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同学聚会就是一群本来不熟的人装熟,一起喝酒吃饭吹牛”,对此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此话有点偏激,也只是是一小众人群所言,同学聚会就看是带着什么目的了。有的人去参加同学聚会,是非常单纯的想法,只是希望能再看看以前的老同学。有的人却把“它”看做成了一次商业聚会,对那些能利用上的同学谈感情,利用不上的同学就爱理不理。还有的人去参加同学聚会目的更龌龊,就是得到那个谁谁谁。当然也不缺少炫富的,或是吹牛的,这些人基本都是“穷人”。

同学聚会中,大部分人还是奔着校园时期的同学情谊去的。无论是小学、中高学、大学,都是关系不错能够联系上的同学,并且也都是相离不远的。要不然同学聚会,想去也是去不了。

中、小学同学聚会,还是比较有感觉的。都是自家周围的人,相离的也不太远,甚至有的还是发小光着屁股长大的。所以中、小学的同学聚会,都是很守规矩,比较有感情的聚会。

高中、大学同学聚会,这是相对中小学聚会来说,比较有机会或是机遇的聚会,也是最让人心碎的聚会。高中、大学时期,有的早早辍学打工,家庭条件好点的会从事经商,有的就是直到学业毕业进个单位工作。往往就是高中、大学同学聚会,才会出现各种吹牛扯皮。因为都是不同地方的人(不像中、小学那样知根知底),好不容易见面了,就赶紧显摆啊,找存在感啊,反正就是怎么能引人注意就怎样做。时间久了,这样的同学聚会就变成了一群陌生人喝酒吹牛的聚会,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

总之不论是哪种同学聚会,都会有好的有坏的,但是所有人的出发目的都一样。都是怀念少时的青春年华,想念他们一起走过的懵懂岁月,哪怕只是坐下见个面说说话,就已经满足了。



静想蓝天下


毕业五十年后“好事”的同学招集了一次聚会,因为大多数同学都是分到几机部的科研院所,只有我去了工厂,所以,我是最后一个被找到的。报到的当天,孩子开车送我到宾馆,走到大厅人头攒动,我知道都是我的同学,但我在门口足足站了大约十分钟,没有一个人过来打招呼。只所以我也没主动过去打招呼,是因为我一个也没认出谁是谁,心头一热,眼一酸,眼泪不自主的流了下来。正在这时,给我打电话找到我的那个女同学从我眼前走过,听出来她的声音也想起她的名字,我拍了一下她的肩膀,她回过头来盯着我问“你是谁”?我真想大哭。经过一一介绍都想起来名字,但是脑海里疾速飞转回忆学校的时候那个人的年轻模样,怎么也对不上号。聚会三天,就听班长为自己“歌功颂德”了,惹得一些在学校深受班长“小报告”所害的众生,想借这个机会要“讨回公道”,住了一夜,第二天找个借口我就跑了。据说后事挺热闹,有吵架的,有劝架的,花了一千多块钱,弄的不亦乐乎。

好好过自己的的日子吧,过好一个平静安逸的晚年,尤其是七老八十了更别聚了,身体状况都不一样,有好朋友的个别探望一下,就用微信聊聊天吧。


用户9426893683353


不对!

我1987年毕业于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由于受到时通讯条件所限,毕业后大多数同学都失去了联近28年,2015年在一位热心同学的努力下,我们全班同学建立了联系,并于15年的10月12日在母校的所在地周村举行了一次聚会,28后再相见那激动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我们一起又回到了校园去寻觅那早已远去的青春足迹,教室、宿舍、餐厅虽是面目全非,但是,再见到这些都感到是那样的亲切就如同久违了亲人一样……

在这次聚会上我们约定今后每二年轮流在不同的城市进行一次聚会。2017年我们在著名的风筝之都—潍坊聚会,我们参观了世界风筝博物馆和寿光蔬菜博览会,游览了风筝广场和白浪河的旖旎风光,品尝了当地的美食……

2019年5月17日我们又如约相聚在美丽的海宾城市—青岛,我们看大海喝啤酒吃哈利,游览青岛的德式建筑的老街和现代风情的“五四”广场,夜晚我们散步在海边夜游栈桥,听着海的波涛,享受着海风的亲吻……如此的美景让我们忘记了生活烦恼和不如意!尽情地说笑打闹着,我们愉悦的笑声与海涛声、海风声交织在一起,我们真的有点忘乎所以了,开心,开心,还是开心……

聚散两依依,临别时分我们相约2021泉城—济南见!

同学聚会并不只是吃吃喝喝,组织好了也是一种文化!


威廉1026


同学也要分是小学、中学和大学。会有所区别,时间距离越远的,可能很多人的姓名都想不起来了。曾经参加过一个初中同学聚会,绝大多数三十多年未曾谋面。建了一个微信群,见面前确实感觉很新鲜,参加的人也达到三十多人,吃了顿饭,以后微信群热闹了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些矛盾,起初在微信群里最活跃的一帮人,大多数逐步退出,一直沉默的人就一直潜水,偶尔有些信息,有时很长时间没有人说话。几十年未在一起,每个人的性格,经历以及三观都有很大的差异,话多的容易莫名其妙的得罪人,有些是观点观念问题,可以讨论,有些人是一不留神就原形毕露,出言不逊,抢个红包能搞的不欢而散。有的同学就直言,几十年不在一起相处,贴个标签就往一块凑,没矛盾就奇怪了,最终退出的人越来越多,即使还没散伙,也是形同陌路。群主想把一伙人捏在一起,想法很幼稚,开始稍微能说得来的还能时不时相互宴请,时间久了,如此饭局也索然无味成为负担,渐渐疏远,尤其是年龄逐渐变老,想法虽然尚未灭失,但热情不足,精力也不足,散伙就是时间问题。生命力稍强,感情略深的可能要属知青、战友等群体,因为相处时已是成年人,吃喝拉撒在一起多年,有共同的经历和话题。总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无效社交还是少去。


用户3214566987328563


我的同学聚会,吹牛逼,炫富每一个人都很在行。

时隔三年,我被同学拉到了同学群,大家毕业以后都各奔东西,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很少在群里讨论事情,最多也谈谈在学校的故事,毕竟大家不在一起了,肯定话题也少了,关系当然也会渐行渐远。

有一天班长提议同学聚会一次,地点定在学校附近的酒店,每人自费100元,男女一样,大家都不差这一百,不够再补,每一个人都踊跃的报名,全班45个同学报名了35人。其他人真的请不到假期,所以没有报名。

我也报名了,到那一天35人报名,实际到场的有30人,刚好够3桌,一开始大家聊的都是学校的事情,回忆之前的过往,喜欢谁,到最后怎么样了。聊完学校就需要聊学校意外的事情。工作,职位,薪水,房产,几杯酒下肚,大家都开始谈这些了。

谦虚的同学就不说话了,所谓的谦虚可能就是所谓的没本事的,我也在其中。有能力的开始发言了,自己年薪50万,然后经常去哪里玩,夜店哪里好。职位高就谈谁经常送礼,在公司每个人都要看他脸色,长得漂亮的,老公不错的就谈自己的老公多牛逼,多好。反正到最后味道也变了。有底子的跟有能力的聊,没能力的就静静和没能力的喝酒。

到最后,说不上不欢而散,但是觉得这样的聚餐意义不大,往后就没怎么参加,就只和其中几个能谈在一起的同学聚聚。

现在的同学聚会已经失去了味道。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很多人都不想参加同学聚会,倒不如只和几个比较好的聚一聚。我觉得毕业了以后每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在学校的美好到了现实中如果没有经常在一起绝对会发生改变。尤其是现实生活的诱惑与虚荣。每一个人都想把最好的最牛逼的自己展现给别人。最差的保留起来,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越是这样感觉聚会也只是虚伪的聊天,没什么意义。

肯定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人接触的同学也不一样。

我其中一个同学学历比较高,她的研究生的同学聚会就比较好。他们在一起都比较低调,是不是跟学历有关系,越高越懂得低调呢? 她经常夸她的同学,她说如果其中有人有困难大家都会在群里想办法。就像一家人,看她说的时候是很诚恳的,真幸福。

  • 生活中,有那么几个好同学就好。

其实把同学吹牛逼这一件事看成一件平常事就好,也没必要较真,毕竟生活中也会遇到吹牛逼,人不一定坏可能就喜欢吹牛,何必较真。大家都是成年人,在社会太久了心里就更明白了,全班45人肯定没办法都能特别好,毕竟上学的时候也不一定都能聊得来。所有同学中你只要有4,5个和自己特别好的就挺牛逼了。没必要太较真,得过且过,这样的生活才美好。

欢迎(关注)小满的生活,专注解答生活,家庭,朋友等问题。希望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小春的生活


上星期,接到同学转来的今年同学聚会邀请函。一看明义上以校方名义,实则私人出面组织的。说是去年搞了一次,还有许多同学联系不上,並还传了一份去年集会时同学通讯录。

我一看名单,里面大多混的较差。许多名字还一时想不起,回忆起也就十几个名字。同学说下月16号,问愿不愿参加?我沉思了一下,立马回复了过去:不了,谢谢!

这让想起《故乡》中鲁迅与儿吋好友、玩伴闰土的故事。小时候无话不淡,到二十多年后回乡,一声“老爷”,让鲁迅终于明白,並感受到二人间距离已至太遥远了。虽然小时平吃平坐,长大后,二人走的桥,看过风景完全不一样。转变不仅仅是年龄、身材,还有三观同样产生了根本转变。那么彼此间分道扬镳,各行其是在所难免!

我跟同学说,这事十几年前好象兴过一段,到最后都宴旗息鼓了。不知咋又想起兴起这个来了?其目的和意义又在哪?那个组织者是不是闲得有些蛋疼?有没有替那些参与者考虑过?几十年不见面,认不认识还不说,见面后彼此间聊些啥?是想让大多数人看看小部分成功者显摆样?还是再多瞅一眼落魄者囧样?十分无聊!

同学起初准备去,后听了我分析表示不愿再参加了。我说,别!想去就去吧,会会老同学也行。也许这一见就是一别,今生再也见不着面了。同学一场,权当作提前跟人生告个别。替我们这些身在外地,不方便回去的人问个好!如果有老老师们参加,请一定要代本人行个礼!如有他们通讯录,不妨传来,将来节假日可以专门问候一下!


W心安之处即吾家


尊重自己,穿越时光。

五十年前同学组了群,群主是班长,管理员是班长老公,当然也是同班同学,唯一想到想不到能做夫妻的一对。

每天,早上总有人道个安,发个短文,若这天没动静,班长夫妇各发一文,细心招呼着群友。

14岁认识,17岁各奔祖国农村插队,67岁,白发聚首,帅小子变成老爷爷,俊丫头变成老奶奶。

大家闲作无事斗斗嘴,揭揭老底,不生气,不当真。

黄土己到半腰,同学们深知肚明,既便男女同学调情,也是嘴上热闹,都七十岁人啦,还会怎样?

珍惜年少时一份衷情,享受穿越时光的快乐。


风风285750272


参加过几次同学聚会,四十多年没联系了,再次相聚肯定惊喜,聊着学生时代的趣事,也是其乐融融。后来就经常有人组织聚会,但参加的人越来越少。一个是没有新鲜感了,反而觉得陌生;再有就是感觉虽然都老了,但原来的二百五还是那几个人,凡人不理的还是那几个人,吹牛逼的还是那几个人!没劲了,所以就撤了。


桂林141680766


我也洗说吧,有一次我们农场聚会,有个指导员,是知青下放农场,而我是从生产队桃选去农场的,多年不见,有人提出聚会,农场也散了,通过朋友打电话我,夫聚会,我高兴去了,在一家不是很高档的饭店吃,开饭敬酒,都敬指导员,你一杯我一杯,最后轮到我敬指导员:,我举起杯敬指导员,他不接我的酒,我很不好意思,因为他看不起我,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参加认何聚会,人穷志不短,这就是现实,聚会原来就是互相吹自已有钱,摆架子,我摆不起,也不会吹


用户2495976792594


不知道别人的同学聚会是什么样的,但我的同学聚会确实是这样。

我初中和专科的同学,我基本上都忘了他们的名字。有一次在路上看见了一位同学,还在纠结要不要过去打招呼的时候,他看到了我,我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走过去。招完呼走的时候,我突然醒悟,我叫错了她的名字,你们不知道,要多尴尬有多尴尬啊!

而且同学都分开很多年,各自在不同的道路上打拼,有过得风生水起的,有碌碌无为的,每个人都想法各异的去参加聚会。当时我是兴致冲冲的去,败兴而归。因为很多年没有联系,对方过的怎么样只是在聚会上三言两语的了解一下,工作上的事情跟人家没有共同话题,家里有宝宝的同学,还能勉强有点儿话聊下。

再后来我就从来没有去参加过了,因为实在是又无聊,还很尴尬,不是叫错了名字,就是一个人独饮!

但是,同学聚会还是因人而异,关系好的可以多聚聚,关系一般或不咋地的就不用去了!都挺忙的,还是做点有意义的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