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为何一定要匆忙查抄和珅,聪明一世的和珅为何不早做打算?

二米空间


和珅在临死前曾写了一首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写完诗之后就悬梁自尽了,说到和珅与嘉庆的关系,其实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在乾隆时期受宠那么久,嘉庆以迅雷之速查抄和珅,主要的目的是立威、揽权,而将和珅定罪最好的罪名自然是他的贪污罪,这种罪可大可小,对时局稳定影响也是极为有利。



和珅能够得“十全老人”乾隆专宠几十年,其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说和珅长的象雍正帝的一位妃子,那位妃子因为乾隆而死,乾隆对此愧疚不已,在被赐死的妃子脖颈处点了个朱砂,并许愿妃子如果魂魄有灵,二十年后相见,和珅到宫中当侍卫的时候,乾隆见他长相酷似那位死去的妃子,不觉忘情连呼那位死去妃子的名号,将和珅召到面前又看到他脖颈处也有一个朱印,再问一下出生年月,居然是那位妃子死去那一年,因此认为和珅就是那位妃子转世来和自己相会,所以和珅得到乾隆的宠爱,从一个侍卫坐火箭般得到升迁,在很短时间就坐到了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的位置!

和珅能得到乾隆的宠爱,自然是有其才能,他曾经参加科考,不过没考中,然后在他岳父的建议下进宫当了一名侍卫,和珅能够当侍卫是因为他是满洲正红旗的身份,而他饱读诗书让他在乾隆面前得以展示其才华,乾隆一看这小家伙不错嘛,和珅在受到乾隆赏识后,又很会拍马屁,乾隆那时候年纪越来越大,对于忠言是越来越听不进去,而和珅竭尽全力的讨好乾隆,让乾隆很受用,和珅在被重用初期也确实办了几件让乾隆高兴的事,这些种种让和珅越来越得到乾隆的宠信,最后更是到了专宠的地步。



和珅得到乾隆的宠信,一方面极力拍乾隆马屁,为乾隆的好大喜功帮忙买单,就象乾隆第六次下江南时,所需耗银都是和珅一手操办,国库一毛钱都没花,这自然让乾隆很高兴,在南巡的时候叫和珅站在他身边,以显其功绩。

另一方面和珅为了自己贪赃枉法培养势力,为了能够独揽大权,对朝中反对势力进行打压,象阿桂、福康安这种重臣都受到和珅的打压排挤,而朝中对和珅这种贪赃枉法、铲除异己的作法也有过弹劾,因为乾隆的专宠,那些弹劾过和珅的文官们大多数被和珅残杀,这使得和珅的权力和野心极具膨胀。


而和珅与嘉庆的矛盾,最主要还是乾隆当太上皇时期,乾隆为了不超过爷爷康熙在位时间,在当了60年皇帝后,禅位给皇太子永琰,自己当了太上皇,乾隆禅位后还依然掌握着朝政大权,年老体衰的乾隆口齿不清,说的话只有和珅能听懂,乾隆说的话就由和珅来传达,本来权势够大的和珅这下子权力更大了,形同摄政,被外人称为“二皇帝”,真正的皇帝嘉庆一点权力都没有,这换成谁自然都会憋着一股气。

和珅虽然也有过向嘉庆献媚的事,却是真心不诚,在嘉庆即位初期给嘉庆送去玉如意,嘉庆得到和珅赠礼后,特意写了几首《咏玉如意》的诗扔给太监小德子,和珅得到小德子汇报后很得意的说:“嘉庆不足以与我斗智谋”。这其中有两个信息,一是和珅看不起嘉庆,二是和珅在嘉庆身边安置耳目监视嘉庆,象嘉庆侍读吴省钦、吴省兰都是和珅派到嘉庆身边的间谍,还有太监、宫女很多都是和珅的耳目,嘉庆身为皇帝被这样监视,控制权力后不杀和珅怎么说的过去。


还有和珅为防止嘉庆培养自己的势力,在乾隆面前几次三番的说嘉庆皇帝老师朱硅的坏话,这些账嘉庆都记在那里,嘉庆反击和珅的时机可以说把握的很好,而他在乾隆死后十几天就扳倒和珅,自然是考虑到和珅党羽众多,不快刀斩乱麻的话会影响到大局势,和珅被那么快扳倒也得力于被他打压多年的政敌,刘墉等人在查明和珅及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20条罪名后,嘉庆随即处死和珅,对于刘墉避免案件扩大化的建议也加以听从,在处死和珅第二天就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审结,以安朝臣之心。

可以说嘉庆匆忙查抄和珅一事看似仓促,实则是早有打算,而乾隆离世给了嘉庆很好的机会,给和珅办丧事的重任,让他脱不了身,然后快速给他定罪、赐死,让和珅的党羽都来不及反应,又宣布不大规模牵连百官,稳定了和珅的党羽,使局势稳定下来,嘉庆办理和珅的案件,既立了威揽了权,还充实了国库,只不过对贪赃枉法没有下大力办理,也成了他的败笔。


和珅并非没有早作打算,也有想讨好嘉庆,只是嘉庆表现出来的顺从,让他误以为嘉庆是很好摆弄的人,再加上他所处的位置,贪婪早已蒙敝了自己双眼,贪心的人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只有到死的那天才会后悔,哪还有什么聪明可言!


挚滗画畫紅尘


乾隆在位期间,一直对和珅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知道和珅的势力是非常大的,也知道和珅是一个十足的贪官,但是乾隆没有除掉和珅,对和珅又爱又恨,和珅的确精明,帮乾隆解决了不少大麻烦。就从乾隆与和珅的相处中,乾隆深知和珅是一个怎样的人。

嘉庆杀掉和珅一是因为乾隆的圣旨。乾隆在去世之前就留这样的圣旨,告诫嘉庆一定要除掉和珅,他深知嘉庆一定不是和珅的对手,他的狡猾奸诈与深谋老算一定会让嘉庆吃尽苦头,说不准江山就会断送在这里。

而是因为嘉庆与和珅有一定的仇恨。在乾隆让嘉庆即位的时候,和珅就对其百般阻扰,从此两人就结下仇恨,并且如果不杀掉和珅的话,就单凭嘉庆的资历,一定会做一个傀儡皇上,所以一旦上位就会匆忙除掉和珅。


史家小客栈


嘉庆皇帝是在乾隆帝去世后的十五天内砍掉了和珅这颗大树,之所以如此迅速,我认为初衷是和珅对嘉庆帝没有足够的重视,而深层原因是当了三年傀儡“儿皇帝”的嘉庆帝,急需树立自己的政治威严,所以和珅是枪打出头鸟的一个牺牲品,随之而来的是嘉庆帝对翰林大学士等旧臣的一系列大清洗。而这场政治大清洗运动,嘉庆准备了三年,他以忍让认怂的态度蒙蔽了和珅,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铁腕手段送给和珅致命一击,且一击毙命。

和珅的后路

和珅的聪明是不可否认的,所以在乾隆帝决定立储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为自己留后路。在乾隆帝执政后期,和珅的主要政敌可以说只有福康安、阿桂、刘墉、董诰四人,和珅对付这种能力不下于自己的政敌,手段就是无论他们怎么弹劾自己,自己总是夸对手,夸的乾隆皇帝都认为这些人心眼太小。和珅一边夸一边向乾隆帝举荐他们去做一些卖力不讨好的军国大事,这便将乾隆帝身边的核心能臣支配的忙忙碌碌,自己则成为乾隆帝身边唯一的心腹。


到了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已经当了六十年皇帝的乾隆帝要兑现自己的承诺,坚决不要比爷爷康熙帝在位更久,于是决定立太子准备禅让。这时的和珅先是拿出拍马屁的功底,恭维乾隆帝身体硬朗,定能活到百岁,不必这么快立太子,此话一出,乾隆帝的皇子们算是恨透了和珅。可乾隆帝并未听和珅之言,坚决要定立太子,并最终择定了皇十五子永琰。这里可以看出,和珅对于皇帝更迭的对策首先就是拖,依仗乾隆帝对他信任,尽力拖着乾隆帝继续主持大局,这个办法在嘉庆即位后仍然是其操纵朝政的主要手段。


在没能阻止皇帝拟订太子之后,和珅选择了另一个办法,那就是对继任者进行试探,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邀功式的向永琰送了个玉如意,此时的乾隆并未公开太子人选,和珅近水楼台先得到圣意,便将此喜讯以送礼的形式传达给永琰,以示拥戴。永琰是一位颇有智慧的皇子,他给予和珅的回应是非常感激,并称赞和珅是大清柱石,本应自己亲自前往拜会和大人,才对得起和大人如此厚爱,并写下一首《咏玉如意》,传至和珅耳边便迷惑了他的判断,令他认为永琰是个软柿子,所以感叹到“不足以与我斗智谋”。


经过第一轮试探后,和珅开始改变一味献媚的态度,转而进行暗中观察,他将心腹吴省兰安排在嘉庆身边,时常查看嘉庆帝的诗稿,并监视嘉庆帝身旁不利于自己的臣僚,再逐一解决掉,从而达到孤立嘉庆的目的。在这一轮较量中,嘉庆帝依旧是安分守己,且常故意写下歌颂和大人的诗句,使之传到和珅的耳朵里,这便更加迷惑了和珅,也促进了和珅进一步的强硬对策。


时至嘉庆元年(1796年),福康安在镇压苗民起义时去世,次年阿桂也因病去世,随着乾隆帝进入垂暮吐词不清,只有和珅能够听懂乾隆帝在说什么,所以乾隆上朝时,和珅与嘉庆并立乾隆帝两旁,乾隆帝圣谕皆由和珅之口传向百官。这样的权力下,健在的刘墉装老回家,董诰也装疯卖傻退出政治舞台,和珅成为清廷实际掌权者。他将福康安的弟弟福长安作为心腹培养,扶进军机处,嘉庆帝的口谕到了军机处如同废话一样,无人搭理,此为和珅第三步对策——硬刚嘉庆帝。

嘉庆的快刀

在君臣博弈的三年中,嘉庆帝属于夹着尾巴做人,身为皇帝,不仅受制于乾隆太上皇训政,还要受制于权臣和珅的排挤,憋着一肚子火的嘉庆帝在嘉庆四年终于迎来了复仇的机会。

乾隆帝在嘉庆三年腊月病倒在床,到了除夕之夜的皇室家宴中,五世同堂的天伦之乐并没有给乾隆帝的病情带来好转,反而是诸多皇家礼仪使其疲于应付,终于让这位89岁的太上皇油尽灯枯于正月初三。在乾隆太上皇驾崩之后,嘉庆皇帝终于熬出了头,他从一名傀儡儿皇帝晋升为紫禁城里真正的主人。他能够自主决策的第一件国家大事便是太上皇的国丧之事,而这也是他处理和珅问题的最佳机会。



嘉庆皇帝的第一步便是在正月初三当天,口谕和珅总揽太上皇丧仪,这等重要大事交给和珅统领,实际上是稳住和珅情绪,以免和珅出现异动。和珅得此重任正得意时,嘉庆帝第二道口谕即发,卓令安徽巡抚朱珪即刻进京,这个朱珪不仅是嘉庆帝的老师,更是和珅在官场上的死对头,这个人事调动才让和珅清醒过来,但他也许只会想到一朝天子一朝臣,嘉庆总不至于在大丧之日动杀心,大不了辞官回家,丰厚的家底足够自家几代人享用。

“有上皇近臣为之缓颊,几目朝廷法律犹同儿戏!”——《清史编年》

到了正月初四,嘉庆帝免去和珅一切职务,并令和珅为太上皇守陵,这与和珅所想的最坏结果无异,他便试探性的向嘉庆提出请假回家半天,换洗干净了再来抚灵。而嘉庆帝一口否决了和珅之请,这才让和珅明白大势已去,嘉庆帝这是要切断他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控制他的人生自由。嘉庆帝虽已有杀念,但碍于百官舆论不敢操之过急,因而采取了敲山震虎之策试探百官。因时逢清廷镇压白莲教起义,所以嘉庆借此机会痛斥所有参与剿匪的文武官员,斥责他们谎报军情,贻误战机,并在最后点明是因为上边有太上皇近臣帮尔等隐瞒。此圣谕本是引百官弹劾总督镇压白莲教的和珅,可百官虽明圣意,却又不敢率先弹劾,此时嘉庆帝刚提拔的领班军机大臣王杰率先发力,他指使学生广兴率先上折弹劾,随即朱珪亦指使学生王念孙复议,这便引起了百官集体弹劾和珅的浪潮。


“不速治其罪,无识之徒观望赘缘,别滋事端;发之速是义之尽,收之速是仁之至。”——《清史稿》

有了弹劾和珅的舆论导向,嘉庆立即于正月初五将和珅收监,但在太上大丧期间又觉得“然则治之得无太急”。正当拿捏不定之时,直隶布政使吴熊光抵京悼念太上皇,这位省部级官员本是乾隆帝看中后欲提拔入军机处的,但当年和珅插了一脚,说他太过年轻,资历不够,硬是给挡在了军机处之外。因此他得知嘉庆心思之后,便极力劝说应当快速处理和珅,这就坚定了嘉庆帝快刀斩乱麻的决心。


时至正月初八,嘉庆帝下令查抄和珅、福长安家,根据《庸庵笔记》记载,从和珅家里抄出黄金白银几百万两、宝石四千多颗、黄金器皿五千多件、貂皮裘服八百多件、上等山参六百八十八两;与此同时,所抄古董、工艺品价值连城,甚至有些连皇宫里都未趁见过,珍珠之类需以斗装,再有家外田地、商铺、银号、当铺无法估算。这些抄没的家产在清廷留存下来的档案中并没有估价,只是民间流传为1000万两白银至8亿两白银不等,而学界比较认可的是《庸庵笔记》中估计的2.3亿两,而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只不过4000万两左右,所以民间也有流传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在抄家结束以后,嘉庆开始召集亲信给和珅议罪,就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可能觉得贪污如此巨款已经无需再议,但就当是的政治环境来说,贪污腐败是乾隆中后期官场的潜规则,大官大贪、小官小贪,就连清政府官方也是通过发放数额巨大的“养廉银”来平衡这个现象,所以若论贪腐定罪,力度显然不够。所以在最后拟订的和珅二十大罪状中,并未提及腐败,这多少也有为乾隆帝挽回颜面的意图。

在二十大罪状中,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是经济问题,主要以“与民争利”为体现;第二类是揽权专擅,主要以排挤贤良为体现;第三类是任意延搁军报,主要以督办镇压白莲教不利为体现;第四类是泄露国家机密,就是乾隆还未宣布太子人选时,就以玉如意泄露出来;第五类是对太上皇大不敬,这才是其定罪时最致命的条款,万罪以谋反和不敬为首,关于这一点,着重强调了和珅入圆明园进门不下马,入紫禁城进门不下轿,太上皇批奏因字迹潦草而被和珅撕毁等,这是嘉庆皇帝隐忍三年所观察的最致命一击。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和珅绝命诗

此类罪状拟订之后,嘉庆帝才向百官反问“人言和珅有异志,有诸?”百官这才感受到曾经的儿皇帝如此狠辣,纷纷表示罪状属实,且不可饶恕,并建议凌迟处死。正月十五日,嘉庆帝下圣谕宣布和珅罪状与处理决定,和珅之子丰绅殷德这才知道父亲的遭遇,连忙让妻子固伦和孝公主前往皇宫斡旋。这位和孝公主是乾隆65岁时老来得子,是其最小的闺女,疼爱如掌上明珠,嘉庆皇帝也非常喜欢这个妹妹,碍于这个关系,将凌迟处死更改为令其自尽,并宣布和珅对大清有功,只处罚他一人,免连坐家族成员。正月十八日,和珅被押送回家,在监视下悬梁自尽,死前留下绝命诗,言语中流露出满满的不服气,表达了对自己一生经历非常满意,并影射了如果有机会,一定会将皇帝当作掌中玩物,也真可谓是百年难遇的旷世奇才!


综上,从乾隆皇帝去世到处死和珅,前后共计十五天,嘉庆皇帝用了三年作为隐忍,用了十五天作为报复。有人说惩治和珅是因为财政危机所需,其实这种看法太过浅薄,嘉庆皇帝在乾隆去世以后需要树立自己的政治权威,杀鸡儆猴的做法已经不适合当时的政局,倒不如杀猴给鸡看,因为他更需要官僚体系作为国家运转的动力。所以在处理掉和珅以后,为避免案件扩大化,嘉庆做了妥善的善后事宜,正月十九日便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不大规模地牵连百官,以安朝臣之心。嘉庆帝对于和珅的处理可谓是快刀斩乱麻的经典案例。

参考资料:《清史稿》、《庸庵笔记》、《清仁宗皇帝实录》


棍哥观史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过,很多人都好奇和珅这样的巨贪,乾隆难道就不知情吗?其实不然,乾隆对和珅的所作所为十分的清楚,但他知道和珅所有的财产最终还是国库的。虽然和珅很贪,但是和珅十分的忠心,办事能力突出,十分会揣摩乾隆的心思,深得乾隆的喜爱,所以乾隆根本是舍不得杀和珅。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和珅在乾隆朝贪污的巨额财务,其实是乾隆这个皇帝留给自己儿子的“储蓄罐”,还有就是乾隆晚年多次下江南,导致国库空虚,如果继续从国库里面拿钱的话肯定会受到大臣的阻挠,所以他把这件事情交给和珅来做,既不用花国库的钱,又可以达成自己愿望,所以乾隆十分的依仗和珅为自己办事,而且乾隆将自己最疼爱的十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这也导致和珅在朝中的权力越来越大。

乾隆一死,和珅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只是自己没有想到嘉庆会这么快就对自己动手,乾隆死后十五天嘉庆就将和珅下狱赐死,派去查抄和珅家的大臣整整用了四个月才清点出所有的财物。嘉庆为何如此急不可耐的要杀死和珅,和珅跑不了,钱早晚都是嘉庆的。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在乾隆当太上皇的这段时间里,大权在握,但是身体的话却越来越差,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和珅在处理,当时和珅大权独揽,嘉庆的话却是有名无实,如果再晚点动手的话,说不定会被和珅废除。后来嘉庆也点明了“天下人只知和珅,不知嘉庆”试想对于权力集中的封建统治者,怎么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微视集中营


嘉庆的皇位完全是靠着运气捡漏而来的,乾隆是史上寿命最长的帝王,可是乾隆的皇子却没有这般的好运,英年早逝的不在少数,夭折的更是一大片。所以在一片兄弟中,嘉庆凭借着健康的身体,成功的上位。



虽然乾隆忌讳圣祖爷的在位时间,提前当了太上皇,但是对于权利的掌控却丝毫没有松懈。嘉庆名义上虽然成了皇帝,但是万事都需要乾隆点头。这就算了,乾隆的宠臣和珅还来插上一脚,嘉庆是既不能攘外也不能安内,过得十分憋屈。

朝廷仍然由乾隆当道,这对于嘉庆也不算什么,毕竟是父亲而且也掌管不了多长时间,万事依了便是。但是在嘉庆眼中,和珅却是极其不识数。贵为乾隆时期的宠臣,和珅完全不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反而凭借着宠爱,一味的与嘉庆对着干。

如此说来,在乾隆死后的第二天,嘉庆就借着守灵的机会,趁机革了和珅的官职,并且在朝堂上鼓舞大臣进谏,列出和珅的罪状,以最快的方式查抄了和珅的府邸。

一来,确实是和珅不识时务,本来乾隆还在世之时,嘉庆就生活的憋屈,如同一个傀儡帝王。而和珅还在雪上加霜,处处以自己尊大,甚至国外都只知和珅而不知嘉庆。这样的困局之下,嘉庆急需要一个出口来打破和珅留下的僵局,而灭了和珅就是最好的办法。新官上任三把火,和珅一死一来是树立了嘉庆的威信,二来被和珅剥削之人也会对嘉庆感恩戴德。如此打一个巴掌给一颗甜枣的机会,嘉庆怎么能够不利用。


而且嘉庆知道,和珅富可敌国。乾隆年间因为太过挥霍,国库存银早就倒退回康熙晚年。查抄和珅的府邸就是轻而易举的充实国库,也给嘉庆统治上的天下在苛捐杂税上松一口气,如此的美事,嘉庆怎么不急着做!

而和珅虽是贪官,但却不是一个好的权臣。权臣都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和珅还活在乾隆的时代中,甚至结党营私来对付嘉庆,提前给嘉庆下马威,想要把控嘉庆继续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但是和珅明显低估了嘉庆,爱新觉罗家培养出来的子嗣,就算是再无能对皇权也有着高度的重视,岂能任一个小官藐视侵犯。

何况和珅所谓的结党营私,只是拉拢了和自己一样贪污之人,却对真正掌握着大局的人视而不见。如此一来,嘉庆要处置和珅,和珅的党派没有实权,根本帮不上忙,反而是握有实权并且被和珅狠狠剥削轻蔑过的人,如同星星之火直接燎原,和珅根本没有准备,这一战,把和珅打得是措手不及。


嘉庆被压制地太久了,和珅就是一个很好的发泄口;而和珅没有权臣玩弄权势的计谋,在乾隆之时可以凭借花言巧语取得宠爱,但是却无法在谋略上保住自己的性命,从根本上放弃一些可以保住自己之人,这般的局面之下,和珅是必死无疑1


小镇月明


嘉庆为何要匆忙查抄家和珅?

有三个原因

第一,记恨

乾隆在60年前登基时许下一个诺言,为感谢圣主康熙生前对他的厚爱和历练,他在位时间决不能超过圣主康熙。康熙在位60年去世,乾隆在位60年仍身体力行。

是否兑现诺言?乾隆纠结犹豫,和珅是唯一说得上话的人,他坚决反对乾隆位禅,于公是继续显示对乾隆的忠诚,于私是乾隆决不能隐退,否则他无法再当“二皇帝”。

后来乾隆作出折衷,退位当太上皇,但仍然要调教新皇帝,并定夺朝廷大事。

嘉庆注定成为傀儡皇帝,他不敢违背父皇意志,但他会仇恨和珅。

第二、泄愤

老皇帝喜怒无常,废立之事常常发生,他的祖上胤礽太子就是血的教训。嘉庆虽接过玉玺当了皇帝,仍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嘉庆惧怕和珅在太上皇耳边嚼舌根,断送他的帝位。他不敢得罪和珅,还不得不违心向和珅示好表尊敬。皇帝居然惧怕奴才,这是嘉庆的奇耻大辱,但无可奈何,只能暂时隐忍,等待实时再发作泄愤。

第三、遮丑

嘉庆天资平平,缺乏想象力,难成有为之君。精明的和珅在乾隆、嘉庆父子之间周旋,看的最清楚。

有一次,嘉庆与和珅前去拜见太上皇,乾隆正在闭目打座,口中念念有词。俩人不敢打扰,静静等了一个时辰。乾隆突然扭头问和珅,“那两个人叫什么名字”?和珅马上作了回答。乾隆点头称是。……这一幕令嘉庆丈二摸不着头脑。他过后问和珅是咋回事?和珅说;太上皇在念西部的一种咒语,他在诅咒谁?当然是西南为患的白莲教匪徒。太上皇问我那两个人的名字,当然是指白莲教那两个匪首,奴才就随口答出了。

嘉庆大惊!深感和珅高深莫测,他要学习的还很多。

和珅知道嘉庆的愚钝无能,这不利于皇帝树威,也不利于皇帝驾驭群臣,更不利于管控和珅的党徒势力。必须让他永远闭嘴。

——这就是当太上皇刚闭眼,嘉庆就不是急冲冲、而是迫不及待要查抄和珅的原因。

和珅为何不早打算?

第一,和珅无法矫诏,也找不到其它人取代嘉庆。

乾隆虽然生了17个儿子,但乾隆还健在时已死了10个,还有2个过继给了兄弟,在乾隆38年秘密立储时,只有4个儿子可挑选,这就是第8子永璇、第11子永瑆、第15子永琰和第17子永璘。最后选中了爱读书守本份的永琰。



乾隆健在就解密,公布永琰是太子,并马上让他坐上皇位。和珅没有斗胆,也没有能力和机会将嘉庆赶下台。即使他有给乾隆吹耳边风的能耐,他也找不到能取代永琰的合适皇子,推荐给乾隆决断。

第二,和珅也巴结过嘉庆,但嘉庆城府深,表面买账,麻痹和稳住了和珅。

和珅得知乾隆决意让位给嘉庆时,第一时间就上嘉庆王府送礼一对如意,暗喻恭贺之喜。嘉庆不卑不亢,没有拒收,也没有向乾隆告发和珅私自与皇子违规交往。和珅多少感到一点放心。

第三,和珅权倾朝野,富可敌国,贪婪本性决定他无法选择急流勇退。

和珅即使感到嘉庆对他不地道,也只有硬着头皮死撑,他拥有巨大的个人财富,还超控着巨大的腐败关系网络,没有头上的红顶子段然不行,他无路可退。


第四,和珅心怀侥幸,嘉庆儒弱,不会动他

和珅与太上皇关系甚密,忠心耿耿,还是儿女亲家,即使太上皇驾崩,他与新皇帝的关系会降温,嘉庆也绝不会置他于死地。

聪明人也有犯糊涂的时候,和珅也不能例外。和珅的感觉虽然正确,嘉庆的确不是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之辈,不是成大事之君。和珅断难想到,嘉庆一生非要干出一件(唯一的)惊天大事,就是毫不留情杀了他。


谌人


和珅是清朝乾隆帝的第一宠臣,也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巨贪。他出身并不显贵,却因容貌俊雅、风度翩翩、精明能干、极擅逢迎而深受乾隆皇帝的青睐与宠爱。

和珅极度崇拜权力与金钱,终其一生,他为追求这两样东西而费尽心机,获得乾隆独宠后,更是恃宠生娇、擅权揽政、势焰熏天、不可一世。他专权长达二十余年,不断培植党羽,扩充势力,他大开竞奔之门,大肆聚敛钱财,恨不得将天下财富都搜括到自己囊中。和珅在官场浮沉几十年,因背靠乾隆这座大靠山,多次化险为夷,始终屹立不倒。乾隆死后,他立即被刚继位的嘉庆帝赐死,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随着他的败亡,其使尽手段聚敛下的泼天也似的家私也都便宜了他人。

在乾隆的庇护下,和珅一人得志,家里的鸡犬都跟着升天。他的弟弟和琳,官至总督,死后被加封一等公;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娶乾隆的掌上明珠和孝公主为妻,还任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和珅之女嫁给了康熙的重孙;和琳的女儿嫁给了乾隆的孙子。和皇室联姻巩固了和家的地位。和珅的家人倚仗其权势,大肆搜刮,横行霸道。

史载,和珅大权在握,各级官员们为保住头上的顶戴花翎争相向和珅进贡。即便是例行公事,如果不行贿,也会受到和珅和其手下人的百般刁难。至于升迁,则更需要用金钱铺路 。在和珅那 里,所有的官职按大小都明码标价,出得起多少钱就能做多大官。


和珅利用权力攫取了惊人的财富,是当之无愧的大清首富,史料中说他“奢侈富丽拟于皇室”,和富甲宇内的皇室一样过着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

据记载,和珅吃腻了山珍海味,每天要用价格昂贵的上等珍珠一粒磨粉服食。这些珍珠都是各地达官显贵以每粒八千至两万两白银的价格买来孝敬他的。和珅妻妾成群,很多美人都是下属、商人为巴结他而花大价钱从江南等地买来送给他的,还有从宫里发遣出来的宫女。和珅的府邸富丽堂皇,极尽奢华,古董珍玩琳琅满目 ,在京城权贵中也是无人能比的。

和珅以权谋私、骄横跋扈的行为,引起了彼时还是太子的颙琰(后来的嘉庆帝)的极大不满。

颙琰是在乾隆三十八年(1733年)被立为太子的。乾隆皇帝是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身体又非常健旺。时光匆匆,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颙琰还呆在储君的位置上。在这段漫长的日子里,他被封为嘉亲王,由一个弱冠青年变成了一个油腻中年。乾隆六十年(1795),自诩为“十全老人” 的乾隆帝终于感到自己敌不过岁月风霜,垂垂老矣的他决定举行内禅让出帝位,自己做太上皇。1796年正月,颙琰好不容易熬成了皇帝,改年号嘉庆。然而,他登基后的最初几年,因为太上皇乾隆依然贪恋君权,而且身体依然健康,每天都不知疲倦的处理政事。所以一切军国大事都由太上皇说了算,嘉庆根本谈不上有何作为,只能“打打酱油”。直到嘉庆四年(1799) 正月,89岁高龄的乾隆一命归天,嘉庆才得以亲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下之主。

嘉庆早已洞悉和珅的奸佞贪婪,只是有父皇罩着,自己手中无权,动不了他。和珅对颙琰对自己不满已有所察觉,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他不仅不去巴结、取悦未来的天子,反而在乾隆面前说他的坏话,颙琰知道后更加恼恨。

嘉庆从父皇手里接过了一副烂摊子。乾隆朝是大清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限于篇幅,在此不作叙述)。 嘉庆从乾隆手中继承的,不但有君临天下的最高权力,还有夕阳西下、盛极而衰的动荡时局......

乾隆的去世给西风摇落的政局带来了一场转机。因为嘉庆对和珅的不满由来已久,碍于乾隆帝之面,他一直强为容忍。如今已是名实俱符的一国之主,终于无须再忍了。

乾隆去世的第二天,嘉庆就迫不及待地动了手。和珅被削去了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的职位,还勒令他的死党福长安昼夜在乾隆殡殿外值守,不得擅自离开。初八日,嘉庆帝下旨革除和珅、福长安的所有职务,并将两人软禁起来。

御史王念孙、广兴等人此时纷纷站出来揭发和珅贪赃枉法的罪行,请求皇上将其严加惩处。嘉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在半月之内,他宣布了和珅所犯的二十大罪状,并下令将其逮捕下狱,随后又将他赐死(自缢)。和珅的一帮亲信死党,如福长安、苏凌阿、吴省兰等人也被严惩。

和珅聚敛的巨额家产也被嘉庆抄没入库。和珅在他权势煊赫的二十多年里,巧取豪夺,费尽心机广蓄家私。《清史稿》载, 他被抄没的家产共有109处,有83处没有估价,仅算已经估价的26处,其价值就已达到2.2亿两白银。还有堆积如山的金银珠玉、藩国贡品、古董字画没有计算在内。

据梁启超先生估算,和珅的所有家产加在一起可以折银八亿两之巨。而清廷每年的财政收入约七千万两左右,和珅一人的财产就相当于朝廷十几年的财政总收入还有富余,真是财力惊人、富可敌国啊。

据说查抄和府财产清单公布后,朝野瞠目,举国哗然,甚至彼时在坊间流传起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民谣。

【插图源于网络】

【写作辛苦 严禁搬运】



铁马冰河wu


和珅是乾隆皇帝宠信的重臣。乾隆皇帝在世时,和珅可谓位极人臣,权倾朝野。

然而嘉庆四年,太上皇乾隆驾崩不久,嘉庆皇帝便查抄了和珅,公布和珅20大罪状,并赏赐三尺白绫结束了和珅的性命。

那么,一向以孝道著称的嘉庆,为什么在先帝刚死就查抄他的重臣和珅呢?聪明一世,善于揣摩上意的和珅,为什么也不早作打算?经有书君分析,主要有如下原因:

嘉庆为什么匆忙查抄和珅?

一是为了立威。

古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嘉庆的三把火是在太上皇乾隆死后才开始烧的。

乾隆晚年宠信和珅,和珅因此专权20余年。凡是跟他不对路的人,他就在乾隆皇帝跟前谗言陷害;凡是巴结贿赂他的人,他就想方设法予以保全。

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敛财,结党营私,打击政敌,严重破坏了乾隆后期政治风气。

乾隆认为只有和珅才最懂“圣意”。晚年上朝时,甚至让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满朝文武上奏之后,由和珅传达乾隆的旨意,相当于和珅在“摄政”,而嘉庆却没有实权。

因此,民间甚至称和珅为“二皇帝”。

嘉庆曾对亲信说“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

嘉庆帝本来对和珅就深恶痛绝,待乾隆皇帝这座靠山一倒,嘉庆立即借诛杀和珅整顿吏治,清除积习,从而坐稳皇位。

二是国库没钱。

乾隆中年以后,也有了中年人的一些毛病。比如好大喜功,大兴土木。比如游山玩水,巡幸各地,六下江南几乎耗光了国库。到嘉庆即位的时候,已经面临着严峻的财政危机。

和珅在被乾隆宠信的20余年间费尽心机敛财,嘉庆早看在眼里。抄了和珅,正好可以充实已经十分空虚的国库。

据《清史稿》记载,和珅被抄没的家产共有109处,家产共计11亿两白银之多,还有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珍稀古玩、属国贡品等等,不计其数,可以说富可敌国。

而清廷当时一年的财政收入才7000万两白银,和珅被没收充公的家产抵清朝15年的财政收入。因此民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说法。

三是泄愤。

乾隆为了感恩爷爷康熙皇帝对他的厚爱和栽培,曾表示在位的时间决不超过康熙在位的60年时限。谁知乾隆太长寿,即位60年后仍身康体健。儿子都活不过他,17个儿子中,有13个儿子在他之前就死了。

嘉庆被选为太子,本来就是矮子里挑长子,是乾隆没有选择的选择。

就在乾隆犹豫要不要传位给嘉庆时,和珅趁着在乾隆皇帝跟前儿说得上话,极力劝阻乾隆禅位给嘉庆。

一方面是对乾隆表忠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地位受到影响。因此,嘉庆与和坤产生了恩怨。

并且,和珅为了防止嘉庆培植自己的势力,还常在乾隆面前说嘉庆的老师朱圭的坏话——朱圭可是从小教导嘉庆的老师,深得嘉庆的敬仰。

久而久之,乾隆听信了谗言,就将朱圭革职查办了。这事也被嘉庆记在账上。

乾隆驾崩之后,嘉庆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自然要拔掉和珅这个眼中钉。

和珅为什么不早作打算?

首先,和珅怀有侥幸心理。

和珅仗着与太上皇(乾隆)关系甚密,还是儿女亲家,和珅的儿媳就是乾隆的十公主,即使太上皇不在了,他与新皇帝的关系不似与先皇密切,以嘉庆儒弱的个性,不至于会弄死他。

其次是嘉庆不露声色,和珅没有察觉。嘉庆刚即位时,有太上皇在,嘉庆的确很收敛情绪。纵使有人说和珅的坏话,他也不做任何表示,甚至还偏袒和珅。

和珅曾经将他的老师吴省兰安插到嘉庆身边,观察嘉庆的动静。

嘉庆知道吴省兰是和珅的人,更是不动声色,一点都没有表露出自己的内心想法。

慢慢就给和珅一个假象:以为自己是老皇帝宠爱的心腹,新皇帝仰仗的老臣,嘉庆皇帝不会动他。

三是不能反,也无处逃。和珅虽然是军机大臣,但军机大臣这个头衔其实是个虚职,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他手里没有可供指挥的军队,他自己是一介文官,从未带兵打过仗,不具备造反的条件。

而且造反可是株连九族的重罪,一着不慎,自己丢了性命不说,还要满门抄斩的。

并且,从史料来看,和珅只是爱财,并无窃国之心。估计他也是赌一把,如果嘉庆真的对他有杀心,宁愿以他一人的性命,换取全家人活命吧!

和珅死时不过49岁。随着和珅的死,一个显赫的家族也就此没落。纵观和珅一生,也有不少个人闪光点,但是作为被皇帝信任的重臣,他却将天平却倒向了财富,最终因此断送了性命。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然后再来看第一个问题。

和珅为什么不早作打算

早作打算主要有两种选择。

1、拥立其他阿哥,培养自己的势力,这种方法在历史上有很多权臣都这样干,但是和珅却不能。

乾隆虽然儿子众多,但是长大成人的却没几个,而且还有两个儿子过继给了宗室,嘉庆看似资质平平,但也已经是剩下皇子中最优秀的了,乾隆不糊涂和珅就没办法。

2、示好嘉庆皇帝,和珅确实这样做了,比如嘉庆公布的和珅二十大罪状,第一条就是和珅曾给还是皇子的嘉庆透露过皇位的底牌。

既然和珅示好嘉庆,为什么嘉庆登基后还是急不可耐的处理了和珅呢?

这就是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乾隆死后五天,和珅即被捉拿下狱,第十天即公布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状,审理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这种速度显然是不正常的,那么嘉庆处理和珅仅仅是为了他富可敌国的家产吗,显然也不是,当一个皇帝急着让臣子去死,最大的可能就是大臣威胁到了皇权,很不幸和珅就是这样。

乾隆退位时曾说过:“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意思就是把嘉庆扶上马,再送一程。

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由于乾隆上了年纪,处理国事有些力不从心,很多事情都交予和珅处理,而嘉庆则成了摆设,这一摆就是四年,嘉庆心中积压的愤怒可想而知。

乾隆当太上皇的四年,是和珅权利达到顶峰的四年,俨然凌驾于嘉庆之上,对于嘉庆来说也时刻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所以乾隆死后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和珅,这样皇位才坐的稳。


一点点历史


嘉庆皇帝可不仅仅抄没了和珅的亿万家产,更是毫不留情地要了和珅的命。

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在养心殿中咽了气,放开了他已经紧紧拽了近64年的权势。

1799年2月22日,乾隆皇帝死后仅仅过了半个月,他生前最宠信的和珅便被他的儿子嘉庆皇帝给赐死了。

嘉庆皇帝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很急迫?确实急迫。

那么,嘉庆皇帝为什么会在乾隆皇帝尸骨未寒的时候,这么急迫地对和珅下手?

嘉庆皇帝在1795年的时候接受乾隆皇帝的禅位,当上了皇帝,可是,谁也没想到乾隆却不是真心想要禅位,乾隆仍然紧紧地抓着皇权不放手。

乾隆宣布禅位给嘉庆之后,没过多久,为了告诉所有人他只让位,但不让权,又发布了一条命令:“朕在明年虽然会归政于永琰,可是,今后所有的军国政事,你们仍然上奏于朕,唔,你们在奏疏中称朕为太上皇即可!”

如此一来,嘉庆只能老老实实地当一个没有权力的“傀儡皇帝”,事事皆由乾隆说了算。

嘉庆这个“傀儡皇帝”一当便是近4年的时间,他也几乎一直处于被架空的状态,所以手中几乎没有皇权可言,换作是谁,谁心中又能没点怨气?更何况,这近4年的“傀儡皇帝”生涯让他几乎失去了一个皇帝所应该具有的尊严和威信。

所以,他急于在乾隆死后迅速地找回自己的场子——让别人看到他作为一个皇帝的权力和威信,让别人对他产生敬畏心。

嘉庆皇帝想要迅速建立自己绝对的权威,最快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推倒他爹乾隆皇帝所留下来的权威。

他想推倒乾隆所留下来的权威的最好方式则是选择拿乾隆生前的一个或者几个宠臣开刀,最终,他的目光盯住了乾隆生前最为宠信的一个人——和珅!

和珅当时所扮演的角色,也确实很适合用来给嘉庆皇帝立威。

和珅不仅仅是乾隆的宠臣,在无数人看来,他更是一个善于溜须拍马、蛊惑皇帝的佞臣,他在当道之时,极力打压和铲除异己;他还是一个中饱私囊的贪官,他的贪腐可谓是三千年来所未有,积累了无数家财。

野史记载和珅贪污金额高达“二十亿两有奇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税入而强”,即便正史所记载的没有这么多,但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如《清史稿》所记也有“藏银、衣服数逾千万”、“夹墙藏金二万六千馀两,私库藏金六千馀两,地窖埋银三百馀万两”、“蓟州当铺、钱店赀本十馀万”。

嘉庆皇帝对和珅下手,不仅能够趁机立威,向所有人宣告乾隆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嘉庆时代已经开始,更能够趁机捞一笔数额超乎想象的横财,填补一下因为乾隆的挥霍而日渐见底的国库,何乐而不为?

所以,和珅注定了会成为嘉庆皇帝砧板上的鱼肉,被嘉庆皇帝吃干抹净。

不过,对于嘉庆皇帝的出手,聪明一世的和珅却为什么没有没有早作谋划,从而避开这场即将落到自己头上的祸事?

实际上,和珅在很早之前便已经做好了打算,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很多。

乾隆皇帝是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宣布立时为和硕嘉亲王的嘉庆皇帝为皇太子,但是,在这个任命还没有正式宣布的时候,和珅便已经明确知道了乾隆要传位给嘉庆。

于是,和珅为了能够在嘉庆即位以后,仍然能够嘉庆朝站稳脚跟,继续享受权势和富贵,便偷偷地溜去找嘉庆,王爷呀,皇上已经决定正式立皇太子啦,还会禅位给您呢!

和珅原以为自己将这个消息告诉嘉庆,自己便能够讨得嘉庆的欢心,嘉庆也会感激涕零地收了自己,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嘉庆竟然完全没有领情,这件事反倒成为了嘉庆后来收拾和珅时所罗列的和珅犯下的第一大罪。

不过,说到底嘉庆最后给和珅定罪最重要的还是和珅的贪权和贪污,和珅贪权等于是在分嘉庆皇帝的权,贪污等于是在抢嘉庆皇帝的钱,又犯了众怒,所以嘉庆皇帝不可能容得下他。

嘉庆皇帝之所以只用了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便收拾了被乾隆宠坏了的和珅,除了嘉庆一步一计之外,说到底还是因为和珅只是一个宠臣,不是一个权臣。

宠臣一旦失去了皇帝的宠信,便会瞬间失去自己几乎所有的权势。

可是,权臣却不需要皇帝的宠信,不论是皇帝宠信也好,是厌恶和提防也罢,权臣手中的权力都不会缩减半分,更有甚者能够直接威胁到皇权,篡权夺位也不是没有可能。

和珅是权臣吗?显然不是,所以嘉庆想要收拾和珅倒也不算难。

当然了,为了避免引起和珅的剧烈反弹,对朝堂造成不利的影响,嘉庆收拾和珅的时候还是用了计策。

他第一步是稳住和珅,让和珅负责主持乾隆皇帝的丧事,让和珅误以为他会看在乾隆的面子上饶过他,从而有效避免了和珅的狗急跳墙。

他所走的第二步则是让人搜集和珅的犯罪证据,从而给和珅网织罪名,让和珅辩无可辩、逃无可逃。

第三步则是在确定搜集到的证据确凿无疑之后,列举和珅的罪名,直指和珅的要害,对和珅下手,一击致命。

嘉庆虽然只是一个平庸之君,但是,他在对付和珅的过程中确实显得干脆利落。

这倒也不是因为他的计策有多高明,实际上这个计策很寻常,只是因为和珅不是权臣,手里没有能够让嘉庆投鼠忌器的兵权,这才让嘉庆能够如此干脆利落。

嘉庆当了24年的皇帝,也只有收拾和珅一事能为人所熟知和乐道,余下之事也不过尔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