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负债的人越来越多呢?钱都去哪儿了呢?

苏枫樱


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现代的90后、95后、00后们,已经不像我们的父辈那样懂得量入为出,制定合理的开源节流规划。相反,他们更喜欢享受当下,寅吃卯粮,花明天的钱圆今日的梦。

但是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入不敷出,自己的工资并不能完全支撑自己的花销,于是就有了各种借贷,各种负债。

现代的借贷平台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不像早先时候只有去信用社银行进行借贷。就我所知,除了一些利息很高的私人贷款平台之外,支付宝上有网商贷,今日头条上有放心借,360上还有360借条等等。所以,这些便捷的贷款渠道给大家更多借贷的理由。

除了年轻人之外,很多经营公司之人也要进行借贷,他们的借贷更多是为了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就像老话说的,很多大企业家每天睁开眼睛就要背负着几千万甚至几亿的债务。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原因是支付宝等支付方式的流行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大家对借贷的过度依赖。怎么讲呢?

当我们用现金进行交流时,往往对金钱有一种更加直观的感受,而用一些支付平台的时候金钱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几千几万在我们看来也许都没什么区别。

所以,花钱大手大脚有些时候也与支付方式密切相关啊!

大老板们的做法无可厚非,我们无法评论。但是个人,最好还是做好理财规划,不要过度透支。因为如果负债过多,对以后的发展毕竟是百害而无一利!


遇见小mi


当今社会负债的人的确是越来越多了,这主要有二个原因:一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也在同步上升,举个例子,有钱人可以轻松买台苹果手机,无需贷款,而低收入群体或者在校学生也想要一款高档手机,就可以通过分期付款这种负债方式,也能提前实现购物目标。

二是,现在各种贷款方式有很多,除了向银行借贷之外,还可以向小贷公司、P2P借贷,实在不行连校园贷、地下钱庄都可以高息贷款给你,现在可以借钱给你的地方越来越多。不像七八十年代,除了亲朋好友之间借点钱,其他地方你想借钱,也没人借给你。

所以,现在负债的人越来越多,主要是人们负债的理念发生了改变(过去的人不敢欠债,生怕还不出),为了提前享受到某件商品,可以提前通过负债来达到目标。实践证明,居民适度的负债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的发展。但过度负债,就意味着透支了未来,反而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金融安全。

现在问题来了,那些负债的人,都会把钱放到哪里去了呢?首先,房地产。我国这些年货币超发,资金主要都流向了房地产领域。目前,居民家庭资产中,房地产占据77%,而其他金融资产只占到23%。这意味着,居民把大多数的钱都投向了买房置业上面了。今年上半年银行一半的贷款资金都流向了房地产业。所以,家庭负债主要在房产上面。

再者,车贷,现在很多家庭在买了房之后,还要买车子。当然,很少有人一次性付清的,多数年轻人喜欢车贷分批付清。预计2018年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39万亿元,增长率为19.2%。所以,车贷市场又是银行与非银金融企业争夺的主要战场。

除了车贷之外,现在很多人在购买大型家电时,也喜欢分期付款,比如电视机、电冰箱,虽然也只有几千元,但是对于月光族来说,一时半会也拿不出来,而通过分期付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现代家庭来说,负债是一种时尚选择,无债一身轻倒是被认为是比较呆板的生活方式。

最后,校园贷和现金贷。现在一些在校学生,他们并没有工资收入,却喜欢大手大脚花钱,每个月钱不够花怎么办呢?就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要么信用卡透支消费,要么借了校园贷或现金贷大肆挥霍,出了事情就由父母来替他们还债。这些人借钱只图眼前快活,被讨债公司追上门来时却傻了眼。

最近几年,负债的人越来越多,这既有受到西方消费金融理念传入中国,也有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低收入群体要追求提前享受只能走负债之路,更有现在个人融资渠道的通畅,不同收入群体大多都能借得到钱,要是没人肯借钱给你,也何来个人高负债之说?不过负债要量力,适度负债有利于促进消费,而过度负债会导致社会不稳定以及金融体系发生危机。


不执著财经


我们从几个群体中去分析一下:

1、做企业或者做生意的

这个群体近几年也是负债增加,在老赖的名单中也是有一席之地,企业负债的情况有哪些?笔者就曾经接触过两位负债的企业家。

故事1:

张总是在长三角一带做工程,这么多年下来也赚了一些钱,工程这几年尽管已经走下坡路了,但是每年仍然能够恭喜相当的利率和现金流,在3年前的人工智能兴起,张总也想着企业转型,做了一辈子的工程总想做点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况且张总原本就是技术出身,后来阴差阳错做了工程。做人工智能就选择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应用在机场、车站等公共领域,而张总这么多年做工程积累了不少的政府关系资源。

于是张总便开始组建团队,事情就开始做起来了,很快,就有人来准备投资了,但是张总想把产品做好后能有更好的估值,于是就拒绝了对方的投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1年多,团队也越来越大,支出越来越大,但是产品出来了,也在一些地方做试点应用,但是就是没有签单,几千万的投入,全靠工程来支撑,最后无奈之后把房子抵押了,再继续维持,这个时候也找过投资,但是经过前几年的资本泡沫,现在机构普遍募资不足,投资也谨慎了很多,而人脸识别由于一哄而上,早就是一个烂大街的项目,于是融资无望,最后把家里的车子也抵了。

最后一次见他的时候,还是找我筹划融资的事情,但是事情不可为,势已去矣。之前有过一个投资人准备投资,但是技术团队对股份的要求没有谈拢,最后投资搁置。再到最后就是裁员,把办公室搬到更便宜的地方,还在苦苦支撑。

张总肯定是负债的,资金去哪里了?都用来投资项目,招聘员工,都是高技术人才,在沿海一二线城市的工资可不低的。钱都是这么花掉的,再一个就是后面他开始贷款了,利息肯定少不了,尤其是后面如果向社会贷款机构融资,利息更是高,这些利息自然是进入了贷款机构的兜里,以及贷款的业务人员。

故事2:

李总夫妇是在中西部地区的一个三线城市,做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当年也是地方的风云人物,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当地的企业界都是颇受尊重的。前几年兴起的借贷生意,李总夫妇去把钱投给别人,别人给与稳定的回报,而且非常可观,持续一段时间后,不仅加大了自己的投资,还向身边的亲朋好友融资,再一起投下去(这种游戏尽管在江浙地带玩了很多年内了),最后对方的钱没有再返回来,因为资金链断了,而李总夫妇的本金拿不回来了,关键还有亲朋好友的资金。

最后公安和法院介入,欠款总额大概2个亿,组成了债权人一起协调,能卖的资产都变现还了债权人,两口子被监视居住在工厂里面,专心经营厂子,然后还债,我们见面的时候,他已经这样生活快1年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每个月的利润都还了债务,这个不到1000万净利润的工厂,要还清债务真的是要等到入土的一天,但是除此别无他法。

李总的钱去哪里?他自己也没怎么消费,是对方拿着他们投资的钱去用了,要么是再次投资了,要么是消费了。

2、个人

张三年近40了,正当年壮,事业小有成就,房车都有,听朋友说投资一个项目很赚钱,每个星期都有固定 回报,观察一段时间后,就决定加入了,刚开始投了几万,回报稳定客观,于是就投资了几十万,再后来投资上百万,同时也把身边的朋友带了进来,一则大家一起发财赚钱,一则是能够拿到提成。

正在大家很高兴的半年后,钱突然就没有返还了,张三去问,对方说是系统计算问题,不用担心,过来几天后还是拿不回来了,这个时候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讨论这个事情了,事情最后真相了:项目崩盘了。所有的钱都拿不回来了,之前赚的钱也都投进去了,关键还有被自己带进来的朋友的投资。

积蓄没有了,还负债了,那么这些钱去哪里了?当然是这个项目的每个环节都分到了,而项目最终的控制人才是拿到了大头,他们给你看的豪车、豪宅、美女、游艇等等都是这些投资人的钱。

小李是90后,工资收入三五千,但是喜欢名牌,喜欢旅游,于是就刷信用卡,最后再借网络贷款,最后发现钱还不上了,债务越滚越大,无奈最后只好让父母来偿还,甚至要变卖家里的房产。

至于钱去哪里了,你的钱总有人在消费和挥霍。网贷的从业者的高收入,可能比正常的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的收入还要高。从业人员数万的月收入来自于哪里?高级管理人员和控盘人的豪华消费来自哪里?

3、房贷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房贷了,办理了房贷的家庭,背负房贷是少不了的,这个是很多家庭主要负债的来源。

截止2018年底,央行公布的数据是,个人房贷余额总额为25万元。

房贷导致个人家庭破产的有多少?这个真没多少,房贷虽然是个人家庭主要负债的来源,但是却不是主要的风险,导致个人和家庭负债出现风险的往往是那些不知规划的消费,和资金盘的投资。


壹号股权


学过会计、财务,或者了解一点会计知识的人都是到,对于钱,也就是货币的核算方法,每个自然人、每个单位、组织、企业都有一张资产负债表。



这张表大致就长这个样子,哪怕是国家、央行它的资产负债表都是这个样子的。


现在,举个例子,假设你买了1套价值100万的房,其中首付20万,贷款80万,又贷款买了一台车价值20万,首付5万,贷款15万。那么在你的资产负债表上怎么体现呢?


买房买车前,你的资产负债表是这样的:


这个时候,你没房也没车,但有25万的存款。注意,这个时候你是没有贷款的,也就是说你还没有负债!


然后,当你买房买车后,你的资产负债表就变成这样了:

这个时候,你有房有车了,但以前25万存款没了,被你买房买车花完了。但这个时候开始,你就开始有负债了,负债总额95万。


这是不计利息的资产负债表,如果算上贷款利息,那就成为负资产了。



房贷按30年计算,到期总共支付的利息也就跟本金差不多了,这样计算后的净资产是-55万。


对吧,看清楚,买房买车前你有25万的存款,买房买车后25万存款没了,还欠了银行95万的贷款和80万利息要还,要还30年。此时,你已经拥有的了房产和汽车这两种资产!


简单来说,就是人们通过负债(贷款)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房子、车子),同时承担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责任。


哦买噶,看看,这张表示怎么变化的吧。本来手上还有25万存款,也是25万净资产,这以买房、买车一折腾下来,不但25万存款没了,还成了负资产55万。


咦,发现没有,25+55是不是正好等于贷款利息80万?


是的,没错!为啥负债的人越来越多,因为要生活啊,要买房啊,要买车啊,除此之外你还要吃饭啊,旅游啊,天啊,不上上班挣钱哪行啊!


钱都去哪了?这几张表很清楚的告诉你了,钱去了银行了,以利息的形式!


额,不知道大家看懂没有,列一列资产负债表,突然感觉普通人的生活真是太不容易了,银行就个吸血鬼,但是要是没有银行这个吸血鬼,很多人将会没有房子、没有车子!



不说了,只能奉劝大家理性消费吧,不要动不动就去跟银行借钱,很贵的!


最后,如果您认同笔者的观点,请加关注并点赞。谢谢您的支持!


锐眼财经


今天跟一位朋友闲聊,说起收入话题,得知青岛某三甲医院的在编护士一个月收入都要1万元,而护士长更是能拿到1.5万元。相对于车间工人不过4000元的工资,这实在是一个有点吓人的数字。


负债的人越来越多,一个是社会分配问题,一个则是房价上涨带来的直接后果。


房价上涨,推高个人生活成本的同时,也推高了企业成本。普通人为了能租得起房买得起房,会随着房价上涨提出更高的薪资要求,利润微薄甚至已经亏损的企业难以满足需求,自然会越来越难招到人。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再当工人,一切唱高调的行为都是不靠谱的,工资低社会地位低是唯一原因。


中低收入人群为了买房凑首付都要掏空六个钱包,背负债务实属必然。至于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还未认识到江湖险恶,消费上没有节制,不懂得量入为出的道理,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透支负债。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在经济体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旱涝保收,工资看着不算多,如果加上远超普通企业水平的公积金和社保缴费,基本处于社会薪资较高水平。利润较高的行业,比如信息产业和金融行业,工资水平都很高。至于那些门槛较低,竞争激烈的行业来说,利润有限,涨薪难度就大,员工生存条件就更差一些,自然会更容易负债。


货币增速是非常快的,堪比高铁时速。大量货币进入房地产市场,还有一部分投入基建。对于有能力或者有人脉轻松拿到项目的公司来说,利润丰厚不在话下,旗下员工自然也能享受高薪。


某些国有企业能够更轻松拿到贷款,即使还不上了也可以进行债转股消化债务。可以说正是由于没有太大的还款压力,才使得这些企业过于依赖贷款,狂飙猛进,有的占领了更多的市场,有的则产生一堆坏账,消耗了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使得民营资本生存难度增大。


说的比较零散,但是基本的意思已经大致说到了,下面总结一下。


1、物价持续上涨,拥有定价权的企业斩获了丰厚的利润;

2、税收涨幅超出了GDP增速,这是社会财富重要流向,也是在编人员收入和福利的保障;

3、80%的家庭财富都已经集中到了房地产上,小小的房子成为居民家庭负债激增的根源;

4、能更容易拿到贷款的企业,和更容易拿到大项目的企业,在社会分配体系中的比重在增大,吸收了大量资本;

5、金融行业利润快速增长,数十家公司利润能够占据A股半壁江山,说明社会财富大量向金融行业集中;


财智成功


负债的人越来越多主要因素是国家经济增长需要,鼓励人民负债。

负债人群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这离不开国家层面的需要。

为什么国家需要人民负债?

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进出口。而其中动力最为强劲的为消费,消费占比达到了68%。

而这三驾马车投资准确讲是国家基建,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基建遍地开花,地方政府负债累累,已后继无力。进出口贸易方面,我国在高科技领悟起步晚,现在还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出口以加工,制造业低利润商品为主,而创意、设计、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国际物流都被欧美、日本等国家把持。

每年7%的经济增长率,如何保持。消费必须强劲,人民收入增速慢怎么办,提高全民负债。

鼓励负债,百姓有钱催生物价上涨。首当其冲的是房子,居民负债的70%以上都用于购买房屋。

市场经济的原理就是,所有参与其中的群体一起负债,通过透支未来的资金实现提前享受未来的生活。

群众负债购房、企业负债建房、银行负债放贷。所有参与其中者都已经透支了未来!


无敌小钢锅


我们很多人相信有钱人贷款,而没钱的人存银行。为了让自己至少看起来有钱,人们开始学富豪,贷款也把自己搞成一个负翁。当然这是一个笑话而已。

人们不过是中招了罢了。

先给一则消息。

7月4日,标普全球评级发布评级报告称,中国内地的信用卡债务快速上升,六年时间里,信用卡债务(包括相关的现金贷业务)增长了逾6倍。原因是:(1)宽松货币环境;(2)企业贷款需求减弱,银行扩大零售贷款业务;(3)市场竞争激烈,机构的风险偏好上升。和信用卡透支直接相关的则是家庭债务。2018年8月,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警惕家庭债务危机及其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认为,家庭债务逼近家庭能承受的极限。截至2017年,中国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为48%,而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甚至高达107.2%,已超过美国水平,并逼近美国金融危机前峰值。2003年,韩国爆发了严重的信用卡危机,主要信用卡公司坏账率高达13.5%,几乎濒临破产,让韩国经济和民众都承受了巨大的打击。过去几年金融信贷政策不平衡,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小微企业主处于融资难、融资贵的处境,参与民间借贷或各种方式来办理信用卡来解决资金问题。高租金、高人工成本、高资金成本等因素导致小微企业低利润;还有因高房价、高生活成本、高医药费、高教育费……造成的高额负债人群,在收入逆转的状况下,很可能沦为信用破产者。

首先负债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恐怕是一个无可回避的现实。

而现实是怎么产生的,这才是我想说的重点。

今天的银行业碰到了一颗颗很大的雷。那就是核动力宽松所带来的结果,企业债债台高筑,很多企业几乎都没有办法归还。但是企业债要是不倒,那就得给利息。实际上银行连利息也是拿不到的。一家每年利润到不了1个亿的企业,借债有500亿,它怎么能拿的出利息。所以,即使有利息也只能是账面上的,永续债不是一个恒定数,而是一个逐年增加的数字。这就是我以前的文章中指出的,放水要是没有坏处,那么今天就不会有法币这回事了。

那么银行还得活着啊,还得吃饭啊,那得想点办法。首先是搬运杠杆,把政府的,企业的杠杆,腾挪个地方,那就是通过房地产,将杠杆转移到普通人群中去。因为企业债已经满满了,它们也不可能还钱,更不可能还利息。你要来硬的,那就直接不兜底。不兜底不保本,那是要出乱子的。我们看到几个栗子之后,这些情况依旧没有扩大。那就是有理由的。而老百姓的债务,你不还试试。据说这一手下去就是40万亿以上了。对于一个90万亿的GDP来说,44.44%。这两个数字都是毛的,我想没必要精细化。说个大概就可以。

房贷的好处是银行有了一个利润的来源。按照5.5%平均的年利息,这40万亿借款总额就带来2万2千亿利润。2018年上市的银行,当然也是银行业里面的90%左右了,总的利润是1.5万亿。它们还需要养人,养楼,和日常开支。所以,你可以大致估计出,谁帮着养银行了。

而2万2千亿的利润之下,它还得考虑发展。那怎么搞。信用贷。按照上面的新闻资料,我们普通人的贷款占GDP为48%,那么也就是还有3.555%的部分来自信用贷。大致是3.2万亿。你知道我为啥要先上一个新闻给你看看了吧。

当然这3.2万亿依旧不会是信用贷的总额。因为中国的事情,抢食的人总是有,数量还不少。360借款知道吗,百度还有贷款知道吗,花呗,借呗,统统呗。各种网络贷款平台还要有个数目。这部分的数目到现在还没有公开过。自己猜去吧。

把贷款盯住个人,那是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其他地方找不到利润了。而且还有可能亏掉本金。180万亿的M2,要是有300万亿的债务总额。那就代表着,钱已经不能再运动了。如果把新派下来的钱,再送去给负翁,那么印再多也是不够了。然后,广告,硬的软的,就冲着你来了。中招了没。哈哈。

不管你中招没,实际上有44万亿以上的钱是中招了。

一个房贷,我们说买房子的想着10年后,20年后,房子翻番。而实际上一个20年以上的贷款,还款本息就是170%以上,要是30年贷款的话,差不多就是200%。也就是抛去20-30年后房子的折旧,这个房子想卖出200%的价钱,几乎等于痴心妄想吧。

一个消费贷,或者叫信用贷。那就相当于在你的收入上给搭上了一个补丁,通过这个补丁流走了一个费用率。大致是2%-5%的收入叫银行费用或者利息给吃掉了。

所以,今天的人没钱,道理很简单,不是想着买房子发财,就是想着当一回负翁。而钱只是叫银行,或者其他贷款平台拿走了。

我只想说,兄弟呀,你广告看多了中招了。


大舟财经观


原本社会就是二八法则,有钱人占了一部分,绝大部分的长尾都是大众家庭,但最严肃的问题来了:大众创业,大众怎么创业呢?一下子就把大众“在路上”~变成了“债路上”,创业不是大众想象的那么简单,有钱就投点儿,不愿意打工了,不开心了,找不到工作了,想急于赚钱,想当大老板,反正你只要想你就能够创业吗?创业让很多大众家庭直接进入了坑!

而且,大众创业所选择的创业方向还是比较传统,创业的形式还比较单一,更多的是开个小店,卖一个产品,无法面对全新的互联网社交化生态型的创业模式,无法掌握如何利用小成本创业?无法有效地分摊创业风险,就连一个合伙制思维都弄得精疲力尽,怎么办呀?反而会依赖于各种第三方事物,各种被欺骗,各种被套路,被那些骗子称为韭菜,而自己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张口闭口把自己当成韭菜!

钱越来越难赚了,增量经济变成了存量经济,在存量经济的时期,富人越来越有钱,穷人越急于赚钱,大众创业加重了穷人负债

我是孙洪鹤,每天都会抽出时间的给大家分享一些热门的问题,用这种方式跟大家交朋友互动, 希望在这个平台咱们能够多多的结交一些价值观相同的网友吧



孙洪鹤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这个问题的确比较大,要准确回答的确有一定难度,但如果只要仔细思考,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个问题背后的深刻社会根源及社会资金的基本流向。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何负债的人越来越多?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高房价、高教育支出、高医疗费用、高养老支出,这几座大山压在普通民众头上,如何负责不高?尤其是购买一套房子就要掏空前辈六个亲人的“钱袋”,还要背负巨额的银行贷款;而且现在的抚养成本也不断高企,培育一个小孩一、二线城市需要花费150万元至200万元,三、四线城市需要花费100万元至150万元,这个价格还在不断攀升,很多的普通家庭为了培育一个孩子就得将自己的大部分收入消耗掉。

而且,目前的工作也是越来越难找,随着实体经济的不景气,能够找到比较理想收入的工作岗位也越来越难了。一边收入增长有限,一边开销不断提高,何时负债的人不越来越多呢?

尤其,货币在不断增发,物价水平在不断高涨,民众的收入增长幅度远远抵押不了物价上涨的水平,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负债的人数缘何不越来越多?

至于问到钱都到哪儿去了?我可简单地梳理一下:一是政府通过大量卖地获得土地财政收入,然后通过房地产开发商的高房价,将民众个人钱包的钱掏空。二是各类税费负担较高,所有实体企业的利润有相当大一部分流向了财政腰包,现在是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大,而企业利润薄。三是大量的社会资金、银行贷款等不断流向了国有垄断企业及其他利润高的企业,使得民营企业及普通的钱越来越少。四是教育收费、医疗收费越来越贵,大量普通民众的钱流向了这些行业的钱包,变成了大学老师、医院医生的高收入,但这些人群在社会总人群中的比例是极其低的一部分。五是社会收入分配机制不健全,导致收入分配不公现象加剧,使得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只拥有百分之十五的财富。

在这样一种社会资金流向及收入分配格局下,负债的人如何不越来越多呢?


开伟观察


蒋老师观点:毫无疑问,花掉了。但具体花在什么地方呢?实体店花在推广、宣传上,中小企业花在人际关系上,打工者花在吃喝玩乐上,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口袋没钱是事实,不但口袋没钱,还欠了别人钱也是事实。

有的负债是能够带来后期收益的,比如房贷,比如货款,比如融资、比如投资,最近大火的瑞幸咖啡就是一个例子,人家根本就没有打算靠咖啡挣钱,我们多喝掉一杯咖啡,瑞幸就会多损失10块钱。

一、融资负债

融资负债,就像前面所提到的瑞幸咖啡那样,不靠咖啡挣钱,只为融资,以确保快速上市,再从韭菜身上把前期所有的钱全部“抢”回来,韭菜就是股民,指的是哪些不按照趋势和规划,人云亦云的投资和投机者。

二、房贷负债

房贷负债,这里面可以分为两大派系,第一派是大多数,他们只是想拥有自己的房子或资产,但不考虑自身条件,就盲目冲动的购入,其中典型的有零首付、一成首付等等。第二个派系是少部分,也就是想要利用杠杆来撬动更大收入的资本家,从A处融资携款,再从B处买入,坐等升值,李嘉诚当时就是这么起家的,不过现在已经很少人知道了。

三、货款负债

说到货款,那代表的就是做生意的商人了,在以往,三角债务是非常常见的,那时是因为大家都资金短缺,没有办法做到现货现结,必须先让自己的货物流转起来,不至于长期囤积而导致更加严重的恶性循环。

四、投资负债

投资负债,这里面也代表了2类人,一类是纯属投资失败了,比方说我觉得这家公司潜力不错,倾巢投了一家公司,结果亏钱了。另一类是你投了一家公司或项目,但短期不会获得回报,在收益还没见到之前,自身是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


五、自身负债

自身负债,就是指那些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就盲目消费而导致的负债,这类人群在当今的90后、95后多为常见,再加上各种软文、鸡汤文的蛊惑,导致自身那颗并不坚决的心动摇,继而购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商品。

综上所述:

以上五点,就基本能够概括当今时代的负债情况,有些负债是有利、有实际回报的,有些是虚无飘渺的,有些则只为自己片刻的欢愉,满足那可笑的虚荣心,去网贷、去刷信用卡,选择自己摧毁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