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临终前劝曹操诛杀司马懿,他是怎么知道司马懿会造反的?

趣话历史那些事儿


有句话叫“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但是更巧合的是,郭嘉病死于公元207年,司马懿是在公元208年在曹操曹老板的好说歹说,甚至拿他性命威胁他的情况之下,到曹魏集团上班的。

说穿了,前脚郭嘉一死,后脚司马懿就上来了,倒有点“郭嘉不死,冢虎不出”的感觉。


电视剧《军师联盟》里面有一个镜头,郭嘉临死之前,劝曹操杀掉司马懿,免得留下祸患不好收拾。

他这么说,是因为他开挂一般的洞察能力,仿佛自动开启了上帝视角。

说到这里,有的读者产生了一些质疑,郭嘉见过司马懿吗?郭嘉认识他吗?不是郭嘉死了,司马懿才上线吗?

通过这些问题怀疑了这件事情的真伪,以及题目的真实性。

郭嘉是170年出生,家是颍川的,司马懿179年出生,家是河内温县的,都是70后,家都在当今河南省,这两个人还都这么优秀,这么有名,大概率是互相见过的。


好,就算没见过,公元201年的时候,曹操就想征辟司马懿,可那个时候的司马懿,出于没有彻底地看清局势(很多种说法是司马懿想效忠于汉室,但是汉室衰微,司马懿想效力于曹操,但是在下认为他没完全看清局势这个理由更充分),不想效力于曹操。

然后不能就直接拒绝,直接说不干是容易全家被杀头的,于是假装以风痹为由,拒绝曹操。

这些事情,郭嘉一定是听说了的,就算没听说这个,司马懿的鹰视狼顾之相,郭嘉也是知道的,通过这些,他告诉曹操要杀了司马懿这件事情是有很大的真实性的。


如果以上的解释看客还是觉得牵强的话,请大家看一下体现郭嘉可怕的洞察分析能力的真实案例,他断言的大事儿,就没有不中的,然而他预言的这些,每一件事情的主人公,很多他都没有亲眼见到过本人的真面目。

他经人推荐,投靠曹操这件事儿上,就是展现他过人的洞察能力的开始,他刚到曹操那入职的时候,曹氏集团就是个小公司,创业没多久。

而此时的袁绍,兵多将广,粮草充足,猛将如云,谋士云集,相当于当今500强类型大企业,奉孝却选择了曹操。


当时刘备投靠曹操的时候,对于刘备的态度,郭嘉就断言让曹操杀了他以绝后患,曹操却犹豫了,刘备一去不回头不说,还杀了徐州守将车胄,最后刘备成为了曹操一生的劲敌。

曹操攻打刘备的城池,却担心袁绍后方偷袭,郭嘉认为袁绍多谋少断,不会大规模用兵突袭,支持曹操全力攻城,最后袁绍果然没出兵,许攸怎么劝袁绍都不听。

北方群雄割据的时候,郭嘉断言,先灭了吕布,然后才能与袁绍一决雌雄,后来曹操久攻吕布不下,心态有点爆炸,想退兵。


但郭嘉与荀攸都认为吕布强攻下必败,决沂、泗水灌城,终破城。官渡前夕,面对强大的,几乎是不可正面交锋的袁绍集团,这个时候连曹操都有一丝胆怯了,是郭嘉给曹操打了强心剂,说了曹操十胜而袁绍十败之论,说的曹操慷慨激昂,即便对峙袁绍的时候曹操差点断了粮,最终仍是取得了胜利。

郭嘉最牛的预言是,官渡之战期间,曹操担心后方许昌容易遭到孙策的偷袭,郭嘉说,孙策这种人,很容易遭到小人的暗算和报复,到最后孙策真的被仇家派来的刺客给杀死了,策神都怀疑那个刺客是不是郭嘉派去的。


袁绍死了之后,袁家残余势力依然不可小觑,郭嘉告诉曹操,咱们先暂时退兵,等待袁家二子相残,咱们逐一击破。

最后果然如郭嘉所言,后来袁潭来投,在他的帮助下曹操攻下了袁尚的邺城,在南皮杀掉复叛的袁谭后,郭嘉还劝曹操多用河北贤才。

追袭袁熙、袁尚余党时劝曹操兵贵神速,直指受袁氏之恩的乌丸大本营柳城,终破三郡乌丸并让他们臣服。

就连郭嘉死后,留下的遗书都帮了曹操大忙,遗书告诉曹操,袁熙、袁尚二人要是投奔公辽东孙家族的话,那他俩的人头就要落地了,告诉曹操不要担心袁氏和公孙氏联合,果然,公孙康就把两个人的人头送到了曹操面前。


郭嘉就活了短短三十七年,从他跟随曹操开始,利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拿下了大半的江山,要是郭嘉再多活两年,就没有火烧赤壁了,天下没准儿就真的就是大魏的天下了。

所以说郭嘉完全有这个能力,洞察判断分析出司马懿的不臣之心。


策神历史


身为戏精 我只有一个传人就是司马懿


大家好:我叫戏精,不不我叫郭嘉。我辣么粗名,不是因为我会捞钱能打架,而是因为我那粗名滴毒舌嘴巴,当然了私密的诅咒密码我是不会告诉你们的(恰饭的本钱能说吗?),我咒死了袁绍,咒死了孙大,恶心死过吕布,虽然没有机会恐吓貂蝉。但是,我想说,猪哥之前,没有人比我更成功,我不光活的潇洒,我连我儿子的饭票都提前买好了。



嗝屁之前,再毒一奶:操总,其实我还有一个弟子,不不不是,而是忧患。温县那个龟,不是龟是司马,你送他给我地下享受吧?



纳尼,俺才不要,俺还没有跟柏夫人洞房。



我 我 我 下不去手啊。。。坯丕跟我说他日夜都需要。。。



偶作为一名把自己都奶死了的毒舌,为了儿子生的儿子有皮炎,默默滴闭上了眼睛。



欧耶,影帝嗝屁了,好演员的春天终于来到了。



作为一名演员,连我的老婆都以为我的 龟 头不会找不准方向。

但系,作为一名成人演员,哦不成年人演员,我也负责任滴告诉大家说:家花没有野花香。




虽然经常挨打,不过俺已经习惯了,猪哥都打不死我,娘子你的家伙弄疼我了。



我经常骗我的老板,傻坯丕也很喜欢,到了后来一天不骗,浑身没力量。



骗死了傻坯丕,他儿子更好骗了。


这是这个世界上我遇到的最不好骗的半仙,经常占我便宜,不过还好我有神龟大法。


那一年,俺的人生迎来了高潮,我骗了一个大大大的傻子,结果赚了一个大大大滴国家。


你想成功吗?想一夜暴富赢取白富美吗?请关注作者 轩辕豆 ,关注作者即可获增 首阳山司马懿研究会 首席骗子 轩辕豆 先生研究多年精心撰写的《骗,骗,骗,骗你个大西瓜》、数量有限,欲购从速。


轩辕豆


曹操当政期间,司马懿只是做一个小小谋臣,曹操从未重用过他,更没有把军权放在他手里过。有一天曹操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三匹马在同一个槽里吃食,醒来后心中便十分不快,觉得这非吉兆。起初,曹操以为是马超一家,以后会三马乱曹,便杀了马超的父亲马腾。

可是,曹操临死之前,又同样做了这样一个梦,心中甚是担忧,特意问贾诩吉凶如何?贾诩说:“䘵马是吉兆,现在䘵马归于槽,大王你又何必怀疑呢?”


后来到司马懿专权,这三马就印证为司马懿父子三人犯上作乱,而“槽”谐音“曹”, “三马同槽”意味着司马家要吃掉曹家。

曹操在世时,也的确叮嘱过儿子曹丕,说司马懿鹰视狼顾,不是久在人下之相,让曹丕防备他,不可给司马懿兵权,否则国家会有大祸。

先时太祖武皇帝常谓臣曰:“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

可是曹丕非常信任司马懿,并没有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还大力重用他,临死之前还托孤于他。

后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战,迅速控制了魏国朝政。后人才觉得曹操是神机妙算,能根据司马懿的面相,判断出他未来的所作所为。司马懿父子三人专权于曹魏朝政,后来夺了曹家江山,摘了曹操一生战斗的成果,建立了晋朝。


郭嘉死的时候,是曹军攻打乌桓时,是公元207年,那时候司马懿还没有出仕,虽然在民间有一些微薄的名声,但还没有到影响未来魏国国运的地步。

就算郭嘉能掐会算, 在没有见过司马懿的情况下,不可能提示曹操防备司马懿,更谈不上建议诛杀司马懿。所以题主所说的郭嘉提议完全是假的,他知不知道司马懿此人都不一定,就更别谈知道几十年以后,司马懿会造反。

郭嘉此人的确是鬼才,他见识过人,能够根据很微小的细节,判断出对手心理状态,常常给曹操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建议,成为曹操获胜的关键。

郭嘉提出过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他一连举出十个理由来证明打官渡之战,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他的分析很具有说服力,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帮助曹操确定了与袁绍作战的信心。

郭嘉曾认为刘备有万人敌关羽、张飞跟随,在民间又得人心,不会久在人下。曾经向曹操上谏:“一日纵敌,万世之患。”应该对刘备采取一些措施,预防他的发展,曹操不以为意,为了使刘备心服自己,反而对刘备更亲近了。

建安4年,刘备借袁术北投袁绍之机,举动向曹操请求前去拦截,这是恰好郭嘉不在身边,曹操就同意了刘备的请求。

等郭嘉和程昱回来得知此事后,一起劝阻曹操放走了刘备会生变数,曹操心中也生疑惑,派许禇领军前去追刘备。刘备对许褚说:将在外,君命不可受,让许褚回去禀报丞相。

后面,刘备趁机杀了车胄,夺取了徐州城,举兵对抗曹操,曹操悔恨当初不听郭嘉之言。

曹操曾经说郭嘉是能助他成大业的人,郭嘉在世时,曹操平定北方,他常有奇谋,“东擒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平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郭嘉都有建功。

只是郭嘉在柳城回来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操劳过度,英年早逝,享年37岁。


昊阳闲看历史


人人都说郭嘉不死,孔明不出。认为郭嘉的才能在诸葛亮之上。史书上称郭嘉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但是不管从史书资料上来看,还是从时间上来看,郭嘉和司马懿都没有交集,所以郭嘉更不会劝曹操诛杀司马懿。但他却劝说曹操不能放走这一个人。


郭嘉生平简介

郭嘉,生于170年死于207年,东汉末期曹操帐下谋士。他在21岁时去见袁绍,但却发现袁绍虽能礼贤下士,却不知用人,虽然好谋略,但却少断决。不能成王霸之业,于是回家呆了6年。196年,受荀彧举荐,郭嘉正式在曹操帐下效命。197年向曹操提出“十胜十败”,曹操终于下决心与袁绍一战。198年,建议曹操“软禁”刘备。同时,在这一年帮助曹操擒杀吕布。199年,劝说曹操不要放走刘备,但刘备己走,曹操悔恨不已。200年,助曹操与袁绍官渡决战,大败袁绍。又断言孙策必死于刺客之手,应验。202年,献计击破袁谭袁尚。204年,被封为洧阳亭候。205年,建议曹操广招天下人才。207年,建议曹操兵贵神速,轻兵速进,攻其不备,斩袁熙于万军之中,回军途中,病故。


司马懿生平简介

司马懿,生于179年,死于251年。208年,曹操强行征召为文学掾。后曹操觉察司马懿“有雄豪志”,有“狼顾之相”。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人臣之人,必将干予我们的家族之事。但是曹丕不怎么在意。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夺权,诛杀曹爽。251年,病逝。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高祖。

史外之轶闻

另外,曹操做了一个梦,梦见三马食槽,三马就是司马懿司马炎,司马昭。但曹操却没有想到司马家族,只是灭了马腾马超一家。三言二拍上,又有司马貌夜断阴曹之事。司马貌在六个时辰,就断明了汉朝江山三四百年的冤案。由于司马貌断案有功,才让司马家有了晋朝江山。当然,这纯属是后人杜撰。

因此,郭嘉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劝说曹操杀司马懿。倒是曹操自己看出了司马懿日后有反心,让曹丕防范司马懿。郭嘉只是让曹操不要放走刘备,而且知道孙策以后的下场,这可以说是他有先见之明。


大自在


平时我们只要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身边就有人眼光很毒,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看人很准。三国时期的郭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基本上没有人能逃过他的眼光。

郭嘉在临死之前劝曹操杀掉司马懿的情节,我书读得比较少,没有看到过有关这方面的记载。我们老家那几个喜欢讲历史传说故事的老人也不知道有这么段故事。这段故事情节应该是来自于影视剧,我在影视剧中倒是见过这个情节。

能够编出这么一段情节,当然也是因为郭嘉的眼光的确很毒,对一个人的判断一向很准。

为什么会编出郭嘉临终劝曹操杀掉司马懿这段情节?我想先从另一个临终遗言来谈谈。

刘备在临终之时,总共讨论了两件事。一件就是安排诸葛亮等人托孤事宜;另一件就是刻意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这句话是在刘备临死的时候刻意说的,无形中就给这句话增加了悬念。等到诸葛亮破格启用马谡去守街亭,最终导致了街亭的丢失。诸葛亮在斩马谡的时候,痛哭流涕地再次提到了刘备的这段叮嘱。

这一段前后呼应的情节,增加了故事的感染力。失空斩这段剧情,也由此成为了传统戏剧的经典。

曹操原本打算托孤于郭嘉,不料郭嘉却英年早逝。被郭嘉临终劝曹操杀掉的司马懿,最终却成了曹丕的托孤重臣。

由于郭嘉在三国前期的故事过于精彩,所以编剧在此增加上这么一段情节,更能突出郭嘉的对于曹操的重要性。至于郭嘉能不能预料到司马懿会造反,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寄暇学宫


郭嘉、贾诩、荀彧、荀攸、程昱是曹操的五大谋士。其中的首席谋士郭嘉更是号称“鬼才”、“算无遗策”,为曹操立下过不少功劳。可是,郭嘉后来在曹操平定辽东时因为水土不服而病死。

郭嘉一死,就像是断去了曹操一只手臂。以至于后来曹操在赤壁兵败,还哭哭啼啼地说:“若奉孝(郭嘉)在此,今日何以落得如此惨败?”由此可见,曹操是非常信赖郭嘉这个谋士的。

据说郭嘉在临终之际曾对曹操说:司马懿这个人有狼顾鹰视之相,心计颇深。他特别告诫曹操说,司马懿能用则用之,不能用则杀之。可惜曹操并没有听郭嘉的话,因为他十分爱惜司马懿的才华。



后来司马懿虽然辅佐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人,西击诸葛亮,东讨公孙渊,也算是曹魏的肱骨之臣了。但司马懿杀权臣曹爽,挟持少帝曹芳;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又先后废曹芳、曹髦两位皇帝;司马懿之孙司马炎更篡夺了曹魏的江山。可以说,司马家三代人几乎把持了曹魏几十年的江山,这却是曹操当年所始料未及的。


由此可见,郭嘉当年的担忧是完全正确的。在郭嘉看来,司马懿虽然才华出众但野心勃勃,不同于曹操的其他谋士如荀彧、荀攸叔侄,贾诩等人。如果不能用他,最好就杀掉他。从这一点来看,郭嘉拥有识别人才的能力,很早就看出了司马懿的野心。他劝曹操除掉司马懿,也是为了曹家的基业作想。

可是曹操对自己过于自信了,并没有听郭嘉临终前的劝告。在曹操看来,自己完全能够驾驭司马懿。可是曹操没有料到,自己的后人一辈不如一辈,而且越活越短命,可是司马懿却是越活越长久,硬是熬死了老曹家的三代人,最后大权独揽。其实,若非郭嘉英年早逝,或许后来辅佐曹丕、曹睿的人就会是他了。



历史的荒野


曹营首席谋士是荀彧,谋主是荀攸!征徐州,曹操后院起火,只剩东阿,甑城,范县三城为荀彧,程昱设计死守!没郭嘉的事!讨吕布濮阳大战被吕布击败,是典韦背着曹操杀出来!没郭嘉什么事!水淹下邳擒吕布是荀攸献计,没郭嘉什么事!征张秀,中张秀,贾诩诈降之计,典韦死战,长子让马,于禁收拢败军!没郭嘉什么事!官渡之战,前期荀攸献声东击西之计,加之关公阵斩颜良解白马之围,三国志也只记载了荀彧四胜四败坚定曹操打官渡之战的决心,后期许攸反水献火烧乌巢之计才大败袁绍!没郭嘉什么事!所谓遗计定辽东,是曹操出兵辽东征讨袁尚之时迷路了,又不好直言退兵,郭嘉才这样说的!就像征袁术,曹操割发代首一样!郭嘉只是一个参谋,马谡之流而已!诸葛亮杰出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发明家!唐,宋,元三朝武庙,诸葛亮都是十哲,明朝更是进了文庙!立文武庙以来同时进过文武庙的只有诸葛武侯和杜武库!就三国志来讲,君主是单独列传,臣子是一起列传《关张马黄赵》传,《荀彧,荀攸,贾诩》传,《程昱,郭嘉,蒋济,刘晔,董昭,还有两个人》这已经算是打包列传了!但有两个臣子是例外,诸葛亮,陆逊他们两个也是单独列传的!所以郭嘉顶多也就和马谡差不多


永爱MC的元I首


按正史记载,郭嘉和司马懿从未谋面,素不相识,更不要说什么郭嘉临终前劝曹操诛杀司马懿之类的神鬼奇谋了,这类神预测一般都是演义小说惯用的夸张伎俩,子虚乌有,在真实历史上根本没发生过。

在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里,有“郭嘉遗计定辽东”的描述。话说曹操击败袁绍,斩杀其长子袁谭,袁绍另两子袁尚、袁熙投奔辽西乌桓(东胡一支,匈奴别部)去了。曹操率军征伐乌桓,谋士郭嘉随征。彼时的郭嘉有病在身,遂被曹操留在易州养病。待曹操得胜回军到易州时,郭嘉已经死去数日了,临终留下了一条平定辽东的遗计,两人根本没机会见上最后一面,哪来的临终前劝曹操诛杀司马懿一说?


据《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记载,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征乌桓期间,郭嘉病故,年仅三十八岁,谥贞侯。郭嘉死时,曹操正率军从柳城返回,没来得及见最后一面。“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 ,唯奉孝(郭嘉字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大意是诸位和我年龄差不多,唯有郭嘉最年轻。我本来想在平定天下后,将后事托付给他,不料他却英年早逝,这难道是命中注定吗!

曹操在祭祀时对郭嘉评价甚高:“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 实不可忘。可増邑八百户,并前千户”。谥曰贞侯。子奕嗣。

郭嘉和司马懿都是曹操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不同的是,郭嘉竭尽全力辅佐曹操,为他攻城略地、扫灭群雄积极献计献策,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司马懿又将这一切毫不留情的夺了去。

公元208年,也就是郭嘉病死后的第二年,曹操逼迫司马懿出山担任文学掾,司马懿这才出来任职。两人的人生并无任何交集,因此郭嘉临终建议曹操诛杀司马懿的传闻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民间对郭嘉的智谋传得神乎其神,甚至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辞。郭嘉和诸葛亮到底谁更强?这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不值得过分解读。或许郭嘉的军事谋略更强些,而诸葛亮的能力则更加全面,在军事、政治、行政、理民方面的才干均可圈可点,堪称治国理政的全才。

历史上真实的郭嘉虽然没有临终建议曹操诛杀豺狼心性的司马懿,但他对曹魏政权做出的卓越贡献有目共睹。

譬如曹操率军讨伐“辽东枪神”张绣遇挫时,袁绍派人送来一封信,内容颇有轻蔑、侮辱、激怒曹操的意思,彼时的曹操正处在创业初期,实力不济,空有万丈雄心,他觉得自己不是财雄势大、兵多将广的袁绍对手,于是想知难而退。就在这进退两难之际,郭嘉挺身而出,为曹操仔细分析敌我态势,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策,他断言曹操有十大优势,定可大获全胜,而袁绍则外强中干,有十种必败的理由。曹操在郭嘉的劝说下鼓起了斗志,曹军的士气也因此高涨起来,人人俱怀必死之心,遂以弱胜强,战胜了不可一世但多谋寡断的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大捷。

三国武力值最高的枭雄吕布驱逐刘备夺取徐州后,想盘踞在此安身立命,再徐图发展,不料很快就遭到了刘备盟友曹操的攻击。《三国志·荀攸传》记载:“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擒)布” 。曹操率军讨伐盘踞徐州的吕布,击破之,吕布窜入下邳,曹操紧追不舍,随即挥军围攻下邳城。吕布骁勇善战,其麾下虽是一支孤军,但战力颇为剽悍,曹军围攻下邳半年而不克,士卒疲惫不堪,曹操打了退堂鼓,想撤围回去休整一番。郭嘉再次站出来劝曹操打消撤军的念头,说吕布表面看虽气势汹汹,其实已是穷途末路,万不可“沽名学霸王”,一定要坚持打下去,他很快就会坚持不住的。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又督军围攻了一段时间,果然攻破了下邳,擒斩了吕布。

曹操率军伐辽东乌桓时,已经是北方实力最雄厚的大诸侯了,为了擒杀逃入乌桓接受庇护的袁尚、袁熙,以防其东山再起,曹操不得不再次决定率军深入不毛之地讨伐之。

但他还有些担忧,乌桓远在辽东(今东北),山遥水远,荒寂苦寒,自己若率大军倾巢而出,刘备和孙权会不会乘虚偷袭许都呢?文武大臣们也纷纷劝曹操不要远征乌桓,以免被孙、刘乘机端了老巢。郭嘉再次力排众议,他对曹操分析道:“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 。曹操深以为然,决定出征。郭嘉还分析即使大军倾巢而出,许都是一座空城,刘备也不敢轻易来袭,因为荆州牧刘表没有雄心壮志,且胆小怕事,又不愿意自己的地盘被他人夺占,所以一定不会支持刘备北攻许都,凭刘备自己那点人马,没有刘表相助,他也是有心无力啊。

而江东孙权年纪太轻,又刚上位不久,内部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无法全力对外,更不足为虑。曹操遂下定决心,率军“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大破之,斩蹋顿(辽西乌桓单于)及名王以下。尚及兄煕走辽东”。

郭嘉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曹操经常说“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可惜天妒英才,郭嘉在38岁时就死了,对曹操来说,可谓痛失左膀右臂。

郭嘉虽不曾劝曹操诛戮司马懿,但却曾撺掇曹操除掉刘备。《傅子》记载,当初刘备势穷依附曹操时,被曹操封为豫州牧,郭嘉劝曹操:“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 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云‘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郭嘉劝曹操杀掉羽翼未丰的刘备,免除后患,彼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正招揽天下英雄以笼络人心,没有采纳郭嘉之谋。后乘曹操讨伐袁术,刘备果然举兵反叛,“太祖恨不用嘉之言”。

郭嘉去世次年,司马懿才入朝为官,所以不是诸葛亮害怕郭嘉,而是司马懿怕他,窃以为那句民谚应改作“郭嘉不死,仲达不出”。不管是巧合也好,故意也罢,反正郭嘉死了司马仲达才肯出山入仕。

论才干,论诡谋,司马懿也很厉害,论人品,他和忠心耿耿辅佐曹魏的郭嘉就差之千里了。其实,不用郭嘉提醒,老谋深算、目光如炬的曹操早就察觉到司马懿不甘人下,野心勃勃,久后必祸乱曹魏,于是一直想找机会除掉他。世子曹丕与司马懿有师生之谊,关系亲密,每当曹操起了杀心,他每每出面替司马打圆场、说好话,加上司马懿善于韬晦,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这才逃过一劫。

后来,他靠装病骗过了曹魏大将军曹爽,并抓住千载难逢的时机,突然发动“高平陵事变” ,最终将曹家的江山社稷毫不客气的给夺了过来。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铁马冰河wu


郭嘉要杀司马懿?

这个问题是不是从电视剧里看到的啊?

正史里没有听说过,甚至三国演义里都没有啊,要不然这岂不是可以拿出来和诸葛遗书斩魏延相提并论的大热门话题?为何我从未听说过?

而且看这两个人的生平。

郭嘉,(170年-207年),27岁,198年加入老曹的阵营。

司马懿,(179年-251年),201年被举荐不从,直到208年才被逼加入老曹阵营。

这两个人在老曹的手下几乎没有交集,而且不受老曹召唤的人才多了去了,郭嘉怎么可能会盯上一个自己到死都没共事过的,也没有加入其他势力的人?

就算有,那也是隐藏在历史里的公案,无法得知,现代人这么说只能被冠以胡编乱造,没有别的解释更贴切。


伪装135707859


所谓“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还有另一句话就是“郭嘉不死,冢虎不出。”,卧龙是诸葛亮,冢虎是司马懿,诸葛亮和司马懿好像都是约定似的,都在郭嘉死后一两年内出山,真是巧合。至于郭嘉临终前劝曹操杀司马懿,史书上没有说,这是电视剧《军师联盟》编造的。

郭嘉38岁死时,那时的司马懿还没有出来做官呢,那是两年后,司马懿才被曹操逼着出来做事的,也就是说郭嘉死前连司马懿的面都没有见过,谈什么去劝曹操杀司马懿呢,郭嘉不是神,不可能预测到未来司马氏夺了曹操的江山,所以历史上没有那个桥段。当然电视剧可以编造的嘛,在电视剧中,曹操做了个梦,梦见三个马同在一个槽里吃草,曹操醒后大惑不解,为什么发这样的梦,普通人的梦不计较,可是枭雄的梦就不一般了,也许预示着什么,于是叫来郭嘉解梦,其实当时的郭嘉已经病了,没有几天好活了,听了曹操的梦,郭嘉就对曹操说,这是上天对你将来魏国命运的预告,将来会有人威胁到魏国的统治。槽就是“曹”了,三匹马在槽里吃草,意味着这三匹马都在魏国手下当官的,领你曹操的工资嘛,至于马预示着什么人,应该不是西北那“三马”,马腾,马超,马岱等三人,他们还威胁不到魏国的统治,毕竟他们说外部的人嘛,只有内部人造反才能灭了魏国,而三匹马说的就是河内的司马氏,堡垒总是从内部瓦解的。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将来会干预曹家的家事,一定要除掉他,才能保住魏国的政权,马吃完了槽里的草,没草可吃了,当然会把槽掀翻了嘛,取魏而代之,只是曹操没有听郭嘉的话,不杀司马懿,导致后来司马懿取魏而代之。



假设郭嘉没有那么早死,郭嘉是否会劝曹操杀掉司马懿免除后患呢?我想是肯定的,郭嘉作为曹操最信任的谋士,除了郭嘉能力出众外,就是郭嘉知道曹操的心思,再者郭嘉和曹操的政治理念是相同的。曹操出身不算高,郭嘉也是寒族出身,他们的理念都是利用世家大族建立自己的势力,等势力完成后,就打压削弱世家大族的势力,免得它们权力过大,扶持寒族对抗士族,这就是曹操的政治理念,曹操也是那样做的,很多士族的人都在曹操手下干活,而司马懿也是其中之一。司马懿可是河内的士族啊,曹操用他,也一直防着他,以郭嘉聪明的头脑肯定看得出司马懿是个出色的人才,如果司马懿和郭嘉一样是寒族还好说,郭嘉不会劝曹操杀司马懿,但是就说因为司马懿是士族,所以必须要杀掉司马懿,免除后患。郭嘉不会允许像司马懿这样有才能,心机又深沉的人取得高位置,否则一定会威胁到曹操建立的魏国,毕竟士族和寒族是不可以调和的,只能一方压过另一方,甚至杀掉对方。司马懿这么出色的政治人才,而且还是士族的,寒族出身的国家不管是为了个人利益还是集体利益,肯定会力劝曹操杀掉司马懿,而曹操也是不信任司马懿的,所以只要郭嘉不短的劝说曹操,曹操最后也会一定杀了司马懿,当然这前提是要郭嘉不英年早逝才会发生,只是历史没有假设,郭嘉还是死了,假设就不会成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