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江荆江段会形成“地上河”?

地理那些事


这是个地理问题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和黄河一样,长江也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其起源于青海,干流向东流经过四川,重庆,湖北,安徽,上海汇入东海,流域面积更是包括支流汉江经过的陕南,乌江经过的贵州北部等等,幅员约18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亿,占中国总人口的30%。而中国土地上最主要的原始文明之一河姆渡文明就发源与此,众多中华历史名城,比如武汉,安庆,南京,重庆,成都都在长江流域范围内,说长江养育了半个中国,这也不为过。


但是长江带给人的不一定都是恩惠,也有风暴,比如武汉一带的长江就经常发洪水,这是因为长江荆江段形成了“地上河”,也就是河水比地面还要高,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分为自然和人为。自然原因很好理解,因为荆江段夏季风影响降水充分,南北支流由于同时进入汛期,干流水量加大,同时河槽由于地理原因本就比地面来的高,河道湾曲泥沙淤积,水流不畅构成“地上河”。而且人类近年来不断在长江中上游对植被进行破坏,围湖造田使调洪才能下降。这才使得武汉的长江洪水连连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我曾在湖北荆州生活过20年,对荆江的认识和感受颇深。荆江全长360公里,是长江自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城陵矶段的别称,因流经古荆州境内而名。荆江以藕池口为界,以上称上荆江,以下称下荆江。荆江是全国有名的“地上河”,向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

荆江之所以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荆江两岸地势低平,北面是江汉平原,南面是洞庭湖平原。长江流出三峡进入平原后,河床变宽,流速变缓,从上游带来的泥砂沉积下来。二是,下荆江是典型的婉蜒性河道,洪水渲泄不畅。全长240公里的堤岸其实只有80公里的直线距离,江水在这里绕了16个大弯,被称为“九曲回肠”。三是,筑堤防水,进一步抬高河床。如明代江边修建的沙市万寿塔,如今已被江堤围了半截子,洪水期船行荆江,船比塔高。

历史上,荆江洪水给两岸人民带来过深重灾难。从公元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到公元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荆江大堤共有91个年份溃口。从1931年到1949年的18年中,荆江两岸有16个年份遭受洪灾,几乎年年遭灾。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防洪减灾国家多次加固荆江大堤,并在上游修建了三峡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有效地控制了洪水。同时,荆江自然截弯和人工裁弯取直,缩短河道70余公里,加快了江水流速,减缓了泥砂沉积。



猫花花56090866


荆江河段上起湖北省枝城镇,下迄湖南省城陵矶,流经湖北的枝江、松滋、荆州、公安、沙市、江陵、石首、监利和湖南省的华容、岳阳等县(区、市),全长347.2千米,其间以池口为界卞分为上、下荆江。上荆江长约171.7千米,下荆江长约175.5千米。上荆江为微弯分汊河型;下荆江为典型蜿蜒性河道,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1,这样类型河道,造成径流缓慢,易淤积来自长江上游的泥沙,而长江上游的泥沙是非常巨量的。我们看一下荆江上游三峡水库的泥沙监测量就可见一般,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至2015年12月,三峡人库悬移质泥沙,21.152亿吨,出库悬移质泥沙5.118亿吨,不考虑三峡库区区间来沙,水库淤积泥沙16.4亿吨,年均淤积泥沙1.283亿吨。河道弯曲导致河沙淤积是荆江段成为“地上河”主因。所以荆江的治理采取的是“截弯取直”的策略。

2. 荆江河道两岸平原在沉降,经监测江汉-洞庭湖平原每年有8-15毫米的沉降,带来的是河道相对提升。

其实三峡水库运行之后,因其拦沙效应,清水下泄,荆江段河道近年来已成冲刷趋势,下表为三峡水库运行以来,荆江段的泥沙变化,基本以冲刷为主,其中上荆江沙市河段被冲刷7.5米高程。


昆仑还东国


对于中国人来说,若谈到地上河,多数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黄河。因为种种原因,黄河的下游几乎都是地上悬河,历史上多次发生改道。虽然今天的黄河暂时没有决堤的可能了,但是地上悬河依旧是存在的。

历史上的黄河改道

因为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黄河流过该区域之后含沙量迅速增加,河水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后,流速迅速放缓,泥沙大量沉积,河道逐渐抬高。河道越高,流速就越慢,泥沙就越容易沉积,地上河的河道就越高。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对于黄河的治理是非常困难的,遇到治世可能还好一点,国家会动用人力与物力加固河道,但是如果是乱世,黄河就常常会改道。

黄河下游的地上河

然而地上河并非是黄河的专属,除了黄河,还有很多河流也存在地上河的现象,比如长江的荆江段就存在地上河。荆江指的是长江湖北(湖南)段,此地古称荆州,因而得名荆江,“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是长江流域百姓自古以来的共同认知。

长江荆江段

首先,荆江段位于长江中游段,是长江流速与落差变化剧烈的地区,泥沙容易淤积。

荆江位于长江的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是我国地势上的第一

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汇处。长江从巫山山脉流出,进入江汉平原,海拔从2000多米降到200米,流速迅速降低,上游带来的泥沙迅速沉积,使得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河。

地上河并非黄河的特色

虽说长江的含沙量与黄河相比要少了很多,但是在长江的中游荆江段,地上河也还是存在的,因为泥沙的堆积,河道抬高,因为河道的抬高,泥沙更容易淤积,所以千百年来,荆江段河道弯曲,洪涝灾害十分频繁,是长江流域水灾的多发地区。

其次,两湖地区历史上大量的填湖造田,削弱了湖泊对径流的调节作用。

无论是湖南还是湖北,都是湖泊众多,湿地丰富的省份。历史上的云梦泽,就是长江流域著名的湿地资源,湖南的洞庭湖原本是我国的最大淡水湖,湖北省更是有千湖之省的绰号。但是历史上因为农业生产的需要,大量的湖泊被填,洞庭湖在不断的围湖造田中面积几乎锐减了一半,而湖北省众多的湖泊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秦汉时代的云梦泽

洞庭湖的不断萎缩

湖泊是天然的蓄水池,在汛期到来之时,对于河流径流量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大规模的填湖造田,使湖泊的蓄水作用严重降低,致使汛期到来之时,水灾格外严重,加剧了荆江段的水灾危害。

与此同时,荆州自古以来就是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地区,历来就是兵家必争的先要之地。历史上的荆州地区战乱频繁,社会生产生活常常因为战火而受到影响。

荆江段废弃的弯曲河道

荆江段废弃的弯曲河道

三峡水利枢纽

建国后,为了治理荆江,中央与地方还是花了很大的力气的。一方面,不断的加固荆江大提,大大降低了堤坝损毁的概率。一方面,对于大量的弯曲的河道进行了人工开挖,截弯取直,疏浚了河道。同时,在长江的上游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建设了生态防护林,通过蓄水防洪,减少河流含沙量,让险要的荆江进入了相对安定的时代。


徽南城意


很多人都知道黄河有“地上河”的存在,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境内,黄河地上河甚至高出地面十几米,要问黄河地上河怎么产生的,大部分人也都知道,是因为黄河携带的泥沙量比较大,到了河南平原地区开始淤积,因为没有天然的山脉河道可以利用,所以不断对大堤进行人工加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地上悬河”。黄河的地上河是人尽皆知,但长江也有“地上河”存在,可能也就湖北、湖南两个省份的人知道的比较多,因为长江“荆江”不是长江支流,而是长江干流湖北枝江到湖南岳阳城陵矶这一段的别称,外地不了解地理知识的小伙伴可能知道较少。自古便有“千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原因就是荆江段所处的平原地势,没有天然山脉河道可以利用。

曾经我们学过的《早发白帝城》中写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说的是从重庆到荆州这一段的长江,江水两岸是连绵高山。但诗词中没有告诉你,长江到了荆州,再往东便是著名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长江江水中也是携带有泥沙的,泥沙到了平原地区,也会慢慢在河底淤积,江水抬高也要像黄河一样加固堤坝,久而久之也会形成地上河。很多人可能认为长江的泥沙含量并不高,那是因为长江水量太大,泥沙和水量相比的差距太大容易忽视,但单纯的泥沙含量不容小嘘。举两个例子,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越来越大,北岸与南通之间的北支航道因为淤积已经不适合通航。另外长江流经的洞庭湖,也因为泥沙淤积,现在已经不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了,更何况长江上游的泥沙首先便是冲击荆江段。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导语:长江泥沙比黄河还多,为什么没成地上河?原因连美国都羡慕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黄河这条华夏民族的母亲河,给人的感觉就是含沙量大,就连河水也因为含有大量沙子而呈现出黄色,更是在上百年的泥沙累积过程中形成了地上河奇观。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作为中华民族的另一条母亲河,长江里的泥沙其实比黄河还要多,那为什么没有形成地上河呢?这其中原因,就连美国人都羡慕不已。

为什么说长江里的沙子比黄河还多呢?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长江入海口处,因为泥沙堆积而形成了中国的第三大岛。这座岛并非地质变迁、地层挤压形成,而仅仅是长江入海处形成冲积平原的时候泥沙堆积所致。相比而言,黄河在入海口处就没有形成泥沙堆积的岛屿,可见长江中的沙子是比黄河还要多的。可为什么在长江干流河道中,没有因泥沙堆积而形成地上河景象呢?

这其中肯定有客观原因。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处都没有多少沙子,区别在于,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的时候,带走了大量泥沙,而中下游水势平缓,泥沙就会大量沉积。长江却不同,不仅沿岸植被丰富,固土能力强,很多地方水流也相对湍急,河水中所含的泥沙并没有太多沉积的机会。

这其中要提出两个概念:含沙量和输沙量。含沙量一般用千克每立方米做单位,输沙量以吨为单位,长江的含沙量只有0.54千克每立方米,但每年输沙量却高达4.78亿吨。相比而言,黄河的含沙量高达37.8千克每立方米,每年输沙量却仅为3亿吨。相比而言,两条母亲河对泥沙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长江会把大部分泥沙送入海里,而黄河却消化在流淌的过程中。

其实除了这些客观原因以外,中国对于治理长江泥沙所作出的努力和成绩也是举世瞩目的。50多年来,中国的专家学者通过研究长江的河道演变,采取了泥沙动力学和地貌学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如何治理河道、利用水利。并采取了大量的规划研究和整治工作,通过“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方针,江水和沿岸湖水、长江两岸、上中下游各方面兼顾,取得了卓越的治理成效。

我们最熟知的长江水利工程自然是三峡大坝了,但其实除了这项傲视世界的工程以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治水、治沙工程,这些工程都是近50年来中国专家通过实地考察研究而提出的统筹治理方法,取得的整治效果也全都达到预期。相比,美国人治理密西西比河的工程花费了150年,比中国多了近100年,这也是美国人都对中国治理长江羡慕不已的原因。

真正意义上来说,如今的长江也不是没有地上河河段,在中游一些河道异常弯曲的地段,因为水流不通畅,泥沙很容易堆积,积年累月难免还是形成了一些地上河。不过相比于黄河地上河河段来说,长江的地上河河段要少得多,影响也要小得多。


皮皮电影君


荆江两岸,左江汉平原,右洞庭湖平原,地势低洼;经常改道,淤积严重。


杨孚春


是因为这段江面九曲十八弯导致容易流出原有河道,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导致,另外就是突破开荒,地面覆盖率减少的原因。供作者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