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原来是这样——客居东京看日本(六)

走进日本的历史:日本天皇的历史由来以及天皇那些事(1)

日本原来是这样——客居东京看日本(六)

2019年5月1日,在日本发生了一个重大的事件。在位30年的日本明仁天皇正式退位,由皇太子德仁正式继承皇位,成为第126代天皇,改年号为“令和”,自此日本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明仁天皇是在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驾崩后即位为天皇的,并改年号为“平成”,由此他便成为日本第125代天皇。天皇“生前退位”这是日本自明治时代以来近200年的历史中从没有过的,也在日本国内和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也是日本的天皇制度存续到今天所出现的一个令人有些震惊的事件。因为在现存的日本皇室法典《皇室典范》中,并没有天皇可以“提前退位”的规定。战后由美国人亲自起草制定的日本国宪法虽然把天皇拉下了神坛,规定天皇不能过问国政,但还是给予了天皇作为“国家和国民总体象征”的法律地位,并没有说天皇“可以生前提前退位”。面对这样一个影响国家形象和政体的重大问题,日本政府还是依照法律程序,制定和通过了《特别法案》,并依照民意和天皇个人的意愿,完成了新老天皇的更替。

日本原来是这样——客居东京看日本(六)

日本天皇是日本君主的称号,这种制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直到今天仍然对其君主以“皇帝”相称的还只有日本一个国家,这也是世界历史上存续时间最久的君主制度。那么,日本天皇有着怎样的历史由来,又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日本现在大家都延续了共有126代天皇的说法。其实,对于这个说法,也就是皇纪,日本国内外的好多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都是不认可的。他们认为这个皇纪纯属于是人为编造出来的要与第一代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这样一个传说相吻合的东西,并不可信。因为,在第33代推古天皇也就是日本的第一个女天皇时期,有一个在日本历史上颇有名望有很有建树的圣德太子作为辅政总摄朝政。推古天皇在位36年间,以圣德太子为中心,对内政外交推行一系列改革,包括强化天皇政治地位和中央集权,制定调动各级官员积极性的划定冠位十二阶、颁布《宪法》十七条,向中国派遣遣隋使、提倡佛教等等重大举措。那封让隋炀帝震怒的著名国书“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就是在这个时期发生的事情。这个圣德太子在梳理日本历史的过程中,又借助道教关于辛酉年是变革之年的说法,对历史上天皇的传承脉络以公元601年即辛酉年为起点,每六十年一个轮回,往前推演了21回,规定那一个辛酉年即是日本的建国之年,那一年阴历的一月一日,就是神武天皇的登基之日。按照圣德太子这种推算的方法,结果一下子就把日本的建国时间和天皇产生的时间向前多推算了大约一千年。由此便使日本的皇纪也就是皇家的历史出现了将近一千年的空白,所以也就只好编造了一些根本就不存在的人物把他们冠以天皇的名号写进了皇纪当中。让后世的人都确信: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就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此后的历代天皇“万世一系”,都是天照大神的子孙。但是,人们找不到什么证据来证明这些说法是真实的,大都把这些当成了历史和神话传说,就像中国大家都知道的“三皇五帝”一样。因为那个时候,正是中国的强盛时期,日本人处处都在效法中国,他们以为编造出这样一些虚无的历史,把日本天皇产生的时间大大地往前推进几百年,就会使日本的历史更加悠久厚重,也免得人家总是嫌自己的国家太年轻,国民的个头太矮小。真正存在确有其人的天皇到底是从哪一位开始,现在有几种说法:有的在在第33代推古天皇之前,那些都不是事实存在,都是虚构的;有的说在第十五代应神天皇之前都不存在,有的还说在第十代天皇崇神天皇之后才确有其人,才是真实的历史存在。这些说法到底哪一个是真的,哪一个更靠谱,现在已经找不到确凿的证据。试想一下,按照圣德太子的推算,公元前7世纪的日本社会尚处于原始社会前期。尚处于采集经济阶段,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既没有阶级,也没有部落,更也没有先进的生产工具,怎么会有这样完备的政权架构呢?

日本原来是这样——客居东京看日本(六)


日本的首领在古时候并不是被称呼为“天皇”的。 一至三世纪的时候日本首领称呼为“王”或“君”,约到四——五世纪经过诸王激烈征战之后形成的带有联盟性质的朝廷设在大和也就是后来的奈良这个地方之后,其首领便改称为“大王”。大约七世纪,圣德太子时代,随着国家的发展以及对外联系交往的扩大,各方面的典章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朝廷公布了《宪法》十七条,当时受中国儒教的影响,就把大王改为天皇。在《日本书记》一书中的遣隋使图书及法隆寺药师像铭文中都可以见到天皇的称号。中国那个时候曾经称其为“倭王”,因为那个时候中国就把日本一直称呼为“倭国”。就是在推古天皇执政、圣德太子辅政期间,为了打压日本上层政敌的势力,巩固统治地位,寻求隋朝这个域外大国的政治支持,日本国曾向当时的隋朝派出了一位叫小野妹子的使者,他在朝拜隋炀帝的时候递交了一份国书,信的开头便是“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但是,在当时东亚地区的诸多国家中,只有中国的皇帝才能称为“天子”。一个前来朝贡的国家怎么能把自己国家的首领称为“天子”呢?这让炀帝大为不快,便吩咐有关官员说道:“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不过,此时中国正进行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也不希望树敌过多。因此,尽管日方出现这种失礼,中国人仍在次年选派裴世清等13人组团回访,并带回前所未有的关于日本的完整和准确的消息,同时也使日本的当政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此后,小野妹子又二度出使隋朝。尽管中间出现很多的插曲,但是毕竟通过这些来往为后来日本和隋唐发展更为密切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日本原来是这样——客居东京看日本(六)

隋炀帝画像


唐代以后,中国人按照日本人的自称,逐渐以日本一词取代倭作为对日本国的官方称呼。中国一直以日本国王来称呼和册封日本的执政者。一直到宋朝之时,太宗对日本颇有好意,以至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元托克托《宋史》等文献,正式将“天皇”一辞写入正史。明朝、清朝又再次使用日本国王来称呼和册封日本执政者。直到近现代,才使用“天皇”一词。

在日本的历史文化典籍中,日本天皇这个名称的早期文字记载还出现在673年至688年前后由天武天皇制定的《飞鸟净御原令》中。天武天皇是日本的第四十代天皇,也应当是日本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天皇。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强化天皇地位和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巩固了大化革新的成果。他在任期间,制定和公布了许多法律法令和务实有效的施政措施。自古以来,日本的天皇都是不理朝政的,实权多在皇太子或其他皇亲国戚手中。到了天武天皇时期,他毅然改变了这一旧习,开始亲理朝政。并率领军队平息了壬申之乱,使天皇在民众中的威望得到了大大提高,赢得了国民如同对待神明一样的崇拜,因此也迎来了古代天皇的黄金时代。

日本原来是这样——客居东京看日本(六)

天武天皇去世之后,由于太子先是生病后来又早逝,皇孙又年幼无知,皇后鸬野赞良在主持几年朝政之后便正式继位成为日本古代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皇之一,成为第四十二代天皇。这一时期在西土大唐也正是那位在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称帝的女皇武则天执掌朝政的时期。持统天皇也是一个女中豪杰,她在天武天皇去世之前的几年时间里,就开始执掌朝政,在其主动退位后,仍和继承大位的文武天皇并立朝堂,处理朝政,她也是日本皇家历史上第一个做太上天皇的人。她在位期间也是亲力亲为,改变了过去女皇不亲自处理朝政的传统,继承了天武天皇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治国方略,对《飞鸟净御原令》又做了进一步的充实完善和修改。

日本的第36代天皇孝德天皇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创立年号的天皇,他从公元645年正式登基到去世虽然只在位9年,但是在他统治的大化年间,却大胆地进行了日本历史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过渡的大化革新,并经过天武、持统和文武三代天皇的巩固延续终于将大化革新未尽的事业加以完成。之后,日本便进入到了封建社会,日本天皇制也进入了在历史上为期不长的一段鼎盛时期。这一鼎盛时期贯穿了奈良时代,一直到平安时代中期。

奈良时代(710-794年),可以说是女帝称雄、阴盛阳衰的时代。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元明、元正、圣武、孝谦、淳仁、称德、光仁、桓武八代天皇,其中元明、元正和孝谦(重登基后改称称德)三位均为女皇,在位统治近30年。此外,圣武天皇在位的25年,完全由光明皇后在幕后操纵朝政。而淳仁天皇在位的六年,则由已宣布退位的孝谦女皇掌握实权。因此,这一时代真正由男性掌握权力的只有14年,那就是光仁天皇和桓武天皇执政的这一短暂的时期。延历十三年(794年),桓武天皇将都城由平城京(即奈良)迁往平安京(即京都),平安时代从此开始。迁都的那一夜,火树银花,一派祥和的景象,似乎预示着新都平安京能够“万年平安”。可是,历史的发展却是事与愿违,仅仅过去了70年的时间从平安时代中期开始,皇室就开始形成颓废之势,实权外落到藤原氏手中,被外人所操纵。号称“万世一系”的天皇家族从此走上了衰败的道路。自藤原氏政权起,经历平氏政权、镰仓幕府、室町幕府、丰臣政权、江户幕府,天皇无权这一凄惨的状况一直持续了一千年左右。直到十九世纪江户幕府灭亡,政权才被奉还于天皇。藤原镰足原来就是皇极天皇时期的重要朝臣,他为朝廷清除政敌,巩固皇权,推举孝德天皇登上皇位立下了大功,并在大化革新的进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受到孝德天皇的重赏。镰足在勋功面前没有居功自傲,裹足不前,而是继续举贤荐能,招揽人才,编纂律令,制定政策,推进与促进日本与大唐王朝的交往,学习盛唐文化,派出人员前往长安留学。

日本原来是这样——客居东京看日本(六)

在藤原氏掌握大权之后,天皇始终无法将权力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除了藤原氏、平氏跟丰臣氏三个时期是关白摄政外,其余时期的权力都是掌握在幕府将军手里。但不管是实际上也好,还是名义上也好,毕竟因为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的缘故,在皇权旁落后的历代天皇中,也有那么一些既不甘心做外戚或幕府政权的傀儡,并且也有一定实力的天皇,还在为夺回皇权而努力。后醍醐天皇即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继后嵯峨天皇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即后深草天皇跟龟山天皇相继即位,从那时开始,天皇开始分为两个皇统——即后深草一系的持明院统跟龟山一系的大觉寺统。这两派围绕皇位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镰仓时代是天皇政权转向幕府的过渡时期,平安时代后半期,先是摄政政治,接着又迎来院政时代。在摄政政治时代,天皇是权力的源泉,然而真正的执政者是摄政或关白。这说明律令制的衰落,也可说是上代天皇不亲政传统的复活。摄政或关白是天皇的外祖父,而天皇的父亲或祖父从天皇那儿取得政权的形式是院政。镰仓幕府时代武家势力兴起,权利逐渐转向幕府。面对这种情况,对皇位继承拥有决定权的镰仓幕府采取不偏不倚的政策,制定了两统交替即位的“两统迭立”方案。

按照这一方案,1318年,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即位。后醍醐天皇即位后,立即重用勤王派的大臣,与镰仓幕府展开斗争。各地勤王军纷纷举起讨幕大旗。后来,由投靠后醍醐天皇的幕府武将足利尊氏给予镰仓幕府致命一击。1333年5月,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将政权握在自己手中,并取我国汉光武帝刘秀消灭王莽、复兴汉室之意,改年号为“建武”,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建武中兴”。然而,由于建武新政权对广大武士阶层采取防范政策,引起各地武士的不满和失望。1335年7月,足利尊氏奏请天皇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未获,愤然离京。次年5月,足利军在凑川大败朝廷的新田义贞军和楠木正成军,攻入京都。8月,足利尊氏拥持明院统丰仁亲王为光明天皇。12月,后醍醐天皇逃入吉野山,并在此再次即位,称为“南朝”,并称京都方面的北朝为“伪朝”。日本进入长达50多年的南北朝时代。在南北朝时代,虽然北朝的持明院统居住在京都,然而,象征天皇神权的“三神器”—八咫镜、天丛云剑(草薙剑)和八尺琼勾玉却在南朝大觉寺统手里。因此,虽然幕府拥立北朝,但是北朝却并不能算是“正统”。1392年,在将军足利义满(就是《聪明的一休》里面的那个将军,)的调停下,南朝的后龟山天皇将“三神器”交予北朝的后小松天皇,自己进入京都大觉寺当了上皇。然而,足利义满并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即并没有实行“两统迭立”的方案。虽然大觉寺统后龟山天皇的后代们发现上了当,但是为时已晚。于是从后小松天皇开始,历代的天皇均为持明院统的嫡系后代,而大觉寺统的皇族们再也无缘染指皇位。

日本原来是这样——客居东京看日本(六)

虽然自藤原氏以来,天皇皇权便已旁落到摄政关白或是幕府将军手中,但使天皇的政治地位跌落至谷底的,是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个幕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1615年,幕府公布《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十七条,详细地限制了天皇和公卿贵族的权力和行动。《法度》明确地规定,天皇“以学问为第一”,无须过问国事。凡宫廷官员的任命、天皇公卿的服饰冠带、天皇的出巡等等均需征得幕府的同意。《法度》中唯一保留天皇权力的条文只有第八条:天皇有权按“本朝先规”决定年号。于是,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际上,皇室的权力完全被幕府所剥夺。1853年,随着培理舰队的到来,日本锁了两百年的国门被坚船利炮敲开。日本历史的年轮转到了被称为“幕末”的时期。随着倒幕派的烽起,孝明天皇的去世,德川幕府统治走到了尽头。1868年1月,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孝明天皇之子睦仁继承皇位,改年号为“明治”,同时发布“王政复古”诏书。从此,天皇重新回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1868年11月,明治天皇将都城由京都迁往江户,同时将江户改名为东京。迁都东京后,明治政府大张旗鼓地开始了资产阶级改革,这就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不再是任由列强欺辱的封建小国,而是本身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之一。对沙皇俄国的宣战以及取得日俄战争的最后胜利,使日本的野心急速膨胀,最终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1926年,大正天皇殁,皇太子裕仁登基,改年号“昭和”。昭和时代初期,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大规模展开。1931年(昭和6年)秋,“九·一八”事变 爆发,日军侵占我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发动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 约30多万中国军民惨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系列战争,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人民带来地狱般的灾难,同时,日本人民也承受着战争所带来的苦难。而昭和天皇裕仁,对于这一系列战争的发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国家和国民的整体象征被保留下来。1989年1月7日清晨,昭和天皇去世,由此这个前半段伴随着战争的阴影,后半段构建了日本繁荣基础的昭和时代降下帷幕。同日,皇太子明仁继位,改年号“平成”。

日本原来是这样——客居东京看日本(六)

日本原来是这样——客居东京看日本(六)

明仁天皇在位30年,他也是唯一访问过中国的日本天皇。日本时间2016年8月8日下午,日本明仁天皇通过NHK电视台发表了一份电视谈话,正式向日本国民和世界表明了自己希望“生前退位”的强烈心愿, 称因身体原因恐怕难以履行天皇职责。明仁天皇强调自己希望“生前退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高龄和健康的问题。他说,自己已经动过两次外科手术,体力也明显感觉到衰减,因此,对于要继续承担作为“象征天皇”的职责,已经显得很困难。同时,天皇也表示,考虑到自己之后的皇室继承等问题,减轻因为天皇的驾崩与新天皇的即位所将要进行的长达一年的相关仪式与活动的负担,觉得有必要改革皇室的相关制度,让日本的天皇制传统与现代社会相吻合,更能适合新时代的要求。天皇的这一举动和表态,给日本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因为日本自明治时代以来,近200年的历史中没有发生过天皇“生前退位”这样重大的事件。现今的日本皇室法典《皇室典范》中,也没有规定天皇可以“提前退位”。战后制定的日本国宪法规定,天皇不能过问国政,只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因此,明仁天皇要“生前退位”,并不是自己想退位就可以退位的,这里面首先涉及到必须修改包括《皇室典范》在内的相关法律的问题。于是,日本政府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依照法律程序和天皇本人意愿以及国民反响,依次完成了“天皇生前提前退位”这一重大国事的相关工作,排除了所有的障碍,终于在2019年4月30日,举行了明仁天皇退位仪式。上一次日本天皇的生前退位发生在202年前江户时代的后期,那一次退位的是119代天皇光格天皇。明仁天皇身着晨礼服与皇后美智子共同出席退位仪式上并发表了最后一次讲话,这一切都为平成年代划上了句号,也为一个新时代的开启拉开了帷幕。历史将会永远记住,这是一位极为开明的天皇,他既为自己也为国家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日本原来是这样——客居东京看日本(六)

<strong>

日本原来是这样——客居东京看日本(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