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天生异相或降生不凡为什么这么多?这与汤武困局有关

人类构成的文明社会,有很多东西只能遵循即可,而不是拿来质疑和讨论的,有时打破砂锅问到底,追根究底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崩塌。例如汤武的行为在古代就被列入禁区,禁止讨论。

汤指的是商汤,武指的是周武王。

这二个人在儒家著作中被视为圣王的角色,因为他们对应的是二个反面角色:夏桀和帝辛(商纣)。

古代帝王天生异相或降生不凡为什么这么多?这与汤武困局有关

夏桀是夏的最后一个国君,帝辛是商朝最后一位帝君,他们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暴虐无道残杀大臣,重臣纷纷离开。他们都宠信女人,夏桀宠爱妹喜,商纣宠爱妲己。他们个人的能力却都是很强,文武双全,而商纣也不弱。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史记·十二本纪·殷本纪》

他们都做过一件终身后悔的事情,那就是夏桀放了商汤,商纣放走周文王。

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史记·十二本纪·夏本纪》

同时他们还面临一个现实背景:当时对天下的控制力很弱了。

最终夏桀跑了,商纣自杀了。

商汤建立商朝,周武王建立了周朝。

后世一般都认为周武王与商汤是有道伐无道,他们在拯救天下万民,所以他们是圣王。

但是在西汉初年并非是这样认为的。

古代帝王天生异相或降生不凡为什么这么多?这与汤武困局有关

先介绍一下一个有趣的人:辕固生。

他是齐人,又是儒生。他正处于什么时代呢?

黄老之学达到了巅峰,儒学的影响力也正在加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此公的性格。

窦太后是喜欢黄老之术,自然不怎么喜欢儒生。作为儒学的代表人物辕固生自然要维护儒学贬低其他学派。

有一次窦太后希望他讲一讲老子的学说,结果此公来了一句:

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史记·七十列传·儒林列传》

说实话别说窦太后听了生气,知常容听完心中也有些不舒服,虽然人有门派之见,但这个贬的太损了,怎么可以说《道德经》是一本家人言呢?

太后生气,后果也很严重,当时他就被扔到猪圈中,知常容估计猪圈中养的是野猪,所以汉景帝偷偷给他一把很锋利的刀,他下去就把猪弄死了。这里也可以看到秦汉之时的儒生并非弱不经风,是怀有武艺和胆量的。

他最后活了九十多岁,这个年龄别说在古代,在现代也是高龄。

古代帝王天生异相或降生不凡为什么这么多?这与汤武困局有关

这里有一个细节可能被一些朋友忽视,那就是汉景帝的暗中帮忙。

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史记·七十列传·儒林列传》

如果不是景帝对他的欣赏,也不会冒着得罪窦太后暗中相助辕固生。从侧面可以看出儒家的影响力已经很大了。

窦太后的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一直维持到汉武帝早期。

介绍完辕固生,接下来说一说为什么说汤武行为是讨论的禁区。

事情要从一次辩论开始,辕固生与黄生在汉景帝面前就商汤和周武王的行为展开辩论。

黄生的观点:汤武的行为是犯上作乱,因为汤武是臣子。在古代最讲究的是就上下君臣的关系,所以作为臣子的责任是劝说帝王,而不是自立。

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史记·七十列传·儒林列传》

实际上黄生的观点并非是单独的,根据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记载,这种想法至少到司马迁时代还是存在的。

列传中排第一的是《伯夷列传》中伯夷、叔齐就是认为周武王伐纣是犯上作乱。

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史记.七十列传·伯夷列传》

古代帝王天生异相或降生不凡为什么这么多?这与汤武困局有关

这两位仁兄本来就来投靠周文王的,结果刚到却遇到周武王带着文王的牌位要伐纣。所以他们就拦住周武王的马说了这样的话。周武王的手下听完自然很不高兴了。

你要出兵作战,结果别人说你要犯上作乱,这不是扰乱军心。换成任何人都不会开心。不过姜子牙劝阻了,说这二个是义人。

后来周武王伐纣成功,这两位选择不识周朝的粮食,活活饿死,以证明周武王这就是犯上作乱。

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史记.七十列传·伯夷列传》

黄生的观点与伯夷、叔齐的观点是一脉相承。

辕固生的观点:汤武是不得已而立,为天下。但是辕固生举不出理由来,他只是很勉强地说汤武将桀纣干掉之后,那么这些百姓不由汤武统领,那由谁统领呢?所以他们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被老百姓推上王位。这种说法似乎有些牵强。

古代帝王天生异相或降生不凡为什么这么多?这与汤武困局有关

但是辕固生有杀手锏。他说了一句很关键的话就终止这场讨论,取得胜利。

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史记·七十列传·儒林列传》

按你黄生的逻辑,刘邦作为秦朝的子民,取代秦,那也是犯上作乱了?

此言一出,景帝也慌了,汉景帝一言定结论:

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史记·七十列传·儒林列传》

你吃肉但没吃马肝,这也不能算不知道肉的味道,言下之意不谈汤武的事件也不是没有学问。

这句话很明显,那就是有些问题不应该也不能去追究,不应该去讨论。

所以古代社会自此后鲜有再对汤武的行为进行质疑,将他们列入圣王之列,因为再质疑,很多东西都要推翻了。

古代帝王天生异相或降生不凡为什么这么多?这与汤武困局有关

但疑问始终都是存的,所以怎么才能击败黄生的观点,说实话辕固生并没有驳倒黄生,而是用整个西汉去压黄生。

这也难不倒史学家,或许是司马迁,或许是更早。他们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神话他们的先祖或者开国皇帝。如果他们不是凡人之子,而是天选之子,那么与凡间的帝王自然就不是君臣关系了,代表上天取得天下自然是合情合理了。

所以翻开《史书》,你会发现司马迁为了神化刘邦,居然用了一千多个字写他是蛟龙化生,天命所归其中自然也有为了解决汤武困局之意。

这种方式被后世延续,当你看到史书记载帝王天生异相,或者降生不凡,不要觉得那就一定是真实的,因为大多只是为了解决汤武行为的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