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戰國時代的生鮮電商,誰能笑到最後?

這幾年,隨著手機APP的使用,網上買菜已經成為一大趨勢。買一把韭菜都能送貨上門。這時,很少有人願意再去逛市場。新零售改變的不僅僅是零售業的模式,更帶來了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叮咚買菜、每日優鮮以及美團外賣等這些致力於解決“生鮮最後一公里”的平臺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生活。

對於消費者來說,每天的新鮮蔬菜和海鮮、肉製品都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忙碌的都市生活讓80、90後很少去趕早市“挑尖貨”,這就推動了生鮮電商的蓬勃成長。大量的資本融入這片藍海,通過融資和控股,許多平臺如雨後春筍紛紛出現。

各大電商平臺更是進入了混亂的“戰國時代”,有基於強大的配送能力繼而發力生鮮領域的美團,也有從水果特惠發家致富的每日優鮮,更有買菜鼻祖最早佈局生鮮市場的叮咚買菜。一時之間,“買菜”不再是消費者的難題,而是各大電商的角逐之戰。

最後一公里的佈局

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發展迅速,2018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突破2000億元。艾瑞預計,未來3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仍會保持年均35%的增長率。

生鮮市場由於生鮮保存的時效性,對配送的公司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那麼對於配送問題,突圍生鮮最後一公里,各家給出的解決方案不盡相同。一邊是阿里通過新零售佈局盒馬鮮生企圖打造三公里生活圈,另一邊則是每日優鮮企圖通過快速複製前置倉模式擴大配送半徑。同為騰訊投資的美團則一向以不給自己設邊界著稱。

近日上線的美團買菜可以稱之為其“小象生鮮”新零售模式的延伸,這可能是美團繼外賣燒錢模式之後又一次賭博。去年完成融資之後美團在資金上比較充裕,於是開啟了佈局生鮮市場的計劃。

在今年1月美團將上海作為試點城市,沿用“小象生鮮”的供應鏈系統,上線了“美團買菜”APP,加入了“手機買菜”爭奪戰。美團買菜以“城市白領”為目標用戶,聚焦“三餐食材”,為服務站周邊2公里的居民提供服務。

與北京、上海不同,美團買菜進駐武漢後,雖然設立了服務站,但不提供配送,用戶需在APP下單後的第二天前往服務站自提。通過前一天的訂單完成配置好商品,用戶自提不會花費太多時間。這樣一方面減少了庫存壓力,保持蔬果的品質,另一方面,又減輕了平臺配送成本,商品價格上也可以更低廉。

頻繁複制的“前置倉”

除此之外還有眾所周知推行前置倉模式的“每日優鮮”。“前置倉模式”就是在離消費者很近的地方設置一個小型的倉庫,用戶下單,1~2個小時就能配送上門。不管是從商品新鮮程度還是從時效上來說,前置倉商業模式都能做到。每日優鮮的前置倉佈局較早,屬於行業內的老大哥。早在2014年12月每日優鮮就上線運營,它立足於北京以水果為主要商品,以成為線上綜合式超市為目標,主打“多快好省”的購物體驗。

每日優鮮通過水果業務,已在用戶心中留下了一個品牌知名度。藉助於前置倉規模、通過技術提升自己的每日優鮮與其他平臺相比高下立見。目前,每日優鮮主要推行“百城萬倉億戶”計劃,大量設立前置倉。以“城市分選中心 + 社區配送中心”為基礎,覆蓋周邊3公里,在全國20個主要城市開設了1500多個前置倉。

除了每日優鮮,“叮咚買菜”也是前置倉的典型代表。2017年5月主打家庭買菜的“叮咚買菜”APP上線,以生鮮、休閒食品為主要產品,以需要買菜代跑腿的社區家庭為目標用戶,服務前置倉1公里以內的用戶。與前兩個競爭者不同,叮咚買菜更加註重對某一個城市的拓展,穩紮穩打,逐步進軍其他城市。

與每日優鮮主打水果促銷不同,叮咚買菜的定位一開始就是一個線上版的菜市場,圍繞社區居民的一日三餐,迎合用戶做菜的需求,在“生鮮+調味品”的組合方面表現的很亮眼。除了有豐富的菜品還有各種調味品。例如常見的各種香料、調味料甚至一些海鮮醬油等等都可以在叮咚買菜上找到。叮咚買菜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多的滿足用戶的一日三餐。

除此之外,美團買菜和叮咚買菜都有菜譜功能,不僅能提供做菜方法還能一鍵下單買菜,完美解決了菜譜類APP與買菜的分離問題。也使得平臺的使用頻次增加,從而吸引流量。

反觀每日優鮮在用戶體驗上似乎差強人意,在應用商城中顧客反應出客服不作為、非會員用戶配送速度越來越慢還有菜品質量不好等問題。並且較高的配送費用也是每日優鮮面臨的難題。在目前如此激烈的競爭中無法保證用戶體驗,無疑是將已有的用戶拱手讓給競爭者。

繞不開的截流難題

不論美團買菜、每日優鮮還是叮咚買菜,都是通過線上線下的整合,通過供應鏈的融合尋求破解買菜難題。然而,無論模式如何顛覆,完全滿是消費者需求仍然任重而道遠。

在商業模式上,這幾家平臺內在聯繫卻又各有千秋。每日優鮮在選品方面,以水果為核心品類,再不斷精選高頻、網紅類產品,以此增加用戶粘性。其平臺上的品類包括水果、蔬菜、肉蛋、酒飲、百貨等。但每個品類的sku有限,基本都是大數據精選的銷量較高的商品。弊端就在能滿足部分客戶的購買而不能兼顧小眾化的需求。購買頻次高,復購率低是存在的嚴重問題。

現實情況是,有限的商品不能滿足顧客的全部需求。顧客會在叮咚買菜上買菜,在每日優鮮上買水果,這可能是一種常態。消費者的消費渠道不可能全部線上一次性完成,這也是每日優鮮在內多家平臺所面臨的問題。這種截流現象本無可厚非,因為沒有任何一家電商平臺能夠真的做到把社區生鮮市場全部吃下,互相截流本來就很常見。

每家平臺在應對截流的問題上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叮咚買菜打出了組合拳來吸引客戶,除了前面提到的上線調味品,更是霸氣推出了0起送費0配送費,29分鐘送達。同時還配送活魚、活蝦,在叮咚到家的前置倉內,專門就有一個工種是飼養海鮮。叮咚買菜的價錢基本與市場持平,實力不容小覷。

每日優鮮進入市場時,垂直類的生鮮電商其實正面臨“風口”,因為踩準了即時到家服務的趨勢,使得每日優鮮能夠穩步拓展,相對於蔬菜和肉製品的保鮮困難以及毛利潤低的問題,每日優鮮選擇以水果和網紅產品作為其主打品類,在保證品質的同時賺的盆滿缽盈。

除了截流之外,前置倉在產品地區配置以及供應鏈的管理和大數據運算方面也存在技術壁壘和難題。不過目前,各大平臺仍處於爭奪用戶搶佔市場、培養用戶消費習慣的階段,基本都是利用“免配送費”以及各類優惠活動來吸引用戶。這跟之前的外賣引流方式幾乎一模一樣。配送費免費導致配送成本偏高,優惠活動又壓低了盈利收入,只能在用戶改變消費習慣後,提升配送費減少相應優惠活動,才能緩解這一成本壓力。由此可見,進入了戰國“時代”的生鮮電商誰能在大風大浪中堅持下去仍是一個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