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高統治者為什麼能共苦而不能同甘?

jinwen5145


關於這個問題,歷史上有很多經典的話,像兔死狗烹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話了,而且歷史上很多帝王都有過猜忌功臣的舉動,甚至出現大肆屠殺功臣的情況,最被大家熟知的就是劉邦和朱元璋了,跟隨他們倆打天下的功臣們,也是最能夠體會狡兔死走狗烹的,當然還有一個統治者也很出名,這個人就是勾踐了,幫助他復國甚至一雪前恥滅掉吳國,但是最後最大的兩個功臣,一個范蠡提前看透了勾踐的為人,在功成名就之後跟著西施泛舟西湖了(一種說法,不過沒有辦法證實真假),而文種沒有聽從范蠡的話,貪圖那份榮譽,最後的下場也就很悽慘了。

那麼為什麼這麼君主只能共苦卻不能夠同甘呢?按照道理而言,這些功臣當初既然選擇了追隨他們的君主,能夠造反的可能性也就不會大,甚至很多功臣都是統治者的親信,但是在他們得到天下的時候,反而猜疑這些功臣,甚至採用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將功臣們殺害,劉邦手下的韓信、彭越等諸侯王被殺,朱元璋手下開國功臣除了幾個早死的人,其他的人基本上都沒有逃過朱元璋手中的屠刀了,也正是因為有著朱元璋和劉邦這樣的君主,方才顯示了劉秀、李世民以及趙匡胤等君主善待功臣的可貴了。

其實,君主們不能夠容忍手下的功臣們,第一個原因自然是這些人實力強大,有可能會造反,以為有造反的實力,這些開國功臣,跟隨君主建功立業,本身的實力在戰爭中建立了自己的勢力,以及有著很高的威望,像韓信在攻佔齊國之後,成為了齊王,在但是已經是除了劉邦和項羽之外,最強大的一股勢力,在打天下的時候,劉邦可以容忍韓信,但是在他獲得天下之後,這些原本的合作伙伴或者重臣,也就成為了新的威脅,依舊是劉邦和韓信的例子,韓信本身軍事能力突出,本身又是諸侯王,也就是他有著造反的實力,如果他要是造反的話,劉邦就算是能夠獲得勝利,對於漢王朝而言,無疑也是雪上加霜,所以在漢朝建立後,劉邦變將韓信調離了他苦心經營的齊國,該封為楚王,這樣的操作也是在削弱韓信的實力了。

第二點就是就算這些功臣沒有造反的心思,可能誰也不能夠保證他身邊的其他人沒有這份心思,最典型的可能就是趙匡胤了,趙匡胤黃袍加身成功取代後周,雖然趙匡胤稱帝的舉動,本身就是他謀劃的,但是這個事情也說明了,如果他手下大臣身邊人,也想要建立一份擁立之功的話,是很可能勸他們的主公謀反的,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時候,給手下這些武將功臣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些武將們雖然是五大三粗的武人,但是這個淺顯的道理他們是明白的,而古代這些能夠成為皇帝的人,有幾個皇帝是傻子,就是精明的人物,這個道理他們怎麼會不懂呢?就算這些功臣沒有造反之心,可是他們的後人呢?

就算是李世民手下的功臣,比如侯君集,這是李世民最信任的武將之一,當初一起打天下,玄武門之變時與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都是最大的功臣,就是因為在打了勝仗滅了高昌國之後,因為私自吐下寶物被彈劾下獄,雖然李世民還是赦免了他,但是就是這次經歷讓他心懷怨恨,也就有了不臣之心,甚至參與到李承乾謀反案中,想要幫助李承乾在發動一次玄武門之變,所以這樣的事情,皇帝們怎麼可能沒有防備呢?可以說侯君集原本是李世民的鐵桿追隨者,就是這樣的功臣,不也是潛在的威脅嗎?當然我們能夠看到李世民對於侯君集的喜愛,面對這樣的背叛,李世民還是不想要殺他,最後還是其他大臣的反對,才讓李世民做出了處死侯君集的決定,但是臨終前還是答應侯君集,保全子孫的性命,更是留下了永遠不去凌煙閣的決定。

第三點就是擔任繼任君主無法震懾老臣,可以說朱元璋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的大肆屠殺開國功臣的時候,皇太子朱標已經去世了,他選擇的繼承人並不是某個皇子,而是皇孫朱允炆,一個年輕的繼承人,能夠震懾住這些功高震主的功臣們嗎?藍玉死的那麼慘,其實就是因為擔心無法被皇孫朱允炆壓制,要知道最開始藍玉可是朱標的最親信的武將,如果朱標沒有病逝的話,藍玉就是朱元璋留給兒子的一個重要功臣,可是因為要考慮朱家江山,自然選擇殺掉是最穩妥,也是最可靠的方式了。

權力的誘惑有多大,只有這些坐上帝王之位的人,才能夠明白他對於一個人的誘惑,五代十國時期為什麼手下武將們紛紛造反,其中的原因就是皇權對於他們的誘惑太大了,而且自身還具備實力,所以我們能夠看到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的更替不都是後面王朝的武將,推翻前朝的統治,建立了自己的江山嗎?當然後面趙匡胤也是這個操作,只不過玩了一個高明一點的把戲而已。

第四點就是功臣們跟隨君王們一起打天下,他們一路吃過苦,甚至可以說知道追隨的君主是什麼出身,就像劉邦和朱元璋,這些手下的功臣很大一部分都是從小玩到大,都是同鄉的小夥伴們,誰還不知道誰啊,而皇帝們坐上皇位,都是要編造一些詭異的出身,這一點歷史典籍上都有記載,這些看起來非常荒誕的說法,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那是深信不疑的,但是這些功臣們,誰還不知道誰的底細呢?像劉邦和朱元璋都是底層爬起來的皇帝,那些出身和他差不多,甚至比他高貴的功臣們,心中難免沒有一些想法,大家之前身份都差不多,憑什麼現在他爬到那麼高的位置呢?

有著這些權衡,所以帝王們即便是善待功臣們的帝王,通常也不會將權力給與這些功臣,或者逐步收回這些權力,所以我們去看劉秀只留下鄧禹幾個人之外,其他像耿弇等其他雲臺二十八將,不都是封爵賜給大量田宅,並不允許他們接觸權力嗎?趙匡胤的做法和劉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正是這樣,才能夠顯示出李世民對於功臣們的不同了,所以皇帝們只能共苦,不能夠做同甘,在成為皇帝的那一刻,不要說這些功臣了,就是自己的兒子,或者太子都需要猜忌的,而這也是他們自稱寡人的原因了。


語說漫談


老爹的看法:

自私自利是人性,是很難被改變的。同甘共苦的人,都是少數人。絕大多數的人,都只能共苦,無法同甘,古代帝王皆是如此。

當然,也有同甘共苦的人,但是這種人太少了。

從韓信的結局,看古代帝王的冷酷無情

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可以這麼說,沒有韓信,劉邦成不了皇帝。

在劉邦還很弱小的時候,劉邦重用韓信,讓他做自己三軍的統帥,統領自己的所有軍隊。也是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發動奇襲,迅速拿下三秦之地,為劉邦爭奪天下,打下了第一個根據地。

後來韓信帶兵橫掃各路諸侯,基本上大半個的西漢王朝版圖,都是韓信替劉邦打下來的。

就是這樣一個戰功赫赫的功臣,劉邦從一開始的削弱兵權,降低職位,縮小封地,最後逼得韓信謀反,被蕭何誘騙到皇宮中,秘密處死。

真的是,鳥獸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一代名將,最終卻是這樣的下場,足以見古代帝王的冷酷無情。

老爹有話說:我是老爹,一個喜歡研究歷史文化的普通人。有關歷史文化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裡留言,老爹都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為你解答。


老爹有話說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意思是說,一個人本沒有罪,但深藏寶玉便是罪過。“璧”,本是寶玉的意思,後來借指才能。

每個朝代開國之初都有戰功赫赫之臣,這些人中後來真正造反的人其實極少,但他們中的許多人依然還是會被殺掉。為什麼?

不是他們真的要造反,而是因為他們有可能會造反,他們有造反的能力。

開國之君在世之時尚能壓制那些功臣勳將,但其子則不一定。那些功臣勳將們與開國太祖曾經共患難,可以不反,但到了第二代,誰能保證?開國之君對他手下的那些人的能力相當清楚。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這句話誰都懂,但在創業過程中誰都不認為自己所奉的這位“真命天子”會這麼做,事實上這位開國之君自己在最初也多半沒有打算要把這幫共患難的“兄弟”殺掉。

但權力的誘惑是無窮的,一旦上位便身不由己,他們都想保住皇位,然後“千秋萬代”,於是殺功臣便成了一個重要的傳位步驟,例外的皇帝極少。

藍玉為什麼被殺?因為太子朱標死了,朱元璋不放心。

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是太子朱標的岳父,所以藍玉是太子妃的舅父,是太子的擁戴者,也是朱元璋留給太子繼位之後的武人班底。

然而朱標的早逝,使朱元璋對皇太孫朱允炆能否正常即位很是擔心,於是藍玉便成了那個“懷璧”之人,最終藍玉的班底被朱元璋全部屠戮。


心向青山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往往是臣子最大的悲哀。很多統治者在創業階段能夠與臣子同甘共苦,生死與共。但是在定鼎天下後卻相互猜忌,甚至兵刃相向,大肆屠殺功臣。這是君主與大臣之間的囚徒困境。縱觀史書,可以發現這類鳥盡弓藏的君主大多有其共通點,大致總結如下:

1、出身低微。身份是古代社會中最重要的個人屬性。在和平年代,一個人僅僅依靠自身的能力是不夠的,身份往往是第一道門檻。而遇到亂世,個人才華被不斷地放大,這就導致出現了很多草莽英雄和布衣天子。他們依靠自己的才華和魅力聚集了天下的人心,凝聚了天下的力量,最終取得天下。但是他們的內心深處還是自卑的,屠殺身邊的有功之臣是他們心中不安全感的一種集中體現。他們沒有坐皇帝的先天優勢,這也說明今天他可以做皇帝,明天和他一樣出身的大臣也可以做皇帝。這樣就會加深皇帝的猜忌,特別是對於自己身邊才能遠勝於自己的大臣更為疑心。出身越低微,對於皇權和皇位看的越重。所以古代社會把“讓國之德”視為各種品德之首,能夠把一整個國家拱手相讓,這種品德很可惜歷史上只存在於歷代貴胄之家的皇族之中。而布衣出身的劉邦、朱元璋則是在歷史上以屠殺功臣聞名,也是把皇權看得過重,疑心生暗鬼而已。

2、性格極端。同甘共苦與誅殺功臣是一件事的兩個極端,有這種處事風格的人,他的性格必然也是極端的。雖然皇位只有一把,雖然理論上講身邊的賢能之士都有謀反的可能。但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很多,尊之以高爵,養之以厚祿是一種,幽閉禁錮也是一種,罷官奪權也是一種。可惜性格極端涼薄的人往往會採用最直接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可嘆多少人無辜枉死。

3.信任。信任是君臣之間、賓主之間、戰友之間最可貴的情感。但是對於很多君主而言卻是最陌生的詞彙。一些布衣天子極端不信任身邊的人,包括自己最親近的親人,最終的結果往往只剩下冰冷的皇權。可是,強漢盛唐都是以君臣相遇相知,互敬互信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一個國家的發展更是離不開信任,沒有信任的政治註定是短暫的。正如朱元璋所建立的南京明朝,僅僅二世就敗在了地方武裝手裡,江山易主,也只能說是朱元璋屠殺功臣種下的惡果。


經典守望者


共苦不能同甘因為利益,家天下和共天下的區別。

分封制:天子權利有限,諸侯自治,共天下,周朝800年。

郡縣制:皇帝權利無限,家天下。很少超過300年,內亂權利爭奪,農民起義不斷。


式子


歷史上這樣的事情非常多,其一為子孫剷除後顧之憂,其二懼怕功臣仗著功勞胡作非為。其三功臣大部分是一起曾經出生入死亂世英雄,一但沒有了戰亂用處不大,威脅皇位係數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