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在公司工作群裡互相抱怨推責任,為什麼領導一般不出聲呢?有什麼職場潛規則嗎?

職場三哥


您好!沒什麼潛規則,職場老鳥分析一下就明白了:只能說這幾個同事的職場情商有限。而站在領導的角度, 不出聲是正確,也是最好的處理方式。裡面倒沒有什麼潛規則,只是對於員工來說,在工作群上發言要有所注意。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解答:

  1. 為什麼說不出聲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2. 從領導的角色,如何處理這一問題更佳
  3. 從員工的角色,在工作群上發言注意哪些規則

領導不必出聲,就是最好的處理方法,留待正規的工作場合處理

如果只是幾個同事在群裡討論,相互推卻責任,領導也根本沒有出聲和處理的必要,記住這幾個同事便是了,以後不能重用。因為他們的職場情商太弱。

如果是很多同事的討論,且形成小團隊,相互推卻責任,那麼領導還是有必要介入管理,只不過,不必在群裡出聲,原因主要有:

  1. 群裡的討論無法讓領導知道事情的實際情況,此時不必出聲,留待之後瞭解真實情況後,再介入:
  2. 任由員工討論,領導靜觀,能瞭解到更多情況,領導一出聲,員工反而不敢發言;
  3. 工作群非正規的工作場合,領導在群裡出聲做出處理,不但沒有正式的氛圍,而且容易引起誤解。

因此,領導不必出聲,其實是從管理的角度去考慮的。當然,也有可能是領導根本不會看群裡的信息。

從領導的角色,先了解事情真相,再與當事人面談,強調禁止在工作群上討論工作責任

對於這種情況,領導在時候先找中層管理者彙報事情的經過,瞭解到事情的真實情況,再與討論的員工進行面談,如人數較多,則進行會議面談。

  1. 如並非什麼大事,則不必糾結於誰的責任,反而要提醒,甚至於警告員工,以後禁止在工作群上討論工作責任,公司自有問責機制。
  2. 如此事的責任較大,則組織幾個中層管理者建立監督小組,對此事進行一個調查,形成報告上交給領導,領導根據公司的問責機制進行處理。

最後,公司工作群上主要是員工溝通的平臺,工作責任的討論會營造起緊張的溝通氛圍,破壞群裡的和諧,讓更多員工以後不敢輕易在群裡發言。

因此,不管用哪種方式進行處理,領導在處理後必須站出來,強調以後禁止所有員工在群裡討論工作責任問題,杜絕此事再此發生。

從員工的角度,在群裡發言要注意以工作溝通、彙報為主,不參與沒必要的討論

事實上,工作群絕不是提供給大家聊天的地方,而是用於工作溝通、彙報的地方。

所以身為員工,在工作群裡,按照公司相關溝通、彙報制度定期發言外,不要參與太多沒必要的討論,尤其是與工作無關的討論。

比如像我以前所在的公司,就會規定員工每週一上午上班,先在工作群裡彙報自己的本週工作計劃。每週五下午上班,彙報自己本週的工作情況。

我們一般就按照這一制度進行彙報,偶爾需要進行某些工作的溝通時,也會在群裡討論,但都很注意簡潔溝通,不說廢話。

歡迎【關注】學習委猿,15年時間從小白奮鬥進化到財富自由,現從事職場進化論研究,每日分享職場乾貨,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或啟發。

學習委猿


這事當年我也琢磨很很久,為啥群裡同事們出現矛盾了,領導都不喜歡主動出聲?後來我自己當了領導,再出現類似的情形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也和當年自己的領導一樣,不喜歡先出聲。

你要說是職場潛規則,倒也不算,更多意義上我認為是一種管理的智慧。

就這個話題,我說個人的三點看法。

一、領導不喜歡急著出聲,是想先把事實搞明白

群裡員工們相互抱怨、推脫,可領導卻沒有動靜。你以為是真的沒有動靜嗎?才不是呢!

領導可能就拿著手機一個人在認真琢磨和思考著:這件事為何會引起員工之間矛盾?到底誰的錯?我該如何出面調節?

越是無聲,其實領導的內心越是激烈地在思考!

我做員工的時候是想著的是”群裡都吵成這樣了,領導怎麼還能如此淡定呢?“

可我做了領導以後,想著的卻是”事情都沒有搞明白,我怎麼能表明立場呢?太不負責任了!“

站的立場角度不同,對待同樣一件事情可能就有完全不同的考慮。也只有你真正做領導遇到了,才有切身體會。

二、領導一旦出聲,這事就有初步基調了,之後想再推翻就挺不容易

有些領導碰到此類情況,性子是比較急躁的,比如張三和李四兩個員工在群裡鬧矛盾,領導平時和張三關係好,於是果斷幫張三站臺,群裡其他的員工就看出領導的一個姿態了。

實際上,張三未必就全部有理。而領導這一表態後,就等於事情沒了迴旋餘地。這對另一個當事人李四來說可能心理打擊就很大!他會認為領導公開偏袒張三,自己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所以很可能李四在以後工作中就不會那麼積極做事,乃至離職都有可能。

除了對李四的影響,其他群裡的圍觀同事也會有不同想法,領導個人在他們心目中的管理形象會有所下滑,權威性不但得不到強化反而是弱化了的。

我以前的領導就曾經教過我這一點,他說:你將來自己做領導了,一定要做事公正公平,如果你在下屬面前一碗水端不平的,別人肯定不會服你!

後來我牢記了這句話,所以出現群裡鬧矛盾這種情況,我一般會把事情搞明白,想清楚我該怎麼說話,避免傷及無辜的員工,最後再考慮發言。

三、領導不出聲,未必代表不處理

其實你看群裡一些領導平時不怎麼說話,並不代表他不關心群裡的事情。也許他是比任何一個員工都更在意。

只不過每個領導處理問題的風格有所不同,一部分領導喜歡群裡溝通來解決問題,還有一部分領導喜歡群外單獨解決問題的。

我現在公司有個領導就是如此,他平時都是潛水狀態,很少在網絡上發言表達意見。但他看到問題以後,總還是第一時間聯繫下屬,一般是電話的形式多,問問事情的原委,然後表達下他的一些觀點,爭取私下把矛盾化解掉。甚至到了公司上班以後,單獨把當事人叫到辦公室去面談。

我認為這樣的領導其實是有大智慧的,他懂得控制事態的發展,單獨溝通來解決問題。

人都是好面子的,作為領導,話語權大,員工們也都期盼著領導袒護自己,所以群裡表達意見確實容易說錯了話。

處理的手段很多種,潤物細無聲才是管理的高境界!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建議,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作者:丁路遙知事,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職業規劃師,高級培訓師,領英、獵聘、智聯、GHR等多家頭部平臺簽約作者。歡迎點擊關注我。

丁路遙知事


我是美瑾之年,十餘年工作經驗,為您解答:同事在公司工作群裡互相抱怨,推責任,領導一般不出聲。這談不上是什麼職場潛規則,只是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不應該在工作群裡有情緒,領導不會像家長那樣去解決人跟人之間的問題。換言之,領導一般對事不對人,如果這件事情誰沒有處理好,領導心中有數。同事們怎麼在工作群裡互相抱怨,推責任,都沒有用。領導不會當眾去表達他的立場和態度。

01

職場上,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首先,推責任是非常不成熟的做法。領導看在眼裡也不會出聲,不應當眾去表達他的立場和態度,以免有失偏頗。

事情沒做好,同事之間在工作群裡互相推諉責任,是非常不成熟的做法。

若是領導在工作群中表達他的立場,一來可能造成誤判,二來容易讓其他同事誤以為這麼做可以引起領導重視,爭相效仿。

職場上,做人比做事更重要。事情做得好不好,其實沒那麼重要,領導說你做得好,你做得就好,領導說你做得不好,你做得再好也沒用。

所以在職場上,要先學會做人,再把事情做好,讓別人去認可你。



02

遇到這種事情,一般領導會怎麼處理

首先,在群裡公然互相推諉責任,相當於逼宮,也就是逼領導做決策,讓領導來判斷說到底是誰的責任。

領導為什麼不出聲呢?他沒有必要被逼到刀口上來處理這件事情。

領導沒有那麼多時間看信息,即便看了也會先暫時放一放,等到處理完手頭上比較重要的事情後,才會來處理這件互相推諉的事。

1、情商高的領導,遇到不重要的矛盾,會直接當做看不見;

2、會在群裡批評這兩位同事的領導,情商不高,跟著難受;

3、中規中矩的領導,群裡不做聲,但私底下會批評那兩個互相推諉的同事,這較為常見。

03

遇事,作為下屬應該怎麼保護自己

在群裡互相推諉是最笨的行為,一來表現情商低,二來也爭不出高下,還讓身邊的人看笑話。



遇到同事之間的矛盾,應先分析事情的嚴重性,儘可能私下處理。不重要的事情則直接忽略,領導最討厭愛打小報告的人。

1、先分事情的輕重緩急,看清事情的重要程度;

2、靜觀其變,千萬不要去爭,等對方先暴露自己的缺點;

3、只要你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是你的責任,領導也不會輕易說你;

4、如遇對方胡攪蠻纏,則應表現出氣度;

5、工作群裡若是找茬,就回復一句“正在忙手頭上的工作”。

04

怎麼客觀看待這一現象

一個人要是有點情商,便不會在工作群裡發洩,心智不成熟是職場大忌。

領導不做聲,不代表他看不到,必要時才會處理這些瑣事。

通常會直接去處理瑣事的領導,要麼很清閒,要麼不分場合,自揭管理短板。


我是美瑾之年,專注職場領域的成長,關注我,和我一起成長吧。


美瑾之年


面對員工在群裡互相推諉,領導不出聲,證明你的領導很懂得管理。首先,我們先分析原因,再推算出應該如何做。


領導面對員工的矛盾,不作聲,原因有2個:


原因一:不表態是不想給員工錯覺,他站隊了

對於管理者來說,處理內部的矛盾,是一個難題,非常考驗領導的管理能力。但是,當矛盾發生時,領導一般都是隔山觀虎鬥,會看看員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弄清楚緣由,才好判斷。


在這一切未有答案之前,領導都不會出聲,而且!即使知道了誰是誰非,領導也不會出聲,為什麼?他不想公開表露自己的態度,讓下屬們覺得他站隊了,偏向另外一方,這樣團隊的凝聚力就容易發生破裂。因此,一般情況下,領導都不會公開表態。


原因二:本著“矛盾不宜公開處理”的原則

領導很聰明,他知道,哪些事情要私底下進行,哪些事情要公開表揚。這點對於管理者來說,是一門藝術。得民心者得天下,揭人短容易失去民心。因為,一般情況下,凡是下屬有矛盾,領導都本著“矛盾不宜公開處理”的原則,雖然他眼看下屬爭得你死我活,但是,暗地裡,領導已經自有處理的分寸。


領導面對員工之間互相詆譭,要如何管理?


做法一:私下逐一溝通

通常來說,領導應該第一步是分別找到矛盾雙方進行談話。分別瞭解清楚他們到底發生什麼事了。這時候,容易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麼,領導還需要向旁邊的員工打聽一下事情的緣由,有一箇中肯的答案。


做法二:私下明確自己的立場

通過第一步瞭解後,第二步做法是領導需要召集兩位當事人在一起進行溝通。在三人單獨相處的空間中,領導可以對這件事進行表態,明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並給予期望。但最好不去評論員工的對錯,否則失去任何一方,領導的管理都會發生失衡。


做法三:創造機會,讓鬧矛盾的雙方進行合作

雙方鬧矛盾,大部分原因是互不瞭解,於是才會憑藉主觀和先入為主的想法產生厭惡和妒忌的情緒。如果領導讓雙方進行合作,充分了解對方,這樣,反而會促成一次次的合作成功。


最好是讓雙方有多點交流、面談、合作的機會,讓他們共同開發一個項目,有了共同的利益,雙方的矛盾也會減少。


大部分職場的矛盾,都源於交流的不足。因此,領導遇到這種情況,做好就是通過以上三種做法來緩解。


以上是我的愚見,同意的請點贊哦,謝謝。


關注我@羊仔的職場之路,職場無小事,處處大道理,每天分享一點點,每次進步一點點。

羊仔的職場之路


同事在公司工作群裡互相抱怨推責任,此舉等同在全體人員面前公開自己與他人的矛盾,如此不顧影響可見其情商之低,智商堪憂,愚蠢之極!

領導之所以不出聲有五個方面的原因:

一、忙,沒有空搭理他們

領導身上責任重,工作量大,每天的工作日程都是安排得滿滿的;除非公司有在工作群裡發佈公告,他們才會去看平時根本無暇顧及!

就算領導知道、看到有兩個員工在群裡互相抱怨推責任,當時他們也未必有時間去處理這個事情;因為他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二、未影響大局,靜觀其變

領導看到兩個員工在工作群裡互相抱怨推責任,且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並不影響大局,也就沒有搭理他們。

領導暫不表態,靜靜的在手機屏幕前觀望;他們想也好趁此機會觀察兩位當事人平時被隱藏的一面;順便觀察一下其他人對他們的反應,可謂一石多鳥,機會難得!

三、狗咬狗呀,何必引火上身

他們情商低、智商低,才會幹出這樣的事情,何況他們正吵在興頭上指不定逮到誰就咬誰,在這種情況去搭理他們是有風險!

萬一他們的瘋勁一上來朝你攻擊,你這不是在引火上身嗎?群裡那麼多人看著,你說你是“應戰”還是“不應戰”?這不就讓自己騎虎難下了嘛!若是應戰,面對他或他們不但耗時費力,且還不一定能在工作群裡向他們把道理講通;要是講不通那你就太被動!你就算把道理給他們講通了,你也不能算贏而是應該的!

四、大領導沒發話有所顧慮

別忘了大領導也在工作群裡,且還沒發聲呢!不妨想想為什麼他還沒發聲?是在忙嗎?不在線嗎?還是在默默地關注著!

假設他正在透過手機屏幕觀察每一個人的反應,那你自問一下貿然出手處他們之間抱怨推責合適嗎?會不會讓大領導覺得你的工作量不夠大,所以才有這麼多的時候用手機,玩手機!如果你沒有及時處理好,大領導在看著呢;當然你要是處理好了,大領導也在看著;這個風險值得冒嗎?這些都是各領導們之間的顧慮!

五、人多嘴雜場面不好控制

公司工作群裡人太多,在群裡處理員工之間的磨擦,場面比較不好控制!你在群講的話不只是當事人看得到,群裡所有人都看得到;不只是看得到,而且還能"點評"你!

到時候就麻煩了,你出面處理他們的抱怨推責,他們沒反應;而旁觀者卻開始"點評"你,甚至挑唆你;你稍微一個不剋制,就由調解者變成當事人,說不定還會演變成工作群"混戰"!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你在日常管理中多少都會有人與你發生摩擦,鑑於你的權威他們不敢當面反擊你,現在倒好了他們在群裡逮住機會了!尷尬了吧,說不定大領導就在手機屏幕前看著呢,多被動呀!

綜上所述就是領導一般不發聲的五個原因;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潛規則的痕跡!

【諸葛明職場教練觀點延伸】

我們認為如果領導發現有人在工作群抱怨推責任,爭吵,基本上都不會選擇在群裡處理;而是會在私下@他們,或者直接告知他們的直屬領導由他們去處理!而直屬領導通常會打電話通知他們到辦公室,然後關緊門處理!


諸葛明職場教練


在工作群裡扯皮,如同在小區門口吵架,這種不顧影響的行為實在太另類。在領導眼裡,要麼當作小孩打鬧般的小事懶得出聲,要麼就是為了保持領導權威暫時沉默以對。採取冷眼旁觀的策略,對領導來說,一般是理智地選擇。

所有人都知道工作群裡也有領導,這是一個信息公開的所在。正常情況下,沒人會在工作群裡上演撕逼互懟的鬧劇,這樣不但公開了自己與同事的矛盾,而且讓自己有可能被領導貼上“老油條”的負面標籤。

我覺得能在工作群裡公開互相指責,應該是兩種情況下會產生:

  1. 確實是有不能忍的同事無懼大家圍觀,冒著讓領導不爽的風險,也要與別人爭個曲直;

  2. 團隊內部矛盾已經進入公開化,在工作群裡互相指責習以為常,甚至專門讓領導看的。

除了打雞血派任務外,領導們平時都很少在群裡發言,如今遇到有下屬公開互相扯皮,更加會慎言裝睡了。

下屬推諉責任互相抱怨,為什麼領導不在群裡表態呢?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領導懶得管。

也許真相就是這麼搞笑,領導壓根沒把這件事當回事兒!領導處在比較高的位置,他關心的是公司大的方向或者宏觀事務,對於內部的細節並不會太在意。基本上,稍微有點頭腦的領導都會遵循"抓大放小“原則,他重點關注自己負責的整體目標。

下屬間有點摩擦矛盾,這不是職場上最常見的小事嗎?在大部分領導眼中,一團和氣並不是好事,讓他們鬧點矛盾可以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而且有利於領導的平衡管理。所以,讓他們吵吵也不是壞事,領導才懶得管呢。

第二,領導沒空管。

一群手持手機的職場吃瓜群眾,在閒看群裡上演扯皮大戲的時候,心裡估計都在激動地等著領導降下雷霆之罰。可惜大多數時候都等來失望,領導的表現往往是沒有表現。這一點也不奇怪。


站在領導的角度上來看,他也許根本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不要以低頭族的思維來揣度領導,領導比很多人要忙的多,他沒有那麼多閒功夫盯著手機看,也就不可能及時發現工作群裡有不正常的發言。最常見的情況就是,領導抽空打開某信,工作群裡幾百條更新,他看也沒看又忙別的去了。就算看到幾條不對勁的內容,他也沒時間逐條查閱,自然無法作出表態。

不要以為這是不可能的情況,領導真的不會像某些人那樣隨時刷手機的。我一般每天也只是偶爾打開通信軟件,中間很多條信息根本不會細看,也錯過不少紅包。如果有多條語音內容的話,更是懶得點開去聽。我並不擔心會影響工作,反正重點工作最終還是要落到線下來辦的。

第三,領導不想在群裡公開表態。

這種在群裡公開扯皮的事情,肯定會讓領導內心不爽。他之所以不說話,也不是裝作不知道,而是不想公開對這件事作出表態。

除了領導不想管這種情形之外,更多領導考慮的比較深遠。既然下屬敢無所顧忌地在群裡公開抱怨推責,那說明論戰雙方都有自己的底氣。領導的任何肯定或批評,都有可能被視為處事不公,這樣會讓領導的權威受損,下屬的積極性也被挫傷。所以,領導一般不會在公開場合處理下屬之間的矛盾,而是在私下場合進行調查調解,簡單地在群裡發言是無法妥善解決矛盾的。如果領導在群裡被頂撞,那更是得不償失了。

還有,領導不願輕易留下記錄。

出於謹慎小心的工作習慣,很多領導都非常注意不肯授人以柄。領導如果在群裡對一些事件發聲,因為是即時表態,很容易考慮不周或認知偏頗,那就會留下公開的信息被人保留。一旦遇到某些特殊情況,也許這些言辭就會成為別人的攻擊證據。

為了避免匆忙表態產生失誤,給自己造成不良影響,領導們一般不會馬上在群裡就作出反應。暫時沉默是最安全穩妥的方法。

總之,有下屬在工作群裡扯皮推諉,領導之所以沒有及時在群裡發言,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領導不當回事外,主要還是領導為了避免草率表態產生負面影響,所以暫時保持沉默。待弄清楚事情來龍去脈之後,領導會再作打算。

以上為個人觀點,歡迎討論留言。我是職場本紀,篤行職場十幾年的管理人士,關注我分享更多職場智慧。

職場本紀


一般情況下,員工在工作群裡相互抱怨推卸責任,如果領導能發聲制止一下,說明這些相互抱怨,推卸責任的員工還是有救的,否則,領導就是在等待合適的機會處理這些人。

這些在工作群裡公開相互抱怨,推卸責任的員工,不能不說情商和智商低到了極點。你不知道職場中有一句忠告:永遠不要在同事面前抱怨公司,因為有一天可能為了利益,你們反目成仇。一定要記住:職場是殘酷的,某些時候甚至是“黑暗”的,要想在其中生存發展,必須深刻地解讀它的遊戲規則。

明面上的規則叫“規章”,它是一種制度,而暗地裡的規則叫“潛規則”,潛規則是一種生存遊戲。制度是人人都必須遵守的底線規則,而讀懂遊戲規則的人才能活得自由自在,走上人生巔峰。

針對題主公司的這些同事在工作群裡公開相互抱怨,推卸責任,這就是與公司唱反調,說的更為嚴重一點,就叫“公開不給領導面子” 那麼,這樣的行為都暗含了那些職場潛規則呢?

潛規則一:在公開場合相互抱怨,推卸責任,就是與領導為敵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領導,員工每天因為工作上的問題,在你能看的見的地方一直抱怨個不停,並且還推卸自己的責任,你作何感受?估計很多領導有這樣的感受:

  1. 對這些員工是失望至極。

  2. 認為這些員工沒有擔當。

  3. 公開在自己面前相互抱怨,這就是不把領導放在眼裡,與領導為敵。

其中第3點是最致命的,如果一個公司的員工與領導為敵,領導還怎麼去分配工作,還怎麼去做工作中的輔導和監控?這些恐怕都是空談了。縱使領導不對,員工也可以私下去找領導溝通,這些在公開場合相互抱怨的員工,明面上是在發牢騷,實則就是發洩對領導的不滿情緒,如果領導發現了你與他為敵,請問你在職場上還有發展的餘地嗎?

與領導為敵,領導的內心涼涼的,當公司有好的資源,好的晉升機會,好的福利的時候,領導還會願意去給你爭取嗎?

  • 與領導為敵,你敢保證領導不會在工作中給你找小九九嗎?


  • 與領導為敵,當你有什麼困難的時候,領導還會幫助你嗎?

所以,作為職場人,不要在公開場合相互抱怨,推卸責任,否則,領導不會讓你有好日子過的,這與領導是好是壞沒有多大關係,領導畢竟也是人,有七情六慾,這是潛規則你懂得。

潛規則二:領導不出聲,就是在給你機會

公司有兩位老大姐,在平時的工作中,就喜歡抱怨來抱怨去的,並且把薑還是老的辣,表現的淋漓盡致,遇到什麼不利因素的時候,都把自己的責任推卸的一乾二淨。長久以來,公司的副總也都沒有說什麼,當有一天她兩個人因為把共同負責的一項工作搞砸了的時候,兩人就開始大吵大鬧,又開始發揮她們超強的推卸責任的能力。沒想到,這一次,副總直接發飆,把兩人喊道辦公室,不到10分鐘,就給雙雙開除了。

在平時的工作中,你以為領導對員工的抱怨不出聲,只是單純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嗎?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估計離被開除的時間不遠了!領導之所以能成為領導,即使他和你一樣,本質上都是一個打工者,但是他能當上你的領導,肯定是有過人之處的,請不要小看領導們的情商,不比一般人差。

你在公開場合若有如無的抱怨,以及推卸責任,他不是不知道,不明白,而是在給你機會的同時,他也在尋找機會處理你。一旦被領導抓住你致命的錯誤那天,將是你離開公司之日。案例中的兩位老大姐在平時的工作中並不少見,他們自認為聰明伶俐,能夠推卸掉一切責任。其實不然,領導可能在下一個路口等著你,給你一條讓你駛離公司的道路。

潛規則三:管住自己的嘴,別讓抱怨成為別人攻擊你的把柄

職場工作中,一定要多聽少說,管好自己的嘴。俗話說:“禍從口出”,有些人就是因為管不住自己那張說話說不到地方上的嘴,最後給自己招來了禍事。

我們公司的會計就是那樣,有問題不找老闆反映,每次都是牢騷滿腹,在其他人面前抱怨老闆這不是那不是,而且稅務上出了問題,她總能把自己的責任推的一乾二淨。

今年,由於國地稅合併,稅務局稽查出公司好幾年前連續三年沒有報稅,現在不光要補報,還要交上千元的罰款。因為牽扯到罰款的問題,一開始,她不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反而跑去出納哪裡抱怨,說老闆不懂稅務上的事情,這不怪自己之類的負面話。出納早就對她不滿,懟了會計幾句,和會計還吵了幾句。沒想到,出納跑去把會計的話給老闆說了。老闆之前就知道會計愛抱怨,愛傳遞負能量,早就不耐煩了,正好最近別人給他介紹了一個會計,於是,老闆就藉此事把會計給炒了魷魚。

其實,對於漏報稅的事情本來問題就不大,一零年之前稅務上就比較雜亂一些,本次國地稅合併有近百分之六七十的企業都被稽查出了漏報的問題,罰款不是國家國家統一規定的,只是當地稅務局自己規定的,只要找到自己的專管員,就可以順利的補報,解決此事情。會計的智商先不說,她的情商確實令人堪憂!

所以,職場上,不要隨意在同事面前抱怨公司或老闆的不是,否則,你的這些抱怨,將會成為別人攻擊你的把柄。

綜上所述,職場上,請管住自己的嘴,提高自己的情商,不要在同事面前或公開場合發洩你的不滿情緒,不然會給自己埋下禍患,會與領導為敵。最終,惡果只有自己來承受。


筆記簿杏豆


同事在工作群裡互相抱怨推責任,領導一般不出聲,這並不是什麼職場潛規則,而是一種管理方式。領導者所處的地位與眾不同,隨意參與到員工之間的談話之中,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而且最重要的是,領導也希望通過暗中觀察,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再判斷出到底是誰對誰錯,他如果出聲,就會打斷這種交流。


在職場中有許多這樣類似的例子,比如在一場會議上,大家為了一份計劃而吵得不可開交,一般領導都不會主動的開口打斷,而是在邊上聽每個人的意見,最終再得出一個最好的結論。這是一種集思廣益的管理方式,聰明的領導者應該善於聆聽,就是這樣一個道理。既然大家說的都有道理,那麼領導者就不應該盲目的進行獨斷,應該綜合所有人的意見之後,再做出最為明智的判斷,這麼做不僅尊重了所有的員工,也體現了一名領導者應有的素養。


團隊是一個大圈子,而領導是負責領導圈子的一個人,他本身只能算是半個圈內人,因此他並不是那種和員工閒聊的人。他所需要做到的事情,是瞭解掌握事情的來龍去脈,將事情掌控在可控範圍之內,只要事情沒有脫離掌控,那麼就不需要他出面調停。


另外還有一點更重要的,工作群說白了都是些乾巴巴的文字,如果光以文字來推敲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並且做出決斷支持某一方,都是不理智的行為。俗話說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不一定為虛,更別說是這些沒有任何具體表現的文字。


領導者不在工作群裡出聲,只是一種單純的管理方式,他可以通過觀察員工們的聊天,獲取到他想要的信息,然後再結合工作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最終做出判斷。有句話叫做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員工們既然敢在群裡互相抱怨,就證明這並不是什麼大錯,領導不會因此而大動干戈,自然也不會是什麼潛規則。


以上回答供參考!


秋羨職場


當然有潛規則。

工作群裡相互抱怨推卸責任,你一句我一句,群裡一片熱鬧,但往往領導象沒看見似的,一聲不吭。是領導太忙,不知群裡在爭吵嗎?錯!領導其實正在拿著手機關注事態發展。

潛規則一,領導永遠是最後出手的。所以在事態可控範圍內,領導不會輕易表態。爭執是各說各有理,在領導看來,都有責任,如果一定要表態的話,那首先會各打五十大板。這傷各部門士氣的事,領導一般不會幹。

潛規則二,領導永遠是好人。群裡吵得要幹架似的,火燒眉毛了,領導為何還不吭聲?他是在等一個人,他要看這個人的表現,這個人是他的防火牆,這個人,領導演好人時,他住往演壞人。如果這個人到關鍵時候還沒出現,領導會快速平息時態,比如來一句,很晚了,大家早點休息吧,事情明天到會議室說吧。在公司裡,領導如果是總經理,總經理等的人往往是副總或人事經理。這種情況,如果分管副總不回應,人事經理一定要出場的,因為協調各部門關係是人事的職責之一。


職場見證人


不抱怨怎麼能體現出自己的認真負責、努力工作?這種職場宮鬥劇不就是比誰更會演,比誰更能演的時候麼?而領導不就坐看下屬鬥智鬥勇,享受掌握一切的感覺嗎?

一、現在職場宮鬥劇已經從線下演到了線上

以前聊天工具沒那麼發達的時候,大家基本都是通過電話或者面對面的溝通,所以一般在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也難得撕破臉的去爭一些東西。

隨著微信、QQ之類的聊天軟件變成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之後,溝通交流的形式多樣化,反而導致越來越容易撕破臉。

明明就都同在一個辦公室,喊一聲就行了的,偏偏要在網上說。以前辦公室聊點八卦,說說誰的壞話還要顧忌下別人,現在直接拉個小群就開扒了,毫無顧忌。

所以現在在電話或者當面不好說的一些東西,也都統統轉到了線上,轉到了工作群裡面。畢竟線下的觀眾,那麼線上那麼多,而且錯過了還能回放、反覆觀看。

二、同事為什麼演?

演得好,才說明你工作做得認真、做得細、做得好、做得負責。

平時你的工作做得怎麼樣,實際上很難有什麼直觀的體現。一旦有機會在眾人面前展示的時候,必然就是要從各方面的來展示自己的辛勞和負責。

工作做得慢,是因為自己把事情做得細;

不接手某項工作,是因為自己現在現在手裡已經有很多很多的其他事情,每天忙得不可開交,無暇他管;

事情沒進展,是因為現在遇見非常非常大的困難,自己正在逐漸一一克服,馬上就要取得成果。

……

實際他每天到底在幹什麼?玩手機、看視頻還是聊天八卦,誰知道呢?

平時怎麼偷懶不重要,在領導看到的時候忙碌就行了。

三、領導為什麼不管?

1、 領導已經看穿了這些小把戲

領導都是人精,也都是一些員工爬起來的,這些辦公室小伎倆一清二楚,早已看穿了一切。

2、 領導不想管、懶得管

對領導而言,他要的是結果,至於你們中間怎麼推諉扯皮不重要,反正在規定的時間內我要看到我想要的結果,至於你們怎麼扯是你們的事,總會有個結果的。

3、 領導不想表態

領導畢竟起著評判的作用,他一說話大家都要聽。如果表現出對某一方的袒護,容易落人口實,反而不好。如果和稀泥,又怕事情得不到緩解,越鬧越麻煩,乾脆不管了。

4、 領導在享受這種掌控的感覺

隨你們怎麼鬧,都在我的控制之下。實在鬧不出結果,還得來找我做裁判,才是我這個領導該有的重要性和權力的體現。

5、 領導在通過其他方式處理

在群裡打字、發語音不免像動物園裡面的猴子一樣被人圍觀。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或許領導正在逐個打電話、核實情況,溝通處理呢!

總結來說,在群裡推諉扯皮的,能放到這種環境上說的,都不會是太嚴重的事情,真要嚴重的早就當面鬧起來了,還用著網上慢吞吞的打字發語音。不過都是在趁勢演一波而已。
而領導不處理,也許都是有各種原因。無論哪種均有自己的決斷,我們作為旁觀者不參與、不傳言即可。

更多精彩好書解讀,職場攻略、精彩品評請關注本頭條號“經管勵志書籍評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