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對“國寶幫”保持沉默?

前兩天,南方週末發表了一篇關於重慶大學博物館的報道——《重慶大學博物館“贗品”風波調查:“大家都沒有發聲,不想惹麻煩”》。在報道中提到一個著名的“幫派”——“國寶幫”。

關於這個“幫派”的敘述,我注意到以下幾點:

1. 他們的收藏經常被專業人士認為是買假貨、收藏假貨。

2.“國寶幫”分兩派,一派是“傻”、自我催眠、自我麻醉,覺得自己的藏品天下第一;另一派是“精”。屬於“精”的一派:“高智商、高學歷,……都不是傻子,精得很。他們的東西假到荒唐……”。

3. “國寶幫”平時和真正的文物收藏者不來往。“一條線是專心做收藏的,另一條是專門玩假貨的。這兩條線是永遠不會來往的。”“玩真東西的人和玩所謂國寶的人沒辦法玩到一塊兒去”。

4. 江上(報道重慶大學博物館的刷屏文章——《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作者)回憶自己當年戳穿朱奎(兒童文學作家)收藏的“雞缸杯”,朱奎第二天就“找上門來了”。北京一位接近收藏界的匿名人士向南週記者透露,他第一時間就聯繫了自己認識的所有大小收藏家,但沒有任何一位收藏家敢出來面對媒體。其中一位收藏家告訴該匿名人士,十幾年前他就揭露過另一個所謂“收藏家”的藏品作偽,接著他就被糾纏、造謠了多年。正因如此,正規收藏界漸漸對“國寶幫”保持沉默。

這前兩點,算是進一步豐富了我對“國寶幫”的認知。簡單來說,就是這幫人是專門玩假貨的,用假貨以自欺,或者欺人。後面的兩點,則在增長新知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了我追問的興趣,一是為什麼真正的文物收藏者和“國寶幫”走不到一起?二是為什麼大家要對“國寶幫”保持沉默?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想大概是因為這兩種人在本質上的追求就是不一致的。真正搞文物收藏與研究的,追求的是文物的歷史、藝術、審美等價值。而“國寶幫”們,則是攀文物的高枝,來實現其它的目的。他們重在藉助真文物所具備的經濟價值,來粉飾假文物,用李鬼來冒充李逵,從而收穫經濟上的回報,更有甚者還可以實現名利雙收。類似的容易被大眾混淆的例子還有,志在保護文化遺產,力圖復原歷史的考古工作者和倒賣、破壞文物的盜墓賊;研究量子力學的科學家和搞“量子波動速讀”的培訓機構。

簡而言之,前者的追求,是超越物質與金錢的,純粹的,形而上的。因為無論是藝術、審美,還是歷史、科學,其價值都無法簡單地用金錢來衡量。而後者,儘管披著看似華麗的,高級的,時髦的外衣,但本質上仍是對金錢與物質的原始渴望。顯然,這兩種處於不同層面的追求,是沒法“玩到一塊兒去”的。

再說第二個問題,“大家”(原文主要是指真正的文物收藏者)為什麼要對“國寶幫”保持沉默?南周的報道中提到,大家是為了避免麻煩,而漸漸地對他們保持沉默。這當然是原因之一,同時也是常見的君子對小人惹不起躲得起的處理方式。但是如果再審視一下“國寶幫”們粉墨登場的平臺,就不得不再問上一句,為什麼指出問題的只有民間的文物收藏者呢?“國寶幫”們既然能夠在高校建博物館,難道不需要通過相關的負責人進行審查麼?要知道很多高校的正常教研工作,都是需要通過各式審查報批,才可以進行的。

再拿類似的例子對比:“量子波動速讀”培訓機構的新聞爆出之後,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就迅速組織執法人員進行了核查,並在其官方微博“深圳市場監管”發佈了通報。

为何要对“国宝帮”保持沉默?

近年來,國家文物局也聯合公安、檢察、法院等部門,加大了對文物犯罪的打擊力度。

为何要对“国宝帮”保持沉默?

我想,這可能是因為“量子波動速讀”培訓機構和盜墓的錯誤比較明顯,可以準確界定?可是再一想,那些贗品,尤其是那些荒唐的低端贗品,但凡是具備基本的知識儲備與審美能力的觀眾,應該都能清楚地進行分辨吧,那它為什麼還能堂而皇之的“收藏”進博物館呢?如果說民間的收藏者作為能力有限的個體,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而選擇保持沉默,明哲保身。可是那些拿著工資,掌握權力的管理者、負責人,也該對自己的職責所在保持沉默嗎?

再者,南周的報道還提到,文章發出後,重慶大學一位大二學生留言:“江上老師你好,我看了你的文章我覺得很震驚,我也覺得很丟臉。我不敢相信我們學校的博物館居然是這個樣子,我去問了我的歷史老師,我的歷史老師很坦率地告訴我說人家說的是對的,老師還跟我們說,你們出去社會以後一定不要急功近利,要踏踏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正如江上老師所說:“學校博物館它針對的就是學生,那你給學生看什麼,學生就接受什麼樣的教育、什麼樣的文化信息。我覺得這兩者它的危害性不一樣。”開在學校的博物館,直接面對的就是正在汲取知識的學生,你們就忍心讓他們接受這樣的教育?辦成這樣的教育,又怎能讓人放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