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西游记》扬佛抑道,是真的吗?

木桐人


先放答案,很明确地讲,《西游记》没有扬佛抑道。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量:

第一,《西游记》故事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西游”故事的主体是玄奘法师取经的经历,最初的来源是玄奘及其弟子所作的《大唐西域记》,记录了沿途国家的风土人情。而这些事迹被一些好事者编成神怪传奇故事流传,现在比较出名的是唐五代时期出现的讲经话本《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这就有了完整的取经故事。

后来又出现了很多的戏剧、评书等艺术形式,在民间广受欢迎。而作为一本小说出版,目前流传下来最早的是明代万历年间金陵世德堂刻本。这些故事主体都是以唐三藏取经为核心的,本来佛教的成分就占了很大部分。

就像《封神演义》这一类的小说不能说是崇道抑佛一样,《西游记》也不能说是崇佛抑道,因为故事讲述的主体是不一样的。《西游记》的主角毕竟是佛教人物,情节上自然会占有优势。

但是如果和佛经当中那些宣扬教义的故事来对比的话,比如“拈花一笑”、“目连救母”一类的,能很清楚地感觉到,《西游记》并不是宣扬佛教思想的,而是以情节著称的小说而已。

第二,道教在整个故事的当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目前最流行的《西游记》中,道教在故事里并不是什么反面势力。比如孙悟空学习法术,就是和道教人物菩提祖师修炼的,而五庄观当中与他结拜的镇元子同样是道家中的人物。像太上老君、太白金星一类的神仙,在《西游记》当中都是正面形象。

而对孙悟空保护唐三藏取经的任务,天庭和道教神仙都是给予了很大支持的。孙悟空上天庭搬救兵,天庭方面都是二话不说,直接助阵;而道教神仙遇到唐僧也都是以礼相见,双方和气得很。而唐僧一路上所经历的八十一难,其中很多都是道教派人安排的,明显是为了帮佛教的忙。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道教对取经一事是支持的,对佛家弟子也是很客气的。至于路途当中,像车迟国一类的事件,都是妖怪作祟,并不能代表佛和道的冲突。

第三,《西游记》当中道教与佛教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很多小说都把佛与道两家放在对立面上,但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这两个教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西游”故事里,其实双方合作得很愉快。

不仅在唐僧取经的时候,道教主动帮忙,设置磨难来考验师徒四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因为身份比较特殊,菩提祖师的徒弟天庭上不太还管教,所以如来受邀前来帮忙。蟠桃会天庭也会去邀请西方世界的佛陀菩萨,而西天讲经盛会也同样会邀请道家神仙前来观礼。

整个“西游”故事里,从来没有说佛道两家对立冲突,都是你好我好地和平相处,互相帮助。这里根本看不到崇佛抑道的思想在里面。

而“西游”故事作为通俗文学,主要是为了传播,如果将两个宗教对立起来,势必会得罪一方,这与它产生的目的是相冲突的,从情理上来讲,也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所以,佛教在情节当中所占比例大一些,只是因为故事主体的问题,而不是作者态度的表露。至少在“西游”题材的古典小说故事当中,并没有崇佛抑道的思想蕴含。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待晓儿


如果从《西游记》这本书的内容和宗旨来看,确实是在扬佛,但未必就抑道。《西游记》就是写西天取得佛经,然后成佛,没有说道教差劲。故事里面的人物可能佛祖是老大,道教真正的老大没有出场。作者扬佛抑道,根本就没有这个理论基础。佛道不是谁可以随便扬抑的。中国是道教的发源地,道是正统,是真正的大道,重点研究的是阴阳。而对道的起源,即道教中的无极与太极的关系,阐述的不够丰富。这也是中国象形文化的缺陷。但是佛教就是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可以亲证。其实佛是补充了道源问题,虽然道源问题最终离不开阴阳,但道教没有重视。这和中国人的形象类比思维有关系。中国人根据现象得出道理,道理好用就行了。但是没有追根溯源,没解决道与心的关系问题。所以道教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而佛教是出世的。佛教搞清了根本问题,但根本问题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佛道互为阴阳,儒释道融为一体,类似天地人的关系。天离我们很远,人靠的太近,地才是踏实的。佛道总的来看,没有高低之分,都是为我们服务的。

吴承恩写《西游记》肯定是站在合理的立场来写故事的。故事就是讲佛经的,当然偏重于佛。人们非要拿道来比较,就是人心,没有一点佛道的修行。佛道的本质就是没有分别心,评判心,一个讲空,一个谈虚。有了人就完蛋了,三生万物,非要分个高低来。


道成肉身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典范,四大名著中的一个另类。它带给国人的影响是极大的,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它的艺术价值及文化内涵往往被世人忽视。我想如此有影响力的著作除了它MADE IN CHINA的根源以外,更多的是因为它集中反映并代表着中国古往今来的人文精神的主流。

《西游记》虽是一部描写佛教取经的文学作品,但深究其宗教思想来说,不光是佛教,其中还有大量关于道教以及儒家的思想在内。

既然是神话小说,固然有一个完整的神话体系,那么《西游记》神话体系单单只是佛教宣扬的西方极乐世界吗?显然不对。我们知道在《西游记》里面有这样几个高人,如来佛祖、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他们三个人分属佛,儒,道最高统治者,各有各的一片天,但是在本书中又相辅相成构建着整个神话体系,所以说《西游记》是一部主张释儒道合一的小说。

曾经看过一本书《现代因果实录》,此书所述《西游记》相传是长春道人邱处机所著,它是道教徒为了抨击佛教而写的;另一说是《西游记》是一部扬佛抑道的小说,此书成于明清时期,当时的统治阶层极力追捧佛教思想,打压道教势力,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多少都会留下时代色彩,我甚至大胆地假设,它是应那个时代,以当时的统治阶层意志为契机而产生的作品,不然也不会冠冕堂皇的以四大名著之一流传至今,但是后来我发现以上两个结论都是片面的。

首先,我要否认《西游记》是道教徒抨击佛教思想的小说。原著中有一段太上老君对观音介绍他的镯子的时候说“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在这里,老君是对观音说的,观音没否认,可见老君化过胡,从辈分上说,算是佛祖之师。太上老君是道教始祖,单从这段来说,可能会以为作者有那么一点去佛的意思,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在孙悟空逃出老君的炼丹炉,极度亢奋的推了老君一个倒插葱便开始了大闹天宫,最后却被如来擒住,作者这样写显然缩小了老君的本事,相比之下如来倒是脸上贴金了。另外说《西游记》是长春道人所著更是不攻自破,原著作者吴承恩并也非道士。显然,说此书是道教徒抨击佛教一说不成立。

其次,宣扬《西游记》是扬佛抑道的作品也不尽如此。上述提到“化胡为佛”,一个道教始祖有过这样的经历,想必肯定不是佛教徒希望的,那一定是佛教届一个大大的忌讳,如果本书是在扬佛的话,作者肯定不会写这个故事,由此得出结论,本书肯定不是扬佛的,是否在扬道,我不清楚,但扬佛是不可能。另外,在师徒取经路上遇到的种种妖魔鬼怪最后都是被道教的法宝收住,唐僧三个徒弟的兵器也都是来自道教高士锻造,试想如果是扬佛的话,作者会这样写吗?

所以《西游记》一书没有完全的扬佛,自然也不是扬道,褒贬皆而有之。其实作者的真实意图,如我开始所述就是”释儒道三教合一“的思想。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各教并存,教教归一,共建和谐社会。


贫道青竹


《西游记》扬佛抑道这个说法,也是由来已久,我们去细究其原因的话,也可以在《西游记》中寻找到不少的细节描写,由于其情节太多,我这边的就简单的说几个:

1.东土大唐所在的势力,是道教下辖的天庭的势力。但是大唐想要去寻求真解,却不从道教那儿寻找,反而千里迢迢跑去西天找佛教取真经。难道是舍近而求远?还是因为设定当中的佛教能力要高于道教?

2.西游记当中所遇到的劫难,不少都是因为道教神仙的坐骑家宠等等造成的(佛教的也有,但是道教的居多的样子)。而孙悟空出了什么时期,大多数最后只能从佛教这边得到解决方案,比如真假美猴王,最后是在如来这儿解决的。

3.孙悟空大闹天宫,天庭是没有能力自己解决吗?最后还需要去找如来佛祖才能够收服这只妖猴。

4.在车迟国当中,猪八戒将三清的造像丢进了厕所(五谷轮回之所)。而师兄弟三人化作三清的样子去偷吃供品。

5.大唐本来是属于道教的势力,最后却让佛教流传进来,这不就等于是在抢地盘,抢信徒吗,而佛教已经抢到道教的大本营来了,难道不说明佛教强吗?

但是《西游记》真的是一本扬佛抑道的书吗?我对此又很是怀疑,因为据我看到的一些情节来说,这本书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呀。

1.老子化胡说

太上老君曾经两次拿出了金刚琢,同时跟观音说到,这个是我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的时候用的。这个涉及到一些历史知识,不少朋友应该知道。一个是相传太上老君(老子)最后是出现在了函谷关,函谷关令尹喜拦住了老子,让他写下了《老子五千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德经》。而老子西出函谷关后去哪儿了呢?有本书叫作《老子化胡说》,相传这个故事最开始其实是出自佛教徒。在佛教刚传入中国,本土人民对佛教的接受度太低了,于是便宣传佛教原来是老子西出函谷关后变成了释迦摩尼所创立。而这个故事也被一些道士编成了经书流传下来。这个也就说明了写《西游记》的人是支持《老子化胡说》的,佛教是太上老君成立的。既然如此的话,太上老君才是佛教的最高BOSS,他手下两个势力交流学习,就没啥好说的了。

2.老子开天辟地

孙悟空曾经说过: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这句话提到了太上老君开天辟地。这个大概是出自《太上老君开天经》,是道教创世纪的书籍,都引用了这书籍的内容了,难道还说是扬佛抑道么,道教都已经开天辟地了。

3.《西游记》的导演杨洁曾经在《重温旧梦》写道这么一件事情。在《西游记》开拍之前,杨洁导演曾经前往西安拜访赵朴初先生(佛教领袖),想要先生写《西游记》片头字幕,而先生以《西游记》扭曲了玄奘的形象,佛教界不认可为由,婉拒了杨洁。说《西游记》扬佛抑道,佛教界自己都不认可的说……

当然了也有人说,《西游记》是一本讲究佛道合一的书,其重点就在于菩提祖师身上,菩提祖师在最开始出现的时候,叫作“须菩提祖师”,须菩提是释迦摩尼座下十大弟子之一,号“解空第一”,这个和孙猴子被取名叫“悟空”想必也是有些关系的。而这个菩提祖师,他在教导的时候: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所传孙悟空的是功完随作佛和仙。而后孙悟空在车迟国更是说到: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所以说《西游记》讲的是佛道合一乃至于是三教合一的小说。当然了,也有人认为这本书也讽刺佛也讽刺道也讽刺天庭(朝廷),这个我就不细说了,想必大家也看出书中佛教拿人事,道教作威作福,天庭无能来了。

倒是是怎么样,想必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了。最后有个片段给大家看看:

妖精道:“你那里持斋把素,极贫极苦;我这里吃人肉,受用无穷!你若饿坏了我,你有罪愆。”如来道:“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

如来收服大鹏的时候说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是哪个人做了好事,就拿他喂大鹏的意思吗?(那是劝人从恶吧……)这句话应该怎么解释呢?


悠然岁月


《西游记》扬佛抑道这个观点一直存在至今,现在很多人为了流量的增加,提出一些反方向的意思,说并不是。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几百年的观点就这样几句话就给平了?一件事情的答案是要经得住时间的洗涤的,扬佛抑道的观点从明清开始就已经有了,一直延续到现在,说明证明的实例确实有很多。

吴承恩老先生的信仰是不是佛教我们不敢下定论,但这本书绝对是偏向佛教在写的,为何?他目的就是为了宣扬佛法。

中国是道教的发源地,这个众所周知,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但佛教终究是人家的产物,对于很多爱国情操的人们很是不服,甚至嗤之以鼻。而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偏偏着重的在宣扬佛法,让很多人心里不舒服,才有了扬佛抑道的观点。

西游记主题中心就是佛教,而道教也成为了发扬佛教的垫脚石,藐视道教的真正实力,从孙悟空的大闹天宫我们就可以看出,天庭之上厉害的人物根本就没有出手,唯独一个出场率最高的太上老君又大大放水,让孙悟空不知道天高地厚。

天上的神仙咱先不说,仅仅是一个地仙之祖镇元子大仙就治的孙悟空服服帖帖,毫无还手能力。这里不要认为孙悟空理亏而不好意和镇元子动手,是真的打不过,如果说讲理的话,他也就不会打闹天宫,偷吃蟠桃,破坏蟠桃会了。镇元子是谁?虽然只是一个地仙的老大,但他是和元始天尊混得,久而久之的能力能差的了吗?就是观音菩萨也得给他面子不敢说啥!

这点镇元子够厉害了,还是要仰仗观音来救活他的人参果树,不忘给佛教增添一点光彩,证明佛教的能力,我们反思一下,道教祖师真的没有一人能救活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如果真的救不活,镇元子心中没有数,能和孙悟空玩救树的游戏吗?

其实这些还都说得过去,毕竟对道教的压制不是很明显,只是放水的放水,给面子的给面子。但是其中有一段就很露骨地在抑制道教了。

回过头来再看西游记中车迟国那段,虎力大仙、羊力大仙和鹿力大仙为车迟国的国师。其实这段是我最喜欢看同样也是最痛心的一段,喜欢是因为这三个妖怪是信仰道教的,奉三清为最高神,大力发扬道教。痛心的是因为为佛教抑制了,生生地把道教打压了下去。

虎,羊,鹿三位大仙虽说是动物修炼成精,自从去了车迟国为这个国家做的都是事实,让国中可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佛教呢?车迟国当年大旱,国王首先想到的正是佛教的人,求他们降雨,可是结果呢?一滴雨没有,最后才被不请自来的三妖以道教名义求雨,而且立竿见影,立马就下了雨,解了车迟国难题。自此之后全国上下都信奉道教,大力发扬道教。

这里要提到一点是,这三人虽然是妖怪化身,但修炼的道法是天庭认可的,他们斗法求雨也是光明正大的,原文中有句话就可以证明:“那道士五雷法是个真的。他发了文书,烧了文檄,惊动玉帝,玉帝掷下旨意,径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府下。我等奉旨前来,助雷电下雨。”

奉旨前来降雨已经很说明问题所在了,人家根本不是什么邪门歪道,而是经过天庭允许了的。可惜三妖人脉关系没有孙悟空强,被孙悟空走了关系才下不来雨。如果孙悟空不走关系,那这场雨可定是下得来的。

可惜,为了宣扬佛法的强大,大大削弱了道教的实力,可怜的虎力大仙就这样送了性命。这些还没啥,最有力证明抑道扬佛的证据也是在这段,就是孙悟空大闹三清观的时候,竟然把咱们道教最高神三清蜡像扔到了茅厕,对道教祖师如此不敬,不是抑道又是什么?

这里也是我最不服气的地方,你扬佛可以,但没有必要这么亵渎道教祖师三清呀,但从这一点,还怎么反驳?你不抑道何必这么亵渎三清?所以说西游记正是抑道扬佛的一本书!


老王讲事情


个人觉得不是,应该是对佛、道都是有褒有贬。并没有一味的对某一边赞扬或者是批判。

有些人觉得《西游记》扬佛抑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唐僧要寻求真解,是通过去西天取经的方式。

个人有一个见解是,那如果就让他留在大唐去道教学习寻求真解,那这本著作也就不存在了。从故事性来说,自然是要从大唐去往西天取经,才有更多的故事契机。

那么沿途,师徒四人遇到九九八十一难,这些劫难并不是只由道教神仙造成,也有佛教的神仙没有管教好座骑引发的事故。

还有一点是很多人说,每次出了劫难不好解决,都是由佛教神仙出面才解决,这也是说著作更偏向佛教更高一筹。

其实我觉得也不是。既然整篇著作就是已经定了要去往西天取经求取真解,那么佛祖来救他们出劫难也很正常。

所以我个人并不认为《西游记》抑道扬佛或者是抑佛扬道。


景城阅读有感


世界上的事儿是很奇妙的,这一类与那一类八不挨的事儿之间,在某种意义上,都可能产生类比的情形。这种情形让很多人可以从其他事物的情景中得到启发,一下想出了自己所干之事的窍门来。人们称这种情形叫开悟。而开悟的前提就是事物间的雷同之处。

《西游记》是一本玄幻小说,里面的人物设置和故事情节都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人类活动内容。可是其中的情节设置和事件的发展,却同人们的现实活动有许许多多的相似之处。从古至今各行各业各种阶层的各种色人等,都从中找到了雷同于自己事业的情形或因素。甚至于牵强附会地把书中的情节与现实相连接,相类比,从而从其中擦出一些灵感的火花,有了开悟,并提高了自己的灵性和智慧。

由此,解读《西游记》的版本和角度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有修炼说,有社会说,有人生说,有神怪说,有疾病说,有炼丹说,有争权夺利说,有人情事故说,也有佛道争世说,这其中就包括抑道扬佛的说法。不论哪种解读的方式,只要能从中悟出东西,吸取到营养,那都是可取的。如果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那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在这里,我觉得抑道扬佛的说法是最没有意思的。因为我觉得佛道争宠本身就是没有意思的。佛家和道家是传承在我国的非常典型的两种修行方式,他们的目的是给人们提供修行的方法,而不是在世间争宠。争宠是世人的行为,不是修行。所以抑道扬佛的解读方式说到底品位不高。我觉得倒不如从修炼,从人生,从疾病,等角度去解读更有实际意义,就是从社会,从人情,从政治,从专业等方面也比那无谓的佛道争宠有用的多。


梦113300796


说西游记扬佛抑道的人,可以说全都是些门外汉,或者是一些只知道寻章断句而不知书中真意的书生所言。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没有看过西游记原著,只是看了电视剧也感觉确实是有这个问题。只是电视剧都是根据书中故事来改编的,并不能演出书中的精华,所以要想知道是不是扬佛抑道,还是看看原著再说。其实西游记扬佛抑道的话题古已有之,从西游记在明朝被禁的传言,便是有人根据明嘉庆皇帝信道,而想象出来。很多年前很火的《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在书中也采用了被禁的说法,是不对的,这也反应出了他也只是个研究历史的书生。

至于扬佛一说,其实也有些片面,书中有很多对佛徒不体面的描写,如阿难、伽叶在佛祖眼皮底下向唐僧索贿,还有在《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这一回里对救苦救难的观音大士的描写也不够庄严肃穆,书中写道: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所以若说扬佛抑道真算不上。

若是知道作者写此书的目的,可能就不会有这种猜测了吧。清朝龙门派高道刘一明真人著有《西游原旨》一书,专门揭秘西游记内隐藏的修道金丹之秘。他在书首序中说:其书阐三教一家之理,传性命双修之道。俗语常言中,暗藏天机;戏谑笑谈处,显露心法。古人所不敢道者,真君道之;古人所不敢泄者,真君泄之。一章一篇,皆从身体力行处写来;一辞一意,俱在真履实践中发出。其造化枢纽,修真窍妙,无不详明且备。可谓拔天根而钻鬼窟,开生门而闭死户,实还元返本之源流,归根复命之阶梯。悟之者在儒即可成圣,在释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不待走十万八千之路,而三藏真经可取;不必遭八十一难之苦,而一觔斗云可过;不必用降魔除怪之法,而一金箍棒可毕。

从这段序言中我们可以知道,西游记不但没有扬佛抑道之意,反而是融三教于一体,用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于其内暗藏成圣成佛成仙的超脱之法,所以扬佛抑道之说全是门外汉的无稽之谈。


我是超人11


吴承恩扬佛抑道的问题,已经被很多朋友说了很多年了。究竟是不是这回事呢?书生先前已经告诉大家答案了,不是。

很多朋友跟书生说,他们心底里关于吴承恩“扬佛抑道”的问题总是挥之不去,想让书生再写点新内容,反驳一下“扬佛抑道”。

新内容,书生也想写,但很多观点都已经讲了很多遍了,新内容很那找。

可是不讲,又辜负了朋友们的期盼。

无奈,书生只能更加仔细的阅读原著,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一点新内容。

这点内容不仅新,而且很少有朋友提到他们。


谁呢?阴魔。

原著道:“唬得那三藏按住了经包,沙僧压住了经担,八戒牵住了白马,行者却双手轮起铁棒,左右护持。原来那风、雾、雷、熌乃是些阴魔作号,欲夺所取之经,劳攘了一夜,直到天明,却才止息。”

阴魔夺经,重点是所有能出现的阴魔全出现了。

这种事发生在哪?陈家庄附近,属西牛贺洲地盘。

孙悟空怎样解释此事?我等保护你取获此经,乃是夺天地造化之功,可以与乾坤并久,日月同明,寿享长春,法身不朽,此所以为天地不容,鬼神所忌,欲来暗夺之耳。一则这经是水湿透了,二则是你的正法身压住,雷不能轰,电不能照,雾不能迷,又是老孙轮着铁棒,使纯阳之性,护持住了,及至天明,阳气又盛,所以不能夺去。

成佛了的孙悟空,达到了另外一种境界,拍马屁都能出口成章了。并且,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他是拍马屁。

到了东土大唐呢?没有阴魔。


大家知道,妖魔鬼怪可不是失败一次就会放弃的群体,他们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到东土的时候,他们应该卷土重来一次,不仅能夺书,还能让唐僧师徒和佛教丢了面子。

可他们没有出现,为何?东土大唐才是真正的首善之地,真正福泽绵长之地,有道教的神仙保佑,各种妖魔鬼怪都不会出现。

这就是差距了,如来佛祖口口声声说西牛贺洲好,可实际上妖魔鬼怪频频出现,祸害百姓,就连经书都敢夺。

如来佛祖口中贪淫乐祸,多杀多争,口舌凶场,是非恶海的南赡部洲呢?连个妖魔鬼怪的毛都不见。

神仙傻吗?不保佑敬天礼地,不贪不杀,养气潜灵的西牛贺洲?当然不是,神仙保佑四洲百姓,可佛教非要逞能,总认为自己强大,自己的地盘无需道教神仙保佑。

既然佛教认为自己强大,神仙也就没必要多管闲事了。

就这样,西牛贺洲成为妖魔鬼怪的聚集地,佛教的佛、菩萨等没能力管。

阴魔夺经,不像孙悟空所说的那么好听,夺天地造化之功,与乾坤并久,日月同明,寿享长春,法身不朽,天地不容,鬼神所忌,欲来暗夺之耳等等,这些都是台面上唬人的鬼话。

实际上,佛教无力铲除西牛贺洲的妖魔鬼怪。

孙悟空说这话的时候,估计忘记自己是斗战胜佛了。


他这斗战胜佛是做什么的?斩妖除魔啊。

等他走上工作岗位,阴魔也会是他铲除的对象,猴哥别高兴的太早,以后能忙到他怀疑人生。

扬佛抑道?绝对没有,吴老爷子最后都不忘讽刺佛教一把。


盛世国学


大概是真的…

《西游记》是人的作品,但也反映了中国人信仰文化的混杂吧。

中国信仰的是大乘佛教。

据说,大乘佛教是佛陀去世500年后,由龙树(原本是婆罗门教弟子)搞出来的,有种说法说佛教在印度的灭亡原因之一就是大乘的兴起,使得佛教越来越像印度教,佛教原本是反对巫术、咒语、偶像等的,但婆罗门教徒把咒术和荒诞故事大量的带进佛教了,并模仿婆罗门教,出现大量多头多臂的佛菩萨形象,如千手观音等…所以,小乘佛教认为中国人所信的佛教其实是印度教,如《西游记》的诸多鬼神构思便是明证…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为了私利,人心的诡诈足以把恶事诡辨成善事,原本的佛教(小乘)修行者要讲究事相戒律等,是公开可见可证的,玩诡诈是极不容易的。但中国的大乘佛教是讲心相,心相是不可见不可摸,于是,内心诡诈之为便可以充分发挥了……放眼中国的许多寺庙,到处是骗钱骗色的和尚,他们无视佛经的教导,到处撒谎说佛能保佑人能赐平安,利用信众的信仰情结诱骗信众去跪拜印度人(诸佛菩萨都是印度人)…可恶之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