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思维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新零售、互联网+、区块链、内容营销等新思想、新模式、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企业创新无时无处不在。在今天这个更加复杂和充满变化的时代,谁也不敢说自己的企业不再需要创新,也没有人敢保证自己的企业不会被颠覆。与过去相比,企业的生存环境正在变得更加恶劣,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不想创新,固守传统的企业已经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的普遍问题。尤其是在农业领域,农业企业在新技术、新模式、新思想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和学习远不及其他行业,对转型升级的需求上也更加迫切。

农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思维

农业转型升级


农业企业由于受到地域因素、产品特点、生产方式以及企业家自身意识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其战略意识、营销意识和创新意识水平远落后于其他行业企业。尤其在县域领域的农业企业,大部分还是坚守着传统的种养殖、生产加工以及销售模式。普遍存在品牌意识差、创新理念弱、营销及产品思维落后、缺乏战略规划等问题。

面对上述问题农业企业又该如何转型升级?本文将从“四个维度”的思维视角出发,谈谈传统农业企业如何进行转型升级。

一、高度思维

农业企业转型升级首先要具有高度思维,站位要高。现在做农业,不能像以前一样,只要低头生产就行,而是要从战略的高度去思考、布局和规划。农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高度思维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品牌的高度,一个是战略的高度。

1.品牌高度:由产品驱动向品牌驱动转变

农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思维

农业由产品驱动向品牌驱动转变

传统农业企业品牌意识薄弱,更注重产品生产一端,往往忽略了营销及品牌环节上的建设和投入,产品生产出来只要有人要,就万事大吉。这种忽视品牌建设的思维在过去消费者不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的年代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而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趋势的来临,只靠产品驱动而没有品牌化使得企业生存变得越来越难。产品驱动最终面临的就是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而品牌化驱动可以使同样的产品卖出更高的价格,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赚取更多的利润,进而扩大生产和品牌建设投入,提高品牌的影响力,从而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形成正反馈循环。品牌化最大的好处就是解决了对产品的选择障碍和对质量的信任问题。以柴鸡蛋为例,品牌的柴鸡蛋能够卖到2-3元/个,而没有品牌的柴鸡蛋1元一个都没人买,虽然卖家都说自己的是柴鸡蛋,消费者却无从辨识真假,只能选择品牌的,因为在消费者心智中认为品牌的有质量保证。

某县一家生产木耳的企业,企业生产规模不小,是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产品质量也不错,但在和老板交流时发现,偌大的一个木耳生产企业居然不挣钱,每年连本都扣不上。通过深入交流才发现了问题的所在,企业生产规模足够大,问题的关键是产品销路差,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主要销往山东以及广州等地,企业只是供货商,当地经销商做自己的品牌,等于是给别人代加工。所以产品价格一直卖不上去,企业也就一直为别人打工,自己连个辛苦钱都挣不到。如果企业一开始就在本地做样本市场,做自己的品牌,自己掌控渠道,也许就不会出现现在的困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当然也包括对农产品品牌的选择,单纯靠产品驱动已经越来越难,尤其是产品在同质化竞争时代,脱颖而出的往往是品牌和营销做得好的。没品牌就没有溢价能力,也无法形成消费黏性,最终好产品卖不上好价格。

2.战略高度:由战术思维向战略思维转变

战术思维主要表现为从局部或单点出发思考企业发展,而战略思维则是从全局出发,系统思考企业的发展和规划。战术思维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战略思维则是企业从全局高度出发,根据自身的资源能力,扬长避短,采取一系列连贯性的活动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战略思维在各行各业都非常重要,小米手机的战略就是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手机,一流的品质,二流的价格就是小米的竞争战略。通过去中间化、社会化营销、线上销售等一系列手段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虽然现在增加了大量的线下体验店,但仍然以高性价比的产品战略立足。2018年4月25日,小米在武汉举办新品手机小米6X发布会,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发布会上公布一项重要决定:小米硬件业务的综合税后净利率永远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的部分,将超出部分全部返还给用户。这也是对其战略执行的最好诠释。

农业企业经营者战术思维更加严重。笔者的一位朋友在某县搞农业经营,在农业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但到现在也没挣到钱,唯一的收获是结交了些人脉。从其经历中发现,其属于典型的战略思维缺乏型。一开始以种植农产品为主,看到什么挣钱就种什么,结果过不了一两年就换样了。后来又开始搞特色农产品销售,干了几年也没什么发展,这两年感觉农业不赚钱,又开了家咨询公司。这样的案例在农业领域屡见不鲜,只着眼一时一点,不去考虑为什么要干这个,如何积累和建立竞争优势,只考虑当年的事,只顾低头拉车,不去抬头看路,结果没过两年路没了,只能换行。

事实上农业领域的竞争正随着大资本的进入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要从战略高度看问题,既要做好当下,又要着眼未来,作为企业经营者一定要思考未来3-5年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我们如何去维持这个优势。

二、角度思维

农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思维主要是差异化视角和用户视角的转变。如何摆脱同质化和过度关注产品而忽视用户的现象,是农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维度。

1.差异化视角: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变

农业领域的农产品同质化问题事实上更加严重,什么挣钱就都生产什么,一旦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就一哄而散。许多农业合作社生产的产品无差异,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或者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同质化的后果就是没有定价权,往往会受渠道商和经销商控制,许多农业合作社都是好一年坏一年,经营十分不稳定。

做农业也要讲究市场定位,产品定位,讲究差异化竞争优势。别人都不做品牌,那我就要做品牌,形成品牌差异化。别人都种普通蔬菜供应超市,我就生产有机蔬菜供应中高端人群和市场。只有站在大多数同质化产品的对立面,你才能形成独特的差异优势。

河北保定有一家养殖农业企业,是集生态养殖种植、农业技术开发、黑猪繁育、农副产品品牌化精加工、渠道优化销售、现代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农业生态资源开发企业。公司主要以五花头黑猪养殖为主。公司成立之初就有别于市场上卖普通猪肉的定位,而是定位于生态养殖黑猪,生产无添加、无公害的中高端猪肉,在当地本土中高端生态猪肉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五花头”黑猪肉品牌深入人心,当市场上普通猪肉价格始终在八元至十几元范围内上下波动的时候,“五花头”黑猪肉一直保持在二十五元以上。近两年企业一直在扩大养殖规模,建立现代化生态养殖基地,结合智慧农业、可追溯技术的应用,逐渐构筑起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

2.用户视角:由产品视角向用户视角转变

企业生产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需求什么。互联网时代更是加快了企业由原来的产品视角向用户视角转变。传统的产品视角指企业更多地按自我意愿进行设计和生产,而较少从用户视角出发去生产产品。只关注产品本身,往往会忽视用户的需求,结果就是再好的产品若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也只能是存货而已。

谁更理解用户需求,谁就能在众多产品中胜出。前几年株洲女孩马乖微信卖甜橙,一个月销售量达28万斤。同样是卖橙子,为什么她能够卖的这么好,源于创业之初就一切从客户角度出发。橙子种类那么多,到底卖哪里的橙子?为了找到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口味的产品,她们品尝了全国各地有名的橙子,同时邀请各类客户群体的代表一起进果园,摘橙子,试吃。最终选择了郴州永兴甜橙,这个甜橙水分充足,沁甜、爽口。马乖认为,只有想顾客之所想,供顾客之所需,才能获得顾客的“心”。为了让顾客能够优雅地随时随都能吃到好吃的橙子,决定为每个顾客送剥橙器,再配送一包湿纸巾,让顾客吃起来更方便,虽然增加了成本,却赢得了顾客的心。

甜橙,并不新奇的产品,大家都在卖,谁能够多从顾客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提供解决办法,谁就能赢得顾客。一把剥橙器、一包湿纸巾,看似费钱的细节,却是抓住客户的“心”的必杀技。

三、宽度思维

宽度思维是指要放宽我们的视野,多角度、多思维跨界融合创新。学会跳出农业看农业,不局限在自己产业本身,要融合其他产业、思维和模式进行创新。宽度思维中的一个重要思维就是跨界思维。

跨界思维:由单向思维向跨界思维创新转变

农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思维

跨界思维

所谓跨界思维,是从多角度、多视野地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在互联网领域,跨界思维是最简单、有效的创新思维,甚至是颠覆性、变革性的思维。

农业企业相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跨界颠覆性创新相对较难,但是在跨界微创新方面却大有文章可做。LeafIN 都市农场就是在践行着农业与商业和服务业跨界创新融合的典范。LeafIN把一个小型的农业园搬进商场,形成集农场体验+生鲜销售+纯天然餐厅于一体的跨界创新模式。定位于渴望吃上安全、健康蔬菜的中产阶级家庭。所有食材都是来自店内的智能LED植物工厂——无土种植,可以实现一年四季吃到新鲜蔬菜。在这里顾客可以采摘、参观,也可以体验种植和亲子教育,同时可以用采摘的有机新鲜蔬菜作为食材就餐,还可以在生鲜售卖区购买蔬菜回家享用。

虽然农业企业相对比较传统和落后,但是我们不能局限于农业本身,要从单向思维向跨界思维创新转变。跨界创新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农业+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创新,农业+金融(众筹)的模式创新,农业+旅游和地产的产业小镇模式创新,农业+文化的农业文创园模式跨界创新等等。

四、深度思维

深度思维是指做企业和做产品要专注和聚焦,在发展过程中避免盲目多元化,企业在某一领域多向纵深发展,成为某一领域或品类的第一或唯一。农业企业转型升级同样需要深度思维,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需要的各类农产品也要向有价值、有深度、高品质的方向发展。深度思维主要包括产品深度和战略深度。

1.产品深度:产品由“多、粗、浅”向“少、精、深”转变

农业企业转型升级中很重要的一种思维就是产品思维,而产品思维中的核心内涵就是做产品要专注,要有深度。农产品同质化现象比其他行业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农业企业转型升级首先要从产品深度入手,做出高附加值、有深度的产品,才能更好地建立起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才能更好地迎合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农业产品要由过去的“多、粗、浅”向“少、精、深”转变,农业项目要由原来的“大而全”向“小而精”转变。

有一家企业在某市郊区租了300亩土地种植普通大棚蔬菜,干了两三年遇到了发展困境,进退两难。蔬菜渠道严重依赖当地大型连锁超市,由于对方处于强势地位,供货价格压得非常低,账期又长。不供应又不行,零售或批发渠道又竞争不过种植散户且没有更多的精力去运营这些渠道。每年不但挣不到钱,股东还陆续追加了两次投资。今年又要追加投资,股东们却不想再投了。放弃项目的话,前期所有的投资就白白扔了,若追加投资,按目前的状况又看不到希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问题的根本在哪里?其实就在于产品,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没有任何竞争力,可替代性非常强,所以商超压低供货价,而与其他散户种植相比又没有成本优势。属于典型的“多、粗、浅”产品,谁都能生产,又没有品牌,随时都可替代,产品缺乏附加值,自然卖不上价格。

而上海有一家著名品牌有机蔬菜公司——多利农庄,通过种植高端有机蔬菜直供家庭,其模式发展非常好。公司成立于2005年,在全国拥有九大农业基地,有机种植总面积3万多亩,十多年来已成功服务数百家优质企业和10万多个家庭。多利农庄采取先进的“从田间到餐桌”直供会员模式,全程冷链配送确保新鲜到家。蔬菜价格卖到平均每千克28-40元,是普通蔬菜的10倍左右。与前一案例不同,多利农庄通过种植高附加值有机蔬菜,在产品深度上做文章,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通过会员直供模式,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力。

2.战略深度:盲目多元化向聚焦战略转变

战略深度的核心要义就是聚焦。许多农业企业在战略选择上特别容易盲目多元化,什么都想做,却什么都做不好。每一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在企业核心产品和项目上,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策略。河北美珠生物技术公司成立于1993年,发展战略上始终聚焦在杏仁综合深加工领域,杏仁蛋白粉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及国内市场,并通过了ISO22000认证和HACCP认证、美国FDA注册认证。年出口额达到10多亿元。

近几年各类农业产业园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这些项目都有个通病,就是规划上追求“大而全”,规模大,功能全,千篇一律,没有聚焦在一个农业细分领域做深做透,没能在战略深度上做好聚焦,基本上过不了两三年就成为了烂尾项目。

战略纵向延伸,聚焦发展,是农业企业和各类农业项目转型升级的重要策略思维。

结束语

农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高度思维、角度思维、宽度思维和深度思维是策略和方法,转型升级能不能成功最终取决于企业老板自身的认知和思维意识水平,老板的思维不转型,再多的方法也没用。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领导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因此农业企业转型要内外兼修,优术也要明道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