來看,商時期中原地區存在大量的部落和人類聚集點,商多次四處征討敵對國家,商的強大是建立在武力滅絕了周邊各種勢力基礎上的。比商更早的夏,很可能只是中原大地上一個比較大的人類聚居點而已,並不特別突出,只是到了周滅商時期,周為了凸顯自己武力滅商的合法性,拔高了商滅掉夏的地位。

還有一點就是商遷都多次,從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來看,從農業水平到交通水平,養活一個大規模的城市並不具備條件,一旦遇到點天災人禍就只能遷都,夏記載還有太康失國和少康中興,可見夏並不是一個武力能夠力壓周邊的國家,被周邊敵對勢力直接滅國都出現在歷史記載裡面了。

還有一點,夏這名字焉知不是周以後給起的,就如同堯舜禹都不是他們的本來名字一樣,萬一夏只是周以後起的名字,那商的甲骨文裡面肯定就沒有夏的記載了,再進一步,在二里頭更不可能挖出來有夏著名字記載的陶器殘片了。

要怪,就怪秦始皇把,他把書燒了,中國的上古史現在就這麼迷霧重重,要不是發現了甲骨文,商的存在都很難確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