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球射门凭耳听,学习训练靠手摸,盲人足球别样难


日前,亚洲盲人足球锦标赛在泰国结束,中国盲人足球队第六次获得亚洲锦标赛冠军。而在西安,也有一支多次走上竞赛球场的盲人足球队,只不过队员都是十多岁大的孩子。这支队伍由西安市盲哑学校组建,是西安市乃至陕西省唯一一支盲人足球队,不过从2005年组建至今,队员已经更替三波。现在在校的是今年9月刚刚开始接受训练的第四批队员。

“这些孩子毕竟年龄还小,主业是学习,毕业了又不得不面对生存压力,一直踢球不现实。”球队教练张毅向记者介绍,在盲哑学校,这支队伍通常被称为兴趣小组,孩子们只要喜欢足球,愿意尝试,都可以加入。目前,这支足球队总共有9个孩子,最大的16岁,最小的还不到11岁。其中5个孩子全盲,4个孩子有残余视力。

“可能很多人都好奇,这些眼睛看不见的孩子,正常出行都成问题,是如何找到球及球门的位置,如何带球奔跑的。这就得从盲人足球和普通足球的不同之处说起。”该球队另一位教练王帅介绍,盲人足球内部装有铃铛,滚动起来会不断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球员可根据声音,辨别寻找球的位置。


盲人足球赛的比赛规则类似于五人制足球,比赛双方各派5名运动员出场,只是除守门员外4名选手的视力伤残程度均需达到完全丧失视力并无光感的要求,守门员则可以是健全运动员,因为其也承担着本队防守引导员的作用,“射点球时,守门员需要用木棒分别在球门正中及上下左右敲击声响,帮助球员听声辨位。

除此之外,比赛时,每队会再各派一名引导员在对方半场后三分之一区域处,用语言协助本队进攻。同时,为保证比赛的连贯性,盲人足球设有底线,不设边线,边线由1米多高的栏板代替。球从栏板弹回,可以继续踢。”

王帅说,这些规则上的不同之处多少能弥补一些盲人在足球运动中的缺陷,但要在看不见的状态下实现顺利带球、成功射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不见会使这项运动的危险性增高。尽管球员们会通过声音来明晰位置,但球场空旷,声音的传播极有可能打折,队员们判断的准确性不够,就很容易在激烈的对抗中,碰撞、受伤。”王帅说,除此之外,铃铛足球的重量是普通足球的二倍,对球员也是挑战。守门员在控球、扑救时也更容易受伤。


有困难、有危险,却都无法阻挡孩子们对这项运动的热爱。“十米”、“八米”、“进”……22日下午,在两位教练的引导指示下,9个小球员依次展示了他们的“实力”。不到11岁的王嘉奇年纪最小,训练起来却比谁都卖力,场上灵活带球的样子很难让人将他跟“盲人”联系在一起。

12岁的吴佳程来自泾阳,是球队两位教练最看好的一个选手。“这孩子全盲,但是天赋很高。”说着,教练张毅将手里的足球扔向挡板,球砸到挡板时发出一记重音,几乎没有停顿,吴佳程立即向球的方向跑去,带球、射门,一气呵成。

“这些孩子才刚刚开始训练,做些基础的动作还可以,对抗就不行了。”张毅说,学校给盲人足球队专门排有训练课,但受制于种种因素,这样的课程每周只有一节,每次上1个半小时。“没有大块的时间去做更扎实的训练,训练时间不能保证。这算是我们训练当中的又一个难题。”


至于盲人足球如何学习训练,张毅介绍,对于这些看不见的孩子来说,仅靠讲解动作要领是不够的,他们很难体会其中诀窍。再简单的动作,都需要教练手把手教,或者摸着教练身体,一遍遍重复感受其动作,才能学会。

“可以说,盲人足球是勇敢者的运动,有恒心有毅力才有可能取得成绩。”张毅说,此前他们带出的队伍,曾在2015年获得全运会第六名的好成绩,希望这一届的孩子,也能被更多人看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