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个本地人的眼光见证阜阳的发展

写这篇文章之前,有必要先说明一下,本人是地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阜阳人,对于阜阳这二十年来的发展变迁仅是自己的看法与感悟,希望理解,如有不足,欢迎批评指出。

1.首先我们来谈GDP,毕竟GDP是衡量一个地区穷富最直接的指标。2018年阜阳超过蚌埠,稳坐皖北第一,现在是,我想将来也是。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阜阳的人均GDP省内一直是倒数第一,因为我们人口最多,外人对我们阜阳人的印象就是穷、素质低、打工人口大市,经常把我们与河南联系到一起。我们是安徽省少数几个没有通高铁的城市,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居然没有高铁!这是多么无奈又令人惋惜的事!当我在省会上学的时候,其他皖南城市的同学都能买到高铁票,坐高铁回家,而我们却坐着绿皮车坐三个小时才能回家。要知道皖南有的市只有区区两百多万人口。虽然如此,但是我们有京九线,我们是京九线上最大的交通枢纽,每年春节后,火车站大批拎着蛇皮袋背着棉被的农民工人,坐着南下的火车,一路十几个小时到江浙沪。我们在外面打工的人常常被当地人排斥看不起,就像电影哪吒中说的那句话:人心中的偏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无法逾越它。但是勤劳的人是不应该被看不起的,也许是没办法,我们确实是穷,当地没有产业,满足不了就业,只有外出打工挣钱。

以一个本地人的眼光见证阜阳的发展

2.然后要说的就是工资。工资是收入的重要来源。有些人嘴上喊着两三千的工资低,在阜阳根本没法生存,可现实是在阜阳多数人的的确确是拿着两三千块钱的工资,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我相信非私营、民营这些单位在阜阳是能拿到5000元以上工资的,然后就是销售、农民工、跑外卖等等这些也能。但是,阜阳私营公司的招聘基本工资大多在2000-3000,2000-3000就是2000,3000-5000就是3000。即使说是3000,也要算上奖金、绩效,才能达到,种种套路。找过工作,逛过招聘网站的应该都很清楚。阜阳本地的大学生毕业后无非就是面临两条出路,第一条是去大城市实习工作。第二条就是依托家里,在老家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如果有第三条那就是走最难的一条自主创业。因为本地根本给不了,也满足不了。

以一个本地人的眼光见证阜阳的发展

3、再说一下房价。我算是亲眼见证阜阳房价从三四千涨到上万的。当我上高中的时候房价还是四千多一点,当我毕业那年阜阳的房价像疯了一样。当然,这两年里疯的不仅仅是房价,还有拆迁,好多拆迁户赔了几百万几套房。炒房的也看到了商机,他们像秋风扫落叶一般,转手就赚的盆满钵满,留下的全是刚需们的眼泪。棚改去货币化后,地方也严格了地方政府举债,房价稍微有点缓和。但是政府基础设施还是要搞。不得不说政府还是很有作为的。在我的印象中,十年前阜阳城南还是一片狼藉,残砖灰瓦、灌木丛生、道路泥泞、除了砂石厂就是大型货车停车场。而今城南焕然一新,随着城市重心的转移,双清湾碧桂园、万达广场市医院、三中宝龙市民中心、未来的科技馆、奥体中心。因此城南的房子也是阜阳最贵的,独树一帜的,这也是毋庸置疑。然后我们就把墙刷的锃亮、路扫的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全城动员去参加文明城市评选。

以一个本地人的眼光见证阜阳的发展

我们南有双清湾、北有生态园、西有颍州西湖、东有岳家湖。城南新区、高铁新区、西湖新区、颍东新城、泉北新区都在统筹发展中。商合杭高铁也预计年底通车,未来米字型的高铁布局会不会给阜阳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高铁通车后,会不会缓解阜阳的人才流失,会不会使人口回流?这些城建吸引来的更多的是房产企业,因为阜阳有着800万常住人口,巨大的人口红利,有人唱衰房价,房地产市场,嘴上强硬,身体却很诚实。从整体来看阜阳的房价总体是涨 的,一个月掉几十块也是跌,一年涨一两千也是涨,随着地价物价工人的成本上涨,开发商的成本摆在那里,面粉涨价岂有面包不涨的道理。

大家都清楚,一个地方的财政主要是税收,税收的来源主要是三大产业。阜阳仍然是一个农业城市,并没有任何工业的支撑,一个有着一千万人口的阜阳市却只有一个上市公司种子酒厂。一边要城市要建设,一边政府又没钱,又不能像过去那样肆意举债搞建设。最近阜阳被列入七十个三线城市之一,其实以当前的状况来看,确实有点名不副实,但是房价的确符合二线城市的标准。所以总的来说希望政府能管控一下阜阳的房市,而不是任房价放飞自我,作为刚需的一员真的是买不起。

以一个本地人的眼光见证阜阳的发展

以一个本地人的眼光见证阜阳的发展

4、总的来说,这二十年来阜阳的发展有目共睹,经济在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稳步提高,未来十年里,会有更多在外的阜阳人回到阜阳,不用在外面漂泊,一起建设我们的家乡。

以一个本地人的眼光见证阜阳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