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睡4小时、剑桥睡9小时、每周看书200页,美本开学首月实录

耶鲁睡4小时、剑桥睡9小时、每周看书200页,美本开学首月实录

一边是2020届学生焦灼应战申请季,一边是美本新生跪着上完第一个月的课。

耶鲁睡4小时、剑桥睡9小时、每周看书200页,美本开学首月实录

▲分别盗图自某留学顾问大佬和某哥大大佬的朋友圈

这两个画面同时在笔者的朋友圈循环交替,竟然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于是不禁开始反思:

留学到底是一个苦难的深渊,还是成长的开始?

那些曾经喜极而泣拿到藤校、牛剑、TOP30录取的孩子,如今还适应吗?

当初拼了命也要上的梦校,真的和想象的一样美好吗?

耶鲁睡4小时、剑桥睡9小时、每周看书200页,美本开学首月实录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赶紧找到了9个学霸新生,他们中有在上一个申请季被耶鲁、MIT、斯坦福等超强五校录取的学神,也有拿到“牛剑”offer的英联邦代表,以及选择TOP30学校的优秀学生们。除了分享开学感受,他们均劝诫后人一句话对于留学生而言,学习、睡觉和社交,你最多只能选两件。

今天的文章将围绕大学生活的3个关键词展开,分别是:难和玩

耶鲁睡4小时、剑桥睡9小时、每周看书200页,美本开学首月实录

留学新生没觉睡?

有人和“柏拉图”熬夜到天亮

有人保证9小时+

曾经,一篇《哈佛图书馆凌晨四点半灯火通明》红遍大江南北,于是我也灵魂拷问了新生们一番:你今天睡了几个小时?

结果万万没想到,虽然有同学每天熬夜到凌晨(甚至清晨),但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可以保证7小时+的睡眠,甚至还有人睡足9小时+。

耶鲁睡4小时、剑桥睡9小时、每周看书200页,美本开学首月实录

常规阵营

7、8小时

一般来说,留学生可以保证至少7小时+的睡眠,基本会在每天11点30到12点30睡,7点30到8点30起,其中包括MIT的两位大佬、芝大的雨晴、斯坦福的小安和UC Davis的Lillian同学;

缺觉阵营

4小时左右

每天只能睡4、5个小时,而且往往周末也没得休息。他们中有经常在凌晨4、5点还在做作业的耶鲁大学新生Max;还有西北大学新生Annie,新加入的学校模拟法庭队需要训练和比赛,再加上midterm(期中)压力,凌晨4点睡也是她的常态;

超能睡阵营

9小时+

不过最没想到的是,留学新生圈里还有一个超能睡阵营,其关键代表就是剑桥新生Peter同学,他每天基本可以保证至少9小时的睡眠!!!

耶鲁睡4小时、剑桥睡9小时、每周看书200页,美本开学首月实录

关于留学生睡觉时间这件事,南加大新生LL给出了非常冷静客观的分析:

“有没有得觉睡首先是时间安排问题,比如在南加大,时间是有限的,party是无限的,学会如何在学习、娱乐与睡眠之间作取舍很重要;其次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拖延症,我就是吃了拖延的苦,每天拖到10、11点才开始做作业,熬夜到凌晨2、3点就非常正常了。”

因此还是那句老话:对于留学生而言,学习、睡觉和社交,你最多只能选两件。下面就是留学新生的重头戏:学习。

耶鲁睡4小时、剑桥睡9小时、每周看书200页,美本开学首月实录

英美本科超难读?

牛剑没开学就布置作业了

MIT竟比想象的要轻松

都说比申请美国大学更难的,就是从美国大学毕业。那么,美国大学真的有这么难吗?哈耶普会比top30更难吗?

一番调查下来,结论似乎比想象的有差别。虽然大部分学生表示“超难读”,但也不少学生表示还在自己的能力范畴之内,甚至有点小easy?

实在太难了阵营

代表队:耶鲁、剑桥、牛津、杜克

“没有生活,没有social,只有不会做的题和看不懂的书,以及写不好的作文。”在被耶鲁大学录取后,Max申请上了耶鲁人文实验班(Directed Studies,简称DS)。

DS以阅读量之大,写作强度之高闻名于全校,一年内的课程从柏拉图、荷马开始,穿越希腊、罗马中世纪,最终到二十世纪的尼采、伍尔芙等,被人戏称为“自杀实验班”(Directed Suicide ,亦可简称为DS)。

在美东时间凌晨5点半的时候,Max告诉我他终于完成了今日份文学分析作业,准备赶紧打个盹儿迎接明日份挑战

这时候刚好是伦敦时间10点半,分别就读于牛津大学材料工程和剑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Clem和Peter收到了他们各自的开学前作业。你没听错,牛剑还没开学就有作业了!

Clem需要看三本特别厚的书,收到任务的那一刻感觉非常的酸爽,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焦虑和压力~

Peter则需要做数学和计算机的作业,计算机是他的强项难不倒,但数学真的难度高。

“布置的数学题里有一半是要现学的,然而学完还是有不会做的,我太难了!”Peter说

耶鲁睡4小时、剑桥睡9小时、每周看书200页,美本开学首月实录

看到前面这几位的吐槽,杜克小伙伴Aaron表示你们都还没到最难的时候,因为杜克已经开始期中测试了!看着室友天天party考试照样稳稳的,自己非常努力拿A还是有难度,感觉压力山大。看来peer presure(同辈压力)真是人类重要的压力来源~

耶鲁睡4小时、剑桥睡9小时、每周看书200页,美本开学首月实录

难度尚可阵营

代表队:芝大、斯坦福

相比于以上四位“太难了”学生,从UWC到芝大,开学快2周的雨晴觉得目前课程难度、作业数量都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我这学期只选了3门课,大概每天看一两章的罗马史诗,再加上一些数学和化学课的作业,不会特别累。”雨晴说,不过让她最开心的还是晴天早上出门上课,穿过爬满绿藤的教学楼,看松鼠在长椅上跳来跳去的满足感。

不过一想到芝加哥寒冷、阴森,混杂考试周和ddl的冬天,雨晴觉得还是先不要立flag了,毕竟

耶鲁睡4小时、剑桥睡9小时、每周看书200页,美本开学首月实录

刚开学不久的斯坦福新生小安,则还在忙着适应课程和努力不迷路中,在她看来,虽然课程进度快,作业赶得紧(50分钟的课程后需要花2小时消化和作业),但还是痛并快乐着的。

因为课程太有趣啦~比如小安正在上一门关于美国原住民部落的历史和现状的课程,而其中有一个湾区原住民就在学校边上,未来就可以去到那里,和原住民交流、采访、调研等。还有一门课程是教3年级小朋友学英语,由于这些小朋友都是多语言背景,学英语会遇到各种不一样的挑战。

“斯坦福课程和当地社区文化发展结合的很好,又能拿学分又能深入了解这个城市,我非常喜欢。”小安说。

还因为学长姐太热情啦!刚到美国,小安对于很多梗和常用概念都不太了解,周边的同学都会很耐心的讲解,而且斯坦福大神们都非常低调、谦虚、真实啊

竟然有点简单阵营

代表队:MIT、UCD

当听到MIT新生R同学说并没有觉得课程很难,而且基本能保证12点左右睡觉的时候,笔者一开始有点不敢相信。

后来,同样就读于MIT的Zero也给出了类似的答案:比想象中要自由很多,压力也不会很大。

他们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R同学觉得还是自己原本在国内的理科基础打的比较扎实,所以即使遇到一些比较难的课程,也可以适应。不过,他也能理解不少在美国读文科的朋友学的更辛苦一些。

Zero认为毕竟课程是自己选的,教授是否有趣,课程难度如何,都可以按需搭配,而且大一就是数理化的基础课,还是很适应的

耶鲁睡4小时、剑桥睡9小时、每周看书200页,美本开学首月实录

去年Lillian和我说她的梦校是UC Davis的时候,一开始笔者还觉得有点震惊,毕竟小朋友绩点、标化都挺高的,何必要选一个TOP40的学校?但当她很认真的和我说她就是要学农才选择UC Davis的时候,我是很佩服她的。

由于当时AP换了32个学分,Lillian决定大学第一学期以适应为主,只选了18个学分的课,写作、地质学、营养学、手工课……都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不过据说作业量也是挺大的

耶鲁睡4小时、剑桥睡9小时、每周看书200页,美本开学首月实录

虽然说难与不难都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但还是有以下几个客观原因需要点名:

难不难取决于你是文科还是理科

选择文科、社科的孩子挑战都会大一些,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对于英语为非母语的学生来说确实压力山大。

难不难取决于你选了多少课(以及难度)

表示上学相对容易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选课较少、课程难度稍低的,也是给自己一个过渡期。

难不难取决于你是否参加其他课外活动

比如西北大学的Annie之所以忙到没得睡,就是因为参加了辩论社团,斯坦福的小安也表示,要保证睡眠和学习成绩的情况下,她可能大一不会参加太多课外活动。

于是,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很多学生为之恐慌(或疯狂)的,大学新生的社交和融入问题了。

耶鲁睡4小时、剑桥睡9小时、每周看书200页,美本开学首月实录

中国留学生社交难?

多数学生融入的很不错

中国学生爱扎堆,不参加学校社交活动,不融入当地生活,这也是大家比较爱讨论的一个话题。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学霸新生们在学习之余玩什么?会和当地同学一起参加party吗?

结果竟然也是啪啪打脸了,大部分学生不仅在美国有自己的社交生活,而且听上去非常的温馨有爱。

超有爱阵营

代表队:西北、斯坦福、UC Davis

他们大多数参加的还是宿舍(house)里组织的活动。

“我记得入住house的第一天,我溜进了house lounge,就被RA(residential assitant 宿管) 邀请一起打乒乓球。House里经常组织一些很用心的活动,比如周末去农场摘苹果,去遛旱冰,去唐人街吃小笼包,在活动里就陆陆续续地认识了一些朋友。”芝大新生雨晴分享说。

斯坦福新生小安也非常喜欢她的宿舍,比如她刚刚参加了一个宿舍举办的艺术活动,整个house都弥漫着艺术的氛围,比如宿舍里有两条超级可爱的狗

耶鲁睡4小时、剑桥睡9小时、每周看书200页,美本开学首月实录

“刷牙算不算社交?一起去食堂吃饭呢?一起rua小牛崽呢?”入学不到1个月,Lillian已经爱上了Davis的友好氛围和随时随地的朴素社交。当然,还有无比好吃的食堂

耶鲁睡4小时、剑桥睡9小时、每周看书200页,美本开学首月实录

和随时可以在校园里摸到的小动物们

耶鲁睡4小时、剑桥睡9小时、每周看书200页,美本开学首月实录

很会玩阵营

代表队:南加大

相比于以上几所学校,“很贵很会玩”的南加大就比较社会了。

“来这里的人都很会玩,party肯定是应有尽有的,毕竟,还没开学前就有酒局呢~”LL说,“所以自控能力非常重要。”

耶鲁睡4小时、剑桥睡9小时、每周看书200页,美本开学首月实录

没有Social阵营

代表队:耶鲁、牛津

Social不是人人有,比如耶鲁新生Max,对他来说,能做完作业就很好了,哪里还有时间social哦~

牛津新生Clem也有同样的担心,说实话心里想玩的东西太多了,射击、射箭、拳击、击剑样样有,但肯定是完全没有时间去一一完成的,不如好好读书吧!

对于玩与不玩这件事,MIT新生Zero有她自己的理性观点,在她看来不论是学习还是社交,都是你自己的选择,而学校就是提供所有的机会,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别人也没有那么在意你。

听完学霸新生们的分享,你是否对英美本科留学生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可能,正如斯坦福大学新生小安所说:“即使学费很贵,课程很难,作业很多,当我看到学校精心设计的课程和各种大牛教授的时候,还是会觉得选择出国留学是对的。”

痛苦并快乐着,这大概是留学新生最强烈的体会吧!

耶鲁睡4小时、剑桥睡9小时、每周看书200页,美本开学首月实录

学霸们的美本生活,无一不印证:掌握批判性阅读与写作的能力,不仅是为了申请到更好的学校,也是帮助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效率更高、更吃得开。不论如何,留学准备不是一日之功,希望美本大学生活实录,能够给正在申请或考虑申请的人一个实用的参考。

往期精彩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