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秀華不配做詩人?什麼樣的人才配做詩人?

01

餘秀華,這個湖北的一介腦癱農婦,自從2015年傳奇式地走紅,一躍成為了中國的知名詩人,伴隨著名與利而來的,還有來自社會各界的爭議,網絡上五花八門的厲聲詬罵,以及同行們的敵意。

在世俗的世界裡,她與一個詩人的標準模板是如此的相去甚遠,她的容貌、她的身體、她的出身、她的文化、她的過往、她的性情,所有有關於她的特質,除了詩本身,於詩人,似乎都是格格不入的。

偏偏這樣的人,她火了,成名了。

不管是什麼初心,有很多人是坐不住了,這是事實。

就連老牌詩人——朦朧詩的鼻祖食指也出手了。

餘秀華不配做詩人?什麼樣的人才配做詩人?

食指痛批餘秀華

他曾在北京一場新書發佈會上發言:

看過餘秀華的一個視頻,她理想的下午就是喝喝咖啡、看看書、聊聊天、打打炮,一個詩人,對人類的命運,對祖國的未來考慮都不考慮,想都不想,從農村出來的詩人,把農民生活的痛苦,以及對小康生活的嚮往,提都不提,統統忘得一乾二淨,這不可怕嗎?評論界把她捧紅是什麼意思?評論界的嚴肅呢?我很擔心,今天嚴肅地談這個問題,是強調對歷史負責,不對歷史負責,就會被歷史嘲弄,成為歷史的笑話。

除了老詩人高高在上的批判,更有狂者,自封“詩王”的某知名大學教授,在今日頭條上,還對她發起了人身攻擊,稱她的詩不配叫做詩,稱她的粉絲層次不高,稱她永遠也寫不出像自己這樣的詩,儼然把自己的言論當成了“真理”。

餘秀華不配做詩人?什麼樣的人才配做詩人?

某詩王評餘秀華

首先表態,我無意於批判老詩人食指什麼,只是,單憑一個視頻就對他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大肆批評,也未免有些以偏蓋全了,有些小題大做了,有些理由單薄了。

至於自封為王的“詩王”其人,此處不想多做評論,群眾的眼睛一向雪亮!

02

卡爾.波普爾曾說:

誰也不是真理的絕對擁有者,我們只能通過知識尋求解放,而知識只是無限接近真理,但不是真理本身。

洛克曾經說過:

“每個人都應該自主地控制意義”,即傳播學上所說的意義的形成之關鍵在於“受眾”。

餘秀華的詩究竟好不好?配不配叫當詩人?應該由她的受眾決定,由她的粉絲決定。

遙想當年超女盛極一時,也有人曾一廂情願地指責超女“毒害”觀眾,要求予以取締,很多觀眾要求捍衛自己“有被毒害的權利”。

觀眾的體驗,就是超女的意義。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餘秀華的詩,有她的受眾,有她粉絲,有她的讀者,有她的欣賞者,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這就足夠了。

至於老詩人食指和自封為王的某教授,和他們對於“詩”和“詩人”的偏執不同,羅素倒有一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依我看,這一句放在文化創作領域,用以拓寬這些文人志士的雅量,倒是合適。

寫詩也好,其它的文學創作也罷,要想“百花齊放”,我們更應該有這種包容的雅量,至於,作品的優劣好壞,不急評說,時間是淘沙的大浪,一定會給出答案。

餘秀華不配做詩人?什麼樣的人才配做詩人?

03

腦癱、農婦、底層、貧窮似乎向來和“詩人”是不押韻、不配對的。

但一個真正的開放的、文明的、多元的社會,它們一定是兼容的,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當寫詩不再是某一階層的專屬,不再是誰的專利,當知識份子可以做得,農婦也可以做得,健康人可以做得,腦癱照樣做得的時候;

當坐在學院裡的陽春白雪做得,蹲在工廠鄉鎮的下里巴人同樣也做得的時候;

我們就離真正的開放的、文明的、多元的社會更近了一步。

就像今天,在“今日頭條”上,不管你是高級幹部、海歸人才,還是養豬餵魚,養花種稻,都可以來談談各自的經驗,寫下自己的所長,這就是好的生態環境。

在一個開放的、文明的、多元的社會,每個人的起點可能不一樣,但是隻要人是自由的,他就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獲取更多的權利,從而走向平等。

餘秀華不配做詩人?什麼樣的人才配做詩人?

04

回過頭來說,老詩人食指雖也可能是真正的心懷家國,但按他的邏輯,只有談民族、談理想,談人生,談未來,才配稱為詩人。

而不巧的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很多都是紮根於底層的勞動人民、紮根於黃色的土地,鎖定於細細碎碎、恩恩愛愛與溫暖飽食,才賦予了詩歌以質樸的生活的氣息;

正是春秋戰國時期,有了包容的社會環境和條件,才有了文學史上“百家爭鳴”的欣欣向榮;

在小說、在白話文被人輕視,被視為“末流”的古代和近代,因為有了少數人的包容和開放之心,才有了今天的紅樓、有了今天的水滸等諸多優秀著作的廣佈流傳。

胡適先生曾說:

一切對“異端”的迫害,一切對“異己”的摧殘,一切宗教自由的禁止,一切思想言論的被壓迫,都由於這一點:深信“自己是不會錯”的心理,因為深信自己是不會錯的,所以不能容忍任何和自己不同的思想信仰。

他又說:

不容忍的態度是基於“我的信念不會錯”的心理習慣,所以容忍“異己”是最難得,最不容易養成的雅量。

“不容忍”,大概這就是食指他們痛批餘秀華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吧。

只是,時代變了,大到家國情懷,小到個人體驗,今天,都可以成為詩的題材。

不可否認,家國很重要、未來很重要,但是,個人的體驗和代表著當下的此時此刻,同樣很重要!

(PS:如果說食指們代表的是家國、是理想,是未來和希望,那麼餘秀華代表的是個人,是此時此刻的微小的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