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英烈:顾民元——启海抗日根据地的领导者

江海英烈:顾民元——启海抗日根据地的领导者

顾民元,字弥愚,1912年11月5日诞生于南通城内一个读书人的家庭。因为这一年是民国元年,父母遂为他取名“民元”。他的父亲顾怡生(公毅)在通州师范学校执教,为人正直,对汉语言文学颇有造诣。顾民元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1917年,顾民元进入江苏省第一代用师范附属小学读书,在班级中,他年龄最小,但智力却出类拔萃,活动能力令人赞赏。十二三岁他即在校内编印《月潮》,开始显露出文学方面的天赋。

1925年,顾民元小学毕业后,进入南通中学学习。他在父亲的辅导下,不仅读了四书、五经等典籍和不少古典小说,还读了《新青年》、《小说月报》等进步书刊和鲁迅的作品。

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风暴席卷到了与上海隔江相望的南通城。顾民元和通州师范学校学生刘瑞龙等,在当时著名革命活动家恽代英之弟恽子强的帮助下,组织了“革命青年社”,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在此期间他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逐渐抛弃了曾一度接受过的安那其主义,转而信仰共产主义。这一年,经刘瑞龙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任南通城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负责人。

1928年夏天,中共南通县委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顾民元转移到上海,进了由彭康、李初梨等主办的上海艺术大学学习。他与“艺大”的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开始了新的战斗。

1929年3月,国民党反动当局查封了上海“艺大”,“艺大”党组织暂时停止活动。顾民元随姐姐到了成都,转入姐夫景幼南任教的国立成都大学学习,1931年毕业。1932年秋,他开始了粉笔生涯。以后,他不论是在淮阴师范、济南师范,还是在镇江中学、南通中学任教,都以“韧性的战斗”反对当局提出的“读书便是救国”的荒谬口号。1935年,他在“一二·九”学生运动中,积极支持济南学生接应、声援平津南下学生请愿团的行动。在此前后,顾民元和友人于在春、江上青、江树峰等合编月刊《写作与阅读》,他们把这个刊物作为团结全国语文教师以及其他读者的桥梁。这个刊物虽然只存在不到两年时间,但却在教育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南通中学校长卷款潜逃,顾民元和吴天石、马一行、李俊民等人商量,决定恢复南通中学,借此培养抗日青年,为抗日队伍输送人才,经努力,南通中学终于在1938年2月开学。

1938年3月17日,南通城沦陷,顾民元转移至乡下参加国民党江苏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特务总队,在南通县于家园,与进步分子一起积极参与创办抗敌学校,培养了一批抗日青年。

此时,南通地区的国民党各派地方武装,大都消极抗日,各霸一方,苟安偷生。顾民元等遂于夏天,主动去上海寻找党的组织,向党汇报请示。1938年8月,中共江苏省委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成立了江北特区委员会,到南通一带开辟抗日救亡工作。同年年底,顾民元所在的特务总队因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被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派兵缴了械,大批进步人士转入国民党江苏省民众抗日自卫队独立第一支队(抗战支队),顾民元去国民党如皋县政府动员委员会任秘书。

1939年2月,抗日进步人士、国民党启东县长董国桢邀请顾民元到启东任县政府第一科科长,同时负责启东动员委员会的工作。三月,党领导的“华东人民武装抗日委员会”(简称“武抗”)总会(驻上海)派杨进来启东开展南通地区的“武抗”工作,并通知顾民元的党组织关系已经恢复,由顾民元和杨进、沈维岳组成南通地区“武抗”的领导核心。这一期间,顾民元为动员团结启东各界人士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做了大量工作。当时中共江北特委委员洪泽率领的抗战支队政工二队,到海启地区活动,在顾民元的支持下,创办春假修学团,组织学生自治会,举办农民夜校,为后来在这一地区建立党的组织创造了条件。

1939年底,1940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抗战支队政工队分批撤离海启地区,董国桢县长也被迫辞职离启。顾民元到了海门,主办小学教师训练班,以此作为宣传抗日救国的阵地。

1940年10月,新四军取得了黄桥决战的胜利,打开了苏北抗日的新局面。顾民元以极大的热忱欢迎新四军的胜利和到来。他出席了海安召开的苏北临时参政会,聆听了刘少奇、陈毅等同志的重要讲话。11月初,新四军三纵进入通如海启,著名爱国人士季方,接受陈毅的建议,以国民党战地党政指导委员会指导员的身分,召集通如海启各阶层代表在掘港开会,共商抗日大计。在会上,顾民元被委任为启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当时,时局维艰,变化难测,但顾民元坚信党和人民的力量,以我军的声威作后盾,毅然赶赴启东,接收县政府。他的父亲深知此行任重道远,临别赠诗:

“一车南去疾如飞,老泪无端忽溅衣。

转念还为天下哭,课耕未觉此心违。

纵观江海多容量,苦揽风云倘忘归。

行箧有书事勤读,愿儿充实敛光辉!”

11月15日,顾民元来到启东县城汇龙镇,通知原启东县长董伯祥办理移交,董带全副武装的卫兵到会,顾民元面无惧色,从容不迫,谈笑风生,董不敢公然对抗,借口移交复杂,玩弄拖延之计。会上,原启东县政府的一名官员向顾提出责难:“董县长是省政府任命的,你来接收,合法吗?”顾民元义正词严地回答:“完全合法!合抗战的法!合人民群众的法!”接着顾民元纵谈时局,晓以抗日大义。最后决定:次日上午十时交接!

第二天,顾民元正式接任,宣布启东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并发布布告,郑重宣布施政方针:“坚持抗战国策”,“反对投降分裂”,“坚持抗战到底”……

在接管启东县政权,建立新的抗日民主政府的这段日子里,顾民元日夜操劳,广泛活动,为我党在启东的抗日政权建设作出了贡献。国民党顽固派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蓄意制造磨擦,复又委任国民党崇明县长孙云达兼任启东县长。孙云达仗着手中有几十人枪,气势汹汹地来到汇龙镇,企图逼迫顾民元交出县印,但在正气凛然的顾民元面前,孙不敢下手,只得怏怏而云。

启东县抗日民主政权诞生了,顾民元诗兴勃发,挥笔讴歌:

启东,你是中国的新土

在朝霞的里曦里,

露珠沾湿犁头,

苦难勤劳的人民,

怀着争取未来生活的希望,

开拓出中国的新土!

…………

1941年1月29日,顾民元奉命去掘港开会。他乘坐摩托车途经南通县同乐镇时,被国民党杂牌军俞福基部拦截绑架,俞妄图以此胁迫抗日民主政府用巨大代价取赎。顾在羁押中,怒斥俞福基绑架勒索的罪行。他作好了牺牲的准备,写了三千言绝命书,托人带出。顾民元怀着深厚的感情,安慰自己的同志、战友和亲人:“莫为江流悲永逝,天光常照浪之花。”把自己看成是一朵浪花,“我是不寂寞的。雾,是会被和风拂开,被朝阳驱散的。”他相信革命一定能成功,共产主义的朝阳一定能够驱散旧世界的迷雾,表现了他视死如归,愿为革命献身的精神!

时我军新到,各方情况复杂,加之顾民元所在“武抗”中的党组织处于地下,与新四军党组织还没有来得及联系,以致2月24日,我军与俞福基部发生战事时,顾民元被我方误杀。

同年4月2日,苏中四分区党政军机关在掘港召开追悼大会,追认顾民元为烈士。顾民元烈士,这朵革命洪流中的浪花虽然消逝了,但是他的精神已化作新的浪花奔腾在革命的长河之中,人民革命胜利的光辉永远照耀着这朵浪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