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乐视体育迷局:行业先驱者的挣扎与探索

让我们先把时针拨回到三年前的盛夏。

2016年7月25日,国际冠军杯曼城与曼联的较量原定于当晚在鸟巢拉开战幕,然而在开赛前4小时,主办方突然宣布因天气原因本场比赛取消。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球迷得知这一消息后怒不可遏,矛头直指赛事主办方乐视体育。

「深度」乐视体育迷局:行业先驱者的挣扎与探索

糟糕的草皮质量和拙劣的运营方式在将一场万众期待的“曼市德比”化为乌有的同时,也让乐视体育深陷舆论漩涡。然而,这场英伦大战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便释放出乐视体育的种种挫败——运营失误频现、头部版权流失、国安冠名旁落、多位高管出走……

直到近期乐视大楼被正式拍卖,人们才恍然发现,贾跃亭在几年前创造的辉煌时代已经彻底远去了。那么,作为行业先驱者的乐视体育真的一无是处吗?它给后人留下了怎样的启示?体育版权市场的接盘者是否会重蹈覆辙呢?

「深度」乐视体育迷局:行业先驱者的挣扎与探索

一、从顶峰迅速滑向低谷

一个行业的迅速兴盛总是与大环境的优渥息息相关。成立于2014年的乐视网正好赶上了2016年的行业风口,在资本市场的予取予夺让乐视一跃成为互联网体育市场上最闪耀的明星。

2015年,乐视体育进行A轮融资,万达作为独家投资方出资2亿元,王思聪旗下的普思资本作为跟投方,参与A+轮融资,出资约1.2亿元,并以约2.5亿元接下万达A轮的2亿投资,乐视体育的估值达到28亿元。

「深度」乐视体育迷局:行业先驱者的挣扎与探索

至此,贾跃亭打造的乐视七大生态系统成为现实,其中包括乐视影业、乐视超级电视、乐视移动、乐视体育、乐视汽车、乐视金融、以及乐视网。乐视网最高股价已经飙到179元,市值达到了1700亿的巅峰。

2016年4月,乐视体育又获得了80亿元B轮融资,估值达到215亿元,相较A轮28亿元的估值,估值涨幅近8倍。

正是因为在资本市场拿到高额融资,乐视体育拥有了豪夺赛事版权的底气。之后,乐视体育以27亿元签下中超联赛两年独家版权,1亿美元买下亚冠、12强赛版权,7000万美元买下世界杯香港地区版权等,共拿下了多达310项赛事版权,其中72%是独家资源。

「深度」乐视体育迷局:行业先驱者的挣扎与探索

乐视体育成为互联网体育市场上无可争议的独角兽企业,贾老板也宣称要打造“IP运营+内容平台+智能化+互联网服务”的全产业链体育生态型公司。从“为梦想窒息”到“让所有人更好的参与体育”,贾跃亭用各种豪情万丈的Slogan彰显着乐视帝国的强势。

然而,享受行业风口红利,就得饱尝风口消失后的落寞。

「深度」乐视体育迷局:行业先驱者的挣扎与探索

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资本市场逐渐趋于冷静,理性与谨慎成为众多玩家的基本思路。在高额融资带来的内心膨胀和变现压力下,乐视的多项重大决策未经推敲就匆忙做出,再加上贾跃亭草率地将40亿资金挪用到其他项目,乐视体育的地基出现松动,迫使乐视这艘互联网巨轮彻底偏离了航线。

最终,几年前还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乐视体育已经偃旗息鼓,乐视集团也已人去楼空,而老板贾跃亭更是深陷债务困境中难以自救。

二、值得铭记的行业先驱

从站在顶峰时的风光无限,到跌入低谷时的沉疴难起,乐视体育的命运令观者唏嘘,也给了后人更多的警醒与启示。贾跃亭的乐视体育虽已土崩瓦解,但是他们作为行业先驱,仍为中国互联网体育事业提供了诸多可供汲取的宝贵财富。

「深度」乐视体育迷局:行业先驱者的挣扎与探索

互联网大潮裹挟着资本和技术滚滚而来,包括体育在内的每个行业都无可避免的要实现融合,旧有的发展模式和传播路径早已疲态尽显,积极拥抱互联网是大势所趋。

乐视的强势崛起将互联网与体育有力结合起来,突破了以往体育赛事传播和版权运营的模式,为用户搭建了看球、聊球的多元模式,将球迷的观赛场景延伸至各大终端。赛事传播力度得以强化,体育行业的关注度和品牌影响力自然得到提升,这是乐视体育作为先驱者的一项重要贡献。

「深度」乐视体育迷局:行业先驱者的挣扎与探索

对于年轻的体育新闻从业者,乐视体育曾经同样是殿堂一般的存在。

鼎盛时期,乐视体育提供了上千个直接就业岗位,挖掘、培养、塑造了一批优秀的记者、编辑和主持人,堪称一代人的体育产业“黄埔军校”。对于很多体育从业者而言,他们的第一次解说、第一次采访、第一次出镜,正是在乐视体育完成的。

「深度」乐视体育迷局:行业先驱者的挣扎与探索

作为时任乐视体育的首席内容官,知名解说员刘建宏对乐视有着特殊的情谊。在这位前央视解说员看来,乐视体育不仅是自己的转型的重要窗口,也为我国的体育媒体事业培育了诸多人才,“未来不管他们身在何处,他们都会记得这里才是他们事业真正起步的地方。”

也正是因为有了培育之恩,即使在公司困顿之际,部分员工仍愿意在工资福利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和公司患难与共。即使是离开的同事,也会心怀感激,而不是落井下石。

「深度」乐视体育迷局:行业先驱者的挣扎与探索

而当我们球迷看着乐视大厦拍卖的消息传出时,也会回忆起之前乐视体育转播比赛的种种画面。毕竟那是一个画质清晰、流畅度高的节目呈现,对比现在,我们能体验到乐视体育的超前转播能力。

三、后来者能否力挽狂澜

乐视体育轰然倒下,但互联网体育的江湖不会因此停滞。PP体育在几乎包揽了海内外足球IP并形成了以足球为核心的体育内容矩阵之后,成功接棒乐视,成为互联网体育版权领域新的巨头。

「深度」乐视体育迷局:行业先驱者的挣扎与探索

人们自然会问:乐视没有玩转的体育版权,PP体育能做好吗?背靠苏宁集团的PP体育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呢?从近几年的运营情况来看,PP体育在不断进行着新的尝试,致力于版权变现之路的有益探索。

与乐视体育类似,PP体育的打法同样是高筑版权壁垒。他们在近年陆续拿到中国之队、中超、亚冠、中甲、英超、德甲、意甲、西甲、法甲、欧冠、欧联、WWE、UFC、排超等重量级体育版权,实现了“本土核心赛事+外国顶级赛事”的全覆盖,为有足球观赛需求的球迷提供了一站式的观赛体验。

「深度」乐视体育迷局:行业先驱者的挣扎与探索

同时,PP体育将各大著名解说员汇聚起来,打造出包括詹俊、张路、刘越、贺宇等人在内的国内超一流的专业解说团队。并且通过《足球解说大会》,挖掘和培养了一批各具特点的优秀年轻解说,在为中国体育媒体发掘人才的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多样的解说服务选择。

而“以用户为核心”始终是PP体育所秉承的原则。PP体育不断提高转播技术,在解说中运用智能科技分析场上形势和战术打法,提升了用户的观赛体验。并且通过体育社区的搭建,将话语权交给用户,满足球迷的互动需求。

「深度」乐视体育迷局:行业先驱者的挣扎与探索

而在变现之路上,PP体育则搭建了更为完备的会员体系,为体育迷提供不同类型的套餐选择。合理的会员体系的建立最大化地发挥用户价值,从而实现激发活跃用户、提升会员留存率、并刺激普通用户到付费用户的转化。

目前来看,集结了丰富的版权资源、一流的解说队伍、完备的会员体系之后,PP体育的版权运营之路步入快车道。再加上背后苏宁集团提供的电子商务、智能硬件等支持,PP体育似乎已经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通路。

「深度」乐视体育迷局:行业先驱者的挣扎与探索

不过需要谨慎的是,高额的版权价格仍然是运营者的巨大压力,在我国付费制度尚未成熟的背景下,想要单纯凭借会员体系消化版权负担显然不太现实。

对于以PP体育为代表的版权运营者而言,了解用户需求前提下的精细化运营是未来的必由之路,而在管理决策中的稳健与理性,同样是前人乐视体育遗留下来的宝贵殷鉴。

「深度」乐视体育迷局:行业先驱者的挣扎与探索

结语:从风光无两到人去楼空,从豪情万丈到沉疴难起,乐视体育用一个公司完整的生命线演绎了资本市场的凶险残酷。

尽管最终结局令人唏嘘,但是作为行业先驱者的乐视,仍然有太多值得外界尊敬与铭记的贡献。乐视体育的跌宕起伏,也在不断警醒着像PP体育这样的后来者:保持初心,戮力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