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第一個帶有地下室和使用電梯的樓房,俗稱“大紅樓”

長春第一個帶有地下室和使用電梯的樓房,俗稱“大紅樓”

位於火車站西北200米有一棟四層紅磚樓房,鋼筋水泥的框架結構,典型的俄式建築,是長春第一個帶有地下室和使用電梯的樓房,俗稱“大紅樓”。

長春土地肥沃,雨水充足,歷史上就是糧倉。隨著農業的發展,集鎮的建立,長春成為東北糧食集散中心,糧米加工業隨之誕生。1903年,俄國塞爾維亞人、中東鐵路工程師蘇伯金出資開辦了亞喬辛火磨,這是第一個引進德國的動力制粉機械加工麵粉的工廠,日產麵粉800袋。

日俄戰爭爆發,蘇伯金逃到哈爾濱,把工廠交給了闖關東來到東北,並略通俄語的王荊山看管。戰爭結束後,蘇伯金回來看到王荊山把工廠照顧得很好,為了答謝其護廠有功,決定將所產麵粉全部交給王荊山包銷。於是, 王荊山與人合股在長春舊城北門外,二馬路北、大馬路西開設了 “裕昌源” 糧米鋪,一邊銷售麵粉,一邊收購小麥,還加工和銷售高粱米、豆油等,由此, 王荊山開始發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蘇伯金著急回國,將火磨廠 以4.9萬盧布的低廉價格賣給王荊山。王荊山將其收購後,又在“滿鐵附屬地” 內購買了 23520平方米土地,租用一條鐵路線,開設了裕昌源火磨,將企業 進一步擴大,成為遠近聞名的制粉廠。現在,原廠址大部分已被拆除,長春 軌道客車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建起了新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