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江山愛美人,為愛放棄王位

愛德華生於薩里里士滿的帕拉底歐式其父為約克公爵喬治王子殿下。其母為約克公爵夫人(後來的瑪麗王后)。作為維多利亞女王的長曾孫,出生時愛德華已得約克的愛德華王子殿下的名銜。他的家人稱呼他全名最後的"戴維(David)"。

不愛江山愛美人,為愛放棄王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愛德華屆服役的最小年齡,並表示有興趣參與。他被准許參與軍隊,和英國護衛隊一起服役。雖然愛德華表示願意往前線工作,但英國政府不許,以免王位繼承人受傷。儘管如此,愛德華見識了戰壕戰的可怕,又盡其所能探望前線。雖然其角色十分有限,卻令他受到參戰者的愛戴。

不愛江山愛美人,為愛放棄王位


1928年,喬治五世給愛德華鄰近桑寧代爾、在波克夏的Fort Belvedere作為住宅。此後愛德華開始和一些已婚女子發生戀情,包括弗麗達·達德利·沃德、佛奈斯侯爵夫人及華里絲·辛普森。辛普森夫人已兩度結婚,當時還有丈夫恩尼斯特·辛普森。愛德華跟辛普森夫人的關係令他和其父喬治五世的關係僵化。愛德華的父母均不肯接受辛普森夫人,其弟艾伯特王子也一再建議愛德華另覓佳配,很有影響力的英國國教教會也表示反對。可是,愛德華和辛普森夫人的關係不為這些事所影響。

不愛江山愛美人,為愛放棄王位


1936年11月16日,愛德華和首相斯坦利·鮑德溫在Fort Belvedere見面,表達和辛普森夫人結婚的想法。首相告知愛德華八世其想法在精神上是不可被接受的,因為他們作為英國國教會的領袖,根據英國國教的教義離婚和再婚都是不能被接受的,另外,人民也不能接受辛普森夫人為王后。為此,國王提出了另外一個結婚方案,那就是辛普森夫人在婚後不擁有王后頭銜,他們的未來的孩子也不能繼承王位,這個方案依然被內閣拒絕,另外,根據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任何對關於國王頭銜和王位繼承問題的變動必須經過英聯邦各自治領政府的批准,此時,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南非政府已經正式宣佈反對國王迎娶離婚女子,愛爾蘭政府表示不關心,新西蘭政府猶豫不定。此時,愛德華八世公開回應"沒有多少人在澳大利亞,所以他們的觀點並不重要"其後,國王通知首相如果他不能迎娶辛普森夫人,他將退位,當時鮑德溫首相給愛德華三個選擇:1.取消結婚的想法(很明顯,愛德華不會放棄辛普森夫人) 2.迎娶辛普森,違抗首相的意願(政府很有可能會投降,但將引起憲法風波) 3.退位(愛德華的選擇),在他作為國王的數月之中,他的婚姻問題引發了英國的憲政危機,他的政府,自治領政府,人民,教會均反對他迎娶辛普森夫人,他如果違背民意引起政府辭職,即違背了作為君主立憲政體下國王保持政治中立的基本憲法方針,所以,他選擇了退位,他成為了英國和英聯邦歷史上唯一自動退位的國王。

不愛江山愛美人,為愛放棄王位


導致愛德華八世退位的真正原因不是沃麗斯曾兩次離異,而是因為她是納粹德國狂熱的支持者。當時正值二戰前夕,德國法西斯向世界挑起了戰爭,英國參與了同法國、美國聯合戰鬥的同盟。如果在這個時候英王娶了一位支持德國納粹的女人為妻,英國王室和英國政府根本無法面對其他同盟國甚至本國國民。於是,他們共同向愛德華八世施加壓力,英國首相鮑德溫也以內閣集體辭職相要挾。然而,為愛無法自拔的愛德華八世,卻選擇放棄王位,遠走他鄉。溫莎公爵夫婦流亡法國後,沃麗斯與裡賓特洛甫仍然聯繫不斷,她憑藉著公爵夫人的身份、地位以及與上層社會的廣泛聯繫,獲得了大量的反法西斯盟國的軍事情報和活動信息,並將這些情報通過裡賓特洛甫統統傳遞給了德國納粹。

不愛江山愛美人,為愛放棄王位


雖然在聯邦調查局的檔案中有證據顯示溫莎公爵曾經和德國納粹有著微妙的關係,但這一觀點一直沒有得到英國人的認同。然而,英國作家馬丁·艾倫在他的新書《隱藏的日程》中卻披露:溫莎公爵實為英德兩國的雙面間諜。書中介紹說,在溫莎公爵1939年10月對巴黎郊外萬塞納的親善之旅中,他除了為英國打探法國防禦的情報外,還為德國人充當間諜。他把在法國前線收集到的情報交給了希特勒,德國從而修改了西進計劃,一舉攻陷法國。英國王室及政府對溫莎公爵的間諜罪行雖心知肚明,但為了維護王室的尊嚴,將溫莎叛國的罪證全部銷燬了。然而,一封溫莎公爵寫給希特勒的親筆信卻被遺漏下來。

不愛江山愛美人,為愛放棄王位


該信件寫於二戰爆發2個月後,一開始便稱"親愛的希特勒",結尾則是溫莎公爵的簡稱"EP"。雖然信中詞語的意圖並不明顯,但仍可以看出溫莎公爵所提到的旅行即是他代表英軍指揮官到法國前線巡視的那次訪問。溫莎公爵還提醒希特勒注意,他所收集的軍事情報非常的重要,並已將這些資料傳遞給另一位德國間諜。另外,信中還影射了溫莎公爵願意在英國簽署和平協議後重登王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