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的重庆记忆

我第一次到重庆,是在1967年的春末夏初的时候,那时我才10岁多一点,不满11岁,那次是跟着姐姐和她们的同学一起。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赶火车。非常兴奋,下午就到了成都火车站,本来正点好像是应该在下午五点过就开车的。但是那个时候文革期间,火车晚点是经常的事。一直到了天黑了火车还没有开动,我已经坚持不下去了,昏昏欲睡。突然觉得火车在动了,我又兴奋起来,睁开眼,往车窗外看啊,看啊。但是天黑了,火车离开火车站以后就是黑漆漆,啥也看不见。我还是想看......。火车应该是第二天上午就到重庆的,因为晚点,到第二天下午才到,快到重庆菜园坝火车站的时候,铁路边上有房子。

1967年的重庆记忆
1967年的重庆记忆

再往上看,山上也有房子,我听说那叫吊脚楼

1967年的重庆记忆

下了火车,又上缆车,跟成都完全不一样。

1967年的重庆记忆

缆车上来就是两路口,有个好大的电影院,山城宽银幕电影院,我一下就感觉重庆比成都发达,当时成都还没有宽银幕电影院。

1967年的重庆记忆

走过两路口,要去学田湾,我大哥家就在学田湾菜市场里面,他在重庆市蔬菜公司工作。

1967年的重庆记忆

在大哥家住下,后面几天就开始游重庆了,当然首先是要去大会堂,因为离大哥家很近。

1967年的重庆记忆

还有文化宫。

1967年的重庆记忆

还要去解放碑

1967年的重庆记忆

然后再去红港,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红港这个地名,当时叫红港,其实就是朝天门码头,文革中,叫红港。

1967年的重庆记忆

重庆的跳伞塔,当时成都还没有跳伞塔

1967年的重庆记忆

红岩村当时有很多大字报

1967年的重庆记忆

大嫂的父母住在大竹林,重庆市第二机制砖瓦厂,我们去的路上就花了很多时间,上清寺赶公交车,对了,重庆当时是叫人民交通汽车公司,简称人交公司。先到了沙坪坝,又到双碑。双碑过了就没有汽车了,走路到嘉陵江边上再坐渡船,再走路才到了大竹林。当天都不能回到市中区了,在大竹林大嫂的弟弟专门去钓了鱼来款待我们,那顿鱼餐我还记忆犹新,味道好极了。

二哥的家在江北大石坝七村,当时我已经上了小学三年级了,学过“村”字,是农村,乡村的意思,我还以为二哥是住在农村,到了二哥家才知道,此村非彼村。二哥是国防工厂江陵机器厂的老师。

1967年的重庆记忆
1967年的重庆记忆
1967年的重庆记忆

二嫂的父母住在储奇门通往上半城的大梯坎的旁边。重庆真奇怪,还有上半城和下半城之分,两个半城中间有大梯坎和缆车连接。

当时我对重庆的印象就是比成都发达,城市大气工业发达。缺点就是没有什么蔬菜,因为我的哥哥每次来成都都要买豌豆尖带回重庆。好像是藤藤菜也没有。当时的说法是重庆是工业城市,成都是消费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