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真的是深圳的短板?事实并非如此吧

说到深圳的教育,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用“短板”来形容。教育真的是深圳的短板?事实并非如此!

不错,对于一个有追求的国家和地区而言,你可以说教育是永远的短板,永远在路上。但另一方面,时至今日,再用“短板”来笼统地概括和评价深圳的教育,不仅不客观,而且与事实有很大的出入,就像用“文化沙漠”来给深圳贴上标签一样充满了误解甚至是偏见。人们评价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主要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等四段。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方面,深圳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其他一线城市的水平,是一个教育强市。

教育真的是深圳的短板?事实并非如此吧

深圳教育

首先,深圳的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目前已超过北京、上海。仅小学生规模,深圳就将跨入“百万时代”,居全国第一。深圳的中小学生中,有相当一批是省内周边城市甚至全国其他地区专门来深圳就读的,如果教育真的是深圳的短板,人们还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吗?还能支撑起这样庞大的中小学在校学生规模吗?

其次,深圳近年来的高考成绩以及海外知名大学在深圳录取的人数也都是令人刮目相看。

再者,深圳对于教育经费的投入也是相当大的,在全国所有大中城市里,在小学、初中、高中、高校不同阶段的人均教育经费上,除了北京这个独特的存在以外,深圳紧紧咬住了上海,在副省级城市中常年位居第一。所以说,深圳的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质量水平,非但不是短板,反而是深圳的强项,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教育真的是深圳的短板?事实并非如此吧

深圳教育

其实,一直以来的所谓“深圳教育短板论”,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这一块。然而,即便在高等教育上,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最近几年,深圳大学的排名一直在稳步上升,本科生的录取分数线,居省内各高校第四,将来还会进一步提升;南科大更是创造了7年获批博士点的中国高等教育记录;哈工大深圳校区今年在全国招收的本科分数线不仅超过了本部,而且高于中大、南开等老牌名校,港中大(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合作办学的势头,也令人欣喜。实际上,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绝非要在数量上逼近“北上广”。这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深圳要走的是特色高等教育之路,重点在体制机制、部分学科上,实现差异化发展,求精不求全,最终形成开放式、国际化、具有深圳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我相信,再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深圳的高等教育会成为城市的又一个亮点。

教育真的是深圳的短板?事实并非如此吧

深圳教育

深圳教育之所以实现了跨越式、高质量的发展,我想,这是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投入的结果,是教育战线全体教职员工创新争先、奋力拼搏结果,是广大市民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果。这其中,自然离不开中央和省有关方面的关心重视,离不开海内外热心人士的参与支持。

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深圳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学位总量的供给,特别是优质学位的供给,目前还难以满足市民的期望,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教育改革任务繁重,高等教育进入一流行列任重道远,等等,这需要全市上下继续埋头苦干、需要各方人士继续大力支持。教育发展永无止境。

看完上文来谈谈你的想法吧!欢迎留言评论,喜欢就关注收藏吧!

“再微弱的灯光,也可以指引人们前行的道路,让人升起无限的希望。”——提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