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所未闻,关于株洲朱亭美食的那些奇闻趣事

闻所未闻,关于株洲朱亭美食的那些奇闻趣事

朱亭古镇就在湘江边 2019年10月

闻所未闻,关于株洲朱亭美食的那些奇闻趣事

在朱亭古镇,随便穿过一个胡同,就可以见到碧波荡漾的江水


这是一篇关于朱亭镇、朱亭人和朱亭美食的文章。但适合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阅读。

甜酒冲葡萄的故事


解放前的事了,具体年份不清楚了,大约是1940年至1949年之间。


故事发生地在朱亭镇,故事的主角是当时的政府官员,也是当地的贵达,有权有势。真名不说也罢,毕竟是当地人茶余饭后闲聊的故事,难免有偏差。为了方便讲述,暂且称他为贵达吧。


那天,艳阳高照,喜鹊欢呼。


贵达应邀去亲家屋里喝过门酒。他坐在上上座,这是最重要的席位,按当地民俗,席间上扣肉之后,坐此位子的嘉宾要给厨子挂厨(赏小费给厨师)。


扣肉上来了,炮竹响起(这时候放炮也是规矩),贵达心情大好,笑眯眯地从口袋来掏出八块银元,放在扣肉碗底。


众人见状,无不惊讶、唏嘘,主家更觉脸上增光,不禁喜笑颜开。要知道,当时的八块银元可以换四担谷,平民百姓可能一年都挣不到这个数。贵达如此阔气,让众人大开眼界。人们纷纷向贵达敬酒,赞美之词、奉承之言,不绝于耳,气氛甚好。


酒过三巡,到了上甜食的时候。当时流行吃“甜酒冲葡萄”,其实就是甜酒煮汤圆粒。食物上桌后,贵达用勺子舀起,看了看,不吃,然后起身,拂袖离席,径自走出堂屋。见此情况,全席哗然,主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三步做两步,火急火燎追上去。


主人问道,“亲家怎么好好地就要走了?哪个得罪了您,我陪不是。”


贵达一脸肃然,多话不说,只扔下一句“酒糟是给猪吃的,不是人吃的”。


主人恍然大悟,肯定是厨子做的“甜酒冲葡萄”酒水里带了酒糟。他马上找来厨子,还拉来同村辈分最大的长辈,一同陪不是,并要厨房重新上道“甜酒冲葡萄”。


后来,贵达还是给了面子,回到了坐席,“甜酒冲葡萄”重做重上,宴席继续。


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有钱人摆谱”的庸俗故事。农民大白讲这个故事,别无他意,只是印证了一个背景:朱亭的民间饮食文化还是蛮讲究的。


当然,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下来,也基于八块银元的分量。

闻所未闻,关于株洲朱亭美食的那些奇闻趣事

朱亭乡间的小庙

莲蓬肉的故事


在朱亭镇,还有一个也是关于八块银元的故事。故事还是在1949年前。


那时,朱亭镇有家叫三湘楼的饭店,此店有道招牌菜,几乎本地人不点,因为太贵——要价八块银元。这道菜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广东来的客商。当时朱亭镇水路兴旺,众多南来北往的商客路经此地。

闻所未闻,关于株洲朱亭美食的那些奇闻趣事

朱亭古筝的老房子

三湘楼老板是朱亭本地人,他的这道菜叫做“莲蓬肉”。


菜的做法是:把五花肉去皮,剁成肉泥,掺入鸡蛋,用生粉搅拌,然后把过水的活泥鳅(吐了泥的)放在碗底下,上面盖上厚厚的、搅拌好且放了调料的肉泥,再放进锅里,小火蒸。在蒸的过程中,泥鳅遇热,到处钻,就把肉泥拱出一个个小圆顶,出锅时,这道菜就像一个莲蓬,故称“莲蓬肉”。这道菜,原料简单,做法也不复杂,但诀窍是火候要掌握好。火急了,泥鳅钻得过猛,会捅破表层,无看相;火太小太慢,泥鳅不发力,拱不出莲蓬形状。


三湘楼的老板因为这道菜的暴利,赚的盆满钵满,几年下来买田盖楼,春风得意一时无两。但世事无常,解放后,他被划为地主,田产房产统统被没收,人被打倒,晚年凄惨。


至于这道“莲蓬肉”的味道如何,现无法考证,因为朱亭镇本地人没几个人吃过。但从老板的发家史来看,这道民间菜肴的美味应该名不虚传。

忆朱亭八大碗


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八大碗,但每个地方的八大碗都是不同的。


朱亭的八大碗虽然名气还达不到全国著名的程度,但作为地方菜肴,八大碗还是有一定的地位,也是朱亭菜肴中的一大特色,在方圆几百里无人不晓得。


75岁的何伏立老人说,朱亭八大碗,是由“四海四珍”组成。“四海”是指海产(水产),例如海参、鱿鱼以及本地河鱼等。“四珍”则是鸡、鸭、肉等。这八大碗,也没有规定非得是哪几道菜,总之是八道硬菜。至于做法,就是朱亭本地的乡里土搞法。

闻所未闻,关于株洲朱亭美食的那些奇闻趣事

75岁的何伏立老人

何伏立还如数家珍般介绍了朱亭镇上的几家饭店(至少三家),但记者后来去朱亭镇寻找这些饭店时,只找到一家叫湘滨酒家的店子,其他的早不在了。


湘滨酒家的店面是主人自家房屋,上下两层,有大厅,有包厢,至于装修,看上去是十多年前的风格了。


老板姓谢,朱亭本地人。他介绍说,这个店子是89年开张的,目前是镇上开得最久的店,早些年生意火爆,但现在镇上居民越来越少,年轻人都出去了,生意不稳定。“镇上现在老人居多,他们不到饭店吃饭的。”他呵呵笑道。


当聊起朱亭八大碗时,谢老板立马打开了话匣子。


“朱亭八大碗,我的搞法是这八道菜:蒸鸡、蒸鱼、扣肉、煮肚丝、全家福、雪花丸子、鱿鱼汤、狮子头。当然,这八道菜也可以换一换,具体根据自己屋里的经济情况,但鸡、鱼、扣肉、肚丝、全家福基本不会动。”谢老板是一个不会谦虚的人,他说,“搞八大碗,现在没哪个搞得出我这样正宗。但我现在也搞得少了,因为现在人随便了,没有以前那么讲究,只要搞八个荤菜也喊八大碗,连黄鳝可以算进去。”

闻所未闻,关于株洲朱亭美食的那些奇闻趣事

有30年历史的湘滨酒家

我问谢老板,八大碗中,你哪道菜做得最好?


他说,那不是吹牛皮,我杂杂菜都做得好。然后,他用朱亭土话一阵狂轰滥炸,介绍了各个菜肴的做法和美味。遗憾的是,因为我听不太清楚,在此无法写出来。但我心里已有一个计划——找个机会要去他店里吃吃谢老板传统搞法的八大碗。

何伏立与谢老板的说法,有所差异,这并不奇怪,因为朱亭八大碗没有定式。

忆朱亭乡间美食

何伏立,朱亭镇九都湖村人(原龙凤乡茅塘村)。他今年75岁,腰板硬直,精神矍铄,说起话来声如洪钟,举手投足,仍有老师的范儿。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在朱亭担任过小学、中学的老师、校长,语文数学都教过,后在朱亭镇教育办任职。10多年前,他受政府之邀,整理出诸多有关朱亭古镇的人文地理方面的资料,并撰写出几本有关朱亭文化的书。当地人说,何伏立是朱亭的活化石。要了解朱亭,找他最合适。

通过朋友介绍,记者找到了何伏立住址,对他进行了采访。当然,采访范围仅限于美食文化这一范围。

记者:朱亭乡里有哪些有特色菜?

何伏立:特色不好讲,但好吃的蛮多。鸡鸭鱼肉,本地农家出来的,做出来都好吃。要说特色的话,朱亭盛产河鱼,其中扁鱼最多,清蒸扁鱼是朱亭的特色。放茶油、剁辣椒或干辣椒粉就行了。肉质鲜嫩,非常好吃。朱亭的鸡也是特色,过去,鸡是清蒸着吃,味道没得空话讲。但后来,小炒鸡、黄焖鸡比较流行了。肉呢,扣肉比较有名。鸡、扣肉、鱼,都是八大碗中的核心。

记者:湖南每个地方都有扣肉,朱亭扣肉做法有什么特色?

何伏立:别的地方的扣肉我不晓得怎么样,但朱亭的扣肉是蛮好吃的。做扣肉,首先要把肉块带皮煮好,不能煮太烂,用筷子插得进就行了。进油锅炸的时候,要抹柳糖水(切记不是红糖),炸的时候要掌握火候,炸出虎皮。扣肉垫底的一般是干豆角或盐菜。

记者:朱亭狗肉也是有名的,朱亭人都爱吃狗肉吗?

何伏立:吃狗肉是从六七十年代开始的,那时我在学校当老师,每年总要去农民家收几条狗来打牙祭。狗肉一般红烧着吃,狗肉剁块,先煮,再剔除骨头,然后改刀,切成小块,放姜、蒜、辣椒去红烧。狗肉要吃三年以上的比较好,五六年的狗最好。那个年代,很多农民家喂狗,就是为了吃,没钱时就卖。朱亭的狗肉很香,株洲街上有个叫“朱亭镇”的饭店,还专门在河西河边开了一家狗肉店。朱亭镇的老板,叫谢露锋,是我小儿子的同学,我跟他很熟。他在株洲街上开了好几家饭店,现在回朱亭都算名人了。你下次可以采访下他,他在做菜方面比我要懂。

闻所未闻,关于株洲朱亭美食的那些奇闻趣事

记者:朱亭乡里有哪些土特产好吃?

何伏立:红薯粉和白豆腐,是朱亭的特产。朱亭红薯多,红薯粉、红薯粉丝、红薯粉片都有。拿红薯粉丝来说吧,一般家常做法是小炒,红薯粉泡发后,切点肉丝、萝卜丝或菜头丝,一起去炒,这个要注意一点,一定要炒到有点点粘锅,再放一点点水去小煮一下。炒出来,要吃热的,冷了就会粘在一起。但现在人更多的喜欢放进火锅里吃,因为简单,也不要技术。

记者:关于美食,您记忆中最深的是什么?

何伏立:是到河边沙滩上捡鱼嫩子。那时,湘江上游还没有航电枢纽,河水满上沙滩的时候,我们就在沙滩上用网围起来一片,等河水退了,那些小鱼就留在沙滩上了,去捡就是。捡回来的小鱼,吃不完,用火焙了,留着慢慢吃。那时,一到赶集,满街都是卖火焙鱼的。火焙鱼一般两种吃法,一是用辣椒去炒,二是放剁辣椒蒸。两种搞法味道都好,喷香的,下饭得很。

记者:您最喜欢吃什么菜?

何伏立:没有最喜欢的,朱亭的土菜只要做得好,都好吃。

记者:如果客人到你家做客,你一般会做道什么菜招待客人呢?

何伏立:以前可能会杀鸡杀鱼,但现在我年纪大了,复杂的菜怕做不好。我觉得做道朱亭小炒肉就蛮好。我做小炒肉,不放生粉,但要保证肉嫩,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肉切薄点,二是火候掌握好。朱亭小炒肉的做法是:肉切好,先放盐、生抽(以前是酱油)、姜蒜等,稍微拌和一下,入味。然后放入油锅爆炒,放点剁辣椒、蒜叶就可以出锅了。如果赶上季节,屋里有本地青辣椒,就先把辣椒先炒好,出锅时和到一起炒下就行了。做法简单,但味道真的好。

闻所未闻,关于株洲朱亭美食的那些奇闻趣事

朱亭镇码头上的过江渡轮

【编后】

在采写此稿之前,记者询问了很多朱亭人,但大多数朱亭人谦虚得很,“我只会吃,不会讲”。为此,记者还建立了一个“闲聊朱亭”的微信群,但收获甚少。不过,群里的朋友给我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何伏立老人,另一个就是朱亭镇饭店的老板。没想到何伏立老人跟朱亭镇饭店老板认识,世界真小。下一篇,记者将会推出朱亭镇饭店老板的创业故事。何伏立老人说,朱亭镇饭店在株洲开了近20年,最能代表朱亭特色。最初老店在荷塘区,何伏立特意去过。

【下期预告】

主题:《朱亭美食的进城史》

【朱亭镇简介】

朱亭镇,位于株洲县南端湘江东岸,是一个千年古镇,古称浦湾。早在三国时期,朱亭就是一个人口稠密、市面繁华、交通便利的集镇,官方在此设有驿站,亦为兵家必争之地。传说张飞奉刘备之命,曾来此考察军务,他下马时,随从将马拴在驿站旁的一棵樟树上。当年的“拴马樟”,仍然枝繁叶茂。此外,朱张桥、龙潭书院、紫阳阁、挽洲岛、一苇亭、祖师殿、汪家井、天子岭和马蹄印等诸多历史景观,无不显示出千年古镇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朱熹游南岳曾途经此地,就地结亭讲学,故名朱亭。朱亭原属湘潭县,后划入株洲市郊区。 2015年,朱亭镇与龙凤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朱亭镇。新设立的朱亭镇辖17个建制村,1个社区,总面积165平方千米,总人口4. 3万余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