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賢返鄉當村官 東埇村換新顏

今年2月25日下午,遂溪縣舉行宣傳推廣楊柑鎮東埇村做法,推進鄉風文明建設部署會。

東埇村貌鉅變

帶頭人成關鍵

近日,筆者來到楊柑鎮佈政村委會。在村委會黨支部書記陳國雄與婦聯主席黃小玲陪同下,我們開車來到東埇村進行採訪,因村長袁科出發在外地,副村長袁要就在村口迎接我們。下車後,沿著4米多寬的入村水泥路,邊走邊看邊聽袁要和陳國雄的介紹。該村是抗日戰爭根據地革命老區村莊,現有85戶450人,耕地面積520畝。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20世紀90年代後,大部分青壯年外出務工經商,村裡的集體經濟薄弱。如今,我們看到村民住房二、三層樓居多,村巷縱橫交錯,巷道全部水泥硬底化,家家戶戶用上自來水。村裡有文化廣場、文化樓、綜合性文化中心、籃球場、健身器材、乒乓球檯、戲臺、休閒小公園和公廁。此外,安裝路燈70盞、監控16個。“我們村的新農村建設有這樣的成績,大家都誇袁科這位村長。談及袁科任村長,話得從頭說起”。

袁科今年五十開來,他在1980年外出打工,1983年舉家到深圳居住創業,逢年過節才回村裡。1998年至今合股在深圳龍崗區辦娛樂場所,任副會長。2013年初,他從遂溪縣楊柑圩購買傢俱拉回老家,聯繫三位司機,前二位認為東埇村路難進,都推辭,第三位經再三請求才答應運。村裡的幹部群眾也告訴他,因村路不暢,加上村裡“髒亂差”,經濟發展滯後,被外村人鄙夷是一個落後窮困村。為了改變村裡落後狀況,袁科積極向村幹部建言獻策,搞好新農村建設,他的想法得到村幹部及村民的認可。2013年的一個晚上,村裡召開村民會議改選村長,袁科在深圳,不參加會議。老村長袁要說:“本村落後,我無能為力,要建設好東埇村,目前村長最隹選擇是袁科”。經過無計名投票,村民一致選他為村長。袁科任村長後,以村為家,有事同群眾商量,外出辦公事自掏腰包,不花村裡一分錢。村裡進行總體規劃後,積極開展大規模的村容村貌整治,引導村民發展特色農業經濟——種植火龍果,帶領群眾一步一個腳印地辦好村裡各項實事。

乡贤返乡当村官 东埇村换新颜

村民新建的小洋樓和寬敞的村道。

整治“髒亂差”

改善人居環境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作出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東埇村以創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經濟發展、環境優美為目標,對全村進行總體規劃和大規模整治,把私佔閒置土地一律收歸集體所有,統一管理使用。在開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過程中,不少村民對拆除舊房屋、牛欄、豬舍、露天廁所排斥。袁科就一家一家上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逐個說服突破,使全村群眾在思想上行動上都統一到創建新農村建設中來。

2013至2019年,全村拆除破舊房屋、牛欄、豬舍、露天廁所等違章建築2000多平方米,平整村四周竹林、雜木60多處,清理環村路、巷道障礙雜物一大批。實現村道水泥硬底化、巷道筆直、村路四通八達。村裡淨化、綠化、美化、空氣清新、宜人居住。

乡贤返乡当村官 东埇村换新颜

火龍果種植是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因地制宜

發展特色農業

遂溪縣楊柑鎮是10000畝火龍果種植基地,東埇村也有部分農戶種植火龍果,火龍果有的品種種植時間長,逐年退化,病蟲害增多,經濟效益不理想。近年來,袁科打聽到鎮內種植火龍果有新優良品種、新技術栽培管理,經濟效益高。根據該村的自然資源條件,切實抓好種植火龍果這一特色農業經濟,引導村民引進果大、味甜、水份足的大青龍、金都、大紅、紅寶龍等優良品種,並採用夜間燈光輻射光合作用新技術,使火龍果變為不分季節,常年開花結果,提高產量,增加收入。2018年,全村種植火龍果90畝,總產值200多萬元,純收入120多萬元,人均2600多元。其中村民鄭瑞連一家種植7畝,產值15萬元,純收8萬元。袁要說:“目前,大力發展火龍果這一特色產業是增加本村農業收入的主攻方向,2020年的種植面積將會大大增加”。

乡贤返乡当村官 东埇村换新颜

建水塔解決村民飲水衛生問題。

自願捐獻不等靠

村裡年年添新顏

東埇村集體經濟薄弱,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沒有資金投入不行,坐等靠上級更不行。袁科多方找外出鄉賢、青年商量,自願捐款建設新農村,他的舉措得到支持。自從2013年起,袁科帶頭捐款6萬,外出鄉賢袁伯強跟捐0.6萬,其他村幹部也慷慨解囊,外出打工的“年輕一族”得知村裡號召捐款建設新農村後,紛紛在村青年微信群表態,一定年年堅持捐款為村裡的建設添磚加瓦。

在鄉村振興建設中,東埇村年年添新顏。2013年,投入18萬元建設公廁、籃球場和購買乒乓球檯;2014年,投入28萬元,建設巷道水泥硬底化1.2公里,建50立方水塔一座,安裝健身器材和開挖魚塘3畝多;2015年,投入30萬元建起150平方米的文化樓;2016年,投入10萬元安裝路燈70盞、監控16個;2017年,投入14萬元建設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018年,投入18萬元建設小公園;2019年,投入57萬元建設村道、文化廣場和戲臺。2013至2019年9月,全村共投入建設資金175萬元,其中爭取到上級政策性補助資金30萬元;村裡出租土地收入9萬元;村民自願捐款98萬元,捐款最多是袁科22萬元;袁科墊支借出工程款38萬元。此外,村裡在這6年多來也樹立起三項新風尚,經費由外出人員贊助。一是舉辦節日晚會,村民齊歡樂。從2014年開始,舉辦節日晚會(包括正月十七年例、母親節、父親節、“三八”婦女節、“六一”兒童節、中秋節、國慶節)。二是確立敬老風尚,給長者奉送康樂金或禮品。從2014年起,每年年終給村中70歲以上長者(包括不達70歲的殘疾人、低保對象)送康樂金200元或物品,體現對老弱者的關愛。三是成立教育促進會,振興人才後勁足。從2016年開始,村裡考上大專以上的學子,每名獎勵1000元,考上遂溪一中以上重點中學的,每名獎勵600元,有效激勵後代學好文化,為國為村爭光。

袁科擔任楊柑鎮東埇村村長以來,發揚老區革命傳統,艱苦奮鬥,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從實際出發,不等不靠,先行先試,村裡年年添新顏。如今,東埇村是湛江市、遂溪縣“生態文明村”,楊柑鎮“平安民主法治示範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