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滸傳》中,有六個人都沒有去打方臘,但他們的結局都很好,究竟是為什麼?他們分別是誰?

用戶67236050


水泊梁山108位好漢在宋江領導下,“替天行道”嘯聚山林殺富濟貧,和宋朝正規軍死磕,“攻必克、戰必勝”所向披靡,令宋軍聞風喪膽。

然而就在梁山好漢被朝廷詔安後,還是這些人,還是在宋江的帶領下去南方“平方臘”,結局卻令人驚詫不已。梁山好漢最後慘勝方臘,能夠活著回東京(汴梁)的主要將領只剩27人。

事後盤點,108位好漢除了六位沒有參戰結局不錯外,其他人不是死就是傷,這是為什麼呢?

為何這六位沒參戰的好漢結局不錯呢?道理很簡單,梁山好漢之前和宋軍死磕是正義之戰,是為窮苦老百姓出頭,是為多數底層人出氣,因此受到底層人們的擁護。



方臘率領的起義軍和當初的梁山好漢性質一樣,是為了反抗朝廷強加在百姓頭上的稅收。比如宋徽宗強徵暴斂“花石綱”,百姓沒有活路,在方臘帶領下揭竿而反。

宋江帶領梁山好漢平方臘,就相當於當年宋軍和他打仗一樣,方臘成了當年的梁山好漢,而宋江和梁山好漢則成了當初的宋軍。

有道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宋江和梁山好漢失了民心,再加上對南方的地形地貌不熟悉,能夠慘勝方臘就不錯了。



沒有參戰的六位好漢分別是:入雲龍公孫勝、神醫安道全、聖手書生蕭讓、玉臂匠金大堅、紫髯伯皇甫端、鐵叫子樂和。

一、入雲龍公孫勝是梁山上掌管機密軍師,堪稱梁山上元老級人物,是他幫助晁蓋智劫生辰綱,屬於晁蓋的心腹。本是一個懂法術,會呼風喚雨的道士。

後來晁蓋死後,宋江成了梁山首領,公孫勝逐漸被軍師吳用壓制。即便如此,公孫勝依然幫助宋江取得了一些顯赫的戰績。

在宋江詔安後,公孫勝決定急流勇退,於是到山上隨師傅羅真人悟禪修道。

沒多久,宋江被朝廷派往征戰大遼,宋江進山懇求羅真人讓公孫勝下山幫助自己。羅真人是軟心腸,於是讓徒弟下山輔助宋江,臨別時送給了公孫勝兩句偈語:逢幽而止,遇汴而回”。



公孫勝隨宋江徵遼,在他的奇謀怪招謀策下,梁山好漢很快把犯邊的遼軍趕回了遼朝,宋軍直搗幽州,眼看大遼要滅國。此時公孫勝突然想起師傅的偈語:“逢幽而止”。原來羅真人早就料到了結局。告戒徒弟見好就收。在公孫勝的建議下宋江收兵回朝。

當宋江帶領得勝部隊走到陳橋驛時,這裡離東京汴梁不遠了,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就是在此地發動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皇帝。接下來老趙實行了“杯酒釋兵權”,解除了開國元勳的兵權。

此時公孫勝突然想起師傅另一句偈語:“遇汴而回”。公孫勝於是向宋江辭行,宋江也不好再強留,於是公孫勝再次進山隨師傅修道去了,最後終享天年,無疾而終。

總的來說,公孫勝經過師傅的點化,沒有等到宋江平方臘時就離開了,這得益於羅真人看透了時局,救了公孫勝。




二、神醫安道全人如其名,是世間少有的名醫,這種人從古至今都是熱門人物,不缺吃不缺喝不缺賞識。安道全相當於水泊梁山上的軍醫,上至宋江,下至士兵得了病都由他診治。因此他的醫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水泊梁山被招安後,安道全被朝廷調進了宮中,專門為皇親國戚看病。

宋江平方臘時,安道全正在為宋徽宗把脈下藥進行壯陽,宋徽宗才不捨得安道全離開宮中,所以平方臘時安道全沒隨宋江一起去。如果他去,林沖也不會得痢疾死在杭州六和塔那個地方,梁山好漢也不會傷死那麼多人。



三、至於聖手書生蕭讓、玉臂匠金大堅、紫髯伯皇甫端和鐵叫子樂和四人屬於一技在身之人,屬於“技術人員”,戰鬥力有限,去不去幫不上忙,反而增加死亡率,不去也罷,這幾個人都有個好的結局。

聖手書生蕭讓是著名的書法家,善寫蘇、黃、米、蔡四種字體。他的這種才能被同行的宋徽宗和蔡京所賞識,徵方臘前被蔡京留在了宮中,最後做了蔡太師府中的書法師爺。如果蕭讓沒這一特長,一定會成為宋江徵方臘的炮灰。




玉臂匠金大堅是個石匠雕刻高手,屬於金石篆刻方面的人才,宋徽宗也是這方面的行家裡手,彼此有共同的語言,在徵方臘前,金大堅被宋徽宗調進宮當了負責雕刻的官員。



紫髯伯皇甫端是一位獸醫,在徵方臘前被宋徽宗留下負責照料宮中的御馬。皇甫端也因此逃過了當炮灰。

鐵叫子樂是一位演奏家,擅長吹拉彈唱,在徵方臘前,他被王都尉點名留下,原來王都尉要舉辦家庭宴會,留下樂和為他助興。因此樂和大難不死,最後成了宮廷樂師。



綜上所述,除了公孫勝被師傅救走以外,其他五個人都是有專業技術人員,這些技術都和宮中的皇帝和權臣有關係,所以留下了這幾個人,看來“一技在身”在什麼年代都吃香。


秉燭讀春秋


第一個是公孫勝,徵方臘前夕告別宋江,選擇歸隱,結局相對來說是最好的。

第二個是安道全,宋江征討方臘前夕,皇帝因為生病,就把安道全留下來看病,後來在宮內做了御醫,結局也是比較好的。

第三個是林沖,沒征討方臘之前就已經病故,林沖的結局有點窩囊,堂堂七尺男兒,一身本領,竟然不是戰死沙場。

第四個人是皇莆端,被朝廷留下養馬了,結局也比較好。

第五個是樂和,同樣也是被朝廷留下了,樂和雖然沒有馳騁於沙場的本領,但他的才華卻被朝廷看中了,結局也是比較好的。

第六個是楊志,在征討方臘前病重,是在去的路上病死的,他和林沖一樣沒有戰死在沙場,一身武藝非常可惜。


胖虎談水滸


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沒有去徵方臘的好漢結局都很好,究竟是為什麼?

原因一:徵方臘一戰,太慘烈了。

方臘不比田虎、王慶,手下八大金剛個個了得。再加上方臘也是義軍,在南方揭竿而起,反抗昏庸的宋王朝,深得民心,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可算得上兵多將廣。所以梁山眾人最後雖勝,但也付出了慘烈的代價:

戰死59位。其中不乏秦明、董平、張清、徐寧、索超、張順等一流好手。

張順戰死湧金門

在徵方臘前後,病死的還有12位之多。僅在杭州就因病折了楊雄、穆弘、張橫、白勝、時遷、朱貴、朱富七位好漢。

豹子頭林沖,雖然是徵方臘獲勝後病死,也與日夜激戰消耗過大有關。

青面獸楊志比較悲催,跟隨大軍出發,沒到地方就病死了。但說楊志沒去也不合適,他去了,只不過沒走到而已。

原因二:徵方臘回來的好漢,也有被朝廷害死的風險。

徵方臘後,梁山好漢一部分不願意與昏暗朝廷為伍,選擇退隱江湖。比如武松、魯智深、燕青、李俊等人,他們的結局是比較好的。另外還有27員好漢回京述職,其中宋江、盧俊義、李逵被毒死,吳用、花榮自縊,都是被朝廷害死的。

宋江飲毒酒

再回答第二個問題:他們分別是誰?

1.入雲龍公孫勝

這位修仙的牛人,早在平定淮西后,就找了個“遇汴而還”的藉口,回薊州“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也許“上梁山”只是公孫先生入世的一場修行,最終還是迴歸了閒雲野鶴的生活。

閒雲野鶴公孫勝

2.神醫安道全

安道全醫術高超,徵遼、徵田虎、徵王慶,梁山一員好漢未折,很大功勞要記在隨軍醫生安道全身上。不料皇帝老兒聽說後,在徵方臘前把安道全弄到宮裡當御醫去了。可惜了那些途中病死的好漢,如果神醫在,也許不會枉送了性命。

3.聖手書生蕭讓

這是個書法家,同時也是個做“贗品”的高手,“蘇黃米蔡”四大家能臨摹的以假亂真,在徵方臘前被蔡京這個書法愛好者要了去。

4.紫髯伯皇甫端

<strong>

當代伯樂,被朝廷要去養馬,官至御馬監太使。類似於“弼馬溫”吧。

5.玉臂匠金大堅

篆刻家,書中說被朝廷留下“御前聽用”,估計是給皇上刻章去了,非常牛。

6.鐵叫子樂和

這是位演員、歌手、詞曲作者、演奏家“四棲明星”。同樣被留下“御前聽用”,皇宮是你最好的舞臺!

“文藝明星”鐵叫子樂和

可見,這六位不僅僅躲過了慘烈的徵方臘一戰,躲過了朝廷的加害,還都從事了自己最擅長、最喜愛的工作,並且得到了“更大的舞臺”,均是最好的結局了。


文眼豆子


答:沒有去跟方臘幹仗的不止六個人,是七個人。

這七個人分別是公孫勝、安道全、金大堅、蕭讓、皇甫端、樂和、楊志。

公孫勝為什麼不跟隨宋江去徵方臘呢?

原著說公孫勝跟隨宋江平定了遼國,又徵田虎、討王慶,盡了兄弟之義。他卜算出征方臘不會有善果,就託言師父有命,自請回家,說要一邊修道,一邊贍養老母。

宋江只好揮淚與之作別。

作者為什麼要讓公孫勝遠離戰禍呢?

似乎是他對公孫勝這個人情有獨鍾,不忍心把他寫死,讓他化身方外,逍遙江湖。

其實並非如此。

公孫勝和樊瑞,是梁山會法術的稀罕人才,而且公孫勝的法術遠勝樊瑞。

作者寫梁山英雄的傳奇,寫了這麼長,也累了,準備在徵方臘這出戏之後就以悲劇收筆了。

也就是說,他是要準備寫死十分之七的梁山英雄。公孫勝擅長使用法術,能夠逢凶化吉,遇險呈祥,有他在,梁山好漢死不了,或者說不好死,所以,必須把他支開。

同樣道理,妙手回春,能讓人起死回生的安道全也不能隨軍出征,否則,梁山好漢傷一個,他救活一個,那何時才是個頭?

所以,安道全明明已經跟隨宋江出征,準備攻打杭州了。作者突然想起,便以皇帝小疾為由,把安道全召回了京師。

這麼著,安道回京後,在太醫院做了金紫醫官,幸福到老死。

另外,擅長篆刻碑文、印章的金大堅;能把蘇黃米蔡四大家的書法臨摹得惟妙惟肖的蕭讓;善於醫治馬匹的獸醫皇甫端;以及能作詞作曲、會表演,善彈唱的樂和,都得到了朝廷權貴的青睞,被作為特殊人才強留了下來。

其中,金大堅被皇帝詔回作御前使用;皇甫端成為了弼馬溫,啊不,是御馬監大使,專門負責宮廷御馬。

蕭讓被蔡京留任在太師府中受職,擔任門館先生。

樂和被駙馬王都尉點名留在都尉府中做了一名高級戲子。

最悲催的是楊志。

楊志是個官迷,上梁山前就夢想要到邊庭一刀一槍博取個封妻廕子,所以,他是絕不會學公孫勝自請退出征戰的,也沒有任何權貴留他下來。

他在征討方臘前就患病了,病重得很厲害,但他還是掙扎著要跟隨出征,結果,是在去的路上掛掉了。

最後補一句,很多人受電視劇的影響,認為林沖也和楊志一樣,沒有參加徵方臘,在徵方臘前夕就病死了。

但原著並不是這樣的。

原著寫林沖出征方臘了,隸屬於盧俊義麾下,大殺四方,屢建奇功。

但在凱旋歸途,得了風癱,留在六和寺中養病,由武松看視照顧,半年後病故。


覃仕勇說史


非常榮幸的回答這個問題。

大家都知道《水滸傳》中有一百單八將,這天罡地煞一百零八人合起來才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然後,或許是天道不允,在最後的征討方臘的戰役中,梁山只去了一百零二個人,結果損兵折將,十損八九,慘勝而歸。

下面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這六位沒有去攻打方臘的英雄好漢。


★天閒星 入雲龍 公孫勝

要說梁山甚至整部水滸中的成仙成道者,公孫先生肯定是名列前茅的。這種能夠呼風喚雨、騰雲駕霧的世外高人,一般都有著預測命運的能力。輕易的避開最後的劫難,我想對於公孫勝來說,實在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

公孫勝自幼好習槍棒,拜二仙山紫虛觀羅真人為師,道號一清先生。在整部水滸中,公孫勝神出鬼沒,幾次的梁山集體活動都沒有參加,每次都是到了梁山破不了的困局之時,才雪中送炭般的來解救眾人。高唐州破高廉,徵遼國破賀重寶,徵田虎破喬道清,證王慶破李助。

平定淮西后,宋江班師回朝,駐紮在東京城外陳橋驛。公孫勝想起羅真人“遇汴而還”之語,便向宋江辭行,返回薊州二仙山,“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


★地靈星 神醫 安道全

安道全是建康府人氏,為治療宋江的毒瘡,被張順逼迫上了梁山。安道全是個有真本事的人,其醫術相當高明。在建康府就有名醫之稱,一上梁山手到病除就將宋江的病給治好了,而後宋徽宗生病時,還特地從征討方臘的前線把他調回東京看病。安道全也趁此機會徹底脫離了梁山系統。

安道全可以算是梁山上漂白洗底最成功的一個。上梁山前僅為一個白丁,脫離梁山系統後,卻是太醫院的金紫醫官,領導核心身邊的紅人。這樣的有能力的人,放在哪裡都會活的好好的。不管是皇帝也好、奸臣也罷,誰還沒有個大病小病的,再者,安道全又不是梁山的核心人物,也沒有跟著犯過什麼彌天大罪,因此,他的結局好是不無道理的。


★地樂星 鐵叫子 樂和

樂和這個人,聰明伶俐,原是登州府押獄,小牢子。後為救解珍兄弟,隨孫新、顧大嫂等劫獄後投奔梁山。

樂和的實力可以說深藏不漏,單看施耐庵對的評價就知道。諸般樂品學著便會;作事道頭知尾;說起槍棒武藝,如糖似蜜價愛。是梁山的軍中走報機密步軍頭領。看這些,是不是感覺又是一個燕青,但是燕青身為天罡之列,遠比樂和愜意的多。也許,也正是看到自己在樑上上不受重用,樂和才心灰意冷,不得不為自己找後路。

樂和與蕭讓跟著高俅尋求招安時,走通了王都尉的門路,想想王都尉也算是高俅的恩人,又是宋徽宗的親戚,因此,徵方臘前,樂和受到王都尉的賞識,留在府內聽用,從而躲過了徵方臘這場拼死的廝殺。


★地獸星 紫髯伯 皇甫端

皇甫端原是東昌府城內著名的獸醫,善能相馬,通曉各種牲口寒暑病症,下藥用針,無不痊癒,頗受人稱頌:“傳家藝術無人敵,安驥年來有神力。回生起死妙難言,拯憊扶危更多益”。同沒羽箭張清是好友。宋江攻下東昌府,張清投降梁山,又向宋江推薦了神醫皇甫端。皇甫端從此便歸降了梁山。皇甫端醫道高明,診治馬病,手到病除。他上梁山後,梁山馬軍更加強壯,為梁山軍建立馬隊立下功勞。

皇甫端的性質和安道全差不多,不過一個是人醫一個是獸醫,他是最後一個上梁山的,在朝廷看來,更是沒有什麼罪行可言。而且此人技術高超,京城裡的達官貴人誰還不養個花鳥魚蟲,軍隊裡的馬匹更是需要仰仗著這位大佬。徵遼後,被朝廷留用,封為御馬監太使。征討方臘時,皇甫端被留在京城未能出征。


★地巧星 玉臂匠 金大堅

這是一個手藝人,濟州人士,他與蕭讓製造救出宋江和戴宗的假信,卻差點斷送了他們的性命,因此上了梁山。除了製造假信這一事情之外,金大堅並沒有做過讓朝廷覺著不可饒恕的罪行。

梁山徵方臘前,金大堅與皇甫端一起,被皇帝留在了京城,“駕前聽用”。最後“在內府御寶監為官”。


★地文星 聖手書生 蕭讓

蕭讓,因他會寫諸家字體,人都喚他做聖手書生。又會使槍弄棒,舞劍掄刀。他的情況和金大堅差不多,模仿也算的上是一技之長,可能就是這一點,在梁山受到招安之後,蔡京才會注意到有這麼一個人。

蔡京除了是一個大奸臣之外,還是一個很出色的書法家。北宋年間,蘇黃米蔡四大書法盛行,而蕭讓能夠模仿的讓黃文炳和梁中書都看不出來,必然是有一番功力的。說來也是可笑,在徵方臘前,蔡太師將蕭讓留下,做了大奸臣的門館先生,還在大奸臣的庇護下安樂下半生,真是頗具諷刺意味。


墨春秋灬


梁山的108位好漢在徵方臘一戰中,戰死加病死者66位。倖存者僅36人,其中天罡星和地煞星各18人。

天罡星18人:

呼保義宋江 玉麒麟盧俊義 智多星吳用

大刀關勝 豹子頭林沖 雙鞭呼延灼

小李廣花榮 小旋風柴進 撲天雕李應

美髯公朱仝 花和尚魯智深 行者武松

神行太保戴宗 黑旋風李逵 病關索楊雄

混江龍李俊 活閻羅阮小七 浪子燕青



地煞星18人:

神機軍師朱武 鎮三山黃信 病尉遲孫立

混世魔王樊瑞 轟天雷凌振 鐵面孔目裴宣

神算子蔣敬 鬼臉兒杜興 鐵扇子宋清

獨角龍鄒潤 一枝花蔡慶 錦豹子楊林

小遮攔穆春 出洞蛟童威 翻江蜃童猛

鼓上蚤時遷 小尉遲孫新 母大蟲顧大嫂



除了以上36人外,還有6人沒有參加南下徵方臘一役,這6人是:

入雲龍公孫勝 聖手書生蕭讓 鐵叫子樂和

神醫安道全 紫髯伯皇甫端 玉臂匠金大堅



其中公孫勝與另外五人不一樣,他是一個半仙半人的道士。徵遼國時,公孫勝曾帶宋江去薊州二仙山,見自己的師傅羅真人。羅真人讓公孫勝隨宋江去建功立業,但是同時又叮囑公孫勝,建功之後要“遇汴而還”。

梁山軍在征討方臘之前,駐紮在汴京城外的陳橋驛。公孫勝突然想起羅真人當初在薊州對他說的“遇汴而還”之語,便向宋江提出辭行,然後返回了薊州二仙山。最後是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所以,公孫勝也就沒有參與徵方臘一役。

除了入雲龍公孫勝之外,聖手書生蕭讓、鐵叫子樂和、神醫安道全、紫髯伯皇甫端、玉臂匠金大堅也都沒有參加徵方臘一役。不過這五人沒有參加徵方臘,不是因為有高人指點,而是他們都是技術型人才。在梁山出征之前,就被朝廷留用了。

聖手書生蕭讓的技能是善長寫字,是水滸當中著名書法家,善寫當時蘇、黃、米、蔡四種字體。梁山征討方臘前,蕭讓被太師蔡京留在了京城。後來在蔡太師府裡做了門館先生,沒有參加徵方臘一役。

宋江率梁山殘部回朝後,沒有關於蕭讓的情節描述。後來是生是死,不清楚。不過明末小說家陳忱的《水滸後傳》中,倒是提到了蕭讓的後續。按照後傳的情節,蕭讓到了暹羅國(李俊是國王),成了暹羅國的秘書學士兼中書舍人。



神醫安道全,看綽號就知道,這是個擅長治病的神醫。在《水滸傳》中,安道全是一個小有名氣的祖傳名醫,內外科都很擅長,人稱“當世華佗”。

他上到梁山後,隨軍出診,救活了梁山許多好漢。但在宋江征討方臘前,宋徽宗急詔安道全進宮治病,因此他也未能出征。後來十幾位梁山好漢因為安道全不在,未能及時救治,都遺憾而亡。其中就包括了楊志等人。

這裡額外說一點:安道全是梁山108好漢當中,命最好的一位。他原本只是一個江南開小診所的不入流醫生,但是僅僅因為在梁山轉一圈,鍍了鍍金,居然就混到了太醫院,做到了宋徽宗的私人醫生,堪稱是一步登天了。



紫髯伯皇甫端的技能是擅長相馬,並且還是一名獸醫。通曉各種牲口的寒暑病症,經他下藥用針,牲口無不痊癒,頗受人稱頌。他上梁山後,梁山馬軍更加強壯,為梁山軍建立馬隊立下功勞。

但是在征討方臘前,皇甫端被留在京城未能出征。後來被封為御馬監太使。至於宋江平方臘後,皇甫端的下場如何,這就不得而知了。不過他和安道全也一樣,原本只是個小人物,但在梁山轉了一圈,鍍了鍍金,然後就飛黃騰達了。



玉臂匠金大堅,擅長金石雕刻,善刻碑文和印章,也會槍棒廝打。在梁山上,他專管造兵符印信。梁山征討方臘之前,他被宋徽宗召回御前聽用。因此沒有參加徵方臘。

在陳忱的《水滸後傳》中,金大堅最後與其他梁山餘部一起定居於李俊為國主的暹羅國,官封尚寶寺正卿。

這裡插一句,金大堅和蕭讓一樣,都是純靠手藝吃飯的人才。梁山招安後,金大堅混得比蕭讓強一點。一個跟皇帝混,一個跟蔡京混。但兩人都不如安道全混得好。



鐵叫子樂和,原是登州城裡看守監獄的一個小牢子,因為他聰明伶俐,各種樂曲,一學著便會,又有一副好嗓音,便也勉強可以稱為“技術型人才”。

不過說句實話,樂和這種“賣唱”式的人才與安道全、蕭讓、金大堅、皇甫端這種實打實的有一技之長的人相比,還是弱了很多。

宋江徵方臘前,樂和被王都尉指名要走,留守京都,沒有參加徵方臘。

關於樂和為什麼會被留下,水滸的讀者普遍認為是《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格外鍾情這個角色,於是給他開了後門,強行抬到了跟蕭讓一個級別。

在水滸後傳中,樂和也有出場。阮小七和孫立造反之後,機警的樂和馬上意識到,阮小七一夥人造反,自己絕對會受牽連,與其這麼坐以待斃,不如避而走之。於是,樂和化名為尹文和,逃亡建康。之後,樂和在建康的萬柳莊救出花榮秦明的遺孀,到杭州又與童威、童猛兩兄弟相遇,隨即去到常州救出了李俊。

最神奇的是,李俊遠赴海外,奪金鰲島,建功立業,稱帝於暹羅國,這都是在樂和的建議之下完成的。或許《水滸後傳》的作者也十分喜歡樂和這個人,於是也給他增加了巨多巨多的戲份。


以上便是梁山好漢中,沒有參加征討方臘的六個人。他們的下場都是很好的,起碼都沒有因為徵方臘而戰死或病死。

那麼,《水滸傳》中為什麼要把這六個人在徵方臘之前“踢出”梁山隊伍,單單給這六人開後門呢?

我個人覺得,除去公孫勝有高人指點外,其它五人能倖免於難,除了因為他們都有混飯吃的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身上都沒有揹負命案。(樂和除外)

因為在梁山上,有一技之長的人可不止是這五位。比如會神行術的戴宗,精通相馬和訓馬術的段景住,擅長打造軍器的湯隆,精通數學和會計的蔣敬,擅長神針妙手的裁縫候健,擅長造船的專家孟康,以及會飛簷走壁的時遷。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一技之能,可以靠本事在朝廷謀一個一官半職。

樂和這個人在前面也說過,他的一技之長實在上不了檯面。唱歌唱的再好,他也不過是個業餘選手,東京汴梁是什麼地方?京城之中受過專業聲樂訓練的歌手可謂是要多少有多少。樂和這個“技術型人才”很勉強。

可見,這五人能留任,一技之長並不是他們能留下的唯一條件。

既然不單單是因為有一技之長,那還能是因為什麼?我想來想去,也就只有一個人原因了:

這幾人都是被拐上梁山(樂和除外,因為他是Bug),沒有直接參與任何犯罪活動、也沒有任何血債且身上沒有揹負命案,朝廷對他們可以既往不咎,進行“改造”。



金大堅和蕭讓這二位,他們的最大罪案就是偽造了一封蔡京寫給他兒子的書信,而且還被識破了。他們在梁山的內部也就是刻刻圖章,作些文秘工作。不負責打打殺殺。並且這兩位乾的這些事是不是出於自願的,是否是被梁山脅迫,也很難說。

至於皇甫端就,他是最後一個上梁山的。他上梁山後,宋江就開始求求招安了。他沒機會沒做什麼歹事。並且作為一個獸醫,他也基本上沒有任何實的際罪行。

而安道全的醫術有目共睹,要說他有罪,也就是替梁山好漢看病而已。他能替梁山好漢治病療傷,也就可以替皇帝、達官顯貴們看病。醫生在任何時代都是吃香的行業,社會上缺了什麼都不能缺醫生。

因此,從政府的角度來看,這幾個人同梁山宋江等一干殺人、放火、搶劫的強盜是有本質性不同的,他們上梁山前都算是好人,是出於各種各樣原因進的黑道,屬於可以好好“改造”的一類人。


金大堅和蕭讓都是被騙上梁山的,安道全是被脅迫上山的,皇甫端上山最晚,毫無罪行,這些人同梁山的紐帶是很弱的,很容易迴歸到社會。這就是這四人為什麼會被朝廷留用,不讓他們徵方臘的原因。

只有樂和雖是個例外,但他是個Bug,誰讓作者喜歡他這個角色呢。

至於公孫勝,他也是書中的大Bug,他和吳用合起來就是《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作者捨不得寫死這種半仙半人的角色。


Mer86


誠邀回答。

新版《水滸傳》我看了,在2012年。天上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正應了一百零八單好漢。天運合終,新版《水滸傳》宋江的扮演者張涵予,在征討方臘後,梁山兄弟,死的死,傷的傷,皇帝御賜毒酒,宋江讓李逵喝,額頭上的金線斷裂,智多星吳用和小李廣花榮,在宋江的墳頭上吊自殺。結局很悲慘,配上井岡山的《兄弟》,感覺很傷感。

我記得🈶️這些人,沒有徵討方臘。

一,天閒星入雲龍公孫勝,隨梁山好漢征討遼國,王虎,滅王慶後,宋江班師回朝,駐紮在東京城外陳橋驛,公孫勝想起羅真人“遇汴而還”之語,便向宋江辭行返回薊州二仙山,從此未再與梁山為伍,亦未參與征討方臘,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

二,神醫安道全。安道全本是梁山中的醫生,由於醫術十分精湛,因此被皇帝召回到了朝廷,為皇室和大臣們看病,此時此刻的安道全從一個山賊變成了太醫。但是梁山卻因為少了安道全這個神醫,而死了不少的英雄好漢,十分的惋惜。


三,第三個人是地獸星 紫髯伯皇甫端。皇甫端是梁山108位好漢之中最後一個上梁山的人,但是皇甫端也是緊跟公孫勝第二個離開的人。首先皇甫端這個人乃是一介平民,並沒有犯什麼事情,而且有一技之長——很能調理 餵養馬匹和診治各種馬病(那時打仗,行軍 衝鋒陷陣全靠戰馬)。來到朝廷之後,皇甫端得到了一個職位叫做:御馬監,也就是弼馬溫。既不用當盜賊,也有了一個穩定的工作,還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朝廷命官,這一切對皇甫端來說何樂而不為呢?

四,地樂星鐵叫子樂和。

  樂和——地樂星鐵叫子   樂和(Yuè Hé),原是登州城裡看守監獄的小牢子,祖籍茅州人氏。樂和聰明伶俐,各種樂曲,一學著便會,又有一副好嗓音,人稱“鐵叫子樂和”。樂和是小說《水滸傳》中人物,聰明伶俐,善奏樂演唱。因其姐嫁與孫立為妻,樂和憑藉這層關係作了登州城監獄的小牢子。解珍、解寶兄弟被毛太公陷害入獄後,樂和聯繫孫立、孫新、顧大嫂等救出解家兄弟,一同上了梁山。受招安後,在討方臘前被王都尉調走,留守京都。   樂和在整部水滸傳中是一個實力深藏不露的人物,小說在介紹樂和出場時如此介紹他:說他是個聰明伶俐的人,諸般樂器盡皆曉得,學著就會。做事見頭知尾,說起槍棒武藝,如糖似蜜介愛。   可以說,樂和在水滸後傳中的表現讓我們只能用吃驚來表現,他屢設奇謀,屢建奇功,正所謂將在謀而不在勇。李俊在成事後感慨的說:當初宋江何等才幹,又有吳學究指點軍機,盧員外等一般人物,梁山泊方成得局面,我本一介,全憑賢弟指教,來到海外,反成這個基業,豈不是僥倖。

五,地文星聖手書生蕭讓,他善寫當時蘇、黃、米、蔡四種字體,是梁山第四十六條好漢,職務為行文走檄調兵遣將。徵方臘前被蔡京留住,在蔡太師府中受職,做了蔡京的門館先生。因為當年蕭讓為了救宋江而模仿蔡京的筆跡,而如今又在蔡京門下,顯得有些不尷不尬的。蕭讓雖然在戰場上躲過了一劫,但是在這裡會不會過的並不是那麼舒心呢?這就不得而知了。

六地巧星玉臂匠金大堅,梁山排名六十六位。原是金石雕刻家,善刻碑文、印章,亦會槍棒廝打。梁山軍接受朝廷招安之後,奉命征討遼國、田虎、王慶,金大堅均在列。但是,征討方臘前,被皇帝留在了京城,“駕前聽用”。最後“在內府御寶監為官”。


子非魚


在《水滸傳》中,有六個人沒有隨大軍去征討方臘,結果他們的人生都獲得了一個好結局,這六人分別是:

一、入雲龍公孫勝

公孫勝雖然武藝高強,尤其是在做法方面,曾經幫梁山解決了很多難題。但嚴格的說,公孫勝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逃跑主義者,有人說這個因為他上梁山後看透了這夥人所謂的忠義真實面目,也有人說公孫勝是受不了宋江的咄咄逼人,最後宋江上位了乾脆也就不肯出力了。不管怎麼樣,入雲龍公孫勝退出的理由是梁山人無法挽留的。



二、神醫安道全

安道全原本是一個民間醫生,因為治好了宋江背後的瘡被梁山留用。安道全是一個比較冤的好漢,他本是一個很會玩,志願每天和包養的美女悠哉悠哉過日子,不願上梁山。著急的張順只得把安道全的情人給殺了,這個神醫也因此被迫上山。征討方臘之前,安道全被皇帝詔進宮,安道全總算逃離苦海。

三、聖手書生蕭讓

聖手書生蕭讓是江州救宋江時發現的人才,他擅長書法,尤其對當世名家筆跡能模仿得惟妙惟俏。上梁山後,他的最終排名為四十六位,具體崗位是行文走檄調兵遣將,蕭讓在出徵方臘之前被蔡京留下作為己用。



四、 玉臂匠金大堅

金大堅也是江州救宋江時發現的人才,他擅長刻碑文和印章。上梁山後,金大堅最終排名是六十六位,主要負責製作兵符印信。可以說,金大堅是梁山好漢裡工作最閒的人了。征討方臘之前,金大堅被皇帝詔回作御前使用。

五、鐵叫子樂和

樂和原來是登州城牢裡一名小兵,他人聰明伶俐,能說會唱。在梁山他排名七十七位,的主要工作就是閒下來了給大家唱唱歌,緩解緩解壓力。征討方臘前,樂和被一將軍借用,所以留守京城。



六、紫髯伯皇甫端

皇甫端原來是沒羽箭張清的好朋友,張清投靠梁山後,向宋江推薦了皇甫端,最終皇甫端排名為五十七位。如果說梁山兩個醫生,安道全是擅長給人治病,那麼皇甫端就是擅長給馬看病,與安道全一樣,征討方臘前,皇甫端被皇帝留用。


戴草帽的小老鼠



z裕依


《水滸傳》金聖嘆評點的版本中是不會有這個結局的。金批的只到七十回。所謂的全本一百回和一百二十回才有。不同的是,百二十回加了徵田虎和徵王慶。徵方臘這個情節上是基本一致的。

問題有失邏輯,先說六人是誰,公孫勝,樂和,金大堅,皇甫端,安道全,蕭讓。

再說為什麼。公孫勝,始於七星聚義,認晁蓋的豪氣,以聚義為號。劫富濟貧,殺貪官,濟貧困。宋江上山,改聚義廳為忠義堂,倒了他的胃口。晁蓋一死,義氣不再,加上宋江一味拉官入夥。他心灰意冷,回家侍奉老母,頤養終年。

安道全,皇甫端,一個名醫,一個名獸醫。官府(皇上)有用,醫人治馬,不可或缺。金大堅,蕭讓,一個金石,一個書法,徽宗趙佶是這方面行家,怎能放過?

樂和,會吹曲兒,會唱歌兒,天生一副好嗓子。皇帝老兒,揮毫潑墨,嬉戲玩樂之時,有這麼個人傍身,錦上添花不是?

普天之下,都是我的,趙佶說。有本事陪我樂的,對脾氣的,我養著。就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