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民元,字彌愚,1912年11月5日誕生於南通城內一個讀書人的家庭。因為這一年是民國元年,父母遂為他取名“民元”。他的父親顧怡生(公毅)在通州師範學校執教,為人正直,對漢語言文學頗有造詣。顧民元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1917年,顧民元進入江蘇省第一代用師範附屬小學讀書,在班級中,他年齡最小,但智力卻出類拔萃,活動能力令人讚賞。十二三歲他即在校內編印《月潮》,開始顯露出文學方面的天賦。
1925年,顧民元小學畢業後,進入南通中學學習。他在父親的輔導下,不僅讀了四書、五經等典籍和不少古典小說,還讀了《新青年》、《小說月報》等進步書刊和魯迅的作品。
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風暴席捲到了與上海隔江相望的南通城。顧民元和通州師範學校學生劉瑞龍等,在當時著名革命活動家惲代英之弟惲子強的幫助下,組織了“革命青年社”,積極開展革命活動。在此期間他閱讀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逐漸拋棄了曾一度接受過的安那其主義,轉而信仰共產主義。這一年,經劉瑞龍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任南通城共產主義青年團的負責人。
1928年夏天,中共南通縣委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破壞,顧民元轉移到上海,進了由彭康、李初梨等主辦的上海藝術大學學習。他與“藝大”的黨組織接上了關係,開始了新的戰鬥。
1929年3月,國民黨反動當局查封了上海“藝大”,“藝大”黨組織暫時停止活動。顧民元隨姐姐到了成都,轉入姐夫景幼南任教的國立成都大學學習,1931年畢業。1932年秋,他開始了粉筆生涯。以後,他不論是在淮陰師範、濟南師範,還是在鎮江中學、南通中學任教,都以“韌性的戰鬥”反對當局提出的“讀書便是救國”的荒謬口號。1935年,他在“一二·九”學生運動中,積極支持濟南學生接應、聲援平津南下學生請願團的行動。在此前後,顧民元和友人於在春、江上青、江樹峰等合編月刊《寫作與閱讀》,他們把這個刊物作為團結全國語文教師以及其他讀者的橋樑。這個刊物雖然只存在不到兩年時間,但卻在教育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937年“七七”抗戰爆發,南通中學校長卷款潛逃,顧民元和吳天石、馬一行、李俊民等人商量,決定恢復南通中學,藉此培養抗日青年,為抗日隊伍輸送人才,經努力,南通中學終於在1938年2月開學。
1938年3月17日,南通城淪陷,顧民元轉移至鄉下參加國民黨江蘇省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特務總隊,在南通縣於家園,與進步分子一起積極參與創辦抗敵學校,培養了一批抗日青年。
此時,南通地區的國民黨各派地方武裝,大都消極抗日,各霸一方,苟安偷生。顧民元等遂於夏天,主動去上海尋找黨的組織,向黨彙報請示。1938年8月,中共江蘇省委根據中央的指示精神,成立了江北特區委員會,到南通一帶開闢抗日救亡工作。同年年底,顧民元所在的特務總隊因國民黨內部派系鬥爭,被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韓德勤派兵繳了械,大批進步人士轉入國民黨江蘇省民眾抗日自衛隊獨立第一支隊(抗戰支隊),顧民元去國民黨如皋縣政府動員委員會任秘書。
1939年2月,抗日進步人士、國民黨啟東縣長董國楨邀請顧民元到啟東任縣政府第一科科長,同時負責啟東動員委員會的工作。三月,黨領導的“華東人民武裝抗日委員會”(簡稱“武抗”)總會(駐上海)派楊進來啟東開展南通地區的“武抗”工作,並通知顧民元的黨組織關係已經恢復,由顧民元和楊進、沈維嶽組成南通地區“武抗”的領導核心。這一期間,顧民元為動員團結啟東各界人士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做了大量工作。當時中共江北特委委員洪澤率領的抗戰支隊政工二隊,到海啟地區活動,在顧民元的支持下,創辦春假修學團,組織學生自治會,舉辦農民夜校,為後來在這一地區建立黨的組織創造了條件。
1939年底,1940年初,國民黨頑固派發動了第一次反共高潮,抗戰支隊政工隊分批撤離海啟地區,董國楨縣長也被迫辭職離啟。顧民元到了海門,主辦小學教師訓練班,以此作為宣傳抗日救國的陣地。
1940年10月,新四軍取得了黃橋決戰的勝利,打開了蘇北抗日的新局面。顧民元以極大的熱忱歡迎新四軍的勝利和到來。他出席了海安召開的蘇北臨時參政會,聆聽了劉少奇、陳毅等同志的重要講話。11月初,新四軍三縱進入通如海啟,著名愛國人士季方,接受陳毅的建議,以國民黨戰地黨政指導委員會指導員的身分,召集通如海啟各階層代表在掘港開會,共商抗日大計。在會上,顧民元被委任為啟東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當時,時局維艱,變化難測,但顧民元堅信黨和人民的力量,以我軍的聲威作後盾,毅然趕赴啟東,接收縣政府。他的父親深知此行任重道遠,臨別贈詩:
“一車南去疾如飛,老淚無端忽濺衣。
轉念還為天下哭,課耕未覺此心違。
縱觀江海多容量,苦攬風雲倘忘歸。
行篋有書事勤讀,願兒充實斂光輝!”
11月15日,顧民元來到啟東縣城匯龍鎮,通知原啟東縣長董伯祥辦理移交,董帶全副武裝的衛兵到會,顧民元面無懼色,從容不迫,談笑風生,董不敢公然對抗,藉口移交複雜,玩弄拖延之計。會上,原啟東縣政府的一名官員向顧提出責難:“董縣長是省政府任命的,你來接收,合法嗎?”顧民元義正詞嚴地回答:“完全合法!合抗戰的法!合人民群眾的法!”接著顧民元縱談時局,曉以抗日大義。最後決定:次日上午十時交接!
第二天,顧民元正式接任,宣佈啟東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併發布布告,鄭重宣佈施政方針:“堅持抗戰國策”,“反對投降分裂”,“堅持抗戰到底”……
在接管啟東縣政權,建立新的抗日民主政府的這段日子裡,顧民元日夜操勞,廣泛活動,為我黨在啟東的抗日政權建設作出了貢獻。國民黨頑固派江蘇省主席韓德勤蓄意製造磨擦,復又委任國民黨崇明縣長孫雲達兼任啟東縣長。孫雲達仗著手中有幾十人槍,氣勢洶洶地來到匯龍鎮,企圖逼迫顧民元交出縣印,但在正氣凜然的顧民元面前,孫不敢下手,只得怏怏而云。
啟東縣抗日民主政權誕生了,顧民元詩興勃發,揮筆謳歌:
啟東,你是中國的新土
在朝霞的裡曦裡,
露珠沾溼犁頭,
苦難勤勞的人民,
懷著爭取未來生活的希望,
開拓出中國的新土!
…………
1941年1月29日,顧民元奉命去掘港開會。他乘坐摩托車途經南通縣同樂鎮時,被國民黨雜牌軍俞福基部攔截綁架,俞妄圖以此脅迫抗日民主政府用巨大代價取贖。顧在羈押中,怒斥俞福基綁架勒索的罪行。他作好了犧牲的準備,寫了三千言絕命書,託人帶出。顧民元懷著深厚的感情,安慰自己的同志、戰友和親人:“莫為江流悲永逝,天光常照浪之花。”把自己看成是一朵浪花,“我是不寂寞的。霧,是會被和風拂開,被朝陽驅散的。”他相信革命一定能成功,共產主義的朝陽一定能夠驅散舊世界的迷霧,表現了他視死如歸,願為革命獻身的精神!
時我軍新到,各方情況複雜,加之顧民元所在“武抗”中的黨組織處於地下,與新四軍黨組織還沒有來得及聯繫,以致2月24日,我軍與俞福基部發生戰事時,顧民元被我方誤殺。
同年4月2日,蘇中四分區黨政軍機關在掘港召開追悼大會,追認顧民元為烈士。顧民元烈士,這朵革命洪流中的浪花雖然消逝了,但是他的精神已化作新的浪花奔騰在革命的長河之中,人民革命勝利的光輝永遠照耀著這朵浪花!
閱讀更多 南通市烈士陵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