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先修族譜,再修祠堂,重修族譜。男丁女丁必須交費,否則移出族譜。有必要重修嗎?

山區新房


族譜對單一姓氏的農村、家族來說是比較重要的,一般農村修族譜、修祠堂都是由祖輩德高望重或者村裡比較有名氣的人組織,這不是有沒有必要的問題這與傳統有很大關係。

在很多農村,整個村子或周圍的村子都是同一姓氏,在舊社會這個村子是有族長存在的,族裡的還分各家各支,然後族裡的各方面財產也是由各房、各家掌控。隨著改革開放,所謂族群也就分崩離析,各家過各家的日子,但基於傳統,很多村子和家族想再現昔日的榮光,想恢復一些傳統,所以就有很多人想重新修訂族譜,之後再重新修建祠堂。

在這個過程中,一般村裡張羅的主事人會多出一些錢,其餘人不出錢或者出一點點錢。在重新族譜的過程中,是要對村內、族內,能聯繫到的族人進行等級造冊,然後還要對流落在外的一些族人進行登記造冊,並且按照輩分、分支進行重新排位。

之後建立祖宗祠堂,供奉一些相關的祖先等,祠堂建立實際上就是為了認祖歸宗,為了讓人們有個心靈上的寄託。

至於交費問腿,我覺得還是看個人意願吧,談不上什麼強制或必須繳納,但如果主事人定下了規矩,拿錢的可以寫進族譜,不拿錢的族譜上就沒有名字,我覺的這也無可厚非,畢竟從修族譜,建立祠堂,書寫名錄,就類似認祖歸宗,從此人生有了來處。

但現在社會,很多人都已經不在乎這些了,所謂的族譜的意義也沒那麼大了,所以族譜、祠堂的意義也沒有之前那麼大了,所以重不重修就看你對祠堂、族譜寄託的情感是怎樣的。不過我勸你,錢不多的話就拿了吧,畢竟是為自己家族的事。


新農志


這俢祠堂,修族譜的事!我說一下我李家寨啊!李家寨源是山西大槐樹那邊逃亡來的!現在這方圓十幾裡全是李家人!幾十年前只因寨子位於偏遠山區,交通不方便!別說孩子們上學難,就算大人出去買包鹽!賣點東西!都得走上半天山路!後來,族長到各家各戶說修一祠堂,平時就讓孩子們讀書!省得到外面去!修了,有錢出錢,沒錢出力!前幾年,又翻新祠堂,是按男丁收錢,一人一千!多退少補!有錢的也有出十幾萬的!現在我們李家寨有自己的小學,中學!高中部在建設中!凡是李家兒女上學全免費!你有能力考上大學的,族裡出學費,家裡只要出生活費和路費就行!祠堂,就成了化解矛盾的地方和聚會,聚餐的地方!誰和誰有矛盾關到祠堂裡去!啥時候化開,啥時出來!自家人關起門來不丟人!還有就是大年三十前,族長在祠堂發分紅!按人頭髮!沒錢的領上分紅也能過好年!然後就生好爐火,備好吃的!各種茶水點心全有!直到正月十五!供全族人免費吃喝玩樂!

我覺得,像我們這樣祠堂應越多越好!我說句心裡話!我希望全國各地都有像我們這樣的祠堂!團結,有愛!互幫互助!


彩旗飄揚的揚子


我老家大冶市金牛鎮,我個人覺得修家譜應該是一種文化傳承!子子孫孫生生不息!這種文化沒有什麼不好的,最少我們知道我們從何處來,我們祖先的來歷,知道我們祖先的歷史!有些沒有看到過或者沒有經歷過農村修家譜的人大放闕詞,那是要不得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胡說八道是不行的!現在農村不叫修家譜,叫續譜!家譜是以前祖人修好了,現在的人按輩份派房往下續而已!家譜的內容無非是姓氏裡面的婚嫁喪娶之類的事情,裡面描述的一些細節很重要。有些人說家譜是胡說亂造的,這些人說話非常不負責任。因為家譜都是六十年一大續,三十年一小續,一環套一環的,怎麼造假?再說,誰無事生非去亂認祖宗?充分說明有些人簡直是莫名其妙的。

再說,修祠堂這個事情。在農村來說,小村單姓,不可能修祠堂,貴而且修不起也修不好。一般是旁邊一個祖宗下來,這一塊不遠的地方生活一個姓氏的修祠堂。其餘一個小村一般叫修老堂,老堂屋。老堂屋的作用大得很,村裡面開會,村裡面的家庭紅白喜事,甚至農村放電影……都可以在老堂屋舉行!我個人認為,老堂屋在農村是不可或缺的。非常有用!

再說聚錢續譜這個話題就是一個偽命題。當年封建年代,一代又一代的先祖是多麼可憐的環境中將家譜續了下來,現在一個男丁兩百元都叫窮叫苦了?再續譜上面,可能有比較困難的家庭確確實實出不了錢,但是,村子裡還是有很多有擔當有責任心的人,這份子錢,窮人出不了,也有人代出。這就是一個姓氏宗族的力量!

我個人認為,只有有家譜的中國人是永遠的中國人,不管他走向世界各地,只要他有家譜,他就會千方百計會續譜。這也是祖宗傳承的力量!也就是最純粹中國人!

我們柯姓雖然不大,好像在世界各國的柯姓宗族子弟都回來續譜!


木木2047058


村小組修譜,修路建香火廳等等,我一家也出了幾千,人雖然不在家戶口都遷了,還是要出的,錢騙人過世界的東西,何必斤斤計較?除非這一輩子你不在回去了,否則在後面戳脊梁骨的人大“有人在,因為你得罪滿門的人了,農村就是這個樣子


百花樓主4


汝南堂藍氏



藍金灶沐


如果說以前大集體時,沒有解決溫飽,飯都吃不起,會有人帶頭修族譜嗎?會有人整天去弄祠堂嗎?還不是有錢了,吃飽了,給自己找個事幹。一個人連溫飽都解決不了時,還有能力搞其他事情嗎?也是現在社會好了,兜裡腰包鼓了,沒事找個事,自己顯擺。

真要有事了,能幫助的族人有,但很少。現在社會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以戶口本為準,都是一家一戶,族譜,祠堂,是古代家族式的產物,當成一個形式就好,大張旗鼓的搞又沒有那個資金,要族人去支持,不出錢還威脅開除,這個支持應該是自願的,帶有威脅性質的就變味了,這樣的族譜,祠堂不待也罷。


水洞子的小鄧子


最近一些年,修族譜、建祠堂似乎很流行。有人把這看作是一種文化,好像也有一點道理。宗族文化記載了血脈傳承,不能不說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不過,修族譜也好,建祠堂也罷,凡事都需要考慮實際,量力而行,適可而止。既要考慮整個家族的整體實際,也要考慮家族中不同家庭的各自實際情況,尤其需要考慮特殊家庭的特殊情況。



修族譜、建祠堂的出資方式可以實行個人認捐,有能力的多出,條件差的少出,實在無能為力的可以不出。而不能把修族譜、建祠堂搞成家族式強制攤派,不考慮他人特殊情況,強行要求拿錢。甚至動輒就以移出族譜相要挾。


就像題主提問的題幹中所說的一樣,先修族譜,再修祠堂,重修族譜,不少地方的不少家族已經把所謂的弘揚家族文化演變成了折騰。

一事完成又生一事,斂錢之後繼續斂錢。行不完的事,交不完的錢。認者還則罷了,不認者就會被當成家族中的異類。完全不考慮個人的實際和特殊情況,凡事都是一個標準,一個模子,不分你我,一樣交錢。大款老闆認交1000,靠低保維持基本生活的特殊家庭也不能少交一個大子兒。這叫什麼嘛?



家譜可以修,只是修家譜也應該有人發揚風格,放棄攀比心理,能者多勞。而不應該是總有人搖晃著自己的腦袋向他人發出“移出族譜”的威脅聲音。


至於哪些沉醉於反覆折騰的人,更應該自省自律,少整新詞,少生事端。


鄉村螢火蟲


如果是宏揚優良傳統,在修建的祠堂裡宣傳祖上出了那些能人、名人,鼓勵後輩向祖先學習,努力奮鬥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修這樣的祠堂出錢是應該的。

如果有些人借修祠堂為自己打造名聲、打造環境,搞宗族幫派,強制每個人出錢來修,這樣的祠堂修的有何意義。

我們村正在興修祠堂,去年男丁出了4000、女的2000,聽說不夠用,今年男丁加到8000,全村2百多人,在家種田的不到十人,基本是六十到八十幾歲的人,江西、高安、太陽鎮、陂頭村,

現在國家提昌城鎮化,每個村都修祠堂都回農村、都重新回去爭那一畝三分地,是不是有點……。


溪頭


腦子有病,你這是打著修譜的幌子圈錢,是偷盜行為,違法!

移出家譜又怎樣?只要自己能過得好,怕什麼,你給人家飯吃?你給人家幸福?告訴你廢紙一張!

活在原始的封建迷信思想的社會里!!!

在沒有文字時代你知道你的祖先是誰?有些同樣的姓也不是同一個祖先。

愚昧無知!

有本事自己自掏腰包,否則就是非法集資!

告訴你家譜上沒有有什麼關係呢?可笑!

只要你能力足夠強大國家名人檔案館記載,國際上會記載,就你那三腳毛的二寸不爛之舌人家怕你?哈哈😄!


用戶1022131175935


所謂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國有史族有譜乃常理也。修族譜是朔本追源究你何來之事。民間各姓各族都有族譜。若是現在重修(即續修)當然需要一定的經費按,按人集資亦無可非語。族系淵源久遠,人愈發愈多,居越遷越散。跨省過縣者甚眾。修譜要走訪撈料登記歸納,總要一定的開銷的。當然看其族之人多少而定錢亦不用很多。有的是提議預訂《族譜》到時收囬一定的功本費。在鄉間一般都無甚異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