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灭了辽,为何却放任西辽存在?

六菠萝说历史


因为隔得太远了。金国和西辽中间隔着大草原和大沙漠,谁进攻,谁吃亏,最后金国索性就不进攻了,默认了西辽的存在。



公元1124年,西辽的开国皇帝耶律大石认为辽国天祚帝无法完成复兴辽朝的大业,于是他就杀掉了天祚帝派去监视他的人,自立为王,决心自立门户。

当时辽军基本被金军杀的全军覆没,其富庶领土也基本都被金军占领,耶律大石审时度势后认为,立即反攻是不可能了,他眼下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那就是远赴漠北,整合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后再反攻。

于是在同年,耶律大石便率领两百铁骑出奔大漠,直奔漠北重镇可敦城。

耶律大石到了可敦城不久后,突然从南方传来了天祚帝兵败被俘的消息。

由于耶律大石是当时仅存的辽国高官中,级别最高的,因而他便不出意外的成为后天祚帝时代,辽国残余势力的最高领导人。

当时,他不仅获得了可敦城的两万辽军精锐铁骑的指挥权,同时也还获得了草原上十几个部落首领的支持,可谓是小有实力。


听说耶律大石在漠北草原领导契丹民族死灰复燃,金国大将完颜宗翰怒了。他深知耶律大石的才干,知道给他机会,以后必然会是金国的大患。于是他就极力向金太宗完颜晟游说,要求出兵攻打可敦城。

但是由于当时金太宗已经下旨攻宋,金军的主力全员开拔,准备南下,没有多余的力量可供完颜宗翰北征可敦城,因而耶律大石就侥幸的躲过了这一劫。(完颜宗翰就是金国五大贝勒之一的“粘罕”)

其后,金军南下,两年时间摧毁北宋,面对富庶的中原,女真人都开了眼,沉迷在了纸醉金迷和掠夺中原财宝上。对漠北草原那块鸟不拉屎的地方,没兴趣,对耶律大石的威胁,慢慢也就遗忘了。



在宋金交战期间,耶律大石认为继续在可敦城待着没前途,毕竟草原人口就那么多,不足以与金国对抗。于是他就在金军主力无暇顾及他的时候,率主力西征,去到了西域扩充地盘。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听说耶律大石去西域抢地盘后,完颜宗翰高兴了,他当即再次向金太宗建议,乘耶律大石不在之机,攻打可敦城,端了他的老巢。

但是由于当时金国大将完颜宗弼在黄天荡被南宋大将韩世忠给围了,金太宗手上没有多余机动兵力。于是他就只给了完颜宗翰一万人,让他去打可敦城。

这一万人,本来就不多。而且还是临时拼凑出来的杂牌军(由燕云地区的汉人和女真人组成的杂牌部队),再加上完颜宗翰事先没有做好后勤准备,仓促出击。因而这一万多金军出击后没多久,后勤就断了,还没走到可敦城,就因为断粮,灰溜溜的逃了回去。

回去后,完颜宗翰再次提议攻打可敦城,但金太宗没理会他。

其后,南宋和金国的战争规模升级,金军主力沦陷在中原无法自拔。再加上当时成吉思汗的太爷爷合不勒汗大闹漠北草原,多次击败金国的边军,并还曾一度攻取金二十七团寨,搅得金国北面一片大乱,使得金国陷入了两面作战的窘境。(金灭辽后,原本臣服于辽国的蒙古首领合不勒汗趁机独立,一度统一草原,与金国对抗)

为了避免三线作战,金太宗就直接否决了完颜宗翰攻打可敦城的提议,并警告他,不要没事找事。

金太宗不想找耶律大石麻烦,但耶律大石在西域站稳脚跟后,他可就要找金国麻烦了。

毕竟灭国之恨不共戴天。

公元1134年,离开故乡已经整整十年的耶律大石决心报仇。他派大将萧斡里剌率七万大军东征金朝。

大军出征之前,耶律大石非常激动,据说一连几夜,他都没有睡觉。

然而,辽军的这次行动非常失败,就跟五年前完颜宗翰的那次北征一摸一样。萧斡里剌带着七万大军在大漠里转悠了几个月,始终没能走出去。其间,随军的牛马多病死,辽军后勤保障中断,再继续走下去,怕是要全军覆没。

于是,萧斡里剌就终止了这次东征,带着遗憾的心情下令撤军。

事后,耶律大石仰天大哭,心情低落。他对杀回老家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然后,他便改革发展策略,全心全意向中亚发展。

不过耶律大石还是不甘心,他认为既然大军出击不太现实,那派出小规模部队骚扰金国还是可以的。于是,他便在漠北草原的大沙漠边缘地带不停地派出小股骑兵出没,骚扰金国。

他的此举不为攻城略地,只是单纯刷存在感。告诉金国人,自己还活着呢。


对于西辽骑兵反复的骚扰,完颜宗翰和金国第三代皇帝金熙宗都非常恼火(当时金太宗病死了)。他们两个一拍即合,随即,完颜宗翰就带着金熙宗旨意,率领两万多杂牌部队深入大草原,搜寻西辽主力决战。(有一部分契丹人和汉人)

然而这次北征的结果跟上次是一摸一样,完颜宗翰在沙漠里转了几圈,根本连辽军的影子都没找着。并且没找着也就罢了,由于女真人对契丹士兵的欺压,一支数量有几千人的契丹伪军部队还成建制的逃走了。

几千人的叛逃,而且还都是骑兵,这基本上可以说,仗是没办法继续打下去了。完颜宗翰只得就此撤军。

回去之后,完颜宗翰灰头土脸,被金熙宗一顿讥讽。他是金熙宗的叔辈,却被小皇帝如此嘲笑。再加上金熙宗后来嫌他烦,又故意找茬整他,把他又气的够呛。于是,完颜宗翰最终就带着遗憾,愤懑而死,终年58岁。

他死后,他的堂兄弟完颜宗弼开始掌权。完颜宗弼跟岳飞有死仇,发誓要灭南宋,杀岳飞给自己雪耻。于是他掌权后,金国就开始大举攻宋。(完颜宗弼就是“金兀术”)



1137~1140年,完颜宗弼连续与岳飞在中原血战,金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就被耗在了中原。而打西辽的事,也就没人提了。

1142年初,岳飞被宋高宗迫害致死,完颜宗弼心愿得了,宋金遂达成全面议和,宋金之战也算是暂时告一段落。

一年后,公元1143年,耶律大石病死。

耶律大石死后,由于西辽的第二代皇帝跟金国的二代一样,都对当年的契丹和女真的仇恨不感冒,没兴趣,因此西辽在进入萧塔不烟和耶律夷列时代后,对反攻金国,杀回老家也就没什么兴趣,不提了。(萧踏不烟是耶律大石的皇后,耶律夷哥是他们的儿子)

此后的30年时间,西辽和金国都是各自的地盘发展经济。期间发生了两次小插曲,但双方都没有跟对方撕破脸。

一直到公元1175年,由于草原上的乃蛮人归顺金国,双方才撕破脸皮。



乃蛮人原本是西辽的附庸部落,以帮助西辽在草原西部抵御金国,同时也代表西辽在漠北草原宣示宗主国地位而存在。

其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非常重要。

所以当乃蛮部背叛后,西辽上下都此事都非常愤怒,纷纷喊打。而金国上下对此事则是非常高兴。由于当时的金国皇帝正好是金世宗,此人有“北国小尧舜”之称,在他的治理下,金国的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完全不怕西辽来与自己一战。

因而这件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花刺子模兴起,西辽要镇压花刺子模的反叛。而同时,蒙古部落也兴趣,金国要对付蒙古人。因而无论西辽还是金朝,都开始走下坡路,再也没有远征对方的打算了。


Mer86


公元1132年,辽国皇族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城登基当了皇帝,耶律大石仍然以“辽”为国号,史称“西辽”。

西辽的崛起,引起了金朝的警觉,金朝也曾经数次发兵攻打西辽,却由于种种原因不是惨败就是无功而返,最后只能坐视西辽的存在。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西辽幅员辽阔,实力强大

耶律大石建立西辽后,向西域、漠北、中亚等地区扩张,在1141年的卡特万之战,击败塞尔柱帝国联军后称霸中亚,这是一个令周边附属国都害怕的大帝国。西辽的影响力都传到欧洲,可见西辽实力之强大。

公元1134年3月,耶律大石令萧斡里刺为兵马都元帅,率领七万骑兵东征金朝,但是东征部队“行程万里,无所得,牛马多死,勒兵而还”。

<strong>西辽能集结七万大军东征,可见西辽的军力和国力都非常强盛。

2、进攻西辽得跨越大沙漠,路途遥远、得不偿失

据金朝史料记载:“可敦城自云中由猫儿庄银瓮口北去,地约三千余里,尽沙漠无人之境。是行也,三路之夫,死不胜计,车牛十无一二得还”。西辽可敦城在今天的内蒙古境内,金朝的云中县在今天的山西大同市,也就是说西辽的西部到金朝的东部最短距离都要三千余里,也就是今天的一千五百公里。古代正常的行军速度一天大约是30-50公里,也就是说从西辽最西部的可敦城到金朝最东部的云中县光正常行军就得一个多月,这还是在茫茫沙漠中行军。需要消耗的粮食、马匹、水、物资等不计其数,而且沙漠中时常有沙尘暴,稍有不慎就可能全军覆没。

3、南宋的牵制和蒙古的崛起,让金朝无暇他顾

比起西辽,金朝对南宋更感兴趣。南宋要比西辽富硕的多,而且与金朝接壤,所以金朝首要的目标还是南宋。也正是如此,金朝把大部分军力都用来对付南宋了,无力再攻打遥远的西辽。

再者,蒙古的迅速崛起对金朝产生了巨大威胁。

可以说金朝前期最大的敌人是辽朝,中期最大的敌人是北宋和南宋,后期最大的敌人是蒙古。而对于西辽,金朝也曾经征伐过,但是由于以上原因最终也无奈他何。


诸葛不孔明


感谢提问,不请自来,水平有限,请大家海涵。为什么金朝不攻打西辽呢?

1,太远了打不着。

西辽立国君主耶律大石的第一个根据地可敦城,其位置在今天蒙古国北部的布尔干省境内,这是辽朝时期的边陲地区了。这与金朝的隔着茫茫的戈壁滩和辽阔无边的沙漠。对于来无影去无踪的游骑民族来说,根本不好找到它。

金朝曾在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派大将粘罕和降金的契丹大将耶律余睹一同发兵,结果金国大军在戈壁沙漠中因为自然原因损失惨重,到达可敦城时已是疲惫不堪,结果被耶律大石的军队轻松击败。比如西汉时期,汉武帝举几代人积累,倾全国之力,才把匈奴赶到漠北,最终也没能完全灭掉匈奴,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2,内忧和外患并举。

金朝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地位,一方面积极汉化,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向中原王朝靠拢,并以中原正统王朝自居。一方面却采取很多打压措施来压迫汉人,造成民族之间的矛盾十分激烈,而这是威胁到统治根基的。

金朝灭掉北宋之后,占据了整个中原,国力强盛朝廷富足,统治阶级就开始变了。如同满清入关立国之后,原本崇尚武力的八旗子弟开始变得奢靡腐烂一样,金人也开始丧失了斗志。当更加彪悍的蒙古族逐步成长起来后,金朝不得不竭力征讨蒙古各个部落,更没有精力去对付西辽了。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品读历史,丰富人生。谢谢。


黄袍加身使不得啊


金国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于1125年灭亡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辽国后,就开始着手攻略富庶的北宋,对偏安一隅的西辽也就无暇顾及了。


辽国时期,居于白山黑水的女真人被辽国契丹人残暴统治,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后,为了摆脱辽国的压迫,对辽国展开了军事进攻。曾经不可一世、无往不胜的契丹铁骑不复存在,腐朽的辽国没有能够抵挡住女真人的持续进攻,公元1125年,女真人一举灭亡了辽国,建立了金国。

辽国即将灭亡之际,辽天祚帝的部将,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率领部分契丹军向西出逃,到达可敦城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并于1132年称帝,号“菊儿汗”,西辽正式建立。
契丹铁骑

耶律大石立国号为辽,以此表示继承辽朝。西辽建立后,爆发出了契丹人应有的彪悍战斗力,西辽不断向西域、漠北、中亚等地区扩张,并于1142年击败了塞尔柱联军之后,称霸中亚,影响力远播欧洲。回鹘、西喀喇汗国、东喀喇汗国、花剌子模先后臣服于西辽,契丹人又迎来了军事生涯的第二次巅峰。

金国当初灭亡辽国后,为什么没有乘胜追击灭亡西辽,而放任西辽的存在呢?

女真人灭亡辽国后,建立了金国,并入主中原,成为了中原王朝。此时的金国和北宋成为了邻国,两国领土交界数千里。此时的金国统治者发现,南面的北宋要远比曾经的辽国还要富庶,而北宋的战斗力也要远逊于契丹人,北宋对于虎狼般的金国来说,也就成为了一块肥肉,金国人又怎么会放着眼前的肥肉不顾却不远万里征伐不太富庶的西辽国呢。很快,金国人发动了对北宋的军事进攻。
金国重骑兵


北宋虽然有岳飞、韩世忠等的抗金名将,但是北宋高层统治腐朽,徽钦二帝昏庸无能,北宋都城很快被攻破,包括徽钦二帝在内的两千多名皇亲国戚、朝廷重臣被金国人押解到了五国城,北宋灭亡,金国人大肆劫掠北宋百姓。偿到侵略中原地区的甜头后,金国人又马不停蹄的对南宋展开了军事攻略。
靖康之耻

相比于中原地区的富庶,西辽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西辽国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西辽国居于新疆、中亚地区,这些地方自然环境要比中原地区恶劣得多,很多都是荒漠戈壁滩,不仅如此,该地区土地贫瘠,能养活的人口也就十分稀少。像西辽这样的情况,金国过来攻打又会得到什么呢?

金国没有进攻西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金国人根本就没有想到向西逃跑的那么一小撮契丹人竟然会折腾出这么大的成就,竟然又在远离中原地区的中亚建立起了第二个辽国,这是金国统治者万万没有想到的。


月夜读春秋


金国俘虏了辽国最后一个皇帝天祚帝,辽国灭亡。不过,辽国一个大臣,同时也是宗室之一的耶律大石,却西迁成立了西辽。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要知道,耶律大石所建立的西辽,也算是强盛一时的帝国。如果西辽反扑过来,对金国进行反攻,金国可能就会功亏一篑。

(耶律大石剧照)

那么,金国难道不害怕西辽的反扑吗?他们为什么对西辽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呢?

说到这里,我们先从结果来看。当西辽崛起,建立了强大的帝国之后,他们是否与咱们预料的一样,对金国进行反攻呢?

事实上,他们还真的反攻金国了。

1134年3月,耶律大石派出萧斡里刺担任兵马都元帅,率领七万骑兵,浩浩荡荡,东征金国。七万军队,这在古代战争中,数量自然是不少的。而且还都是骑兵。骑兵在古代是最精锐的部队,打起来势不可挡。不过,奇怪的是,这支军队,最终却没有打到金国。

为什么没有打到金国呢?

《世界征服者史》曾记载,说这支东征部队,“行程万里,无所得,牛马多死,勒兵而还”。

这里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不过却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其实也就可以解开了为什么金国当时并没有西征西辽之谜了。

其一,路途太远。

这里说到“行程万里”,但是依然只是在半途中,还没有踏入金国的地盘。由此可见,西辽和金国其实相隔是非常遥远的,要想打到金国来,实在不容易。

既然西辽打到金国不容易,金国打到西辽,当然也是不容易的。

当年霍去病征讨匈奴的时候,深入匈奴境内上千里,已经被认为是战争奇迹了,这样“行程万里”,可以说是奇迹中的奇迹,更加不容易办到。

有人可能会说,后来的蒙古人不是隔得更远吗?他们还西征灭掉西辽,甚至打到比西辽更远的花剌子模呢。为什么蒙古人就不怕远呢?这只能说,金国没有蒙古那样的势力。

其二,补给困难。

西辽在东征的时候,其中提到“牛马多死”。为什么牛马多死呢?主要还是因为路途之中,缺乏食物和药物的补给,再加上气候条件恶劣,因此牛马生存极为困难。这里只说到牛马,并没有说将士的情况。不过,既然牛马的生存都极为困难,将士的生存不用说就很明白了。

西辽东征这么困难,金国西征的困难肯定是一样的。

有人可能又会问,后来蒙古西征西辽及花剌子模,为什么没有遇到补给困难的问题呢?

《蒙古黄金史》上对此有记载,当年蒙古人西征的时候,提前一年派出一支小分队,在通往西域的道路上,烧火烧荒,烧出一条宽约一里的通道。这个通道是做什么用的呢?是走的路吗?不是的。蒙古人的目的,是让这些通道上长草。等到第二年大军前往的时候,牛马沿途都有草了。牛马有草可食用,军队也就有补给了。

只能说,西辽当时还没有想到这样的办法。或者说,他们的准备还不够充分。

而金国畏惧沿途补给的问题,他们自然就没有西征。

其三,别有所图。

西辽当年半途而废。除了沿途遇到巨大困难外,还有一点,就是他们觉得攻打金国有些得不偿失。什么得不偿失呢?金国太远,而征服就近的一些国家,所能得到的收益,比征服金国所能得到的收益多多了。事实上,当时西辽确实在西域打出了一片天地,包括花剌子模,一开始也是倒在西辽的脚下的。

既然在西域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功,对于众多的西辽人来说,打败金国,报仇雪恨的愿望,就不是那么强烈了。

同样的,金国也是别有所图。他们当时的兴趣是北宋。北宋的沃野千里,北宋丰富的物质财富,北宋高度发达的文化,对于金国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而且,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进入中原,成为中原之主,一直是他们的一个梦想。当他们正强盛的时候,为什么不努力一把呢?

西辽那么远,他们想要反扑又很不容易,因此,这一个威胁就不足为据,可以不去管他们,一门心思放在征伐宋朝上。

(参考资料:《世界征服者史》《蒙古黄金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第一 没功夫

金国在1125年活捉天祚帝灭了辽国后,同年就开始了对北宋的战争,当时的女真人确实能打,但是辽国新定,又对北宋发动了十万人规模的战阵,是绝对没有力量再去远征西辽的。



第二 没能力


咱们看辽国地图和金国地图,你会发现金灭辽后所占领的地图不过是金人原本生存的土地以及渤海国、燕云十六州、和后来北宋的领土,至于辽国原先控制的广袤的草原金国人对其控制是相当薄弱,女真是游猎民族,他们不习惯在草原上放牧,草原霸主契丹被消灭了之后草原就成了三不管地区了,女真连草原都没搞定,就更别说远在天边的西辽了。

第三 时间上差错比较大

辽国是1125年灭亡,1130年耶律大石西迁,1134年建立西辽,1141年才建立广袤的西辽帝国。可以说从1125年一直到1134年这9年间,耶律大石是人间消失的状态,即使金国人知道他的动向,也不过是把他当做残兵败将不去理会。而在当时宋金之战早已打响,而且当时南宋已经站稳脚跟,在和金国的战阵中不断取胜利当时金国人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如何保住北方地区从而进一步灭宋。等宋金议和之后耶律大石早就在中亚站稳脚跟了。而且宋金两国之间基本每过十几二十年就有一场大仗,蒙古人又一直在草原频繁威胁金国,金国人根本无暇搭理西辽。再说,你要真的跋山涉水跨越草原和沙漠去打西辽,大概率也是来多少死多少。


守仁读仁


看图就知道了,西辽跟金之间隔着西夏和蒙古,尽管当时蒙古还未崛起,但是金朝也没办法吞并蒙古各部,更没有完全的实力征服西夏和南宋。倒是西辽在明主耶律大石的带领下在中亚攻城略地,重振雄风



豬哥哥观史


为什么金国会放任西辽的存在,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地图在作怪


平时看到的地图大多是上面这种样式的,这就会给很多喜欢历史的朋友一种错觉,认为古代国家之间的边界划分是很准确,相邻的国家之间彼此都很熟悉。

其实不然,古代的国家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甚至对于国界线都没有足够的重视,更别提外边界驻扎边防军了。特别是游牧民族政权,他们的当权者大多数情况下,连自己国家有多大都搞不清楚,就更别提国界线了。

耶律大石在西部站稳脚跟之后,曾派遣七万军队东征金国,想恢复曾经的国土。结果还没看到金国的边界,就因为牲畜大量死亡,而被迫放弃,金国对这件事竟也毫不知情。由此可见两个国家实际控制领地之间相差还是很大的。

金国没有足够的精力去争夺更大的地盘

金国占领辽国东部疆土以后,看到了北宋军队的孱弱,于是南下对北宋发起了战争,结果轻而易举的就把北宋消灭了。尝到甜头的金国统治者继续南下,结果遇到了南宋的四大天王,岳飞、韩国忠、张俊和刘光世,金国深深的陷入战争的泥潭之中,大大消耗了自身的实力。

中原地区更加富饶

相对西部的戈壁滩,南方的平原地区对金国更加具有吸引力,所以金国在攻下燕云十六州之后,基本就确定了战争的方针。先拿下富饶的地方作为补给基地,然后再发动更大的战争,结果就像小日本一样陷入了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

民族本身的局限

契丹族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活跃在北方的草原只上了,是地地道道的游牧民族,这些民族的眼界一般都很开阔,也都具有探索精神,所以他们能占领的领土一般都比较大,像匈奴、突厥、蒙古一样,领土都很大。



女真族是渔民出身,他们最开始实在兴安岭一带打鱼的渔民,因为受不了辽国的横征暴敛,才起来反抗的。渔民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小,所以在开疆拓土的事业上要比游牧民族狭窄,这也就造成了他们国土狭小。





历史淘沙


很简单,主要原因就是太远了。

看此地图,西辽和金国之间隔着一个浩大的蒙古高原,而西辽能掌握最东的地方就是今天新疆和蒙古国接壤地区的阿尔泰山地区,这里距离金国掌握的最西边地区也有数千公里的距离,这叫金国如何去征服。

当初耶律大石离开辽天祚帝率领铁骑200出奔去可敦城,在图中,可以就看到可敦城在蒙古高原的中间地区,距离金国与蒙古部落的边境也很远。

耶律大石率军从夹山出发,北行三日渡过黑水(今艾不盖河),途中遇到部落援助,白鞑靼部落给予耶律大石四百匹马,二十头骆驼,若干只羊的援助。耶律大石一路向西北,最终到达可敦城。史书中虽然没说耶律大石走了多长时间,但是从中间可以看出耶律大石的走的比较艰辛,到达可敦城之后,由于可敦城是辽朝的西北边防重镇,边防军队不得随意征调,军队在战乱中得以保存,并且此地还拥有可骑乘的战马数十万匹。耶律大石安置官吏,整顿兵马,磨砺武器,得到精兵万余人。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养精蓄锐之后,开始联络西夏和南宋一起攻打金国,在1129年,耶律大石率军攻取了金朝的北方二营,金国人发现耶律大石已经养虎为患了,于是派遣耶律余睹、石家奴、拔离速征讨耶律大石,但由于诸部落不同意出兵,再加上太远了,后勤跟不上最终不了了之。

金国不甘心,又派遣统帅粘罕及耶律余睹率领云中、燕、云州汉军、金军1万人攻打耶律大石的根据地可敦城,但遭到失败。史籍记载:“是行也,三路之夫死不胜计,车牛十无一二得还。”可见损失非常大,耶律大石见金国势大,不得已离开可敦城,去西方征服积蓄实力。

等耶律大石的势力离开可敦城之后,金国才到达已经空无一人的可敦城,为了发泄,直接放火烧了这城。

等后来耶律大石在西方征服一些地区,积攒一定实力之后,决定讨伐金国,1134年4月,耶律大石任命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为兵马都元帅,敌剌部前同知枢密院事萧查剌阿不为副元帅,茶赤剌部秃鲁耶律燕山为都部署,护卫耶律铁哥为都监,率军7万征讨金朝。在战前的誓师大会上,耶律大石用白马青牛祭天,指出先祖创业艰难,是由于后代君主耽于享乐致使社稷倾覆。中亚并非久居之地,应当荣归故里,复兴大辽。他又劝谕萧斡里剌要与士卒同甘共苦,赏罚分明。作战时要选择水草丰富处扎营,谨慎用兵。但由于西辽与金朝两国相隔遥远,西辽军队行进万里一无所获,兵马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军回国。《辽史》记载:行万余里无所得,牛马多死,勒兵而还。大石曰:“皇天弗顺,数也!”说明的确太远了,契丹人本来为游牧民族,这样远征都受不了,何况是由渔猎为主的女真人了。

《三朝北盟会编》上又记载了一次金辽之间的一场战争,1135年,耶律大石再次率军攻打金朝,金熙宗派粘罕迎战。金军进入沙漠后与西辽军征战三昼夜不分胜败,但金军粮草断绝,人马冻死很多,加上本为契丹人的副将临阵倒戈,致使粘罕大败而归。但此段史料的真实性待考。这段记载虽然有争议,但是有一点却可以确认,这西辽和金国之间实在是太远了,女真人再厉害也实在鞭长莫及。

在耶律大石病逝之后,金国派了一个叫粘割韩奴的使者前往劝降西辽。粘割韩奴进入西辽国境后,正好遇上外出打猎的原耶律大石皇后萧塔不烟。粘割韩奴见到萧塔不烟后,不但没有下马跪拜,反而让她下马接诏。萧塔不烟于是命人将粘割韩奴拉下马,让他跪下。粘割韩奴嘴巴犯贱还痛骂不止,斥责萧塔不烟为反贼,侮辱上国使臣。萧塔不烟火了,马上派人将粘割韩奴给宰了。而这件事情直到几十年后的金世宗时期才从从西辽过来的游牧部落才知晓。

不仅仅是距离远的问题,当时金国的主要精力还要对付南宋和蒙古高原的部落,灭辽之后,金军马上南下,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造成“靖康之变”。宋室南迁,隔着秦岭淮河与金国对峙。同时在北方尤其是蒙古高原地区,由于辽国统治的崩溃,使得蒙古高原的部落出现蠢蠢欲动。

女真和契丹是完全不同类型的民族,女真起于渔猎,而契丹属于游牧。在渔猎民族和游牧民族眼中,草原的价值绝对不一样的。再者辽国驻军控制草原,也有保护辽民的意图,辽牧民当时遍布蒙古高原,以至于耶律大石到达中亚地区时仍有游牧到当地的契丹数万帐归附。游牧的契丹部民才是这几万铁林军的衣食父母,是补充后备兵员。驻军自身也必须具备草原游牧的条件。使得长期驻军成为可能。而女真人不具备这些条件,首先没有大量女真户在草原上,其次如果强行驻军,其他民族根本不会提供方便和补给。女真人不敢长期留在草原,所以定期减丁。

在金国建立之初,就开始受到蒙古游牧民族的骚扰:例如:“金朝天会十三年‘是冬,金主以蒙古叛,遣领三省事宋国王(完颜)宗磐提兵破之。蒙古在女真之东北,其人劲捍善战,以鲛鱼皮为甲,可捍流矢。’”辽国灭亡后,草原合不勒为蒙古部长,遂称“合不勒汗”。不久,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宣召他入朝,席间合不勒汗酒醉失态,抓过金太宗的胡子,金太宗当时感觉合不勒汗比较有趣,也没有治罪,当合不勒汗回去的时候,金太宗后悔想要去追,岂料合不勒汗立马杀了金国使者,反了,于是金国就派遣军队攻打合不勒汗。金廷先遣胡沙虎往讨,大败而还。适逢金太宗逝世,熙宗即位。合不勒汗起兵连寇金边,陆续攻取了金朝的西平、河北等二十七团寨。

等到金国与南宋签订《绍兴和议》之后,马上将矛头对准蒙古部落,于是遣名将完颜宗弼(金兀术)出征蒙古,未分胜负。

史籍记载“皇统六年,金以所教神臂弓弩手八万人讨蒙古,连年不能克。是月,令汴京行台尚书省事萧保寿努与蒙古议和,割西平河以北二十七团寨与之,岁遗牛羊米豆,且册其长为蒙古王,蒙古不受…七年…是月,金人与蒙古始和,岁遗牛、羊、米、豆、绵、绢之属甚厚。于是蒙古长鄂罗(又译鄂伦熬罗)贝勒自称祖元皇帝,改元天兴。金人用兵连年,卒不能讨,但遣精兵分据要害而还。”

金兀术打蒙古部落打到最后也只是割地了事,将防线从蒙古高原转移到大兴安岭一带,可见金国面临着南北交战的困境,所以说对于西辽实在是力不从心了。


李显忠


间明回答:

1,形式使然:金灭辽前,其周遭能与之抗衡的力量只有辽国,金能全力西进;灭辽后,因燕云十六州的问题,金已与宋起摩擦,已无法全力征辽;

2,政治使命+穷寇莫追:金起兵灭辽的初意为反抗辽的压制,没有想过要一举而吞并辽国,只是不意胜利来的那么容易,故一不做二不休将辽灭了,灭辽已超出原本的目标,没有必要继续冒风险消灭已被视为穷寇西辽,同时金需要消化因好运带来的不期而至的土地和人民。同样的好运也发生在金宋之间,这使得金开始盲目自大起来,居然要问鼎中原了。

3,经济:如第二点所讲,金已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大大强于辽宋,相较于处于边荒的西辽,占领处在农业区域的宋是大大的有利可图,财富、人口、更适宜居住的土地、更丰富的文化技术等,都是金放弃西辽攻打宋朝的必然因素。

以上三点,诸君如有型穿越为金主,稍有谋臣,也会自然而然舍西辽而寇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