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唱歌不是为了“飚高音”,唱法不能简单划分

歌手记者:在《中国新歌声》《我是歌手》等音乐类选秀节目中,不少歌手喜欢展示强悍的高音技巧,在大众心中,也有一种“唱功等于高音”的观念,以及“美声歌唱家都会飚高音”的固有观念,对此你怎么看?

廖昌永:唱歌不是为了“飚高音”,唱法不能简单划分

廖昌永:只会飚高音并不一定就会唱歌。我们练习不是为了把音练得有多高。我们练习技巧是为了让你的声音更加有弹性。我们唱歌要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让自己的嗓子能够有更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而不是一味飙高音。有时候好像有些训练就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声音能飙多高,帕瓦罗蒂能够唱High C,我能够唱High D,你声音唱得再高,没有情感是没有用

廖昌永:唱歌不是为了“飚高音”,唱法不能简单划分

我觉得唱歌不是为了飚高音,而是为了表达情感。技巧不在于音唱得有多高,而在于你在同一个音上,从最弱唱到最强,从最强唱到最弱,声音的力量保持是一样的,这个是最难的,而不是高音。因为高音能唱多高是你的嗓音条件决定的,有些人声带短、薄,他的会厌是呈卷叶状的,他的高音就容易上去,但是有些人声带比较长,像我这种男中音,非要让我去唱High C,就强人所难了。

记得有一次,有人问我,你现在在唱什么,我回答“男中音”。他说,那好好努力啊,十年以后,听你唱“男高音”,我只能一笑了之。为何声部要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就是从人的声带的长短、宽薄、会厌的状态等生理条件决定的,是天生的。

廖昌永:唱歌不是为了“飚高音”,唱法不能简单划分

记者:以前人们印象中,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一直是泾渭分明的,但近些年,在很多音乐晚会、歌唱比赛以及音乐选秀节目上,开始出现了融合,学美声的人唱起了流行歌,流行歌手开始运用美声唱法,引起了不少争议,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廖昌永:流行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从发声技巧、唱法上讲,当然是不一样的,音色出来是不一样的,但是不要简单地分开。我觉得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流行歌是否只能流行歌手唱,美声的歌曲是否只能美声演唱者唱?我不认同。

廖昌永:唱歌不是为了“飚高音”,唱法不能简单划分

流行歌也可以用美声的方式、技巧来演绎,可以演绎出不一样的音乐风格。比如《黄河怨》,大家一直认为是个美声歌曲,大家一开始约定俗成的好像就是这样来唱的,但是在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候,我听到了彭老师唱的《黄河怨》,当时给大家特别新的感觉,唱民歌居然可以把《黄河怨》唱得那么好,这给我的震撼是特别大的。用民族唱法这样的一种发声技巧,依然可以把所谓的美声歌曲唱得非常好。所以彭老师这样一个演唱,给大家树立了一个标杆。《黄河怨》本来就是一个中国曲目,不论是美声唱法唱,还是民族唱法唱,都是我们的母语,我们都应该把它唱好。

其实每种唱法都是可以把作品唱好的,就像美声就是“优美的歌唱”嘛,无论我们技巧怎样,最终目的就是把作品的内容唱好。对于我来讲,演唱的曲目上,音乐风格上,没有任何界限,不论是流行歌曲,还是美声歌曲,只要是好听的,能够触动我心弦的歌,我都愿意唱。当然演唱技巧上一定有不同,我唱出来的不可能跟孙楠一样,我唱出来的一定是廖昌永式的。

廖昌永:唱歌不是为了“飚高音”,唱法不能简单划分

关注作者,收藏文章,慢慢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