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这是谣言,日本人比中国人高

村山宏为日经中文网撰稿:

日本人的身高比中国人矮?还是高?这个话题在中国一直引发讨论。各类国际机构的调查显示,过去几十年一直是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比中国高。有说法认为,日本人从幼儿园开始摄入营养丰富的牛奶和食物,年轻人的身高不断提高。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很久之前日本人身高与19世纪的欧洲人接近。日本人的身高并不矮这一事实在中国也逐渐为人所知。另一方面,认为日本人的身高正持续增高的信息存在错误。日本年轻人的身高以1978至1979年出生的人为顶峰,之后呈现下降态势。

日本媒体:这是谣言,日本人比中国人高

日本学校午餐

首先要声明的是,身材高矮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优劣。不过,各国都力争增进民众的健康和体格,鼓励均衡摄入营养,大力普及体育运动。在不知不觉之间,个子高更好这一意识在世界很多地区扎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显示,在世界范围内,男性平均身高最高的是荷兰的181.7厘米,女性是冰岛的168.0厘米。日本男性平均身高为171.6厘米,女性为158.5厘米。在这项调查中,中国男性平均身高为166.5厘米,女性为155.4厘米。

过去,中国人的身高显著高于日本人。荷兰数据库Clio Infra的数据显示,中国男性平均身高在19世纪初叶的清朝达到约165厘米。当时的日本人仅为155厘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5年也只有160厘米左右。但在战后,日本人开始喝牛奶,还经常吃猪肉和鸡肉。按平均身高来看,日本男性进入1980年代后超过170厘米,而女性也达到157厘米。另一方面,中国由于大跃进后的饥荒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持续处于粮食严重短缺的时期,肉类供给不足,导致身高增长乏力。

身高因成长期的钙和蛋白质摄入量而变化。要问欧洲人是否自古以来一直都很高,答案是并非如此。观察1820年前后的欧洲男性的平均身高(不同资料中的数据略有差异),荷兰为165厘米,俄罗斯为162厘米,法国为164厘米,德国为167厘米,与同一时期的中国人的平均身高相差无几。除了贵族之外,普通百姓很少有机会吃肉,包含百姓在内的整体平均身高较低。之后,欧洲因工业革命而富裕起来,肉类在百姓中普及。进入20世纪后,欧洲各国的平均身高突破170厘米,逐渐接近180厘米。

由于考古学的发展,今天的人们能够了解过去的身高。实际上,日本人在4、5世纪前后有着吃肉的习惯,平均身高达到163厘米左右。遗迹的发掘调查在日本各地推进,通过遗骸获知了各个时代的身高。在日本,禁止杀生的佛教于6世纪传入,人们开始避免吃肉。虽然仍然吃鱼,但动物性蛋白质明显不足。镰仓时代(13~14世纪),日本人的身高为159厘米,到江户时代(17~19世纪)降至155厘米。在明治维新(1868年)后,受欧洲饮食文化的影响,日本人重新开始吃猪和牛等肉食,身高也再次开始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的身高不断增高,在中国有观点认为这是“编造的”。但是,日本对身高和体重一直都进行严格测量,因为疾病预防和治疗需要准确测量身高和体重,医疗机构对于不同身高的人对应的合理体重作出严格指导。这是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第二位的长寿国家的原因之一。但是仍有人难以相信日本人的身高,中国甚至出现了日本人变高是因为不断与美国人混血的说法。如果是这样,必须是大部分日本人都与美国人混血才对,但显而易见的是,绝大多数日本人仍是黄种人。

中国人之所以感觉“日本人个子矮”,原因之一可能是中国南北方的身高差异。人类属于恒温动物,恒温动物为了保持一定的体温,即使是同一物种,在炎热的地方体型会变小,在寒冷的地方体型则会变大。这是因为体型变大的话,相对于体重的体表面积会变小,比较容易保持热量。反过来,体型较小的话,相对于体重的体表面积则会变大,容易发散热量。因此寒冷地区的动物体型相对较大,热带地区的动物体型相对较小,这被称为伯格曼法则。生活在温带和热带的熊体型较小,而北极熊则体型巨大。北欧人个子高被认为也是这个原理。

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方面,北部地区比南部地区高2到3厘米。就连日本也存在差距,在南北跨度巨大的中国,南北方的身高差距就更大了。东北地区即使是粮食短缺的1960年代和1970年代长大的人,也有很多超过180厘米。中国北方人的平均身高超过175厘米,因而觉得平均身高171厘米左右的日本人矮。然而,中国南方人的身高相对矮一些。在南方,身高超过170厘米就算高个子了。由于中国南北跨度大,平均下来身高在170厘米以下。使用中国不同地区的人的身高与日本不同地区作比较,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反过来看,由于访日中国游客不断增加,实际看到日本人的机会增多,中国的网上还出现了“日本的年轻人个子越来越高了”等观点。这是误解。日本19~21岁男性的平均身高在2000年创下了171.7厘米的纪录,而2005年则降至171.5厘米、2010年为170.6厘米。现在保持在170.7厘米左右的水平。2000年日本18~19岁女性的平均身高为158.0厘米,2005年为158.3厘米,2010年则降至157.8厘米。日本年轻人的身高不仅没有变高,反而变矮了(不同调查机构的数字略有差异)。

日本的研究开发机构国立成育医疗研究中心2017年在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对日本人身高下降趋势进行分析的论文。该研究显示,2014年出生的日本男性20岁时的身高预计将比1978~1979年出生的男性矮1.5厘米。也就是说,重新回到170厘米左右的水平。2014年出生女性的身高也将变低0.6厘米。为什么能够推算出刚出生婴儿20年后的身高呢?这是因为出生时的体重与之后的身高增长情况存在相关性。统计数据证实,由于早产或胎儿发育不全,出生时体重较低的胎儿不容易长高。

根据低体重儿(体重在2500克以下的新生儿)的比例可以预测今后的平均身高。日本的低体重儿在1970年代后半期占5.1%,2007年则增加至9.7%,之后也一直居高不下。导致低体重儿增加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被认为是女性怀孕期间过度减肥。有观点认为,怀孕了也不想发胖的女性过度控制营养摄入,导致胎儿无法摄入足够营养。低体重儿不仅会身高矮,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发育障碍。国立成育医疗研究中心呼吁为了未来日本人的健康应减少低体重儿。

日本年轻人的身高再次变矮,而中国年轻人的身高则持续增高。在中国全面推行经济改革的1990年代之后,中国人的饮食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肉类的食用量也大大增加。1990年之后出生的年轻人的平均身高不仅不逊色于日本人,甚至已经开始反超。2016年英国的大学研究团队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18岁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71.8厘米,超过日本的170.8厘米。中国18岁女性的平均身高为159.7厘米,超过日本的158.3厘米。若是从包括中老年在内的所有年龄层来看,日本人的平均身高依然高于中国,但是估计再过半个世纪,所有年龄层的中国人身高将超过日本。

最后再强调一次,笔者不清楚作为生物来说体型大是不是就更优越。生物为了战斗、防卫和捕食而使体型变大,但是体型过大反而会在生存竞争中陷入不利地位。因为体型越大,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就更多。不论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大型动物都需要大量的食物。体型巨大的恐龙之所以会灭绝是因为气候变冷、食物短缺。据说恐龙的后代鸟类是因为体型变小而得以幸存下来。最终取代恐龙而称霸动物界的正是体型较小的哺乳类动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