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南亚市民,用的摩托多数是日企,中国摩托是如何惨败的?

很多前往台湾和东南亚的细心朋友,可能都注意到了这些国家的市民,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说到摩托车,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中国摩托的产量,尤其是重庆造车在东南亚市场,当初也有风靡一时的光辉时刻。但是再仔细观察,会发现东南亚这些国家的摩托车,大多数都是来自日企的品牌,再看看国产的重庆造车,仅有少量的力帆、宗申等摩托车,和普遍存在的日企车,更是夹缝当中艰难地求生着。

为什么东南亚市民,用的摩托多数是日企,中国摩托是如何惨败的?

东南亚的日企摩托车如今已是独霸市场,再看看曾经风靡一时的重庆摩托,已经不知在何时逐渐地惨败给日企了。那么,中国摩托惨败给日企的原因有哪些呢?根据东南亚对摩托的需求,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点:

1、 地理气候的条件限制

东南亚的越南和老挝之间存在长山和山脉,构成了老挝中北部的山地国土,也让越南沿海周围缺乏平地资源。因为越南地区的路况比较复杂,马来印尼国土又是以火山岛为主,各个岛屿中部都是隆起的高山。这样的地理条件让摩托车可以自如穿梭。而日企的摩托,又具有不错的动力和翻山越岭能力,是对付路况差的最佳出行工具,所以日企摩托在东南亚特别受欢迎。

2、 居民们收入的水平

东南亚虽然有着优秀的沿海条件,但是居民们的收入水平并不是很高,虽然当地的消费水平不是特别高,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实在是没必要在非刚需品的情况下,去消费价格上万美元的汽车。日企摩托有着省油的特点优势,对于收入水平不是很高的居民,他们更喜欢节省能源的日企车。

3、城市基础建设水平

东南亚城市的基础建设水平,在城市的道路上不够宽敞,再加上公交通行的宽度达不到,如果大家都使用汽车出门的话,可能就要面临水泄不通的情况了。所以,对于上班族的居民老说,摩托车就是最佳的出行工具,不用挤公车的情况下,由于块头小,又比较容易通过的优势,让摩托的出行速度要远远高于公车。因此,摩托也成为了大家预防迟到的出行首选。

最后,摩托车不仅是当地居民的代步工具,更是生活当中的必需品,在越南和泰国,就有很多商贩把摩托车当成“移动店铺”来挣钱,在摩托车的侧面用铁杆子焊一个归纳处,就成了移动的商铺,可以当成卖菜、卖水果和夜宵等实用赚钱方式。

从越南居民的使用量,可以发现当地居民更喜欢本田的摩托车,日本研发的低耗油、高性能的发动机迅速地抢占了市场,这些优势也让中国的摩托逐渐惨败。对此,大家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评论区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