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棋王—谢侠逊(下)

(五)爱国劝募再下南洋

在谢侠逊的棋艺生涯中,有两次弈访南洋诸国的经历,既交流了棋艺,又为国劝募而慷慨激昂。早在1919年,新加坡华侨名棋手张兆兰因经商到上海,在和谢侠逊交流过棋艺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因南洋诸国中华人弈棋的很多,张邀请谢方便时去那里弈游,并多次来函催促。1935年4月,谢氏终于翩然南下,经香港出洋。在香港,他还和广州棋手黄松轩、曾展鸿、卢辉、冯敬如等进行了多场交流,既沟通了华东、华南棋手的感情,又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

爱国棋王—谢侠逊(下)

4月16日谢抵达新加坡。当时南洋的华人棋手有:侨居星马的陈粤樵;“星洲棋坛三杰”苏勉之、郑丽苍、李家漠;还有星洲郭观、蒋景云和摈城曾喜卿、郑苏四人,称“四大天王”;另有星洲胡章、摈城区丰、恰保胡均、吉隆坡冯漠贤、太平黄衍携,并称“弈坛五虎将”。谢略事休息后,一连八个晚上,轮战八大高手,均取得胜绩。谢在南洋的劲敌是陈粤樵。5月14日和15日,两人在新加坡大战四局,各一胜一负二和;后又在摈城对弈四局,依然各一胜一负二和。但是一个难题来了,陈继续向谢挑战,提出十局决赛,这和谢弈访南洋的目的不同。考虑到祖国棋界的声誉,谢决定应战。结果第一局谢胜,第二局陈胜,三至七局俱和,第八局陈稍处劣势,以一将一杀求和。谢认为这是不许可着法。

三十年代中期,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步步侵略。为了全身心投人抗日,支援前线,谢侠逊将家属送回平阳,自己只身到南京。当时国民政府准备派五个巡回大使到国外向华侨宣传抗日救亡,并向他们募款。去欧美诸国的人选已定(胡适。陈树人、萨镇冰、于斌)。因南洋均为殖民地,有危险,人员肖未确定。谢从主持派使的邵力子先生的秘书卢雪正处获得信息,毛遂自荐,要求去南洋,以表演棋艺为手段,进行劝募,得到邵力子先生同意。11月谢乘火车往广州转港澳出国。临行前邵力子、张治中、冯玉祥等题词以赠,李宗仁先生手书“有焦土抗战之决心,持久战之精神,最后胜利必属我们”以赠。

1937年底,第二次下南洋的谢侠逊,肩负爱国宣传的重任,抵达菲律宾后,受到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据《华侨商报》载:“本月24日晚7时半,在中华青年会举行欢迎棋王树侠逊象棋抗战宣传大会。是晚人场观战者极多,除所租一千把椅子坐满外,站立者亦在数百人以上。7时40分,大会主席许友超致欢迎词,继为商会代表陈之多和谢棋王演讲。再由谢棋王和许友超象棋表演……”在菲宣传期间,正值南京失守,消息传来,侨情惶恐,谢自拟对联一副,悬挂大会两侧,并由商会召开大会,一时人山人海,华侨爱国热情高涨,高呼“坚持长期抗战”、“祖国万岁”等口号,还当场举手表决,一致同意每月捐四百万元。自1938年1月至1941年12月菲岛失守时中止,共捐四千七百万元。

在菲岛过元旦后,谢即沿印尼航道抵瓜哇、泗水,又经三宝垅到井里汶、万隆。2月24日,谢在巴城(雅加达)篮球场举行“救济祖国灾民象棋大赛”,规模很大,有三宝垅、万隆、雅加达三市的名手参加。《天声日报》载:“事关救济灾民,观众异常踊跃,会场全满……”在印尼两个多月棋赛中,共捐募得九百多万元,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广大华侨的爱国之心。三月初,谢又到了新加坡,举行了三天三晚的比赛。第一场在“大世界”内,名称“筹赈祖国伤兵难民赛棋大会”。由华侨代表张永福做动员,他回忆当年孙中山先生来此做革命宣传时的情景。接着由谢简短讲话说:“望橘里贤豪英俊,策马当先,为救济祖国千百万伤兵难民而出力。”

谢氏还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进行六天六夜的“筹赈赛”、“慈善赛”,造成很大的声势。总计在南洋共募得五千万元,据载还吸引三千三百多青年技术人员四国投入抗日。而谢的生活非常朴素,历时两年,仅向国库支取三千元车旅费。

1940年3月,谢抵达重庆,周恩来同志亦往慰问并对弈留念。 总的一句话,谢侠逊在三十年代以象棋作为手段,为抗日宣传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受到棋界的普遍崇敬。

爱国棋王—谢侠逊(下)

(六)国际象棋第一人

在今天,国际象棋在我国已有很大发展,国际特级大师有许多人,这都是解放后国家重视体育事业和运动员刻苦训练的结果。不过要追溯起国际象棋的历史来,百岁棋王谢侠逊当是功臣呢!

晚清时,在对外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下,沿海一些城市有的成为通商口岸,有的开了租界,大批欧美人来到我国,尤以旧上海为最多。他们大多会下国际象棋(当时呼为万国象棋),于是就在业余时开展对弈。

1903年(光绪三十年),上海成立了“万国象棋会”,参加者有英、美、德、法、意、俄、荷、葡等国在沪的国际象棋爱好者,会长为丹麦人杰克森。谢侠逊在具有一定技艺后入了会,时在1912年。谢为什么要入会呢?这和一个丹麦人葛德麟有关。清末时葛原在粤海关税务司任职,他最嗜国际象棋,也爱好我国的象棋,常搜集民间棋谱,翻译成西文,介绍到国外。葛也喜欢将国际象棋介绍给中国人。稍后,葛氏调任上海江海关税务处。因他喜爱我国的象棋,就将《时事新报》上的象棋残局剪贴成一小册,还上门看望谢侠逊,两人交上了朋友。于是,葛向谢请教象棋,谢同时向葛学习国际象棋。谢很快加入“万国象棋会”,成了我国最早奔国际象棋者之一。

谢侠逊想,葛能将我国的象棋介绍到国外去,我们何不将国际象棋介绍进中国呢?于是他一边教葛的子女奕象棋,另一边学习提高国际象棋的水平,再亢面将国际象棋改成中文,向国人介绍。自谢参加万国象棋会后,参加的中国人逐步增多,有尤彭辉、岑有常、沈霖生、郁均侯、朱燮钧、杨文恺、谢绍逊等。

1927年,上海万国象棋会举行比赛,已有15年国际象棋棋龄的谢侠逊和何智辉、孙霖生参加比赛,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同年谢代表万国象棋会和小吕宋(菲律宾)进行无线电通讯比赛。1930年,谢和尤彭熙博士组成联队,力挫英人史玉峰、威廉白脱,获中英万国象棋比赛优胜。

1935年4月下旬谢在弈访南洋时,逢上马来西亚的国际象棋冠军英人(驻地空军司令)亨特,亨特向谢挑战,各报都作了报道,结果谢胜,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七)棋星高寿的典范

谢侠逊一生爱棋、弈棋,推动弈棋事业的发展,他从晚清起,经民国到解放,经历三个朝代,活了一百岁。为什么他能如此长寿?归纳起来不外乎:生活安定,营养丰富,运动适量,医药保障,遗传因素,无不良嗜好等。以谢侠逊来说,运动适量是脑、体、欢颜的适量。棋手大都高寿,如林弈仙90岁、邵次明87岁、彭述圣87岁、钱梦吾85岁、朱剑秋85岁、贾题韬86岁……他们中有的基本不做西方式的体育活动,共同点是中青年时弈棋多,晚年时弈棋不断。如广东老名手许容斋,90岁时犹向黄松轩挑战,这就间接证明弈棋对于保持心理健康具有相当作用。谢弈棋促长寿主要有两方面:

一、不间断弈棋,保持健康。谢5岁学棋起,一生有90多年弈棋经历。青年时期弈棋盘数超常,白天弈后晚上奔(或复盘记录);壮年时已满头华发,弈棋非但没影响健康,还给他勤“脑”打下了基础;到了晚年,减少弈棋盘数或不做紧张比赛,弈起棋来有一种轻松感,同时让脑子运动而保持“青春”。谢80岁还和同好弈棋,90岁还参加棋事活动。

二、脑、体并动。谢侠逊除常年弈棋外,很信奉“饭后行百步,胜如开药铺”这谚语,他常常散步、晨跑,年轻时如此,步入老年时亦如此。1957年,全国象棋锦标赛在上海举行,时谢为裁判长。一天早晨,谢和邵次明老人在南京路散步,不知谁提议,以国际饭店为终点,两老竟开展百米赛跑,结果基本同时到达,使一些后生自叹不如。当然,到了高龄,应十分注意高脂肪等疾病及避免比较紧张的比赛棋,以防止中风之类的突发。

一代棋王谢侠逊于1987年逝世,终年100岁。谢侠逊先生虽然“走”了,但他的影响仍留在中国棋界。1995年,他的家乡兴建了谢侠逊纪念馆,让他的事迹永远流传下去。

爱国棋王—谢侠逊(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