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在偽滿洲國有多大的權力?

abcdefghi98765432101


1932年3月1日,日本在東北三省正式建國,自稱滿洲帝國,定首都於長春,其領土包括除旅順和大連以外的東三省全境,以及蒙東和河北省的承德市。不過,因社會各界對滿洲帝國均不予承認,故又被稱作“偽滿洲國”。

3月9日,溥儀宣佈擔任偽滿州國的執政官,定年號為“大同”,同時任命各“府”、“院”、“部”的負責官員。兩年後,溥儀正式在長春南郊杏花村舉行登基大典,改稱皇帝,並改年號為“康德”,所以溥儀又被稱之為康德皇帝。

關於溥儀在偽滿州國所擁有的權力,按照日本官方的聲明來說,偽滿州國和日本是兩個平等獨立的國家,所以偽滿州國內的大小諸事,都是由溥儀和他領導的滿洲政府決定,日本只是它的同盟國,必要時給予一定的建議和幫助。

對此,日本官方還給出非常有力的證據: 第一,日本和偽滿州國均相互駐有大使館和特命全權大使,這足以說明兩國是平等建交。

第二,溥儀在偽滿洲國當皇帝的十幾年裡,曾先後兩次訪問日本。在訪日期間,日本天皇親自到車站迎接溥儀,並和溥儀平起平坐。在對待溥儀在禮節上,日本也都是按照國家元首的禮節,甚至天皇還多次親自迎送和宴請溥儀。溥儀在回國後,也稱自己十分感動。

第三,偽滿洲國還在世界上得到23個國家的承認,這些國家中除了德意日軸心國及其盟友僕從國之外,還有一個蘇聯,這些國家都有外交機構派駐偽滿洲國首都長春。

由此,日本人就極力宣傳,日本天皇和偽滿州國溥儀是平等建交,大家是一起為建立大東亞共繁榮而努力奮鬥,並不存在所謂的偽滿洲國是日本控制的傀儡政權。那麼,事情的真相真的是這樣的嗎?



按照溥儀自己的說法,他是為了滿洲百姓才接受日本人的邀請擔任滿洲皇帝,但實際他在滿洲國一點權力都沒有,完完全全就是傀儡皇帝,當時偽滿洲國的最高領導是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和關東軍的全體幕僚。

溥儀還說,他曾經想要秘密訓練軍隊,培養人才,如果一有機會,就會和中國軍隊內外夾擊,將日本人驅逐出境。

但可惜的是,日本人在他身邊安排了太多眼線,每天24小時監視他的一舉一動,以至於他當皇帝的這些年,只能混吃等死,什麼事也做不了。

所以日本人的所作所為,都與他沒有任何關係,他就是一個花瓶和擺設而已。那麼,溥儀說的話可信嗎?

其實,溥儀的話雖然明顯有給自己開脫的嫌疑,但總的來說也算符合基本事實。因為,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實權,首先要看他在頒佈法令、簽訂條約、政策執行、任命官員上是沒有任何權力。很顯然,溥儀在這幾個方面都沒有任何實權。

雖然從表面上,偽滿州國的所有詔令,都是以溥儀的名義發佈出去,但問題是,這些詔令實際上都是事先由日本關東軍商議決定好,然後再溥儀執行最後的蓋章而已。

甚至而言,溥儀的皇帝玉璽都不是由他自己來保管,他連蓋章的權力都沒有。



另一方面,雖然偽滿州國的官制和清朝的制度相似,也有很多中國大臣,但是他們實際上也都是由日本人操控的,關東軍司令部裡有司令官,所有事情都是司令官決定,還有參謀部,主要就是管理滿洲事情的,在整個滿洲國裡,權力最大的並不是皇帝,而是總務長官。

據史書上記載,當時偽滿州國內的軍政大事,其實都是由日本本國的重臣會議決定,凡是這個會議上決定的內容,只要得到關東軍的許可,便會一字不改的實施,即使自己有很大的意見,也無濟於事,中國大臣也不能反對,否則就會有生命危險。

從這層意義上說,在偽滿洲國內的軍政大事等方面,溥儀基本上是沒有任何權力。

不過,根據保存下來的文獻來看,溥儀也談不上是完完全全的傀儡和花瓶,因為他在偽滿州國,也有部分權力,比如他還擁有一部分自己的武裝力量,在宮中也有以溥傑為首的嫡系勢力。

甚至而言,他在登基時就要黃袍加身,恢復滿清帝制,幾次祭天典禮,也用的是清代古制,在選皇后和妃子的過程中,溥儀始終沒有讓步,堅持不選日本血統的女子,日本最後也無可奈何。

從這層意義上說,在不涉及到軍國大事方面,溥儀還是擁有很大的自主權。


我是趙帥鍋


偽滿洲國從成立到垮臺,都是日本人的傀儡,918事件爆發後,國聯組織派調查團調查此事,日本人為掩蓋此事,關東軍趕緊組建偽滿洲國。1932年3月1日成立,3月9日做著皇帝大夢的溥儀在長春宣誓就職,1934年3月1號日本關東軍導演了溥儀的登基大典。

圖為吉岡安直,原為關東軍高級參謀,從1935-1945年一直呆在溥儀身邊監視溥儀,10年間他也從中佐升為中將,在日陸軍屬罕見。

溥儀是要當皇帝的,要穿龍袍登基,但是日本人弄了一身陸軍元帥服強迫他穿上,諷刺的是溥儀連一兵一卒的權力都沒有。關東軍派了個高級參謀叫吉岡安直的監視溥儀左右,溥儀每天必須觀看日本影片,每天向皇宮東南方向鞠躬祭拜天皇。

現存長春偽皇宮裡,溥儀簽署的文件,知道了、閱。

偽滿洲國部長由親日派中國人擔任,次長由日本人擔任,但真正掌握實權的是日本人次長,中國人全是傀儡。溥儀呢,更窩囊,簽訂的奏章和文件都是日本人擬好並決定了的事情,溥儀只有簽字蓋章的權力,且是必須得籤,用溥儀的話來講,很多奏章自己看都不看,因為只能裁可,不能裁不可。

圖為溥儀在東京審判法庭上。

在今天的長春偽皇宮保存的溥儀批過的文件,上面都是知道了、可以等敷衍之詞,1945年東京審判時,溥儀當著全世界非常惱怒的講過,所謂自由,十幾年間與我毫無關係,簡直就是猴戲;另外在談到權力時,一次去瀋陽視察,當然是關東軍提前安排好的,做做形象工程,經過溥儀祖墓的時候,想去拜一下祖先,但日本人硬是沒讓去,因為這是梅津美治郎的命令。


圖文繪歷史


偽滿洲國在形式上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它雖然受到日本的影響和控制,但在和日本的表面關係上,仍然是兩個獨立的國家,也有互派的大使館和特命全權大使。


偽滿洲國皇帝溥儀,在形式上也是一個獨立國家的元首。溥儀在偽滿洲國當皇帝的十幾年裡,曾經先後兩次訪問日本。在訪問期間,日本天皇親自到車站迎接溥儀。溥儀和天皇在形式上平起平坐,日本和天皇在禮節上是非常周到的。多次親自迎送和宴請溥儀。溥儀回國後,也稱自己十分感動。

偽滿洲國還在世界上得到了23個國家的承認。這些國家包括蘇聯,泰國,緬甸,都有外交機構駐在新京(長春)。溥儀還自己償試搞了一點武裝力量,也是企圖擺脫日本的控制。在選皇后和妃子的鬥爭中,溥儀始終沒讓步,日本也無可奈何。溥儀還在宮中培植了以自己的兄弟溥傑為首的勢力範圍。都在擺脫日本方面發揮了不小的做用。如果歷史能夠再延長一些,溥儀還應該有一些動作。



有的人講,溥儀在審問二戰戰犯時做證說,自己什麼權力也沒有,只是被人當猴耍。那是他誇張了,目的是說自己是傀儡,這樣,可能會減輕自己的罪責。這是不可信的證詞。


按照歷史慣例看,如果溥儀能夠站住腳,他還是有一些想法的。比如,他就幾次和日本較勁,登基時,就想要黃袍加身,恢復滿清帝制。幾次祭天典禮,也都想要用清代古制。怎麼說呢?誰也不想當傀儡吧?如果羽翼豐滿,誰不想飛呢?

偽滿洲國給今天的長春市留下了很多的旅遊景點,這倒是真的值得一看。


盛廣學雜家雜論


溥儀的經歷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真正的傀儡。

大概是身為清朝末帝的原因吧,溥儀年輕的時候,一直堅定的認為自己就應該是個皇帝。因此,當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三省,急需一個遮羞布時,溥儀半推半就的潛逃至東北,就任了日本建立的傀儡政權偽滿洲國的執政(先為執政,後為皇帝)。

溥儀

1932年3月9日,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日本人的扶持之下,在諸多滿清遺老遺少、漢奸、日本人的見證之下,在長春舉行執政就職典禮。必須要說,剛就任“執政”時,姑且不說能力如何,溥儀是雄心勃勃的準備“做一番大事”的,也滿腔熱血的準備“恢復祖業”。

因此,溥儀將朝會宴饗大樓命名為“勤民樓”,將自己的辦公場所叫做為“健行齋”,並每天很早起床,到健行齋聽從他的“文武百官”向他起奏“國家大事”,頗有祖先雍正皇帝的勤政之風。

溥儀

然而,當溥儀向他的“國務總理”鄭孝胥問起“國事”時,他的總理回答是:總務廳長正在辦。當問及總務廳長時,總務廳長的回答是:次長正在辦。那眾位次長都是誰呢?溥儀的這個滿洲國的次長們,全部由日本人擔任。

溥儀就任偽滿洲國執政後,任命了一大批偽政府官員,例如國務總理鄭孝胥、民政部總長臧式毅、財政部總長熙洽等等。無論是原屬於奉系的漢奸,還是一直追隨溥儀的遺老遺少們,都被大肆封官許願,可以說皆大歡喜。

溥儀詔書

然而,當“國務總理”鄭孝胥召開“第一次內閣會議”,準備對各部的組織機構進行人事安排時,擔任“國務院總務廳長”的日本人駒井德三,突然拿出了一份各部次長、總務司和其他重要司長的名單,而這個名單的所有人都是日本人。雖然漢奸們紛紛表示反對,但是在日本人的威壓之下,這個名單毫不意外的通過了。

偽滿洲國

從此之後,偽滿洲國的官場上就有了“日系”和“滿系”之分。不僅偽滿洲國的權力完全由日系來把持,“國家大事”都由日系來決定,而且,日系在偽滿洲國,也開始享受種種特權。例如日系官員的薪資和待遇,遠高於滿系,日系的名額永遠不可能被滿系替代,而滿系則隨時可能被日系取代等等。

看到這裡,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沒錯,這跟滿清時代官員分為滿系和漢系如出一轍。唯一不同的是,偽滿洲國的日系取代了滿清時代的滿系,成為特權階級。而偽滿洲國的滿系再不復祖先的“榮光”,只能成為受氣包,替罪羊。

偽滿洲國政區圖

偽滿洲國的“國家大事”是由內閣會議決定,而內閣會議的提案,則是由每週二召開一次的次長會議決定的。這個全是由日本人擔任的次長會議,還有關東軍第四課參加。因此,毫無意外的,次長會議的一切決議,完全遵從了日本關東軍的意志。

偽滿洲國皇帝印章

無論是“國務總理”還是“總務廳長”,他們對自己呈遞的“敕裁書”和提案等,都沒有任何更改的權利,甚至這些擔任“總理”和“部長”高官們,連看的權利都沒有,直接就在日本人的催促之下籤署蓋章,交到了溥儀處,而溥儀也只能“裁可”,他依然沒有任何更改和駁回的餘地。上至溥儀下之漢奸官員們,完全淪為了日本人的橡皮圖章。


鳶飛九天2018


末代皇帝溥儀幼年時,有一次,他的弟弟溥傑進宮看望他。兩兄弟趴在桌上塗寫時,溥傑突然問向溥儀道:“皇帝很厲害嗎,你證明一下給我看。”

溥儀聽完愣了一下,隨即他來回踱了幾步便用手指向身旁的一個太監道:“你,給我把這墨喝了!”溥傑聽完後好奇地看向那名小太監,只見小太監雙腿哆嗦地跪地哀求道:“皇上饒命!皇上饒命!”

溥儀聽到小太監的求饒卻並未有罷手的意思,他大聲地對著小太監喊道:“朕是皇帝,朕要你喝你就得喝!”

小太監聽完,只得含淚端起硯臺咕嚕咕嚕地喝起墨水來,而一旁的溥儀和溥傑及其他太監則笑作了一團。

讓人唏噓的是,成年後的皇帝溥儀,他作為皇帝的權力竟也始終只限於使喚身邊的幾個隨從而已,一如童年時代的他。

權力與實力在某種程度上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有實力沒有權力和沒有實力做支撐的權力,多數情況下都是空中樓閣,看起來光鮮亮麗,實則只是傀儡罷了。

從小不喜讀書,也未受過良好教育的溥儀,他成年後,其實力大抵能與街邊的混混畫等號。

出任偽滿洲國皇帝時期的溥儀,除了沒實力之外,還幾乎徹底喪失了他作為一位末代帝王的權力了。

這種“雙失”的結果是:溥儀最後根本連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

在偽滿當皇帝期間,溥儀一步步跌下“皇帝權力”神壇,最終只敢對老婆、弟妹、奴僕們下手,也就是傳說中的窩裡橫。

1932年3月1日,在日軍的扶持下,26歲的溥儀第三次登上“皇位”,成了偽滿洲國的“執政”。

執政雖不是皇帝,卻與皇帝有著相同的地位。

不過,溥儀顯然對“執政”的稱呼並不滿意,為此,他還強烈要求日本人兌現承諾,改“執政制”為“帝制”,讓他當偽滿之皇帝。此時的溥儀既沒有勢力,也沒有物力財力,敢這麼和日本人硬扛,靠的真真是那半口仙氣。

在日本人眼裡,溥儀的不滿顯然是毫無意義的。

不過,為了儘快建立偽滿洲國,以便更好地掠奪東北的資源,日本人與溥儀之間,達成了暫時的妥協:以一年為期,屆時,將改執政為帝制,並由溥儀出任皇帝。

日本人的“妥協”,幾乎讓溥儀忘了自己“籠中鳥”的身份!甚至讓溥儀樹立了這樣一種奇怪的想法:他能借用日本人的勢力來保護自己,並最終實現復辟清朝。

人在懷有希望的時候總是如此不一樣,剛剛擔任執政之位的溥儀便因滿懷希望,整個人的精神狀態,較之以往大為不同。

高興之餘,溥儀還和幼年時一樣,想到了自己的弟弟妹妹。不久後,溥儀還將他的兩個妹妹從天津接到了偽滿洲玩。

作為偽滿洲國的元首,溥儀當然想帶著妹妹好好玩兒了!當然,他也非常想向他們證明,如今的自己又是皇帝了,一如當年在紫禁城。

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兩個妹妹在執政府逛了一圈之後,突然對溥儀說想去大同公園玩。

兩個妹妹的這一請求聽起來沒什麼,實際卻與當初溥儀弟弟溥傑問向他的那句“你證明自己是皇帝啊”,有著驚人的相似度。

一如當年,溥儀覺得自己應該想法證明自己是皇帝。而皇帝從來是自由的,自由自然代表想去哪去哪,想幹嘛幹嘛。

屢清楚這一層後,溥儀想都沒想便和婉容帶著兩個妹妹,在逛完了執政府之後,溜出大門,跑到不遠處的大同公園遊玩。

讓溥儀萬萬沒想到的是,溥儀一行剛剛踏入公園,就聽到長春城內警笛四起。緊接著,溥儀就看到大量官兵開始在滿城搜查。

而當這群官兵發現溥儀之後,他們立馬將大同公園警戒起來。這之後幾分鐘,溥儀就看到了大批日本憲兵向他走來。

原來,日本人發現溥儀不在執政府之後,便以為他逃走了!

於是,日軍司令部當即下達全城戒嚴令,四處搜查失蹤的執政。在找到溥儀之後,他們“勸”他回到執政府,以維護“執政的尊嚴和安全”。

這次“把妹遊園”被搜回去之後,日本人對溥儀的警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日本人聲稱維護的所謂“執政的尊嚴”,更是跌到了泥坑裡。

從此以後,除了日本人安排好的出行,溥儀再也沒有出過執政府的大門。溥儀並不是不想出門,而是根本就不敢!萬一再次若怒日本人,“執政的安全”恐怕也難保了。

此時,溥儀終於明白為什麼大清國在最後的那幾年,清廷都窮成那副德行了,載灃還要堅持建立禁衛軍,而且配備的還都是最好的德式裝備。

沒有屬於自己的實力,甭說復辟大清了,就連帶著妹子逛公園,都會被人趕出來!為了祖宗之基業,為了自己的小命,為了培養自身的實力,溥儀決定訓練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

在這種意識的支配下,溥儀秘密篩選,挑了一支300人的隊伍,組成元首衛隊——護軍。這支部隊不僅裝備了精良的武器,還秘密施以軍事教育;除此之外,溥儀還對他們灌輸“忠君思想”,使他們只服從溥儀的指揮。

建立這樣一支目的性極強的部隊,日本人顯然是不會同意的。因此,護軍的存在,從選拔到訓練,都是秘密進行的,這一切費用也都是溥儀從內帑(私房錢)中支出。

關於這支護軍,溥儀在戰後的遠東軍事法庭上,也如是解釋:

“我給他們(護軍)開支並秘密施以軍事教育,以期將來與中國軍隊攜手,南北夾擊,收復失地。”

世上終究沒有不透風的牆,更何況,300人的護軍在關東軍眼皮子底下進行訓練,日本人即便再瞎,也不可能發現不了。“皇帝”溥儀豢養這樣一支衛隊,儘管無法威脅到關東軍,甚至還不夠他們塞牙縫,可是日本人也不得不警惕。

日本人要做的,就是將一切可能的威脅,泯滅在萌芽。

1937年6月27日,護軍的幾名官兵放假,相約去大同公園遊玩。無緣無故被一名關東軍給打了一頓,氣不過的護軍當即還手,將這名關東軍打傷,隨後又將趕來的憲兵隊暴打一頓。打完之後,護軍也沒了遊園的心思,趕緊逃回隊部。

事件發生之後,關東軍司令部當天就給溥儀打電話,要求他將涉事護軍交出來,並給一個合理的解釋。

士兵之間發生摩擦,本就是常有之事。捱打了,只能算是技不如人。可這件事發生在關東軍與護軍之間,就沒那麼簡單了。關東軍司令部親自出面問話,也足見他們對溥儀“私養軍隊”的不滿。

溥儀自掏腰包建立的護軍,原本是想增強自己的實力,以期機會成熟時給日軍以“痛擊”。現如今,溥儀好不容易培養的“實力”,卻成了隨時可以要他命的東西。

出於自保的本能,溥儀不得不向司令部反覆澄清,以示自己的立場是擁護關東軍的,“護軍打人”只是個誤會。

最終,關東軍司令部決定收編了這一支300人的護軍,並將他們打散安排在關東軍,只留下十幾名供“皇帝”溥儀使用;而這僅剩的護軍,也歸關東軍直接管理。

經過“大同公園事件”,關東軍司令部再次警告溥儀,要他培養“君之德”。所謂君之德,就是不該問的別問,不該管的別管,不該查的別查,不該做的別做,一切都讓“下邊人”去辦就好。這裡的“下邊人”,就是凌駕於皇帝之上的關東軍。

而立之年,本該志得意滿的溥儀,卻徹底成了一名傀儡。

不過,儘管溥儀在日本人面前如此卑微,在自己的家人面前,卻時常暴露兇殘的本性。每當溥儀被日本人痛斥,他就會回到“皇宮”,對自己的家人又打又罵。

如果說溥儀在偽滿洲國還有什麼權力的話,這點權力,也僅限於皇宮內室(臥室)了。當然了,窩裡橫的權力,也是關東軍賦予的。


記者李滿


就是個傀儡而已,哪有什麼權力?根據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的記載,他在當偽滿皇帝之前,就被日本人羞辱的很慘。

一、是“執政”,不是皇帝

1932年2月23日下午,板垣徵四郎秘密會見溥儀,在這個私密談話中,板垣非常不客氣的告訴溥儀:不會有什麼大清,日本在東北建立的新國家名號是“滿洲國”,這個國家由五個主要民族組成,即滿、漢、蒙古、朝鮮和日本族。

並且板垣還強調,介於日本人在滿洲花了幾十年的心血,因此新建立的滿洲國,日本人在法律地位和政治地位要跟滿族人相同,比如有權出任新國家的官吏等。

由於溥儀事先不知道日本的計劃,他目標是恢復大清,當大清皇帝。並且胡嗣瑗、陳曾壽等滿清遺老給溥儀灌輸的消息是“日本人把東北搞亂了,需要藉助他的威望”,他以為自己在日本人的心裡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因此當板垣把計劃和盤托出後,他立即就質疑坂垣:“這是個什麼國家?是大清國嗎?”


板垣估計知道溥儀肯定會提出這種質疑,所以他也不急不躁,跟溥儀說:這不是大清帝國的復辟,這是一個新國家,東北行政委員會通過決議,一致推戴閣下您為新國家的元首。您不是皇帝,而是“執政”。

並且,板垣不等溥儀回話,就從皮包裡又拿出了《滿蒙人民宣言書》以及五色的“滿洲國國旗”,放到溥儀面前,給他確認。

溥儀不是傻子,大清變成滿洲國,皇帝變成什麼“執政”,這意味著什麼,他很明白。所以坂垣給他攤牌後,他跟坂垣爭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然而坂垣根本不退讓,就是死咬著滿洲國和“執政”不鬆口。

最後,坂垣煩了,就收拾皮包,表示不想跟溥儀再談。走的時候,坂垣臉色青白,不帶一絲笑容的對溥儀冷聲說道:“閣下再考慮考慮,明天再談。”


二、不同意就是日本的敵人

當晚,溥儀在大漢奸鄭孝胥的建議下,在一家日本人開設的旅館裡為板垣舉行宴會。其目的是為了聯絡感情。

宴會開始之前,鄭孝胥反覆跟溥儀說:”無論如何不能和日本軍方傷感情,傷了感情一定沒有好處,張作霖的下場就是殷鑑。”

溥儀聽了鄭孝胥的話,心裡涼了半截。他此時才意識到,原來他在日本人眼裡,跟土匪出身的張作霖沒有區別,日本人根本不會把他視為“龍種”看待。因此宴會開試後,溥儀不敢說話,小心翼翼的看著坂垣的臉色。

第二天一早,板垣把鄭孝胥、羅振玉等漢奸叫到自己辦公室,讓他們向溥儀傳達了日本軍部最後的決定:“軍部的要求再不能有所更改。如果溥儀不接受,只能被看做是敵對態度,只有用對待敵人的手段做答覆。”

鄭孝胥等人回去後,把坂垣的話原翻不動的告訴了溥儀。溥儀一聽,當場腿一軟,跌坐在沙發上,半晌說不出話來。

羅振玉垂頭喪氣的跟溥儀說:不可傷日本的感情,識時務者為俊傑。咱君臣現在是在日本人掌心裡,不能吃眼前虧,與其跟他們決裂,不如將計就計,以通權達變之方,謀來日之宏舉。

鄭孝胥在一旁也附和道:現在只有先答應日本軍部,我們將來暗中培植勢力,不愁沒有辦法逼日本人答應我們的條件。

溥儀怕死,此時除了答應坂垣的條件,也別無他法。於是,他便在1932年3月1日,同意日本人的所有要求,出任偽滿洲國的執政,建“年號”為“大同”。


三、傀儡“執政”

當上“滿洲國”執政後,按照溥儀的設想,他起碼也是一國的元首,有資本可以跟日本人好好商量了。比如商量當皇帝的事情。

然而,事態的發展讓他前所未料——當上執政之後,他比之前更沒有尊嚴了。

1932年4月的一天,溥儀忽然想到外面去隨便逛逛,便在沒有通知日本人的情況下,帶著婉容出去了。結果他出門沒走遠,日本憲兵隊的汽車便追來了,請他回去。理由是外面可能會有刺客,日本憲兵司令部需要保護他的人生安全。

溥儀當時不明所以,還以為憲兵司令部是出於好心,就跟著一起回去了。可結果回到執政府後,溥儀就發現憲兵司令部當天就在執政府的大門外加派了門崗,並且執政府顧問官上角利一還直白的對溥儀說:如果沒有上方允許,今後不準再私自外出。

很顯然,溥儀被日本人囚禁了起來。用溥儀自己的話說——“我對自己的安全和尊嚴發生了懷疑”。

除了人身自由受限制外,更讓溥儀不能忍受的是,他的執政身份也只是個擺設:雖然他每天的工作都很忙,有很多部長要接見。但這些求謁他的部長都不跟他談公事。當他每次問起公事時,這些偽洲滿國部長們便說“次長在辦著了”,“這事還要問問次長”。而次長都是日本人出任,日本人根本不會跟溥儀彙報工作。

很顯然,溥儀沒有任何的實權。他當時的只有簽字的“權力”。(沒有拒籤的權力)

按常理來說,既沒有人身自由,又什麼權力都沒有,溥儀這個執政當的沒勁透了,還不如迴天津當“寓公”,起碼還有自由。但是溥儀這個人就是“生的賤”(他的原話),日本用一個滿洲帝國皇帝就把他的心勾住了,讓他心甘情願的當傀儡。

四、“皇位”繼承人也由不得自己做主

溥儀當上偽滿皇帝后,由於他從執政變成了皇帝,偽滿的國體也由共和國變成了所謂的君主立憲制。因此皇位繼承人就變成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執政可以找外姓人出任,皇帝不行)

並且,由於溥儀沒兒子,沒生育能力,所以他死後,他的“皇位”肯定要傳給支脈,比如他的弟弟溥傑。

溥儀的情況,日本人也知道。所以在溥傑該談婚論嫁的時候,日本方面便給他安排了一個日本貴族之女結婚。溥儀聽說後,知道日本人的小心思,就不讓溥傑跟此女結婚。但是最終被日本人阻撓,溥傑還是跟嵯峨勝侯爵的女兒嵯峨浩在東京結了婚。

過了不到一個月,在關東軍的授意下,滿洲國的“國務院”便通過了一個“帝位繼承法”,明文規定:皇帝死後由子繼之,如無子則由孫繼之,如無子無孫則由弟繼之,如無弟則由弟之子繼之。

前面說了,溥儀沒有決絕簽字的權力,所以對於這個所謂的“帝國繼承法”,他打心眼裡是非常害怕的。(害怕日本人把他和溥傑害死,讓溥傑有日本血統的孩子繼承)

因此當溥傑和他的妻子回東北後,溥儀不敢在溥傑面前說出任何心裡話,溥傑的妻子給他送來的食物,他也不敢吃。生怕他們兄弟兩個都被日本人做了。一直到後來,他聽說溥傑生的是個女兒,他才鬆了一口氣。

事後,關東軍又生一計,逼他立字據:若他自己有皇子出生,五歲時必須送到日本,由關東軍派人教養。意在從小洗腦。

溥儀不敢拒絕,只得含淚立了字據。

↓溥傑、嵯峨浩夫婦與女兒慧生


五、“護軍”事件

1937年6月28日,即“七七”事變九天前,溥儀因為他的“護軍”和關東軍起了衝突,導致他僅有的一絲尊嚴也被日本人給踐踏了。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

(護軍是溥儀自己出錢養的警衛隊伍,他建立這支部隊的目的,除了保護他的人身安全外,還想借機培養他自己的軍事骨幹,為建立他自己所掌握的軍隊做準備)

一部分護軍到公園去遊玩,因租借遊艇,與幾個穿便衣的日本人發生了口角。這時一群日本人一擁而上,不容分說,舉手就打。他們被逼急了,便使出武術來抵抗。日本人見不能奈何他們,就放出狼狗來咬。他們踢死狼狗,衝出重圍,逃回隊裡。可是逃回去沒多久,日本的憲兵隊便找上門來要人。護軍的隊長不敢惹日本人,便只得交人。以為交了人就算了事。

然而,這整個事件其實是個陰謀。關東軍早就看溥儀的護軍不爽了,一直想剷除溥儀的這支私人武裝。因此,當憲兵隊帶走了打架的護軍士兵後,就逼他們承認自己有“反滿抗日”的活動,那些護軍不肯承認,於是便遭到了各種酷刑虐待。

到這時,那些護軍才明白過來,這一事件是關東軍有意製造的:那些穿便衣的日本人原是關東軍派去的,而被踢死的狼狗也是關東軍的軍犬。

溥儀聽到護軍們被捕,起先以為是他們無意肇禍,忙請吉岡安直代為向關東軍說情。吉岡去了一趟,帶口來的卻是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的三個條件,即:

一、由管理護軍的佟濟煦向受傷的關東軍參謀賠禮道歉;

二、將肇事的護軍驅逐出境;

三、保證以後永不發生同類事件。

溥儀按照東條英機的條件一一照辦後,關東軍又接著逼他把護軍隊長革職,由日本人長尾吉五郎接任,並把護軍編制縮小,長武器一律換上了短槍。這支由溥儀精心培養,只效忠於他一個人的部隊,就這麼輕輕鬆鬆的被日本人接管了。



這個事件後,溥儀心寒至極。他發現自己不管怎麼跳,都跳不出日本人的手掌心。於是他徹底死心了,不再做不切實際的美夢。他開始渾渾噩噩的過日子,一直到八年後,他被蘇聯紅軍俘虜。


Mer86


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充滿了浮沉。然而,躋身偽滿洲國為帝的歷史,可以說是他經歷中最大的汙點,走上這條賣國不歸路。

或許,在溥儀的心理世界中,一方面他恢復昔日祖業的願望迫切,太想過皇帝癮了。一方面是他政治經驗欠缺,上了日本人的圈套,以為東北關外是滿清的龍興之地,還可以在那裡東山再起,殊不知一去就不能復返,徹底淪為一個橡皮圖章。

1、 權力機構

偽滿洲國的權力結構完完全全就是一個傀儡結構,一是權力都在日本人擔任的各部次長手裡。

中國漢奸擔任的總長沒權,溥儀一開始還以為自己真是皇帝,每天早起,然後召集大臣上朝議事,當向他的偽國務總理鄭孝胥國事的時候,他說總務長正在辦,當總務長問到各部總長時,各部總長就是次長在辦,可這些次長都是日本人。

所有的文件經過這些中國總長和溥儀的手裡時都是在作秀,不能提出任何反對意見,只能籤同意,後來這些人連看都不看,直接簽字畫押。

2、 委曲求全

作為傀儡的溥儀,在登基的時候要穿龍袍,但日本人給了他一套元帥服,類似於羞辱,一次溥儀去瀋陽視察,路過自己的祖陵,想下車去祭拜一下。

但是,日本人不許,說是醜陋土肥圓的命令,為了更好的監視溥儀,日本人特地派了一個高級參謀吉岡安直,凡事必經吉岡許可,溥儀必須每天看一部日本電影,起床後必須先去朝著日本天皇的方向鞠躬問安。

所以,後來溥儀乾脆就在皇宮裡直接玩起了捉老鼠的遊戲,實在鬱悶了就拿體罰下人來出氣,當日本戰敗時,資源嚴重奇缺,特別是貴金屬,溥儀為了自保就把自己皇宮裡燈上的銅鐵件卸載下來捐了。看來,這個偽皇帝真是難做,也不該做。

特約嘉賓:一枚蜻蜓。


秦右史


誠邀,如題。大清是中國13個大一統王朝的最後一個,溥儀也是中國幾百個皇帝中的最後一位。在溥儀還是個娃娃的時候,慈禧太后就把他選進宮中,成為了德宗光緒皇帝的接班人,也就是大清最後一任皇帝——宣統帝,溥儀三歲的時候正式即位,然而好景不長,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隆裕太后不得不被迫宣佈皇帝退位。不過年幼的宣統帝並沒有放棄,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溥儀逃亡關外,在日本佔了的東北三省當了偽滿洲國的兒皇帝。不過溥儀多少是個明面上的皇帝,其在偽滿洲國有多大的權力呢?

溥儀在偽滿洲國的日子也不算短

溥儀總共當了12年的偽滿洲國皇帝。公元1934年3月1日,溥儀在偽滿州帝都“新京”南郊杏花村舉辦登基典禮,改國號“滿洲國”為“大滿洲帝國”,改稱“皇帝”,改元“康德”,還兼任偽“滿洲帝國”陸海空軍大元帥、“滿洲帝國”協和會聲譽總裁。 日本關東軍司令官率日本200多名官員出席典禮, 並與出任“滿洲帝國”總理大臣的鄭孝胥換文,表明當場予以承認。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並進攻滿洲國,滿洲國政權覆滅。

溥儀作為其時亞洲一個政治人物兩次登上《年代》週刊,特別是該週刊有關“處理遠東危機的四個人”的畫像中。

溥儀個人是沒有實權的,日軍有專門來監視他的人,對溥儀操控的很嚴,溥儀平時唯一能做的不過是翻翻自家賬本罷了,別的他自己什麼也管不了,據史料記載,偽滿洲國雖然各部都是中國人擔任部長,但是實權都在日本人擔任的副部長手上,而這些人,只聽關東軍的命令,是以溥儀是沒有任何權利的,最多就是個簽字工具罷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幾乎沒有權力可言,反而處處受制於人。

首先,偽滿洲國是傀儡政權,溥儀也自然是個傀儡皇帝。後來溥儀回憶道:“政府裡,大臣全是中國人,而次長絕大多數是日本人。所謂大臣不過是一種裝飾品,實際是由日本人次長操縱行政。”

其次,溥儀雖然是皇帝,但是日本人在上面卻設置了一個關東軍司令部,而關東軍司令部控制了偽滿洲國一切的軍事武裝。龍旗雖然仍在,但是很明顯是在太陽旗的陰影籠罩之下的。

事實上,溥儀在頒佈法令、簽訂條約、決定政策、任命官吏等重大事情上是無能為力的,後來溥儀回憶道:“形式上是經過批准的,但是,‘滿洲’在日本軍隊的完全佔領之下,我沒有自由。”

此外,溥儀在“祖宗”問題上,始終覺得備受侮辱。

日本人當時要求,溥儀在每年的初一、十五都要拜祭日照大神。以至於溥儀每次在違心的拜祭日照大神之前,都會在皇宮自己的小房間裡,偷偷的拜祭祖宗,並在祭拜時默默想象成自己的祖宗,以求原諒。

從以上事蹟不難看出,溥儀在偽滿洲國過的很憋屈,處處受制於人,幾乎沒有權力可言。


倩仔的歷史茶館


溥儀一生三次為帝也三次退位,最後一次就是在偽滿洲國任“皇帝”。他在1931年底到達東北,1932年到1934年任偽滿洲國“執政”1934年3月1日,溥儀稱帝,改滿洲國為“大滿洲帝國”,直到1945年8月17日宣佈退位,共計歷時11年。



在偽滿洲國任執政的期間,《滿洲國組織法》中規定溥儀擁有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還可以制定官制、任命官吏,當然也擁有統帥陸海空三軍的權力。然而實際情況非常打臉,溥儀對這些重要的權力根本就沒有接觸的可能。

雖然沒有以上重要的職權,但溥儀還是有一定的權力的,日本人和溥儀最初是相互依存的關係。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地區的政局非常不穩定,所以日本人召集了許多大大小小的軍閥土匪和一些失意的官員統治偽滿洲國。



溥儀的到來讓一部分投降日本人的漢奸聚積到了溥儀的旗下,而偽滿洲國的官員自然分成了“滿洲派”和“日本派”,最開始雙方也在爭奪空白權力。

在這期間爆發了一件事情,當時偽滿洲國的滿洲派官員因為薪奉問題提起了抗議,原因在於日本人將滿洲派官員的薪奉標準定在了日本官員的60%左右。

這件事在溥儀的默許下,鄭孝胥、張燕卿等人和日本人發生了強烈的爭執,最終的結果是提升了滿洲派官員的薪奉水準,和日本派官員水平達到了一致。不過因為日本官員遠離本土,所以另外加一定的補貼。



還有一件事是日本人通知溥儀要建立一個協和黨,然而溥儀認為辛亥革命時清政府就是亡於黨派,所有引用孔子的話說“君子群而不黨,”極力反對日本人建立黨派。最終日本人做出妥協,把協和黨改成了協和會,溥儀才同意了這個文件後,日本人才著手建立了協和會。

從以上情況來看,溥儀最初進入偽滿洲國時是有一定的話語權的。但是這些權力大多來自於投靠偽滿的漢奸,以及自己帶來的滿清舊臣。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帶來的清朝舊臣逐漸被打壓失勢,而漢奸走狗也見風使舵投靠了日本人。從此之後溥儀才真正的變成了日本人的傀儡。



1937年,溥儀自己組建的數百人的護衛隊被日本人懲治了一番,並且把隊長換成日本人。從此之後,溥儀徹底成為了傀儡1940年之後,溥儀甚至被迫從日本迎接回了日本人的祖宗天照大神貢拜,這件事以後,溥儀對日本人也產生了非常大的敵意。也因此後期的溥儀只是日本關東軍的一面象徵性的旗幟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