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在公司工作群里互相抱怨推责任,为什么领导一般不出声呢?有什么职场潜规则吗?

职场三哥


您好!没什么潜规则,职场老鸟分析一下就明白了:只能说这几个同事的职场情商有限。而站在领导的角度, 不出声是正确,也是最好的处理方式。里面倒没有什么潜规则,只是对于员工来说,在工作群上发言要有所注意。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解答:

  1. 为什么说不出声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2. 从领导的角色,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更佳
  3. 从员工的角色,在工作群上发言注意哪些规则

领导不必出声,就是最好的处理方法,留待正规的工作场合处理

如果只是几个同事在群里讨论,相互推却责任,领导也根本没有出声和处理的必要,记住这几个同事便是了,以后不能重用。因为他们的职场情商太弱。

如果是很多同事的讨论,且形成小团队,相互推却责任,那么领导还是有必要介入管理,只不过,不必在群里出声,原因主要有:

  1. 群里的讨论无法让领导知道事情的实际情况,此时不必出声,留待之后了解真实情况后,再介入:
  2. 任由员工讨论,领导静观,能了解到更多情况,领导一出声,员工反而不敢发言;
  3. 工作群非正规的工作场合,领导在群里出声做出处理,不但没有正式的氛围,而且容易引起误解。

因此,领导不必出声,其实是从管理的角度去考虑的。当然,也有可能是领导根本不会看群里的信息。

从领导的角色,先了解事情真相,再与当事人面谈,强调禁止在工作群上讨论工作责任

对于这种情况,领导在时候先找中层管理者汇报事情的经过,了解到事情的真实情况,再与讨论的员工进行面谈,如人数较多,则进行会议面谈。

  1. 如并非什么大事,则不必纠结于谁的责任,反而要提醒,甚至于警告员工,以后禁止在工作群上讨论工作责任,公司自有问责机制。
  2. 如此事的责任较大,则组织几个中层管理者建立监督小组,对此事进行一个调查,形成报告上交给领导,领导根据公司的问责机制进行处理。

最后,公司工作群上主要是员工沟通的平台,工作责任的讨论会营造起紧张的沟通氛围,破坏群里的和谐,让更多员工以后不敢轻易在群里发言。

因此,不管用哪种方式进行处理,领导在处理后必须站出来,强调以后禁止所有员工在群里讨论工作责任问题,杜绝此事再此发生。

从员工的角度,在群里发言要注意以工作沟通、汇报为主,不参与没必要的讨论

事实上,工作群绝不是提供给大家聊天的地方,而是用于工作沟通、汇报的地方。

所以身为员工,在工作群里,按照公司相关沟通、汇报制度定期发言外,不要参与太多没必要的讨论,尤其是与工作无关的讨论。

比如像我以前所在的公司,就会规定员工每周一上午上班,先在工作群里汇报自己的本周工作计划。每周五下午上班,汇报自己本周的工作情况。

我们一般就按照这一制度进行汇报,偶尔需要进行某些工作的沟通时,也会在群里讨论,但都很注意简洁沟通,不说废话。

欢迎【关注】学习委猿,15年时间从小白奋斗进化到财富自由,现从事职场进化论研究,每日分享职场干货,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或启发。

学习委猿


这事当年我也琢磨很很久,为啥群里同事们出现矛盾了,领导都不喜欢主动出声?后来我自己当了领导,再出现类似的情形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也和当年自己的领导一样,不喜欢先出声。

你要说是职场潜规则,倒也不算,更多意义上我认为是一种管理的智慧。

就这个话题,我说个人的三点看法。

一、领导不喜欢急着出声,是想先把事实搞明白

群里员工们相互抱怨、推脱,可领导却没有动静。你以为是真的没有动静吗?才不是呢!

领导可能就拿着手机一个人在认真琢磨和思考着:这件事为何会引起员工之间矛盾?到底谁的错?我该如何出面调节?

越是无声,其实领导的内心越是激烈地在思考!

我做员工的时候是想着的是”群里都吵成这样了,领导怎么还能如此淡定呢?“

可我做了领导以后,想着的却是”事情都没有搞明白,我怎么能表明立场呢?太不负责任了!“

站的立场角度不同,对待同样一件事情可能就有完全不同的考虑。也只有你真正做领导遇到了,才有切身体会。

二、领导一旦出声,这事就有初步基调了,之后想再推翻就挺不容易

有些领导碰到此类情况,性子是比较急躁的,比如张三和李四两个员工在群里闹矛盾,领导平时和张三关系好,于是果断帮张三站台,群里其他的员工就看出领导的一个姿态了。

实际上,张三未必就全部有理。而领导这一表态后,就等于事情没了回旋余地。这对另一个当事人李四来说可能心理打击就很大!他会认为领导公开偏袒张三,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很可能李四在以后工作中就不会那么积极做事,乃至离职都有可能。

除了对李四的影响,其他群里的围观同事也会有不同想法,领导个人在他们心目中的管理形象会有所下滑,权威性不但得不到强化反而是弱化了的。

我以前的领导就曾经教过我这一点,他说:你将来自己做领导了,一定要做事公正公平,如果你在下属面前一碗水端不平的,别人肯定不会服你!

后来我牢记了这句话,所以出现群里闹矛盾这种情况,我一般会把事情搞明白,想清楚我该怎么说话,避免伤及无辜的员工,最后再考虑发言。

三、领导不出声,未必代表不处理

其实你看群里一些领导平时不怎么说话,并不代表他不关心群里的事情。也许他是比任何一个员工都更在意。

只不过每个领导处理问题的风格有所不同,一部分领导喜欢群里沟通来解决问题,还有一部分领导喜欢群外单独解决问题的。

我现在公司有个领导就是如此,他平时都是潜水状态,很少在网络上发言表达意见。但他看到问题以后,总还是第一时间联系下属,一般是电话的形式多,问问事情的原委,然后表达下他的一些观点,争取私下把矛盾化解掉。甚至到了公司上班以后,单独把当事人叫到办公室去面谈。

我认为这样的领导其实是有大智慧的,他懂得控制事态的发展,单独沟通来解决问题。

人都是好面子的,作为领导,话语权大,员工们也都期盼着领导袒护自己,所以群里表达意见确实容易说错了话。

处理的手段很多种,润物细无声才是管理的高境界!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作者:丁路遥知事,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职业规划师,高级培训师,领英、猎聘、智联、GHR等多家头部平台签约作者。欢迎点击关注我。

丁路遥知事


我是美瑾之年,十余年工作经验,为您解答:同事在公司工作群里互相抱怨,推责任,领导一般不出声。这谈不上是什么职场潜规则,只是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不应该在工作群里有情绪,领导不会像家长那样去解决人跟人之间的问题。换言之,领导一般对事不对人,如果这件事情谁没有处理好,领导心中有数。同事们怎么在工作群里互相抱怨,推责任,都没有用。领导不会当众去表达他的立场和态度。

01

职场上,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首先,推责任是非常不成熟的做法。领导看在眼里也不会出声,不应当众去表达他的立场和态度,以免有失偏颇。

事情没做好,同事之间在工作群里互相推诿责任,是非常不成熟的做法。

若是领导在工作群中表达他的立场,一来可能造成误判,二来容易让其他同事误以为这么做可以引起领导重视,争相效仿。

职场上,做人比做事更重要。事情做得好不好,其实没那么重要,领导说你做得好,你做得就好,领导说你做得不好,你做得再好也没用。

所以在职场上,要先学会做人,再把事情做好,让别人去认可你。



02

遇到这种事情,一般领导会怎么处理

首先,在群里公然互相推诿责任,相当于逼宫,也就是逼领导做决策,让领导来判断说到底是谁的责任。

领导为什么不出声呢?他没有必要被逼到刀口上来处理这件事情。

领导没有那么多时间看信息,即便看了也会先暂时放一放,等到处理完手头上比较重要的事情后,才会来处理这件互相推诿的事。

1、情商高的领导,遇到不重要的矛盾,会直接当做看不见;

2、会在群里批评这两位同事的领导,情商不高,跟着难受;

3、中规中矩的领导,群里不做声,但私底下会批评那两个互相推诿的同事,这较为常见。

03

遇事,作为下属应该怎么保护自己

在群里互相推诿是最笨的行为,一来表现情商低,二来也争不出高下,还让身边的人看笑话。



遇到同事之间的矛盾,应先分析事情的严重性,尽可能私下处理。不重要的事情则直接忽略,领导最讨厌爱打小报告的人。

1、先分事情的轻重缓急,看清事情的重要程度;

2、静观其变,千万不要去争,等对方先暴露自己的缺点;

3、只要你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是你的责任,领导也不会轻易说你;

4、如遇对方胡搅蛮缠,则应表现出气度;

5、工作群里若是找茬,就回复一句“正在忙手头上的工作”。

04

怎么客观看待这一现象

一个人要是有点情商,便不会在工作群里发泄,心智不成熟是职场大忌。

领导不做声,不代表他看不到,必要时才会处理这些琐事。

通常会直接去处理琐事的领导,要么很清闲,要么不分场合,自揭管理短板。


我是美瑾之年,专注职场领域的成长,关注我,和我一起成长吧。


美瑾之年


面对员工在群里互相推诿,领导不出声,证明你的领导很懂得管理。首先,我们先分析原因,再推算出应该如何做。


领导面对员工的矛盾,不作声,原因有2个:


原因一:不表态是不想给员工错觉,他站队了

对于管理者来说,处理内部的矛盾,是一个难题,非常考验领导的管理能力。但是,当矛盾发生时,领导一般都是隔山观虎斗,会看看员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弄清楚缘由,才好判断。


在这一切未有答案之前,领导都不会出声,而且!即使知道了谁是谁非,领导也不会出声,为什么?他不想公开表露自己的态度,让下属们觉得他站队了,偏向另外一方,这样团队的凝聚力就容易发生破裂。因此,一般情况下,领导都不会公开表态。


原因二:本着“矛盾不宜公开处理”的原则

领导很聪明,他知道,哪些事情要私底下进行,哪些事情要公开表扬。这点对于管理者来说,是一门艺术。得民心者得天下,揭人短容易失去民心。因为,一般情况下,凡是下属有矛盾,领导都本着“矛盾不宜公开处理”的原则,虽然他眼看下属争得你死我活,但是,暗地里,领导已经自有处理的分寸。


领导面对员工之间互相诋毁,要如何管理?


做法一:私下逐一沟通

通常来说,领导应该第一步是分别找到矛盾双方进行谈话。分别了解清楚他们到底发生什么事了。这时候,容易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领导还需要向旁边的员工打听一下事情的缘由,有一个中肯的答案。


做法二:私下明确自己的立场

通过第一步了解后,第二步做法是领导需要召集两位当事人在一起进行沟通。在三人单独相处的空间中,领导可以对这件事进行表态,明确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并给予期望。但最好不去评论员工的对错,否则失去任何一方,领导的管理都会发生失衡。


做法三:创造机会,让闹矛盾的双方进行合作

双方闹矛盾,大部分原因是互不了解,于是才会凭借主观和先入为主的想法产生厌恶和妒忌的情绪。如果领导让双方进行合作,充分了解对方,这样,反而会促成一次次的合作成功。


最好是让双方有多点交流、面谈、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共同开发一个项目,有了共同的利益,双方的矛盾也会减少。


大部分职场的矛盾,都源于交流的不足。因此,领导遇到这种情况,做好就是通过以上三种做法来缓解。


以上是我的愚见,同意的请点赞哦,谢谢。


关注我@羊仔的职场之路,职场无小事,处处大道理,每天分享一点点,每次进步一点点。

羊仔的职场之路


同事在公司工作群里互相抱怨推责任,此举等同在全体人员面前公开自己与他人的矛盾,如此不顾影响可见其情商之低,智商堪忧,愚蠢之极!

领导之所以不出声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忙,没有空搭理他们

领导身上责任重,工作量大,每天的工作日程都是安排得满满的;除非公司有在工作群里发布公告,他们才会去看平时根本无暇顾及!

就算领导知道、看到有两个员工在群里互相抱怨推责任,当时他们也未必有时间去处理这个事情;因为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二、未影响大局,静观其变

领导看到两个员工在工作群里互相抱怨推责任,且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并不影响大局,也就没有搭理他们。

领导暂不表态,静静的在手机屏幕前观望;他们想也好趁此机会观察两位当事人平时被隐藏的一面;顺便观察一下其他人对他们的反应,可谓一石多鸟,机会难得!

三、狗咬狗呀,何必引火上身

他们情商低、智商低,才会干出这样的事情,何况他们正吵在兴头上指不定逮到谁就咬谁,在这种情况去搭理他们是有风险!

万一他们的疯劲一上来朝你攻击,你这不是在引火上身吗?群里那么多人看着,你说你是“应战”还是“不应战”?这不就让自己骑虎难下了嘛!若是应战,面对他或他们不但耗时费力,且还不一定能在工作群里向他们把道理讲通;要是讲不通那你就太被动!你就算把道理给他们讲通了,你也不能算赢而是应该的!

四、大领导没发话有所顾虑

别忘了大领导也在工作群里,且还没发声呢!不妨想想为什么他还没发声?是在忙吗?不在线吗?还是在默默地关注着!

假设他正在透过手机屏幕观察每一个人的反应,那你自问一下贸然出手处他们之间抱怨推责合适吗?会不会让大领导觉得你的工作量不够大,所以才有这么多的时候用手机,玩手机!如果你没有及时处理好,大领导在看着呢;当然你要是处理好了,大领导也在看着;这个风险值得冒吗?这些都是各领导们之间的顾虑!

五、人多嘴杂场面不好控制

公司工作群里人太多,在群里处理员工之间的磨擦,场面比较不好控制!你在群讲的话不只是当事人看得到,群里所有人都看得到;不只是看得到,而且还能"点评"你!

到时候就麻烦了,你出面处理他们的抱怨推责,他们没反应;而旁观者却开始"点评"你,甚至挑唆你;你稍微一个不克制,就由调解者变成当事人,说不定还会演变成工作群"混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在日常管理中多少都会有人与你发生摩擦,鉴于你的权威他们不敢当面反击你,现在倒好了他们在群里逮住机会了!尴尬了吧,说不定大领导就在手机屏幕前看着呢,多被动呀!

综上所述就是领导一般不发声的五个原因;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潜规则的痕迹!

【诸葛明职场教练观点延伸】

我们认为如果领导发现有人在工作群抱怨推责任,争吵,基本上都不会选择在群里处理;而是会在私下@他们,或者直接告知他们的直属领导由他们去处理!而直属领导通常会打电话通知他们到办公室,然后关紧门处理!


诸葛明职场教练


在工作群里扯皮,如同在小区门口吵架,这种不顾影响的行为实在太另类。在领导眼里,要么当作小孩打闹般的小事懒得出声,要么就是为了保持领导权威暂时沉默以对。采取冷眼旁观的策略,对领导来说,一般是理智地选择。

所有人都知道工作群里也有领导,这是一个信息公开的所在。正常情况下,没人会在工作群里上演撕逼互怼的闹剧,这样不但公开了自己与同事的矛盾,而且让自己有可能被领导贴上“老油条”的负面标签。

我觉得能在工作群里公开互相指责,应该是两种情况下会产生:

  1. 确实是有不能忍的同事无惧大家围观,冒着让领导不爽的风险,也要与别人争个曲直;

  2. 团队内部矛盾已经进入公开化,在工作群里互相指责习以为常,甚至专门让领导看的。

除了打鸡血派任务外,领导们平时都很少在群里发言,如今遇到有下属公开互相扯皮,更加会慎言装睡了。

下属推诿责任互相抱怨,为什么领导不在群里表态呢?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领导懒得管。

也许真相就是这么搞笑,领导压根没把这件事当回事儿!领导处在比较高的位置,他关心的是公司大的方向或者宏观事务,对于内部的细节并不会太在意。基本上,稍微有点头脑的领导都会遵循"抓大放小“原则,他重点关注自己负责的整体目标。

下属间有点摩擦矛盾,这不是职场上最常见的小事吗?在大部分领导眼中,一团和气并不是好事,让他们闹点矛盾可以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而且有利于领导的平衡管理。所以,让他们吵吵也不是坏事,领导才懒得管呢。

第二,领导没空管。

一群手持手机的职场吃瓜群众,在闲看群里上演扯皮大戏的时候,心里估计都在激动地等着领导降下雷霆之罚。可惜大多数时候都等来失望,领导的表现往往是没有表现。这一点也不奇怪。


站在领导的角度上来看,他也许根本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不要以低头族的思维来揣度领导,领导比很多人要忙的多,他没有那么多闲功夫盯着手机看,也就不可能及时发现工作群里有不正常的发言。最常见的情况就是,领导抽空打开某信,工作群里几百条更新,他看也没看又忙别的去了。就算看到几条不对劲的内容,他也没时间逐条查阅,自然无法作出表态。

不要以为这是不可能的情况,领导真的不会像某些人那样随时刷手机的。我一般每天也只是偶尔打开通信软件,中间很多条信息根本不会细看,也错过不少红包。如果有多条语音内容的话,更是懒得点开去听。我并不担心会影响工作,反正重点工作最终还是要落到线下来办的。

第三,领导不想在群里公开表态。

这种在群里公开扯皮的事情,肯定会让领导内心不爽。他之所以不说话,也不是装作不知道,而是不想公开对这件事作出表态。

除了领导不想管这种情形之外,更多领导考虑的比较深远。既然下属敢无所顾忌地在群里公开抱怨推责,那说明论战双方都有自己的底气。领导的任何肯定或批评,都有可能被视为处事不公,这样会让领导的权威受损,下属的积极性也被挫伤。所以,领导一般不会在公开场合处理下属之间的矛盾,而是在私下场合进行调查调解,简单地在群里发言是无法妥善解决矛盾的。如果领导在群里被顶撞,那更是得不偿失了。

还有,领导不愿轻易留下记录。

出于谨慎小心的工作习惯,很多领导都非常注意不肯授人以柄。领导如果在群里对一些事件发声,因为是即时表态,很容易考虑不周或认知偏颇,那就会留下公开的信息被人保留。一旦遇到某些特殊情况,也许这些言辞就会成为别人的攻击证据。

为了避免匆忙表态产生失误,给自己造成不良影响,领导们一般不会马上在群里就作出反应。暂时沉默是最安全稳妥的方法。

总之,有下属在工作群里扯皮推诿,领导之所以没有及时在群里发言,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领导不当回事外,主要还是领导为了避免草率表态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暂时保持沉默。待弄清楚事情来龙去脉之后,领导会再作打算。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讨论留言。我是职场本纪,笃行职场十几年的管理人士,关注我分享更多职场智慧。

职场本纪


一般情况下,员工在工作群里相互抱怨推卸责任,如果领导能发声制止一下,说明这些相互抱怨,推卸责任的员工还是有救的,否则,领导就是在等待合适的机会处理这些人。

这些在工作群里公开相互抱怨,推卸责任的员工,不能不说情商和智商低到了极点。你不知道职场中有一句忠告:永远不要在同事面前抱怨公司,因为有一天可能为了利益,你们反目成仇。一定要记住:职场是残酷的,某些时候甚至是“黑暗”的,要想在其中生存发展,必须深刻地解读它的游戏规则。

明面上的规则叫“规章”,它是一种制度,而暗地里的规则叫“潜规则”,潜规则是一种生存游戏。制度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底线规则,而读懂游戏规则的人才能活得自由自在,走上人生巅峰。

针对题主公司的这些同事在工作群里公开相互抱怨,推卸责任,这就是与公司唱反调,说的更为严重一点,就叫“公开不给领导面子” 那么,这样的行为都暗含了那些职场潜规则呢?

潜规则一:在公开场合相互抱怨,推卸责任,就是与领导为敌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领导,员工每天因为工作上的问题,在你能看的见的地方一直抱怨个不停,并且还推卸自己的责任,你作何感受?估计很多领导有这样的感受:

  1. 对这些员工是失望至极。

  2. 认为这些员工没有担当。

  3. 公开在自己面前相互抱怨,这就是不把领导放在眼里,与领导为敌。

其中第3点是最致命的,如果一个公司的员工与领导为敌,领导还怎么去分配工作,还怎么去做工作中的辅导和监控?这些恐怕都是空谈了。纵使领导不对,员工也可以私下去找领导沟通,这些在公开场合相互抱怨的员工,明面上是在发牢骚,实则就是发泄对领导的不满情绪,如果领导发现了你与他为敌,请问你在职场上还有发展的余地吗?

与领导为敌,领导的内心凉凉的,当公司有好的资源,好的晋升机会,好的福利的时候,领导还会愿意去给你争取吗?

  • 与领导为敌,你敢保证领导不会在工作中给你找小九九吗?


  • 与领导为敌,当你有什么困难的时候,领导还会帮助你吗?

所以,作为职场人,不要在公开场合相互抱怨,推卸责任,否则,领导不会让你有好日子过的,这与领导是好是坏没有多大关系,领导毕竟也是人,有七情六欲,这是潜规则你懂得。

潜规则二:领导不出声,就是在给你机会

公司有两位老大姐,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喜欢抱怨来抱怨去的,并且把姜还是老的辣,表现的淋漓尽致,遇到什么不利因素的时候,都把自己的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长久以来,公司的副总也都没有说什么,当有一天她两个人因为把共同负责的一项工作搞砸了的时候,两人就开始大吵大闹,又开始发挥她们超强的推卸责任的能力。没想到,这一次,副总直接发飙,把两人喊道办公室,不到10分钟,就给双双开除了。

在平时的工作中,你以为领导对员工的抱怨不出声,只是单纯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估计离被开除的时间不远了!领导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即使他和你一样,本质上都是一个打工者,但是他能当上你的领导,肯定是有过人之处的,请不要小看领导们的情商,不比一般人差。

你在公开场合若有如无的抱怨,以及推卸责任,他不是不知道,不明白,而是在给你机会的同时,他也在寻找机会处理你。一旦被领导抓住你致命的错误那天,将是你离开公司之日。案例中的两位老大姐在平时的工作中并不少见,他们自认为聪明伶俐,能够推卸掉一切责任。其实不然,领导可能在下一个路口等着你,给你一条让你驶离公司的道路。

潜规则三:管住自己的嘴,别让抱怨成为别人攻击你的把柄

职场工作中,一定要多听少说,管好自己的嘴。俗话说:“祸从口出”,有些人就是因为管不住自己那张说话说不到地方上的嘴,最后给自己招来了祸事。

我们公司的会计就是那样,有问题不找老板反映,每次都是牢骚满腹,在其他人面前抱怨老板这不是那不是,而且税务上出了问题,她总能把自己的责任推的一干二净。

今年,由于国地税合并,税务局稽查出公司好几年前连续三年没有报税,现在不光要补报,还要交上千元的罚款。因为牵扯到罚款的问题,一开始,她不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跑去出纳哪里抱怨,说老板不懂税务上的事情,这不怪自己之类的负面话。出纳早就对她不满,怼了会计几句,和会计还吵了几句。没想到,出纳跑去把会计的话给老板说了。老板之前就知道会计爱抱怨,爱传递负能量,早就不耐烦了,正好最近别人给他介绍了一个会计,于是,老板就借此事把会计给炒了鱿鱼。

其实,对于漏报税的事情本来问题就不大,一零年之前税务上就比较杂乱一些,本次国地税合并有近百分之六七十的企业都被稽查出了漏报的问题,罚款不是国家国家统一规定的,只是当地税务局自己规定的,只要找到自己的专管员,就可以顺利的补报,解决此事情。会计的智商先不说,她的情商确实令人堪忧!

所以,职场上,不要随意在同事面前抱怨公司或老板的不是,否则,你的这些抱怨,将会成为别人攻击你的把柄。

综上所述,职场上,请管住自己的嘴,提高自己的情商,不要在同事面前或公开场合发泄你的不满情绪,不然会给自己埋下祸患,会与领导为敌。最终,恶果只有自己来承受。


笔记簿杏豆


同事在工作群里互相抱怨推责任,领导一般不出声,这并不是什么职场潜规则,而是一种管理方式。领导者所处的地位与众不同,随意参与到员工之间的谈话之中,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而且最重要的是,领导也希望通过暗中观察,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判断出到底是谁对谁错,他如果出声,就会打断这种交流。


在职场中有许多这样类似的例子,比如在一场会议上,大家为了一份计划而吵得不可开交,一般领导都不会主动的开口打断,而是在边上听每个人的意见,最终再得出一个最好的结论。这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管理方式,聪明的领导者应该善于聆听,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既然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么领导者就不应该盲目的进行独断,应该综合所有人的意见之后,再做出最为明智的判断,这么做不仅尊重了所有的员工,也体现了一名领导者应有的素养。


团队是一个大圈子,而领导是负责领导圈子的一个人,他本身只能算是半个圈内人,因此他并不是那种和员工闲聊的人。他所需要做到的事情,是了解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将事情掌控在可控范围之内,只要事情没有脱离掌控,那么就不需要他出面调停。


另外还有一点更重要的,工作群说白了都是些干巴巴的文字,如果光以文字来推敲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且做出决断支持某一方,都是不理智的行为。俗话说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不一定为虚,更别说是这些没有任何具体表现的文字。


领导者不在工作群里出声,只是一种单纯的管理方式,他可以通过观察员工们的聊天,获取到他想要的信息,然后再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最终做出判断。有句话叫做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员工们既然敢在群里互相抱怨,就证明这并不是什么大错,领导不会因此而大动干戈,自然也不会是什么潜规则。


以上回答供参考!


秋羡职场


当然有潜规则。

工作群里相互抱怨推卸责任,你一句我一句,群里一片热闹,但往往领导象没看见似的,一声不吭。是领导太忙,不知群里在争吵吗?错!领导其实正在拿着手机关注事态发展。

潜规则一,领导永远是最后出手的。所以在事态可控范围内,领导不会轻易表态。争执是各说各有理,在领导看来,都有责任,如果一定要表态的话,那首先会各打五十大板。这伤各部门士气的事,领导一般不会干。

潜规则二,领导永远是好人。群里吵得要干架似的,火烧眉毛了,领导为何还不吭声?他是在等一个人,他要看这个人的表现,这个人是他的防火墙,这个人,领导演好人时,他住往演坏人。如果这个人到关键时候还没出现,领导会快速平息时态,比如来一句,很晚了,大家早点休息吧,事情明天到会议室说吧。在公司里,领导如果是总经理,总经理等的人往往是副总或人事经理。这种情况,如果分管副总不回应,人事经理一定要出场的,因为协调各部门关系是人事的职责之一。


职场见证人


不抱怨怎么能体现出自己的认真负责、努力工作?这种职场宫斗剧不就是比谁更会演,比谁更能演的时候么?而领导不就坐看下属斗智斗勇,享受掌握一切的感觉吗?

一、现在职场宫斗剧已经从线下演到了线上

以前聊天工具没那么发达的时候,大家基本都是通过电话或者面对面的沟通,所以一般在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难得撕破脸的去争一些东西。

随着微信、QQ之类的聊天软件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之后,沟通交流的形式多样化,反而导致越来越容易撕破脸。

明明就都同在一个办公室,喊一声就行了的,偏偏要在网上说。以前办公室聊点八卦,说说谁的坏话还要顾忌下别人,现在直接拉个小群就开扒了,毫无顾忌。

所以现在在电话或者当面不好说的一些东西,也都统统转到了线上,转到了工作群里面。毕竟线下的观众,那么线上那么多,而且错过了还能回放、反复观看。

二、同事为什么演?

演得好,才说明你工作做得认真、做得细、做得好、做得负责。

平时你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实际上很难有什么直观的体现。一旦有机会在众人面前展示的时候,必然就是要从各方面的来展示自己的辛劳和负责。

工作做得慢,是因为自己把事情做得细;

不接手某项工作,是因为自己现在现在手里已经有很多很多的其他事情,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无暇他管;

事情没进展,是因为现在遇见非常非常大的困难,自己正在逐渐一一克服,马上就要取得成果。

……

实际他每天到底在干什么?玩手机、看视频还是聊天八卦,谁知道呢?

平时怎么偷懒不重要,在领导看到的时候忙碌就行了。

三、领导为什么不管?

1、 领导已经看穿了这些小把戏

领导都是人精,也都是一些员工爬起来的,这些办公室小伎俩一清二楚,早已看穿了一切。

2、 领导不想管、懒得管

对领导而言,他要的是结果,至于你们中间怎么推诿扯皮不重要,反正在规定的时间内我要看到我想要的结果,至于你们怎么扯是你们的事,总会有个结果的。

3、 领导不想表态

领导毕竟起着评判的作用,他一说话大家都要听。如果表现出对某一方的袒护,容易落人口实,反而不好。如果和稀泥,又怕事情得不到缓解,越闹越麻烦,干脆不管了。

4、 领导在享受这种掌控的感觉

随你们怎么闹,都在我的控制之下。实在闹不出结果,还得来找我做裁判,才是我这个领导该有的重要性和权力的体现。

5、 领导在通过其他方式处理

在群里打字、发语音不免像动物园里面的猴子一样被人围观。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或许领导正在逐个打电话、核实情况,沟通处理呢!

总结来说,在群里推诿扯皮的,能放到这种环境上说的,都不会是太严重的事情,真要严重的早就当面闹起来了,还用着网上慢吞吞的打字发语音。不过都是在趁势演一波而已。
而领导不处理,也许都是有各种原因。无论哪种均有自己的决断,我们作为旁观者不参与、不传言即可。

更多精彩好书解读,职场攻略、精彩品评请关注本头条号“经管励志书籍评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