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点持续徘徊,内外资分歧加大,投资策略是否转为防御?

2019年以来至今,指数还未有效站稳3000点,但是全年以来的每个季度,沪指又都染指过3000点整数关口。这个多次反复却又无法“降服”的位置,成为今年市场最为重要的一道坎。

进入到四季度,3000点再次突破而无法站稳之际,市场也迎来多重利好的逐步兑现。同时,伴随着三季度业绩预告的逐步接近尾声以及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全年预期基本清晰。而目前来看全年相对“虎头蛇尾”的可能走势,也使得机构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继续增强。

3000点持续徘徊,内外资分歧加大,投资策略是否转为防御?

目前内外资对于后市的分歧较大,这体现在持仓情况上:外资持续性流入为主,内资开始偏保守和落袋为安。

先来梳理外资的情况。今年MSCI和富时罗素、标普对A股的持续纳入,都让大量外资持续流入A股。其中,一季度、三季度末,在外资持续性的净流入下,市场迎来结构性上涨行情,这也是全年盈利最为丰厚的时刻。从外资角度,目前A股估值合理,长期投资价值显现,逢低是比较好的介入的时机。

3000点持续徘徊,内外资分歧加大,投资策略是否转为防御?

根据目前披露的MSCI纳入A股中盘股及大盘股名单统计来看,大盘股与中盘股行业比重具有显著差异,大盘股带动资金主要分布于非银、食饮、医药、地产和家电;而中盘股带动资金主要分布于医药、计算机、电子、化工和食饮。

据国盛证券测算,考虑到全球指数型跟踪资金规模基本维持稳定,中盘股的纳入对于大盘股主要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假设此次增量资金按估算比例分配至大、中盘股,则预计大盘股与中盘股获得增量资金规模分别约为189亿美元、126亿美元,约合1320亿人民币、880亿人民币,总计约2200亿元人民币。

从整体情况来看,虽然当前市场低迷,部分股票的估值也已经比较高,但外资并未停止扫货的步伐,特别是近期的深圳市场频频被外资扫货。10月份以来,深股通净买入91.05亿元A股。

3000点持续徘徊,内外资分歧加大,投资策略是否转为防御?

而内资则有所不同,以私募机构为例,其操作风格已经由激进转为保守,甚至很多机构也开始提前锁定利润。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目前股票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仓位仅为64.54%,相比上个月同期的71.98%,环比下降7.44个百分点,处于近4个月的最低值。此外,融智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10月份的信心指数为110.25,环比大跌10.80%。结合目前的仓位数据来看,经过了过去5个月的调整之后,私募对于10月份的市场行情态度中性。

那么在已经到来的10月份以及四季度,尤其是不确定性增加的前提下,我们需不需要适当的进行防守呢?

我认为必要的防御还是要有的。

一方面,全球经济下行趋势明显。特别是持续经贸摩擦的大环境下,全球投资和贸易额均有明显减少,市场信心明显不足,经济增速预期不断创出新低。近期,经合组织发布经济展望报告,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3000点持续徘徊,内外资分歧加大,投资策略是否转为防御?

另一方面,从前三季度情况看,四季度经济不会出现较强的复苏,而也不会有太多的超预期,比较理想的或是结构性的企稳。随着9月份经济数据的不断出炉以及三季报的逐渐披露,多数机构预测第4季度经济在下探中或形成阶段性低点,但业绩情况仍要分行业看待。所以,反应在行情上,一定是结构性行情,而不是普涨行情。

经历了前三个季度的“撒欢”,市场的行情或将逐步回归正常,尤其是此前价值炒作以及题材炒作的,统统回归基本面。核心资产仍将是内外资关注的主要对象,也是投资者需要坚守的。而其他,还是谨慎而为之。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中所提板块、个股均只作为逻辑分析与技术交流之用,不作为操作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