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市名人錄,您知道幾位?

黃岡名人輩出,遍及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宗教各個領域,其涉及領域之廣、層次之高、貢獻之巨、影響之大,在全國都極其罕見,故有“惟楚有才,鄂東為最”之說。據《二十四史》、《湖北通志·人物誌》、《湖北歷史人物辭典》、《鄂東人物誌》、《中國近現代名人生平暨生卒年錄》、《進士--黃岡歷代進士考略》等文獻記載,黃岡歷代名人達1600多位,其中古代1134人、近現代466人。黃岡自古文昌教盛,人才輩出。

黃岡市名人錄,您知道幾位?

李四光

黃岡市名人錄,您知道幾位?

李時珍

黃岡市名人錄,您知道幾位?

畢昇

早在科舉考試之前就設有家塾、鄉校,隋唐科舉後,重教興學之風日漸興起。在唐代就建有荊楚最早的儒學宮——蘭溪學宮,在北宋就建有最早的書院——雪堂書院。明清時期,黃岡書院林立,講學成風。黃州河東書院,倡導新學,推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成就了一大批教育大家。清代大儒陳詩,主講江漢書院20年,其學生陳沆、陳鑾分別中狀元、探花。歷史上,黃岡一直科甲鼎盛,科舉及第為荊楚之首,自古以來就有“黃岡進士冠荊楚”之美譽。據統計,自科舉制度以來,黃岡一共誕生了944名進士、3985名舉人。僅以明代為例,黃岡考中進士317名,舉人1465名。中華世紀壇收錄文化名人40位,黃岡獨佔3位:畢昇、李時珍、李四光。

黃岡英雄輩出,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三名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和200多名開國將帥,組建了紅十五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四大紅軍主力,發生了“黃麻起義”、新四軍中原突圍、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等重大革命歷史事件。為締造共和國,先後有44萬黃岡兒女英勇捐軀,其中5.3萬人被追認為革命烈士。政治方面:有古代宰相王方慶、王璵、周墀、徐興、鄭進、姚明恭、張鵬翮;有中國共產黨創始人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有國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軍事方面:有軍事家餘玠;有農民起義領袖禇祐、徐壽輝、歐普祥、王聰、王弼、馬朝柱、陳純粹、宋關佑;有守衛疆土、屢建奇功的康茂才、劉天和、汪可受、李長庚、梅之煥、宋必達;有辛亥革命元勳張振武、田桐、居正;有為共和國屢建奇功的將帥林彪、王樹聲、王宏坤、王建安、陳再道、陳錫聯、郭天民、周純全、秦基偉、韓先楚等。其中在1965年前授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中,黃岡市有101人(元帥1人、大將1人、上將8人、中將17人、少將76人。後劃入新縣、大悟、金寨地界的19人尚未計算在內),紅安縣有“將軍縣”之稱。經濟方面:有《資本論》中譯者、著名經濟學家王亞南,世界發展經濟學奠基人張培剛,著名經濟學家馬哲民。

文化方面:有參與編纂《太平御覽》和《太平廣記》的文學巨擘吳叔;“天下奇才”潘大臨;著名詩人與功臣王廷棟、王廷瞻;悉心育才的大學者耿定向;竟陵派代表作家劉侗;隱逸詩人杜浚;一代“霸才”顧景星;清代文學家劉子壯;楚北大儒陳詩;清古賦七大家之一陳沆;國學大師黃侃;方誌學家王葆心;著名學者、詩人、民主鬥士聞一多;中國現代第一個田園派小說家、京派小說鼻祖廢名;著名“鴛鴦蝴蝶派”作家喻血輪;著名文學家和小說家葉君健;中國現實主義創作方法著名作家秦兆陽;現代文學史上著名“七月詩派”領袖胡風;著名歷史學家馮天瑜;著名作家、詩人熊召政、劉醒龍等。思想方面:有北宋理學奠基者程顥、程頤;有新儒學一代宗師熊十力、徐復觀;著名哲學史家湯用彤、湯一介;政論思想家殷海光等。

科學技術方面:有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發明家畢昇;聯合國紀念的世界十大傑出科學家之一的李時珍;北宋“醫王”龐安時;幼科“聖手”萬密齋;一代名醫楊濟泰;地質力學創始人李四光;“兩彈一星”元勳彭桓武;中國“水杉之父”幹鐸等。僅蘄春縣就有200多名教授和博士,故有“教授縣”之稱。

宗教方面:有中國禪宗祖師四祖道信、五祖弘忍。

戲曲方面:有京劇鼻祖余三勝,青衣泰斗餘紫雲,京劇餘派創始人餘叔巖,黃梅戲創始人邢秀娘。

黃岡名人緣何如此之多,可能與元末明初著名的“江西填湖廣”有很多關係。雖然鄂東成陸較早(大別山是湖北最早的一塊陸地),但人類文明的進程較湖北西部慢,直到魏晉南北朝時中原居民大量南遷,才加速了鄂東的開發。尤其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江西填湖廣”,改寫了鄂東的歷史。史載從明洪武三年起,以墾荒為由,江西饒州、江州等大戶被趕往江北,進行強制性的大規模移民,改變了鄂東的文化結構。

黃岡規劃建設黃岡名人文化園(100人)和重點打造三大品牌(即東坡名人文化品牌,紅色名人文化品牌,歷史名人文化品牌)、建設六大名人文化旅遊功能區(即以黃州為中心的東坡名人文化功能區;以紅安、麻城、團風、黃州、浠水為中心的紅色名人文化功能區;以蘄春為中心的李時珍名人醫藥文化功能區;以黃梅為中心的黃梅戲和禪宗名人文化功能區;以羅田為中心的萬密齋名人健康文化功能區及以羅田、英山為重點的生態文化功能區。)

附:黃岡殘存有大量的名人故居、遺址遺蹟及紀念建築物。黃州區(9處)有陳潭秋、劉子通、劉少卿、馬哲民、吳貢三、李西屏、吳昆、劉維楨、劉子壯等故居遺址尚存。(名人還有張樹才、程明超、胡佛)團風縣(14處)有林育南、張浩、漆先庭、包惠僧、李四光、王亞南、秦兆陽、熊十力、蕭人鵠、方本仁、殷子衡與殷海光、張荊野、徐會之故居遺址尚存以及熊十力家族墓地。(名人還有林逸聖、詹同、王廷陳、胡正秋、何自新、韓浚)紅安縣(65處)有董必武、李先念、鄭位三、吳大勝、王建安、王誠漢、陳錫聯、周純全、郭天民、秦基偉、韓先楚、王近山、劉飛、劉昌毅、張仁初、張天雲、李天煥、胡奇才、徐深吉、徐斌洲、詹才芳、馬忠全、甘思和、盧燕秋、劉福勝、江波、李世焱、李定灼、李炎清、陳美藻、張志勇、張竭誠、張天恕、汪運祖、況玉純、閔學勝、鄒國厚、何德慶、吳振挺、鄭國仲、周世忠、金世柏、羅厚福、羅應懷、賀健、趙鶴亭、胡正平、殷國洪、耿錫祥、袁克服、塗錫道、徐紹華、秦光遠、謝正榮、程啟文、程悅長、程儒珍、韓衛民、詹少聯、熊應堂、黎錫福、戴克林和戴克明、謝富治、江騰蛟、葉君健故居尚存。(名人還有耿定向、石毓靈、程汝懷、謝履、李健侯、潘笑清、李光謙、阮成章、張培剛、馮天瑜)麻城市(26處)有王樹聲、王宏坤、陳再道、王必成、張才千、李成芳、周希漢、鮑先志、丁先國、王政柱、鄧嶽、朱火華、李慶柳、張培榮、張漢丞、肖永正、周純麟、祝世風、高志榮、徐其孝、喻新華、朱玉學、江鴻海、袁彬、趙炳倫、夏鬥寅故居尚存。(名人還有餘誠、嚴重)浠水縣(1處)僅聞一多故居及張體學辦公石洞尚存。(名人還有龐安時、姚明恭、陳沆、湯化龍、孔庚、陶鈞、湯佩松、徐復觀、徐楚光)羅田縣(3處)有方敦、張振武、周鎬故居及萬密齋墓、王葆心墓、王韶墓、余三勝祖墓尚存。(名人還有王葆心、徐壽輝、萬密齋、余三勝、汪錫均、葉佩薰、姚偉)英山縣(3處)有李少元、李士彬與石我園、肖伯堂故居及畢昇墓尚存。(名人還有彭幹臣、傅維珏、姜鏡堂、熊受暄、姚家芳、吳昱恆、吳白樺、陳時偉、章夷白、袁捷、李進、餘湛、査光佛、紀振剛)蘄春縣(2處)査國楨、胡風故居及李時珍墓,黃侃墓,詹大悲墓尚存。(名人還有黃侃、李時珍、康茂材、馮天馭、陳詩、陳鑾、康鐸、田桐、詹大悲)黃梅縣(14處)宛希先、宛希儼、鄧雅聲、李子芬、吳致民、趙辛初、梅龔彬、周學義、胡大榮、趙正洪、帥榮、廢名、吳求劍、胡宗鐸故居及弘忍與五祖寺,鮑照墓,王仙芝墓尚存。(名人還有湯用彤、瞿九思、汪可受、帥承瀛、陳興國)武穴市(8處)有陳康、蘭僑、杜國平、陳金鈺、張春森、郭超人、方掬芬、饒漢祥故居尚存》(名人還有居正、劉文島、郭泰祺、劉博平)革命遺址及紀念建築革命遺址:七里坪革命舊址(群)、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生軍指揮部、麻城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中共羅田縣第一個黨支部舊址、紅二十五軍軍部鬱氏祠、紅安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共存社成立舊址、抗日干部訓練班舊址、高山鋪戰鬥遺址、董必武故居、李先念故居、陳潭秋故居、宛希儼、宛希先故居、張體學辦公石洞、詹大悲烈士墓、吳鐵漢故居等。紀念建築物有: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誕生紀念碑、高山鋪戰鬥紀念碑、紅安烈士陵園、麻城烈士陵園、團風縣黃岡烈士陵園、英山烈士陵園、黃梅烈士陵園、陳潭秋紀念館、董必武紀念館、李先念紀念館、李四光紀念館、聞一多紀念館、黃麻起義及鄂豫皖革命蘇區紀念館、團風渡江戰役紀念公園、羅田縣勝利鎮革命烈士陵園、蘇東坡紀念館、鄧雅聲烈士陵園、葉君健書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