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球射門憑耳聽,學習訓練靠手摸,盲人足球別樣難


日前,亞洲盲人足球錦標賽在泰國結束,中國盲人足球隊第六次獲得亞洲錦標賽冠軍。而在西安,也有一支多次走上競賽球場的盲人足球隊,只不過隊員都是十多歲大的孩子。這支隊伍由西安市盲啞學校組建,是西安市乃至陝西省唯一一支盲人足球隊,不過從2005年組建至今,隊員已經更替三波。現在在校的是今年9月剛剛開始接受訓練的第四批隊員。

“這些孩子畢竟年齡還小,主業是學習,畢業了又不得不面對生存壓力,一直踢球不現實。”球隊教練張毅向記者介紹,在盲啞學校,這支隊伍通常被稱為興趣小組,孩子們只要喜歡足球,願意嘗試,都可以加入。目前,這支足球隊總共有9個孩子,最大的16歲,最小的還不到11歲。其中5個孩子全盲,4個孩子有殘餘視力。

“可能很多人都好奇,這些眼睛看不見的孩子,正常出行都成問題,是如何找到球及球門的位置,如何帶球奔跑的。這就得從盲人足球和普通足球的不同之處說起。”該球隊另一位教練王帥介紹,盲人足球內部裝有鈴鐺,滾動起來會不斷髮出叮叮噹噹的響聲,球員可根據聲音,辨別尋找球的位置。


盲人足球賽的比賽規則類似於五人制足球,比賽雙方各派5名運動員出場,只是除守門員外4名選手的視力傷殘程度均需達到完全喪失視力並無光感的要求,守門員則可以是健全運動員,因為其也承擔著本隊防守引導員的作用,“射點球時,守門員需要用木棒分別在球門正中及上下左右敲擊聲響,幫助球員聽聲辨位。

除此之外,比賽時,每隊會再各派一名引導員在對方半場後三分之一區域處,用語言協助本隊進攻。同時,為保證比賽的連貫性,盲人足球設有底線,不設邊線,邊線由1米多高的欄板代替。球從欄板彈回,可以繼續踢。”

王帥說,這些規則上的不同之處多少能彌補一些盲人在足球運動中的缺陷,但要在看不見的狀態下實現順利帶球、成功射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不見會使這項運動的危險性增高。儘管球員們會通過聲音來明晰位置,但球場空曠,聲音的傳播極有可能打折,隊員們判斷的準確性不夠,就很容易在激烈的對抗中,碰撞、受傷。”王帥說,除此之外,鈴鐺足球的重量是普通足球的二倍,對球員也是挑戰。守門員在控球、撲救時也更容易受傷。


有困難、有危險,卻都無法阻擋孩子們對這項運動的熱愛。“十米”、“八米”、“進”……22日下午,在兩位教練的引導指示下,9個小球員依次展示了他們的“實力”。不到11歲的王嘉奇年紀最小,訓練起來卻比誰都賣力,場上靈活帶球的樣子很難讓人將他跟“盲人”聯繫在一起。

12歲的吳佳程來自涇陽,是球隊兩位教練最看好的一個選手。“這孩子全盲,但是天賦很高。”說著,教練張毅將手裡的足球扔向擋板,球砸到擋板時發出一記重音,幾乎沒有停頓,吳佳程立即向球的方向跑去,帶球、射門,一氣呵成。

“這些孩子才剛剛開始訓練,做些基礎的動作還可以,對抗就不行了。”張毅說,學校給盲人足球隊專門排有訓練課,但受制於種種因素,這樣的課程每週只有一節,每次上1個半小時。“沒有大塊的時間去做更紮實的訓練,訓練時間不能保證。這算是我們訓練當中的又一個難題。”


至於盲人足球如何學習訓練,張毅介紹,對於這些看不見的孩子來說,僅靠講解動作要領是不夠的,他們很難體會其中訣竅。再簡單的動作,都需要教練手把手教,或者摸著教練身體,一遍遍重複感受其動作,才能學會。

“可以說,盲人足球是勇敢者的運動,有恆心有毅力才有可能取得成績。”張毅說,此前他們帶出的隊伍,曾在2015年獲得全運會第六名的好成績,希望這一屆的孩子,也能被更多人看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