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师到底战损3千还是7千?为何被彭老总斥为“全军覆没”

1951年5月29日,农历4月24日,二十四节气刚过小满,这一天天气很是反常,黑云压顶,大约晚上七点左右,暴雨突然而至,像是有人打开了天河的阀门,闪电撕裂夜幕,雷声四起,震耳欲聋。

180师到底战损3千还是7千?为何被彭老总斥为“全军覆没”

这时南亭里志愿军指挥部电话声急促响起,洪学智一把抓起电话,便听到彭总严肃略带急切地说:马上回来,有急事。洪学智本想问啥事儿,彭总不耐烦地挂了电话。

坐在车上,洪学智一边催促驾驶员把车开快点,一边暗想,昨天才与彭总分别,现在就急切地召唤他回去,看来事儿不是一般的急。

暴雨依然如注,洪学智乘坐的车子,伴随着闪电在夜幕中忽隐忽现,半路上,差点被洪水冲走。凌晨2点多,洪学智赶到志司驻地,他走进志司指挥部看见彭总在地上转来转去,明显有些急躁。

这让洪学智内心越发感到沉重,彭总经历过多少大风大浪,驰骋沙场大半辈子,是什么事儿能让他如此急切。彭总看到满身雨水的洪学智没有半句寒暄,直截了当告诉他,60军出问题了,180师与军部、三兵团、志司都失去联络,电台怎么也联络不上……

180师到底战损3千还是7千?为何被彭老总斥为“全军覆没”

应该说,从5月16日,三兵团命令60军179师配属15军,181师配属12军之后隐患就埋下了,在60军大约30公里正面作战区域上就剩下了180师,他们面对是美10军的两个师,大约5万人,有火炮400多门,坦克300多辆,还有飞机在天上配合,后来随着战斗的推进,韩第6师也加入到反击180师的行列里。

单单从兵力上讲,180师1:5处于极大劣势,再加上在具体战斗过程中的种种原因,180师战败几乎不可避免。胜败乃兵家常事,唯一遗憾的是人们对待败战之师的态度上似乎缺乏一些公允,且就今日来看,180师不能说完全意义上的败,至少也是虽败犹荣。

这些且按下不表,他日再做详解。今天我们就180师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阶段战斗中到底损失了多少人做一探讨。

这个问题是关于180师所有传闻中困扰我最深的问题。某一日,我翻开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出版的《彭德怀自述》时,看到了这样的描述,“六十军一个师,在转移时,部署不周,遭敌机和机械化兵团包围袭击,损失三千人……”这个师毫无疑问指的就是180师,可是为什么是3000人呢?在诸多关于180师的书籍及著作中认为180师损失了7000人,也有人说180全军覆没。

180师到底战损3千还是7千?为何被彭老总斥为“全军覆没”

“全军覆没”一说肯定是有悖事实的,尽管到底损失3000人,还是7000人一直存在疑义,但是180师突围4000人归建是毫无争议的,既然一个师有4000人归建,那就算不上全军覆没。

当然,一部分人说180师全军覆没,也不是空悬来风。第五次结束后,志司召开会议,彭总声色俱厉地问60军军长韦杰:那个180师师长叫什么?回来没有?韦杰回答:他叫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和参谋长王振邦都回来了。彭总怒吼:听说三兵团和你们六十军还给他们发去了表彰电,表彰他们什么?表彰他全师覆没吗?

这显然是彭总的一时气话,但是1952年7月一份通报就让人匪夷所思了。这份《关于180师受损事件的通报》中有这样的定论:180师未经激烈战斗即遭全师歼灭……或许这就是人们认为180师全军覆没的唯一根据吧。

180师到底战损3千还是7千?为何被彭老总斥为“全军覆没”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180师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战斗中到底损失了3000人,还是7000人?180师政治部干事张城垣回忆,入朝前,180师满员11600人,在丹东将一部分起义人员上交或留守,师教导队还保存了一套骨干,加上从川西赶往朝鲜途中因病住院及第一阶段战斗减员人员,实际上180师第二阶段参战人员实有7600人。

有学者研究表明,第二阶段战斗180师实际参战人数为7644人,突围归队4000人,那么损失为3000人。但蹊跷的是,1951年7月180师上报的《突围战斗减员统计表》总计一栏中180师减员人数刚好为7644人。根据这份表,我们得出180师参加战斗人数应该为11600余人,其中,负伤1616人,牺牲456人,情况不明5572人,全部实力有4000余人。就此算,180师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战斗损失人数应为7644人。

180师到底战损3千还是7千?为何被彭老总斥为“全军覆没”

到底是3000人,还是7000人,由于资料匮乏,可以用来当作铁证的材料少之又少,故而不敢妄下定论。若是凭几本书籍、几页材料就下定论,且不说容易犯“唯书论”、形而上学的错误,更对不起180师那些英魂,对不起手机前的读者。

可是这一切,并不影响我对180师前辈的敬仰。他们虽败犹荣,况且败与胜的标准不是绝对的,看我们从哪个角度去分析评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