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湖北省,簡稱“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位於中國中部地區。截至2018年末,湖北省下轄12個地級市(其中一個副省級市)、1個自治州、4個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武漢市,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2018年,全市下轄13個區。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境內盤龍城遺址有3500年曆史。武漢是辛亥革命首義之地,近代史上數度成為全國政治、軍事、文化中心。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誌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黃鶴樓從三國時期始建到1985年最後一次重建,歷經1700多年,武漢大學教授、著名歷史學家馮天瑜在他主編的《黃鶴樓志》揭秘了千年黃鶴樓的前世今生。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三國時期的瞭望樓,最早的黃鶴樓。公元223年,孫權為扼守戰略要地,在黃鵠山(今蛇山)依山修築了夏口古城,黃鶴樓作為城西南的瞭望哨樓同時誕生。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三國時期東吳瞭望樓模型 記者周超 翻拍

唐宋時期從“軍事樓”轉化為“觀賞樓”,到了唐代,黃鶴樓從“軍事樓”轉化為“觀賞樓”,仍坐落於黃鵠磯上。據宋代界畫《黃鶴樓》,黃鶴樓已發展成建築群體,依山面江。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宋代黃鶴樓界畫 記者周超 翻拍

元代是否有樓有爭議,一批史志學者根據史料推論,元代黃鶴樓不復存在;而另一部分學者則據傳世的元代夏永畫《黃鶴樓圖》,元代中期或末年黃鶴樓存在,它的環境設置比前朝黃鶴樓更為幽雅清靜,建築風格更加堂皇典雅。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元代夏永畫《黃鶴樓圖》記者周超 翻拍

明代形成“二頂三層”規模,據現存史料,明代黃鶴樓被毀3次,重建3次,明代最後一座黃鶴樓毀於明末農民戰爭時,已形成“二頂三層,高約五六丈”的規模。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明代安政文界畫《黃鶴樓雪景圖》 記者周超 翻拍

清代三次燒掉,清代200餘年間,黃鶴樓遭受3次毀滅性火災,前兩次得以重建。最後一座黃鶴樓同治樓被燒燬後,1907年在黃鶴樓遺址上修建了奧略樓,很多外地遊客誤認為黃鶴樓,後被拆。1985年,設計師以清代“同治樓”影像為參考,在蛇山上建起今天的黃鶴樓。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1871年英國人湯姆遜拍的黃鶴樓實景圖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從瞭望守戍的“軍事樓”逐步演變成為觀賞樓。唐代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京廣鐵路的列車從樓下呼嘯而過。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黃鶴樓內部由72根圓柱支撐,外部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構建而成。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黃鶴樓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築,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主樓周圍還建有白雲閣、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築。整個建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勝像寶塔

勝像寶塔,修建於元代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為威順王寬徹普化太子建,是用於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原來在黃鶴樓原址的黃鵠磯頭,1955年遷至黃鶴樓公園西門,塔型屬於佛教密宗佛塔。2013年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勝像寶塔色澤白潤,古樸雅緻,是武漢市現存唯一一座喇嘛式白塔。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黃鶴樓原址的勝像寶塔,俗稱孔明燈,對岸是漢陽

元代威順王寬徹普化

寬徹普化,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孫,忽必烈第九子鎮南王脫歡之子。泰定三年,封威順王,鎮武昌,賜金印。據說,蘇氏家族的始祖是元末的義王和尚,義王和尚是威順王寬徹普化的兒子。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黃鶴樓白雲閣

白雲閣高41.7米,比黃鶴主樓僅低10米,坐落在蛇山高觀山山頂。閣名由著名史學家、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谷城書寫。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毛澤東詞亭

在南樓東南側,於1992年建成,坐北朝南,為四角攢尖重簷舒翼,亭中央矗立一高3.2米,寬1.8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兩面分別鐫有毛澤東1927年春登蛇山時填寫的《菩薩蠻.黃鶴樓》和1956年6月暢遊長江後填寫的《水調歌頭.游泳》。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鵝”碑亭

在黃鶴樓以東245米處,有清代流傳下來一筆草成的“鵝”字刻石一方,傳說書聖王羲之寫下此字。1986年,依拓本重新制作鵝字碑,在碑的北側建一石拱橋,並以碑作亭壁,建六角亭,亭以碑名。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擱筆亭

在黃鶴樓以東132米處,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於1991年重建。亭名取自“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一段佳話。 坐南朝北,亭柱上的楹聯繫清嘉慶年間江夏縣令曾衍東為太白堂所擬的舊聯“樓未起時原有鶴;筆從擱後更無詩”,由湖北籍戲劇家曹禺所書,亭名行體字由詩人臧克家重新書寫。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嶽武穆遺像亭

嶽武穆遺像是歷史文物,這尊嶽武穆遺像刻在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的青石碑上, 青石碑置於亭中,亭以碑得名。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四季石牌坊

四季牌坊示意黃鶴樓春夏秋冬的四時風景,用青灰石雕塑而成,為典型的徽式風格。每座之間均相隔50米,系二柱坊。每坊高約8米、寬7米;二柱的下部均有6面石鼓作幫襯,牌坊上部中是由34組斗拱所撐託的“品”字形的牌坊屋頂。4座牌坊的橫額上方分刻有鶴舞、鶴翔、鶴鳴、鶴棲的圖案,橫額上則是描繪鶴樓四季景色的詩句。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黃鶴歸來銅雕

位於黃鶴樓以西50米的正面臺階前裸露的岸石上,由龜、蛇、鶴三種吉祥動物組成。龜、蛇馱著雙鶴奮力向上,黃鶴帽腳龜、蛇俯瞰人間。該銅雕高5.1米,重3.8噸,系純黃銅鑄成。“龜蛇鶴”的創意即源於民間傳說:相傳,大禹治水感動天庭,玉帝派龜、蛇二將協助。為鎮江患,龜、蛇隔江對峙,變身為兩座大山,形成“龜蛇鎖大江”之勢。水患平息後,人民安居樂業,黃鶴歸來。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黃鶴樓與蛇山腳下的武漢長江大橋交相輝映;登樓遠眺,武漢三鎮的風光盡收眼底。 在主樓周圍還建有勝像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築。整個建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黃鶴樓內部,層層風格不相同。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誌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一樓

底層為一高大寬敞的大廳,其正中藻井高達10多米,正面壁上為一幅巨大的“白雲黃鶴”陶瓷壁畫,這幅彩瓷嵌壁畫氣勢宏偉,生動而精緻,將黃鶴樓的故事演 繹得出神入化。兩旁立柱上懸掛著長達7米的楹聯: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淨古今愁。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二樓

二樓大廳正面牆上,有用大理石鐫刻的唐代閻伯理撰寫的《黃鶴樓記》,它記述了黃鶴樓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樓記兩側為兩幅壁畫,一幅是“孫權築城”,形象地說明黃鶴樓和武昌城相繼誕生的歷史;另一幅是“周瑜設宴”,反映三國名人去黃鶴樓的活動以及節日。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三樓

三樓大廳的壁畫為唐宋名人的“繡像畫”,如崔顥、李白、白居易、陸游等,也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四樓大廳用屏風分割成幾個小廳。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頂層大廳有《長江萬里圖》等長卷、壁畫。黃鶴樓自創建經歷1700多年,被譽為天下名樓,吸引了歷代眾多著名文學家、詩人,僅舊志中收錄的詩文就多達近400多篇(首)。黃鶴樓是古典與現代熔鑄、詩化與美意構築的精品。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探尋湖北傳統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