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不哭 丨 高中两次自动退学

说好不哭 丨 高中两次自动退学

1985年,那是我家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因为自那年之后,我家情况开始慢慢好转:二个姐姐先后嫁了不错的人家,生活过得虽不算富足,但至少从此衣食无忧;我们三兄弟陆续考了出去,虽历经坎坷,也不尽如意,但好歹总算跳出了“农门”。

要知道,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考上中专或者大学就意味着能够离开农村,端上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金饭碗”——那个时候上大学有生活费发放,毕业后是包分配安排的,不用找工作的。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初中毕业的优等生一般都考了中专,那是绝对令人羡慕的超级人物,毕业后直接工作,一般还只有15岁左右;高中生才考大学,当然也有中专大专,但考上本科的那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少之又少,不象现在,大学扩招后本科生满街跑,还没人要,文凭早已不值钱了。

我们兄弟仨都陆续考出去,现在想想,估计是当时我家祖坟上冒烟了吧,抑或是真的如前文所言,我们买下亲戚家那栋老旧房子,沾了他们一家人全都在外面有正式工作的福气吧,我们不承认,但当地不少人都这么说。

当然,我们兄弟仨之所以都能跳出“农门”,期间吃和苦、受的累,不说九九八十一难,至少也是历尽艰辛,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心里清楚,也只有那些年经历过高考的人才能理解。要知道,依我们家那种条件,要什么没什么,完全靠的是一股拼劲。

对于我们的上学,父母这边,那是拼死拼活地送,毫无保留地支持,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点点节省下来给我们作学费,没半点怨言;我们自己呢,拼死拼活地读,不顾一切地读,可谓呕心沥血、卧薪尝胆。

但是,毕竟作为那个时期的农村孩子,素质也就那样,底子薄不说,有多少时间读书还没得保障,日常还得帮家里干农活,哪象现在有孩子,什么事不用干,只要你读书写字就行,不过令人讽刺的是,现在的孩子倒是大多并不想读书,与当时那种条件下渴望读书刚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哥和弟弟那些年的读书情况我并不是很了解,因为我们相差都有几岁,我上初中时,大哥上高中,弟弟读小学;相应地,我读高中了,大哥就上大学了,弟弟就读初中,一起读书的时间并不多。但通过我自己读书的经历,我就知道,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是多么的不容易。

说好不哭 丨 高中两次自动退学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自认为就一个相当蠢笨的人,甚至是个不可开窍者。如今我一切的一切,都是我“笨鸟先飞”式拼出来的,并不是我多么聪明所致。

记得那是1985年8月份,那天家中特地为大哥考上大学办了几桌升学宴,亲朋戚友均来道贺,甚是热闹。

也就在那天的下午,客人陆续散去。我也就挑起担子动身了,一个人。用扁担一边挑着一口木箱,一边担用裤子等日常用品,就这么上路了,走路到几十里远的高中去报道上学,没人送,我不知道,在我的身后,是否有父母惜别的目光,至少我没感觉到,我义无返顾地走了。

多年以来,父母除了默默地付出和支持外,很少与我交流学习上的事情,也很少到学校参加什么家长会什么的,一切都是自己作主。这也养成了一种习惯,什么事都自己扛着,什么事都自己做主,从自小的读书,到长大后的工作,再到娶妻生子,还到进城打拼,都是如此,在他们看来,这是我们自己的事了,他们所做的只能如此了,他们的身份、他们的能力、他们的背景都摆在那,除了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外,别无其他了,因为他们也无能为力了。对此,老婆就曾指出过这种现象,但我理解他们,而且也认为,父母把我们养大成人了,这就够了。也许正是父母的这种态度造成了我们的早熟懂事,很早就自立了,感恩父母。

讲实话,我在初中成绩一般般,算中等吧,考上高中也是刚刚打了擦边球进去的。清楚地记得,初中毕业后,一次我担着担子去水塘挑水时碰上与我一道初中毕业的儿时伙伴。他见我考成这样还吹着口哨曾嘲笑我,不过我也不太懂事,一脸的惘逼。在初中阶段,他是班上的尖子生,他被寄厚望升上中专的。前面说过,那时初中能升上中专的,那是精英阶层,成绩一般的是不敢想的。但是,中考他没发挥好,只上了我们县一中。他之所以笑我考得不好还如此高兴,应该是他心情不好吧,后来我才理解。

说好不哭 丨 高中两次自动退学

上高中后,由于初中成绩本就不甚理想,高中自然可想而知了。我这种“木脑壳”,对于数学、物理、化学这类学科,如果说在初中还能勉强听得懂外,到了高中,数学、物理的那些知识点犹如天书,根本听不懂,一天天积累下来,根本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理科的上课时间如坐针毡,越听不懂,心里越着急,越着急,越觉得对不住父母,那段时间,整个人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恐惧之中,但没有人帮我,老师没理过我,同学也无闲顾我。

慢慢地,我产生了厌学情绪,而且越来越严重,因为我越来越觉得我太笨,笨到根本学不进去,同时我也深深地陷入到深深的自责当中,辜负了父母的期望。

进入高中后的第一个学期还没有结束,我便已经无法把持自己的厌学情绪,便向一个同寝室的同学借了一部破旧的自行车(85年有些同学家里已经有自行车了,我记得那段时间我二姐也买了一辆飞鹤牌自行车,但不准我带到学校来,我的自行车技术应该也是那段时间学会的,就在对面小学的土操场上),拖着木箱,回家了。

回家后,父母没说什么,但二姐又在家里闹了一顿,矛头直指我擅自拖着木箱弃学回家,连正眼都不看我,时不时地故意摔东西,指桑骂槐的。

对于我的擅自离校,老师也没上门家访,好象就没我这个学生似的那时没有电话什么的,估计是没跟老师请假什么的,学校也不知我去哪了。但应该听同学讲了的,估计也不好怎么办。

在家呆了几天吧,也是百无聊赖,还得天天看二姐脸色。估计也是在家静静想了一下,我又拖着木箱回学校了。对此,班主任也不说什么,仍似乎没我这个人似的。当时对待差生应该都是这样的吧,多一个少一个无所谓的,不象现在,对待学生象对待宠物一样。

虽然我又回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但成绩根本没一点起色,在班上也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对象,也没有什么象样的朋友。那时,一有时间便爱上了打篮球,一下课便与另一个同样境况的同学打篮球,以此打发聊的学校时光。

一眨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我的成绩仍是老三样,名次总是徘徊在后面,中等都算不上。

可能是由于成绩差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家境不好的原因(穿着还是前面所提的式样——蓝背心加外衣,即使炎炎夏日也是如此,反正穿着打扮绝对是班上最差的),那时我是没有什么走得很近的同学的。当然,我自己也是有原因的,一来因为成绩差,二来是家境不好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而对人敬而远之。那时,有些同学家稍微好点的同学的打扮就不一般了,但他(她)往往自动组团,吃在一起,玩在一起,我们这一拨人是无法走近的。

我一直到高二分文理科后才有一个真正的朋友,他就住在学校附近,我有时常到他家玩耍蹭饭,甚至有时周末不回去就到他家去睡什么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与他走得近,估计是他外婆家就在我家屋后山那边的缘故吧,而且我们还多少沾亲带故的。

对于高中阶段我没有什么走得近的朋友这事,我很多年来都一直耿耿于怀,以致于现在对于高中的同学聚会我都有点排斥,因为在我的中学记忆中都是一些消极的东西、负面的影响,总感觉那时同学们都看不起我,我也自感低人一等。其实,应该是我自身的心理在作祟,以致于成了一种心病,挥之不去,影响了这一辈子的心态。

言归正传。高一下学期,我的成绩依然故我,毫无起色。经过近一年来的煎熬,我的退学情绪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主要是理科的听不懂,学习跟不上,加之来自对于父母的愧疚之情与日俱增,让我惶惶不可终日。人虽然坐在教室,但心从未静下。

有一次,父亲破天荒地步行几十里路来到学校进行家访。与其说是家访,不如说来看看学校。几年前,父亲曾在学校食堂工作几年,与学校老师挺熟的。父亲找到老师,在闲谈中扯到我的学习情况。我清楚的记得,老师说得较为“委婉”——“×××呵,那还得努力呢,这个成绩想考上学校,有点难呢?”我瞟了一下父亲,父亲唯唯诺诺,侧着耳朵倾听,脸色铁青,木无表情,猛抽着纸烟。那时,我只觉得无地自容,心里愧疚得很。

说好不哭 丨 高中两次自动退学

终于,在高一下学期的某一天,我又一次绝然地再次借了那辆自行车把行李拖回了家。回家后,跟父母说——不想读了,回来种田。对此,父母还是没有多说什么,估计他们也知道,说多了也没用,当然也不知道如何做工作,只有叹气。

在家无聊地又住了几天,最后估计还是想通了一些事情,最终我又厚着脸皮将那口陪伴我几年的木箱拖回了学校,再次在同学们异样的眼神中回到了座位。当时,我也没觉着丢脸,反正都那样了,还有脸有鸟用!

从此,我也就安下心来,真正开启我的认真读书历程。也是此时起,我就暗暗发誓,我要好好读书,我要兑现我的誓言,我要完成父母的期望,也要让同学们看看,我不是个孬种!

说好不哭 丨 高中两次自动退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