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南雨,贵州铜仁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有些人活了一辈子,其实只活了一天。有些人,想方设法回到初心,按照自己的方式,在极短的时间里,活出了一辈子的模样——他们忠于自己的内心和事业,傻子一样的坚持着,一天一天的靠近梦想,一不小心就成了别人的标杆。

曾南雨,贵州铜仁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认识曾南雨,在2008年冬天,那时他在长兴的一个小学上课。还记得认识当初,他蓄着卷曲的中长发,上唇短短的胡渣恰到好处地彰显着他的睿智和深刻。那时的他,志向已发生偏离。内心一直有个声音在向他召唤——怎样的生命才是于己有意义的,怎样的选择才是忠贞而持久的,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充实感更多一些,这个反复出现的声音,已经折磨他很多年,让他寝食难安。他知道,这些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生活已经不能满足他内心对生活的需求。最终,他在经过痛苦的思考和挣扎之后,做出一个大胆而独特的决定:搞乡建,现在叫乡村振兴。

曾南雨,贵州铜仁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这个决定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沉淀的结果。在曾南雨心中,乡村有着别样的情怀,是他心中的乡愁和田园梦,是他心灵得以皈依的最终方向,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乡愁时代和理想王国,以安下自己那颗叮叮当当、动荡不安的心灵。说做就做,他主动向部门申请调回乡下,回到自己从小生活的村庄,干起了别人都不愿干的事情。很多人对他的行为表示不理解,甚至一度认为他是一个神经病,好端端的工作单位放着不做,一个人跑到沙坝这个鬼不生蛋的地方来受罪,包括他的亲人也给他施加各种压力。各种舆论压力压迫着他,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在困难接踵而至的时候,他几度产生退出乡建的冲动。最难过的时候,他半夜起身,只身一人到暴雨中狂奔,或跑上山顶大喊大叫,或一个人关在屋里,细数工作的成败得失。

更痛苦的是,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曾南雨内心过不了一个坎——自己确定的事情未完成,他无法向自己交代,更不容许的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既然选定的事情,跪着也要走下去。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他硬是一步一个脚印挺了过来,用自己的行动在黔东大地上踏响了自己的足音。顶着巨大的压力,他硬是把山重水复、迷雾重重的乡建工作给扛了下来,这一扛就是六年。他已记不清有多少个转辗反侧的夜晚,他不再扪心自问值不值得,而是想方设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曾南雨,贵州铜仁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事情永远都做不完。静下来的时候,曾南雨想,如何在自己的经历中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适合松桃乡村振兴的机动模式,探出一条适合松桃发展的特色道路,才是自己工作的重点。梳理过往的种种经历,结合国家的发展方向,曾南雨提出“乡村振兴五步法”,即“卫生+文化+产业+人才+道德”五步法,特别是把“善良”提到了“最值得挖掘的文化旅游资源”的高度。其“人心不善,风景完蛋”的言论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天道酬勤。时间从不亏待任何一个对生活用心的人。六年下来,他干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先后为沙坝河乡老寨组和茅坪村争取了“贵州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老寨组争取了“中国景观村落”国字号招牌;在老寨实施了松桃第一个“春晖家园”项目;落地了“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铜仁工作站”;引进铜仁餐饮龙头企业壹城一味打造松桃第一个“老品种景观菜园”,实现全村101户蔬菜致富全覆盖;建立铜仁首个乡村振兴课堂并顺利开课;促进民宿写进《铜仁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带领松桃民族文化交流协会探出一条具有松桃特色的“文艺全域化”改革路径;第一次提出书香村寨的概念,并成功推出“书香老寨”乡村品牌;由其带队在沙坝开展的2014年松桃民族文化现场交流会开了铜仁文化反哺边远乡村的先河。而他本人,也因工作突出,先后被评为“中国统一战线先进个人”、“贵州省春晖使者”等等,成为铜仁参与“住建部·铜仁乡村振兴国家级试点”专家。其帮扶的村寨获松桃县委县政府2019年9月颁发的“先进村民理事会”单位。

曾南雨,贵州铜仁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其先进事迹先后被人民网、多彩贵州网、铜仁网、松桃网等各级官方核心媒体报道转载,其“书香老寨”乡村振兴模式让人耳目一新,成为铜仁炙手可热的话题。如今的老寨,到处焕发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成为铜仁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曾南雨,毫无疑问是这场活动的先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