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神讲一下曾经的南斯拉夫有多牛?

王思葱的经纪人


一战前世界上就没有南斯拉夫这个国家。南斯拉夫的前身其实就是一战后建立的南斯拉夫王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垮了奥匈帝国,几个大国非要把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这几个小国强行弄在一起。于是1918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组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后又改为南斯拉夫王国。

二战时,这里遭到了轴心国的入侵,铁托领导南斯拉夫共产党和军队,击败法西斯,打跑了入侵者。

4年的反侵略战争,铁托为代表的南共已经把南斯拉夫人拧成了一股绳。在南共领导下,各民族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相继成立,并接受了联邦制作为南斯拉夫的政体,于1945年11月29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实行联邦制,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面积合计25.58万平方公里,1983年人口2,285万),实行社会主义,由铁托出任总统。

1963年南斯拉夫通过新宪法,并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黑山社会主义共和国、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6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伏伊伏丁)两个自治省(属于塞尔维亚)组成。

铁托执政下的南斯拉夫,与苏联保持距离,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运动,这使得南斯拉夫变成欧洲仅有的没加入华沙公约组织的共产国家。努力发展自己的经济,走上了一条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的道路,建立了一套符合自己国情的经济工业道路,自50年代政治和经济改革以来,南斯拉夫普通人民生活上明显的自由化,西方的文 学电影都被允许传播到南斯拉夫,每年有超过600万游客进入南斯拉夫,直到1976年,全国有36%的人民拥有自己的汽车,每1.8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每2.1个家庭拥有一部冰箱,所有7岁到15岁的儿童都可以免费受到8年义务教育。

虽然和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还是落后了一些,可是相比同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是充裕的。但是南斯拉夫的地区贫富分化问题一直非常严重,最发达的斯洛文尼亚与邻国奥地利、意大利经济水平相近,而马其顿、科索沃则是欧洲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1980年铁托逝世,南斯拉夫开始走下坡路,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

1991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宣布独立,遭到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反对。

1992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宣布为主权国家。由于穆族和克罗地亚族赞成独立,塞尔维亚族抵制投票,波黑三族间爆发了历时三年半的战争。波黑的独立,也宣告了南斯拉夫的解体。同年,在全民公决后,未独立的塞尔维亚、黑山等两个加盟国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又译作"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

1995年,波黑和平协议签署,宣告波黑战争结束,波黑正式独立。

1998年,南联盟政府指责塞尔维亚境内科索沃自治省的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分子多次发动暴力袭击,造成大量平民和警察伤亡 [1] ,派遣军队进入科索沃。美国及其盟国指责南联盟在科索沃杀害了大批阿族居民,制造了"人道主义灾难",对南联盟制裁。

1999年,以南联盟政府拒绝执行西方国家主导的和平协议为由,美国领导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空袭78天,对南联盟的军事基地,医院,桥梁,民宅进行打击。其中在当年5月8日,北约空袭部队五枚导弹击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6月,南联盟接受和平协议,联合国和北约接管科索沃。

2000年,米洛舍维奇在总统选举中败给反对党塞尔维亚民主党领导人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

2002年,米洛舍维奇、米兰·巴比奇、米兰·马尔蒂奇、沃伊斯拉夫·舍舍利等被引渡到荷兰海牙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受审。为了让巴尔干半岛继续分裂,欧盟促成塞尔维亚和黑山建立松散的国家共同体。

2003年,南联盟共和国议会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组成松散的国家共同体,取消"南斯拉夫"这一名称。除了共同总统、统一的军队、外交等国家权力,两个共和国有不同的法律、海关、货币乃至边防部队。宪章还规定,3年后,两个成员国有权通过全民公决,决定是否另立门户,分别成为独立国家。

2006年,黑山经由公民投票脱离塞黑,"塞黑"解体。

2008年,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但未获国际普遍承认。


河边小牛


2012年,我曾经到过塞尔维亚,那是前南的主体,应该能体现南斯拉夫的风采。在那里的农村,每家农户都有自己独立的别墅(看样子有200--300平米左右),都有自己的小轿车,都有各种配套的农业机械。印象最深的,是每家都栽种着很多鲜花,连房子外墙上都挂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气吞万里如猴


曾经的南斯拉夫有多牛,看一看现在现在的巴尔干半岛地图就知道了。盛极一时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包含了现在的 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等6个国家外加1个没有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独立的科索沃地区,地域横跨整个巴尔干半岛。

社会主义制度的南斯拉夫到底有多牛?用现代的流行语来讲那就是“很牛”,强盛时期的南斯拉夫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的表现都很抢眼,值得我们去了解了解:

01 政治方面:敢对苏联说“不”

铁托时代的南斯拉夫,在政治上非常强悍,因为铁托本人在二战中建立起的崇高威望,南斯拉夫非常牛气的奉行不结盟政策,既不跟从苏联集团、也不依附西方集团,使得南斯拉夫在国际舞台上也拥有较高的地位,名气在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中那更是响当当的。

02经济方面:70年代就成为中等发达国家

战后南斯拉夫走出了自己的独特道路,70、80年代的南斯拉夫在经济上曾获得很大成就,其国民生活水平在东欧一度居于领先水平,在70年代当时南斯拉夫的人均GDP就已经超过了社会主义的所有国家,1980年南斯拉夫人均GDP为3200多美元,同期苏联是2667美元,这比苏联要高很多,与当时的中国比那是10倍还不止。而且人家从二战后到70年代,短短20年的时间,就建立非常齐全的工业体系。

有几个小编没怎么考证数据,可以把南斯拉夫的牛气表现的淋漓尽致:一是南斯拉夫在70年代末,汽车保有量就有36%了,我们当时自行车估计都没这么普及;二是在60年代电视机的普及率超过50%,当时每1.8个家庭就拥有一台电视机;2010年贝尔莱德大学的一个教授说他开的车是25年前买的,当时他的月工资是1500美元。

03 军事方面:上世纪90年代时仍被公认为欧洲最强地面力量之一,号称“巴尔干猛虎”

铁托时代的南斯拉夫,军事实力欧洲那不是一般的牛,放眼世界也是排的上号的强大军团。南斯拉夫陆军最多的时候有60万之众,由于很早就建立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南斯拉夫的军工基础非常强大,列装部队武器装备那也是分分钟秒杀小国的架构,以致到上世纪90年代时,仍被公认为欧洲最强地面力量之一。

总结:

盛极一时的南斯拉夫在一代伟人铁托去世后,开始走了下坡路,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持续性通货膨胀、民族矛盾集中爆发、外部压力接踵而至等等因素使得这样一个曾经强大的国家在经历了短短的30、40年的辉煌后走向了分崩离析。而纵观南斯拉夫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统一的南斯拉夫是一只强大的猛虎,而再次回归分散的巴尔干半岛,终难再现南斯拉夫的辉煌。

(本文所引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史探客


南斯拉夫(全称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后面均简称为“南联邦”)是1945年至1992年存在于今天欧洲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社会主义强国,也就是有名的“巴尔干之虎”,其缔造者铁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铁托领导南斯拉夫共产党建立了南联邦,这是当时巴尔干半岛上唯一的强国,号称“巴尔干之虎”。南联邦的体制与苏联类似,是一个由众多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那么,南联邦为什么号称巴尔干之虎呢?第一,南联邦是当时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在铁托执政的后期,也就是1960年至1980年期间,南斯拉夫的GDP年增长率为6.1%,国民识字率达到了91%,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轿车,国民医疗免费。


在铁托执政的那几十年间,南联邦还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变成了工业发达的强国。其工人已经占全国劳动力的19%,工业收入占国民收入的42%。不过在铁托统治后期,南联邦的腐败问题也十分严重。

此外,南联邦自身的军事力量也十分强大。在上世纪70年代中叶左右,南联邦拥有60万陆军以及200万后备役部队,拥有坦克、自行反坦克炮、装甲车共3000多辆,以及各种火炮近万门。其空军和海军也异常发达。正是在强大的军事力量后盾下,南联邦得以在美、苏冷战中保持中立,既不加入北约,也不加入华约。由于南联邦的威慑,客观上使得苏联始终无法在地中海立足。


不过,这条“巴尔干之虎”最终是被自己肢解了。根据宪法,南联邦原本由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马其顿、黑山六个国家组成。此外,还有两个自治省,分别是科索沃(科索沃共和国)与伏伊伏丁那。

在铁托死后,南联邦进入了长达10年的衰退期,经济衰退,失业率大幅飘升,国内动荡不安,导致民族矛盾激化,各民族谋求独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最终,南联邦在1992年瓦解为南联盟(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五国。而南联盟又在1999年~2006年瓦解为科索沃、塞尔维亚、黑山三国。


历史的荒野


曾经的南斯拉夫有多牛?这个答案很多人已写过,我不再重复了。我来说说,曾经的南斯拉夫有多不牛!


前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

二战时,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让一队德军侦察兵“空手套白狼”占领过。

1941年4月12日早上,德国武装党卫军第2摩托化师的弗里茨·克林根贝格带领一队侦察兵(共9人)乘坐一艘橡皮艇渡河向贝尔格莱德方向侦查,2人受命返回部队通报情报。


战场上的克林根贝格(右)

其余7人在克林根贝格带领下,截获了几辆南斯拉夫的军车,俘虏了一批南斯拉夫军士兵以及一名向导。

他们假扮南斯拉夫军,驱车前行,没有遇到抵抗便混入贝尔格莱德,在下午5时在德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升起一面有纳粹党徽的旗旌,2小时后,贝尔格莱德的主要官员将首都移交给克林根贝格。

当晚,守卫南斯拉夫的1300名士兵缴械投降,城中20万居民成为俘虏。

本来,德军五个师外加空军力量,即使血战也未必能拿下的一座城市,却被7个人的小分队兵不血刃拿下了。

直到第二天,德军大部队才陆续抵达贝尔格莱德:第11装甲师在4月13日清晨6时32分进入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

克林根贝格因此得到德国方面的嘉奖。


一世明哥私家历史


南斯拉夫在二战时,两周就被德国占领,但是他们没有放弃抵抗,铁托带领游击队一直抗击,相关数据表明消灭98万的纳税军队,是欧洲大陆唯一一个靠自身力量赶跑法西斯军队的国家,正是依附军事力量的强大,南斯拉夫直接选择不投靠苏联和美国,直接不结盟,自立自强。以至于南斯拉夫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却不是苏联的小弟,起码是同窗级别。

1944年5月22日,德国出动700人的空降部队试图突袭南斯拉夫人民军总司令部,从而一举将铁托斩首。铁托的警卫部队顶住了德国伞兵的进攻,同时在人民军其他部队的增援下,掩护铁托成功突围,而投入战斗的德国伞兵仅仅剩下100多人。

南斯拉夫人民军成功将地解除了十个意大利师的武装,获得了大量的军火和物资,改善了自己的装备。

说到南斯拉夫B说到铁托!铁托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就代表南斯拉夫的影响力。

南斯拉夫当年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有声有色的交往,还能保持自己的地位。你说他牛不牛?


萨拉肯定能够哇


这个问题有意思。

如今的巴尔干半岛,因为一个强国的消失而变得风起云涌,动荡不止,而这个强国是真正可以称为“一般一般,世界第三”的南斯拉夫。

说起南斯拉夫,人们想到最多的就是叱咤风云的足球,而在足球的后面,是政治强人铁托一手缔造的“巴尔干之虎”。

那么这支盘踞在巴尔干半岛的猛虎到底有多强悍呢?静夜史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政治地位高。

我们今天所说的南斯拉夫,是1945年二战结束后建立的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而这个国家的诞生,离不开它的缔造者铁托.正因为铁托的领导,身为共产主义国家的南斯拉夫,取得了崇高的政治地位。

1939年二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肆虐欧洲,并在1941年侵入巴尔干半岛,颠覆了南斯拉夫王国。而不服输的铁托则开始<strong>领导南斯拉夫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在1945年赶走德国法西斯,赢得了民族独立。

随着苏德战争形势逆转,苏联军队横扫东欧,扶持当地的苏维埃政权建国,形成以苏联为中心的共产主义阵营。

而此时的铁托因为没有受苏联帮助,因此对于苏联的颐指气使非常反感,最终和苏联主导的华约一拍两散。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对苏联不感冒的南斯拉夫和苏联是平等的兄弟关系,而作为苏联附庸的东欧等国,则是地位低苏联一等的附庸。

崇高的政治地位,不仅使南斯拉夫在共产主义阵营备受尊敬,也赢得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好感,比如欧盟就曾经表达过接受南斯拉夫的意愿,不过前提是南斯拉夫放弃共产党的领导。

2、经济条件好

从共产主义阵营发展的趋势来看,但凡没有接受苏联扶持,并最终和苏联闹翻的国家,几乎都成功避免了斯大林模式的毒害,获得了经济发展的新生。

东方大国如此,南斯拉夫更是如此。

因为和苏联保持了距离,南斯拉夫不仅仅成功避开了斯大林模式的摧残,更因此获得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因为南斯拉夫地处共产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结合部,使得南斯拉夫具备了重要的战略价值。

在“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南斯拉夫的发展相当宽容。

铁托统治时期的70年代,平均每年有超过600万游客到南斯拉夫旅游,他们的到来为南斯拉夫创造了大量的外汇。

加上铁托铁腕统治下的工业化道路,70年代的南斯拉夫已经实现高度工业化,经济发展水平远超苏联等共产主义国家。

此时的南斯拉夫汽车保有量达到36%,电视机普及率超过70%,所有适龄儿童均能享受到8年义务教育,西方电影和书籍能够自由流通到南斯拉夫。

可以说铁托统治下的南斯拉夫是整个共产主义阵营的标杆,是东方大国不断学习的榜样。

3、军事实力强

铁托之所以对苏联不感冒,对西方国家爱答不理,就是因为铁托的麾下有超过100万的精锐之师。

这支军队的存在是铁托对外护国和对内治国的重要基础,也是南斯拉夫得以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虽然南斯拉夫的国土面积只有不到27万平方公里,仅相当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加海南省的面积之和,但南斯拉夫境内却分布着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等多个民族,流行着东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

一战之所以在南斯拉夫境内爆发,就因为这里自古以来民族纷争就异常激烈。而铁托依靠其个人魅力,创造性地提出“南斯拉夫民族”概念,将境内各民族拧成一股绳,进而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彻底摆脱了历史上的被殖民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巴尔干之虎。

而且由于南斯拉夫境内多山的地形,使得南斯拉夫成为美苏两国都不敢轻易得罪的角色。

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成为巴尔干半岛最辉煌的一抹亮色。除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南斯拉夫文化也相当出彩,比如南斯拉夫电影大量出口国外,尤其是东方大国,经典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乌日策共和国》、《桥》等,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而南斯拉夫的足球,更是王者一般的存在。

不过因为南斯拉夫的建立本就是铁托矢志不移努力的结果,所以在铁托去世后,南斯拉夫的四分五裂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由于铁托在世时,从自身民族立场出发,推行“民族均等”政策,对主体民族塞尔维亚人进行打压,造成塞尔维亚人在南斯拉夫比例不断下降,甚至在1981年掉到36%,这对于国家稳定极端不利。

而且虽然南斯拉夫经济富裕,但地区发展严重失衡,尤其是靠近希腊的马其顿一直很落后,这使得南斯拉夫内部分离倾向日益严重。

而在这样的不利环境下,铁托却推行“地区自治”的政策,给了各地区更大的自治权,这导致南斯拉夫中央逐渐被架空。

等到铁托去世,南斯拉夫各民族共同的偶像不再,南斯拉夫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可能。

于是经历了两次解体,昔日令人生畏的巴尔干之虎在陆续分裂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共六个国家,科索沃也在西方国家的“帮助”下走向自立。南斯拉夫在经历了不可思议的辉煌后,又回到了四分五裂的起点。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乐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我的观点是从以下方面来讲明南斯拉夫的强大

强人铁托

第一.军事方面

南斯拉夫在二战时,两周就被德国占领,但是他们没有放弃抵抗,铁托带领游击队一直抗击,相关数据表明消灭98万的纳税军队,是欧洲大陆唯一一个靠自身力量赶跑法西斯军队的国家,正是依附军事力量的强大,南斯拉夫直接选择不投靠苏联和美国,直接不结盟,自立自强。以至于南斯拉夫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却不是苏联的小弟,起码是同窗级别。

南斯拉夫军工业

第二.经济方面

有一个新闻有报告有几个数据,首先是70%;南斯拉夫电视普及率是70%,而在70-80年代,电视是稀罕物,只有有钱人才能消费的起,其次是36%,南斯拉夫的汽车普及率是36%,也就是每三个人就有一辆汽车。

南斯拉夫抗战中

从这两方面就可以看的出南斯拉夫当年的经济是相当的繁荣,事实也如此,根据相关数据,70年代南斯拉夫人均GDP超越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老大苏联还富有,拥有自己的工业体系,尤其军工业。可惜随着铁托的离去,南斯拉夫也走向分裂。


老黄讲快乐


曾经被称作“巴尔干猛虎”的南斯拉夫到底有多厉害,单看它不搭理苏联又不贴近美国的这种举动就能够看出一二——南斯拉夫如此“狂傲”自然也是因为它有足够的本事。毕竟当时无论经济、军事还是国际影响力方面,南斯拉夫都是个十足的强国。

不仅与美苏都不对付,游离在两大阵营之外,还在全世界带头掀起“不结盟运动”。不仅不讨好,还敢对着干,这就是当时巴尔干乃至近东地区第一强国南斯拉夫。


二战时期,南斯拉夫也是唯一一个靠着自身力量将纳粹踢出去的国家。先后,夹在北约与华约之间的南斯拉夫,组建起了规模庞大的强悍军队。1974年,南斯拉夫陆军兵力超过60万,还有200万预备役,空军与海军都有相当规模。因为装备精良而且训练有素,即便是苏联也是忌惮三分,不敢在南斯拉夫来一场“布拉格之春”。

当年的南斯拉夫面积大约22万平方公里,经济实力相当强大。上世纪70年代,南斯拉夫人均汽车保有率已经超过36%,按照一家三口的最低标准来算,已经是家家户户都有了汽车。


虽然如今很多家庭都将电视作为装饰与背景,比如每年春晚的时候,玩手机的同时非要开电视,虽然不看。现在的确任性,但上世纪电视机确实相当少见,是“稀罕物件儿”。而在南斯拉夫,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就有一半以上的家庭都已经拥有了电视机。

南斯拉夫民众的生活水平是非常高的,不管是在东欧地区还是放眼当时整个欧洲。

在当时同阵营所有成员中,除了苏联也只有南斯拉夫拥有完整工业体系。1952年到1965年其经济平均年增速超过8.5%,60到80年代平均也在6%上下,远远超过当时欧洲其他国家,其人均GDP也是同组小伙伴中最高的一个。

对于冷战结束前的西欧各国来说,南斯拉夫绝对算不上是朋友,可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也不是敌人——南斯拉夫的电影、书籍等在西欧非常畅销广受好评,而南斯拉夫人生活水平很高,街头随处可见光鲜亮丽摩登时尚的女性。虽非“同道中人”,但每年进入南斯拉夫旅游的游客数量超过850万人,大多来自于西欧与苏联。这也证明了南斯拉夫也有一定的文化影响力。

能够在美苏之间求寸本就不容易,更何况南斯拉夫不仅保持了中立,还有能力任性做自己,这才是真正强悍的地方。


澹奕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是由其综合国力决定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多方面体现的,体育的强盛在一方面也能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

南斯拉夫(1929年-2003)位于南欧素有“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1918年12月1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组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名南斯拉夫王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南斯拉夫这个国家,这个新兴国家由众多地区拼凑而成,文化、民族和宗教异常复杂,当然为以后的种种分离埋下了伏笔。

在南斯拉夫,足球文化最为浓厚,足球运动也最为盛行,体育成为联系各个国家的纽带。国家队在1960年获奥运会金质奖章。南斯拉夫国家足球队获得1960年和196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亚军。青年队在1978年获欧洲冠军。就现在而言,克罗地亚国家队高居世界第7位,世界杯亚军也是历史的突破,格子军团风靡世界;塞尔维亚、波黑也是欧洲劲旅。体育的强盛,客观反映了前南斯拉夫曾经的强大。

我是史海纵横九万里,欢迎各位小伙伴评论,大家互相学习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