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张译主演的《光荣时代》?

三分钟看大片


《光荣时代》是作为国庆70周年的献礼剧,作为献礼片扎堆上线的时期,人们之所以会注意到《光荣时代》是因为一个人,张译。张译最近很火,从《我和我的祖国》到《攀登者》,国庆三部大片就有两部有张译。张译凭借以往精湛的演技已经被大众网友推上如今的演技流量C位。但是演员演技再好,也弥补不了故事情节上的缺陷。

《光荣时代》初看有着口碑佳片的潜力。作为一部谍战题材的剧情片,悬疑动作戏份比重较大,故事情节的大体框架逻辑严肃缜密。

演员上的选择,避免了俊男靓女流量小生,然后制作方面,画面精良。综合来讲,《光荣时代》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

但是,也就仅限于此了。

《光荣时代》差点就有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迹象。

在细节方面处理不够完美,一部好的片子不仅仅在大局上有一个坚实的架构,细节上也应该精益求精,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一,枪战部分有点像“抗日神剧”的味道,不合常理,主角光环严重,“扮猪吃老虎,”在讲究逻辑注重细节的谍战题材里是最最忌讳的。

二,女主妆容,服饰,演技等等,女主的妆容有点过于精致,没有那个年代的质朴厚重感。

三,为增加观影的趣味,适当加入幽默元素,本无可厚非,适当的加入佐料能让饭菜更加可口舒适,但加多了也会适得其反,为幽默而幽默,反而落了下乘。

因此,综合来讲,《光荣时代》只能算得上一部中等稍往上的及格作品。





暖树电影


首先肯定《光荣时代》是张译参演的一部好剧。这里说三点意思:

一、力撑张译。有很多人追此剧,只为译哥而来,如果让举手表决,估计要刷屏。张译确实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演员,演技堪称一流,十年的努力也没有白白付出。不得不说,当年金星的眼光是非常独到的,一眼就看出张译将来一定会成为影帝。从《鸡毛飞上天》到《红海行动》,张译吸粉无数,几乎零差评。

很多人都记得孟烦了、陈江河,不一定知道张译,但这是一个优秀的演员荣耀,因为这些人物已成经典。优秀的演员需要遇到更多优秀的团队,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对手戏演员才能成就一部经典。“烦了出品,必是精品”是观众美好的愿望,但张译一人难以承担。

二、难成经典。《光荣时代》就题材来讲,具有成为经典的基础,但剧本情节冗长平淡、露洞百出,完全没有谍战剧紧张、烧脑、缜密的特点,而创作团队犹如草台班子,没有真正将其定位为经典用心去做。张译在剧中演技依然在线,然而主角光环、浮夸的剧情淡化了他的演技和表现,而演技夸张的齐拉拉,代出感极强的白玲,让一群所谓的大明星叫“多爷”给秒得渣儿都不剩……

网上说,潘之琳是长江以南第一美才女。不否认她很美,但用现代审美观进入历史,会出问题的!

《光荣时代》最大的槽点,莫过于白玲太白、太美、太精致。固然是留苏回国的洋学生,但在那样一个战乱的环境、艰苦的时代,白玲作为建国初期的公安干警,她用浓妆美白、奢华用度和精致生活,活生生将观众从历史中拉出到了现代。

《风筝》《潜伏》《亮剑》都已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它们的女主各有特点,但给人的是历史的代入感。她们都有那个时代该有的朴素、自然之美。

相比之下,观众直呼,白玲就有点出戏了!

三、细节、细节。用心去做影视的,都会在细节上下足功夫,符合那个年代的道具、建筑,演员服饰、化妆、语气尽量贴合角色身份。在这一点上,《亮剑》、《风筝》都有教科书的地位。

在《光荣时代》中,所有人都是新衣服,所有人都是大白脸,头发也都一丝不苟,办公室、医院的陈设都奢华上档次,放到现在也不落后。相信很多人没有经历过建国初的困难,但从最近热播的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北京也是一穷二白,困难重重。比较之下,《光荣时代》对细节的把控就有些太扯淡了!

剧情细节经不起推敲之处更多,郑朝阳逃亡路上多次换装轻松完成任务,和郝平川神排雷,装有四根燃尽火柴得火柴盒特写等等……因为这是一部主旋律的历史剧,这么不严谨,牵强还扯淡。是受玄幻剧、穿越剧影响太深了吗?

四、幽默风格。反特刑侦剧《光荣时代》,以1948至1951年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时代背景,围绕第一代北京公安清剿国民党残余特务的核心事件,还原了摧枯拉朽、改天换日的峥嵘岁月。光荣的时代,英雄的故事,伟大的历史,需要真情记述、认真体悟。

而剧中剧情和对白加入太多幽默诙谐的成份,看似让剧情轻松了许多,另辟了戏说讲述正史的方式,但却少了对历史、对英雄的尊重。毕竟,《光荣时代》不是《戏说乾隆》,也不是《明朝那些事》。








小二娱店


是一部老戏骨多、整体观感不错的年代剧。

《光荣时代》是由刘海波执导,张译、黄志忠、潘之琳、薛佳凝领衔主演的年代反特刑侦剧。于2019年10月13日首播。该剧讲述了新中国第一代人民公安,在面对以“桃园”行动组为代表的国民党潜伏特务的持续破坏时,展开了艰苦卓绝又针锋相对的斗争故事 。

情节设定还是有些夸张的,比如逮了人,换下一身衣服,再找到笔墨,写一封告示,拿着浆糊去糊墙,引得一帮叫花子进店闹事惊动特务动了枪等等,这些不可能在四分钟内完成的行动,感觉编剧有点侮辱观众的智商。剧情故事一般,对剧情艺术加工渲染太浮夸了。剧中不少弱智情节,让观众忍不住隔着屏幕骂。

从剧本、班底、制作、类型、献礼五个方面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

整体观感还是很不错的。演员的演技也是值得肯定的。剧中的情节还是十分有看点。特别是男主的“用一张嘴换来一条生路”。让人记忆犹新。





开心小电影


整体还不错,经典肯定谈不上,但也不是烂剧。



首先,剧情紧凑有干货,没有拖泥带水。不过有时候剧情进展太快,逻辑不严密,显得杂乱无章。

剧中一众演员的演技还算不错,特别是男主角张译,很多人一开始看这部剧就是冲着张译去的,不过也没有令人失望。



女主角的争议比较大,女主的穿衣打扮还有化妆太有时尚感了,不但和剧情年代不符,就是和剧中其他人比较也有点不搭。但是女主角的人设是苏联留学专家,因此有时尚的穿着,也能解释过去。

还有就是大哥的换脸,看着确实是很别扭,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比较令人惊喜的是,剧中的搞笑喜剧成份。作为一部反特刑侦剧,剧情确实有很多瑕疵,不过轻喜剧的定位,有时候就令这些瑕疵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总之,这部剧还不错,比较适合全家人一起观看,可以作为消遣、闲聊抑或是下饭剧。


独立电影


你好,我是陈夕吖,很高兴回答楼主这个问题,下面是我对楼主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今的张译俨然已成各种献礼片的超级大户,光是国庆档大银幕手握《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两部大片,以及刚上档的献礼剧《光荣时代》,都快成代言人了。就算是同类型、同题材的影视剧中,张译也能将角色不同人设的小细节琢磨个透彻,小细节都能演得特深入人心,有时候还能透出一股可爱劲儿,难怪那么多大导都那么青睐他呢!

以前觉得张译总是藏着,收得很紧。但阁主最近突然发现了他身上竟还真有了些令人惊喜的邪魅狂狷之气,有股子狼性!

国庆档三大,收放自如令人心疼

张译主演的国庆档献礼片,阁主先看了《攀登者》,他演的曲松林无是个有执念的“珠峰先驱者”。面对老战友吴京,他是个性莽撞、有敌对情绪的老倔头;面对后来的攀登者,他是个有心传承的严肃领导者。客观说,这个角色前后转折有硬伤,但张译的表现还是相当有说服力。最后与吴京释放的拥抱,就足够赚人眼泪的了!

《攀登者》,张译与吴京冰释前嫌的拥抱赚足眼泪

在后来的攀登者面前,他是个严厉又温情的领导

阁主又看了《我和我的祖国》,虽然张译×任素汐主演的张一白导演的【相遇】篇被吐槽最多,但阁主却十分喜欢这个套着“光荣使命”外壳的现实浪漫主义风情的偶像式的短片。

任素汐的“话痨”自述与张译的沉默是金是两大戏精有着强烈反差又能超强糅合的精彩对手戏——因为隔着层口罩,张译靠一双眼睛就演绎了从迟疑到笃定、从拒绝到坚定的细腻层次,虽然最后被火热的民众大环境气氛打破,张译的情绪转瞬恢复到最初,这细腻到入骨的演绎方式真是细致入微、非常出彩。

《祖国之相逢》,张译细腻入微又层次丰富的演出,全靠一双眼睛

刚播出的献礼剧《光荣时代》,张译演建国初期的民警竟有种萌态——面对同事、特务、上下级,他用按兵不动又暗查秋毫的状态,演出了一种以前不多见的人物状态,很惊喜。也可能是这种不同的形态,向来不被当做颜值担当的张译,竟有种“很好看”的错觉……

《光荣时代》,有没有觉得这样的张译还挺萌的?

加上去年那部剑拔弩张、从头打到尾的《红海行动》,张译还成了超级硬汉的代言人。这样看来,张译真是可上得战场、又可游走官场,能藏身秘密基地、又能现身珠峰之上的、可大英雄可小人物的狠角色了!

《红海行动》,张译也是戎装正装两相宜的靓仔硬汉

《绣春刀2》藏得邪魅,放得狷狂

张译的演技大爆发,集中在他难得一回的古装戏《绣春刀2》之中——本以为在《绣春刀2》跟金马奖准影帝张震对戏,张译可能会败阵,更莫说与《绣春刀》地位相当的王千源相比。但看了成片,阁主发现张译才是《绣春刀2》最惊喜的演员,甚至看到他一直隐藏起来的“狼性”演技——他用了种深藏不露的方式,让他的邪魅狂狷的气质如迷雾般发散蔓延,虽然他戏份没张震重,没雷佳音讨喜,却觉得整个片子结构都由他的角色在控制着往前行进,几次反转也都被他把控着。

其实发现张译的侧颜也还不错哟

背影都是戏

开篇“修罗战场”戏码,是一场热血前戏——张震是救人英雄沈炼,张译是被救下的落魄之将陆文昭。面对战场的满目疮痍,张译发出悲鸣涅槃之声:“要不想这么死,就要换个活法。”张译的声音竟有种悲壮感,他从前的东北口音去得非常彻底——张译把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抵死气息发挥到燃爆。

“置之死地而后生”气息,张译变现得很悲壮

转眼8年后,张译变成衣冠楚楚的千户大人,站在正眼都不看他一眼的魏公公身后,跟“孝子贤孙”似的伺候着。张译这场戏要懂得藏,他几个低眉顺眼的眼神和嘴边的谄媚浅笑已让不可一世的魏公公接收到了,更别提他还要穿着昂贵官服下河替魏公公摸鱼——得人心就要做到位!何况是魏忠贤这颗难以捉摸的心呢?

张译擅于琢磨细节,看着一脸谄媚微笑就知道他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了

对魏公公要收敛锋芒和适时谄媚,对有救命之恩的下属沈炼,陆文昭是另种态度——领导该有的威严得有,兄弟情谊放私下里就好。张译与张震对戏时,没任何表情包,连最基本的微笑都没有,两人间亦公亦私的微妙关系显而易见。后来剧情反转,张译先压低声音对沈炼讲明局势的利害关系,性急中还夹带一丝不太容易觉察的温情;沈炼不领情,翻脸的张译转身就露出凶险狠脸,大声宣告“沈炼沟通逆党”,邪魅之气转瞬释放而出……

张译的翻脸跟翻书一样,邪魅之气一览无余

最终陆文昭依然成了时势牺牲的筹码,朝堂和在野真的就是一线之间的权衡,一时无法接受事实的陆文昭经历了先死后生到先生后死的大反转后,顿饭醒悟这就是“修罗场的真谛”。张译最终一场戏后发制人,之前藏太狠,一旦释放,直接放出了股狂狷的气魄,战场上视死犹生,那气势也是够吓人的!

成为时势牺牲品,陆文昭视死犹生

莫要笑他太疯癫,他笑别人看不穿

好看的人拼颜值,努力的人拼演技!——何冰、王千源如是,张译也如是。稳准狠是张译吸睛的唯一方式,他演的角色不论大小、不分正邪、不嫌美丑,都能演得有细节、特出彩。这几年张译的“电影资源”真心很不错,陈凯歌(《搜索》)、冯小刚、陈可辛、贾樟柯、管虎、许鞍华(《黄金时代》)、曹保平、张猛(《一切都好》)一连串大导演都青睐于他,即便不是主角,但兹要张译亮相,定能增色不少。

张译客串过许鞍华《黄金时代》、陈凯歌《搜索》和《建国大业》,还跟黄晓明主演过杨树鹏《匹夫》

曹保平的《追凶者也》,故事是一起凶杀案,却用荒诞手法表现;虽说同是仨男人戏,但所有荒诞元素几乎都被张译一人承包——如果说《绣春刀2》他大部分时间都藏得邪魅,那《追凶者也》自诩为“五星杀手”的董小凤就把放得狂狷到极点,甚至到了癫狂地步。、

张译为这疯狂杀手设计的几个神经质的小动作尤其精彩——握刀时抿嘴、紧张时吐口水、得意时做鬼脸,还故意歪戴眼镜、受伤时用X形腿走路、被抓时还能浪笑……人到癫狂时几乎目空一切的状态,被他演绎得超精准。感觉影帝刘烨面对“戏疯子”张译都有点招架不住了。

感觉刘烨都有点招架不住张译这个戏疯子了

张译癫不癫?看这些神经质表情就知道了

陈可辛的《亲爱的》,张译演寻找被拐孩子多年的大款,还组织全国被拐儿童的家长一起找孩子。跟草根身份的男主黄渤相比,张译这个组织者必须要有个召集者的使命感——黄渤的情绪可以大张大合,尽情用眼泪煽情;而张译的情绪就必须顾及身份一直收——就算喝醉都只能躲没人地方才能放声痛哭,憋屈更撕心裂肺。

张译躲在角落失声痛哭,令人撕心裂肺

面对人贩子蹲下来的姿势是张译的走心设计

还有贾樟柯的《山河故人》,张译有年轻和年老两种状态——面对好友和爱人(赵涛),有车有矿的他是炫耀无度的煤老板,可以恣意狂笑;年老时面对的是儿子(董子健)与忘年交的阿姨女友(张艾嘉)这种不伦恋,加上年轻时得意、年老时失意的落差时,他瞬间崩塌,虽然狂躁起来的张译有点吓人,却依然带点诙谐气焰。

年轻时与爱人和朋友肆意狂笑

年老时对儿子董子健和阿姨女友张艾嘉大声咆哮

低微处的小打小闹,也厚积薄发

如果说《绣春刀2》张译是躲在暗处的“狼”,那《我不是潘金莲》客串的他就是只“狐狸”。《我不是潘金莲》是部群戏,能在跟一众戏精戏骨飚戏何等痛快!

张译演的法院办事员贾聪明,用的是半收半放方式——手里有料时对领导的态度用的是“逐渐抖料”,姿态谄媚但态度暧昧;一旦事情搞砸后,面对领导训斥和职责,他就只有“低头认罪”+“跑得快”……小人得志和失势的劲儿全被他摸透了。

有料爆时,贾聪明是姿态谄媚但态度暧昧

事情搞砸,他就只有低头认罪+一溜儿小跑

还有管虎的《老炮儿》,客串开篇“打斗戏”的张译成了这场戏的主角。假威风的城管,查抄无证经营的窝囊煎饼摊主灯罩儿(刘桦)被拒,狠狠扇了被逼急的老实人一大耳刮子;反过来又被来给灯罩儿撑腰的六爷(冯小刚)原数奉还。一打一挨俩回合,看张译的眼神反应就够有戏啦,城管那副“欺软怕硬”的假威风嘴脸表露无遗,真是精准到位极了。

扇人耳刮子还要看周围人反应——威风吗?

被扇回来也要看周围反应——假威风!

话说“对打系列”,张译有过多次经历——《亲爱的》推搡过“农村妇女”赵薇,《追凶者也》猛扇过睡熟女胖子,同时还挨了“大佬”王砚辉两巴掌,那反应够你笑抽好几回的。

《亲爱的》张译推搡过赵薇

《追凶者也》张译长途车上扇过女胖子

《追凶者也》被“大佬”王砚晖猛扇过两回

大导大戏里有磨练

邪魅狂狷的张译接下来还有两部大戏等待上档——管虎筹的大戏《八佰》,张艺谋的《一秒钟》,光是造型的突破就已经让人摩拳擦掌啦,看张译在俩大片里怎么被磨出真功夫吧!

管虎的《八佰》,张译是个落魄的长毛四眼儿张艺谋的《一秒钟》,张译突破形象“谢顶”演出特殊时代的乡村电影放映员


以上就是我对楼主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陈夕影视剧场


《光荣时代》登上荧幕,仅仅播出六集,口碑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演员张家辉曾在《鲁豫有约》中说过,内地观众很简单,片子不好看,管你是著名的导演还是知名的演员,就是不看。好像在这部作品中没能体现的很明显。

《光荣时代》是由老戏骨张译和黄志忠主演,不少喜欢张译的网友还是挺支持这部剧的,就是路人朋友对这部作品有很多不满的地方。要说老戏骨的演技还是很值得肯定的,不应该出现这样的评价,就连笔者也感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家在《光荣时代》仅播出几集就纷纷吐槽呢?

一、换角风波影响剧情细节

留意这部剧的朋友都知道,《光荣时代》刚开始的主角是赵立新,因为赵立新的不慎言论,《光荣时代》不得不实行换角方案。当时这部剧已经完成了制作,面对这样的情况,投资方也陷入了两难境地,要么赔死,要么骂死。

面对这样的选择,不管是哪个团队,都会选择被骂。毕竟他们是一个团队,片子的收益是整个团队的,所以剧组本着宁愿被骂也不愿赔的原则,邀请了黄志忠,对本剧进行了死亡抢救。剧组通过AI面部动作捕捉技术,这种技术早在好莱坞就已经运用成熟,但是在我国还有待完善,对于《光荣时代》中将近20集的戏份,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换角风波也对整部剧的节奏造成了影响,整部剧留下的只有剧情的主线,另外,影视剧中角色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整体的剧情,而最能突出角色的形象的就是细节,这部剧因为换角的原因也将剧中的很多细节删掉了,使得角色的某些性格不太明确。

二、感情线设置不合理

《光荣时代》在感情线的设定上缺少合理性,还记得之前的《老酒馆》也是因为感情线不合理被观众吐槽,《光荣时代》观众对潘之琳白玲的出场颇具怨言,认为她们的出场是没有必要的。

抛开白玲的演技不说,这个角色的出现确实打乱了这部剧的整体观感,可能笔者是想让白玲填充这部大男主戏的女性角色空缺。另外,这是一部讲述中国第一代公安的英雄故事,白玲从某个方面来说,是中国女性公安的代表,这一点说明她在剧中有存在的必要性。

即使剧中添加了女性角色,也没有必要一定要与主角发生感情碰撞,既然是大男主的剧情,就要将人物关系设置合理,强加的感情戏只会影响整体的观感。

三、服装过于现代化

《光荣时代》被吐槽最厉害是演员的服装,例如白玲在战区白得发亮的脸庞,还有群众演员一尘不染的服装,小编都忍不住吐槽:这确定是在打仗?剧组在服装方面,确实需要多用点心了,这样敷衍了事,既是不尊重作品,也是不尊重观众。

虽然这部作品被吐槽得很厉害,但张译的演技可是全程在线。该剧之所以有观众称赞,是因为剧中张译的表现。看过该剧的朋友应该有注意到,导演对张译的各种特写,剧中张译拥有很多技能,他曾经演过的角色中所展露的演技,在剧中也都有体现,绝对是让张译的粉丝过足了瘾。

《光荣时代》出现两极分化的评价有很多原因,但口碑差也是事实,观众只在乎结果。也希望以后制片方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给观众带来更好的作品。(图文来自网络)







怀念过去经典人生


新剧《光荣时代》上线,张译的演技当然也是一无既往的稳。

虽然有些细节非常假,但第一集相当高能好看、节奏紧凑干净利落。


高能剧情和高光细节

一,节奏紧凑、剧情高能。

开篇片段中,任务线走得相当紧凑,进度条跑得相当快速。

首先是事件不拖沓、走势很顺畅。

张译饰演的地下党郑朝阳,借着卧底警察局的身份,主动往一群警卫队人员堆里撞,一言不合就非常凶悍赏了对方几个大嘴巴子。

等对方反应过来,他已经脱了外套、装成残疾,完全变了个人、成功逃过一劫。

还顺手引发了警卫们和保密局两帮人内讧、傻乎乎打群架。

这一段不过几分钟时间,内容密度颇高、节奏颇为紧凑。


其次是事件和事件无缝衔接。

第一集里郑朝阳就过五关斩六将,一个难关跟着一个难关,一个危机卡着一个危机,剧情节奏毫不含糊。

蹭蹭蹭速度非常快,悬疑紧张质感和看他破局的爽快追剧体验,都相当到位。


送走另一名我方卧底,紧接着和接应人员接头失败。

威胁富商送自己出城,后脚马上又遇到盘查的警校老同学。

刚刚蒙混过关之后又被追杀,似乎总吊着一口气,没松下来又遇上了下一个“死局”。

进度条跑得非常爽快、相当一气呵成。

虽然其中有些细节颇为疏漏,但在众多国剧开2倍速播放依然让人觉得言之无物的情况下,张译这部《光荣时代》已经颇为亮眼。

二,人物并不脸谱化,质感很生动。

张译这个角色,和传统的我方卧底人员很不相同。

既有长期混迹三教九流中不择手段的狠辣油滑,又有撒娇撒泼都不成迅速见风使舵的可可爱爱。

拿出一起出药材的证据威胁富商,这是他多年混在敌方警局里的谋生素养。

与虎谋皮,虎口求生。

他可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规矩”之辈。


而一转眼到了我方首长面前,他拒绝再当警察的名场面也很有意思,很有个性和人物弧光。

先来一组“认同牌”:组织安排的任务我是不是都无条件服从了?

再来一组“苦情牌”:这样的脏活本宝宝干了十年了,本宝宝心里苦啊。

再来一组“无赖”牌:我不管反正我不干。


对方拍桌子发脾气,他又秒怂,自己麻利找台阶下:哎呀你这个人怎么不识逗啊?

连肢体语言都表演出了“气场瞬间矮三寸”:缩在炕边、顺势蹲了下去。

人物一点也不套路,很鲜活。

三,细节言之有物。

剧中郝平川饰演的我方人员化妆成泥瓦匠来救人,当街被拦下盘查。

结果“黑狗子”轻飘飘放了人。

泥瓦匠又直愣愣大步就走、一句寒暄都没有。


很奇怪吧?

平川迅速解释:这些“黑狗子”和死忠粉不一样,老狐狸掂量一下人数就知道动手打不过咱们,不如卖一个人情。

首先“黑狗子”这个称呼很有意思,多一层话术的皮、似乎就多一分味道。

其次清晰刻画出了敌方人员各怀鬼胎的一盘散沙的状况。



同样,张译在戏里吃馄饨的细节,也拍得很扎实。

馄饨摊子的真摊主不知去了哪里,换了个假的敌方情报人员。

听见街上有响动,下意识摸口袋里的枪。

下馄饨的手法也不熟练。


剧中张译发现之后,不紧不慢提要求,要完香菜要香油。

这一方的试探和镇定,那一方的漏洞和不耐烦,都表现得很扎实。

拖后腿的五毛槽点

一,五毛钱枪战片段很有劣质嫌疑。

剧作中的枪战部分,似乎压根不考虑任何现实剧的基色,打架全凭主角光环。 场面非常“情绪化”,以结局走向来代替值得推敲的细节过程。 品相粗枝大叶,甚至会让人想起“手撕鬼子”的那些神片。

二,部分剧情的逻辑设定经不起推敲。

张译饰演的郑朝阳在饭店门口等接应人。 我方有人叛变,信息已经被暴露,敌方已经埋伏好了大批人马等着瓮中捉鳖。 这样的情况下,一直被全城通缉的郑朝阳,居然可以大摇大摆坐在饭店门口,又莫名其妙换了一身店小二的行头安排了一出“丐帮大闹现场”的脱身之计。

敌方这么多人摆在那,是当吉祥物吗? 虽然重头戏没来、不能轻易出手;但居然都不严密监控郑朝阳? 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对方不知道郑朝阳长什么样”。 可是从一开始就要抓捕郑朝阳的保密局头头也在现场,大家都这么“对面不相识”吗? 古代都可以画影图形了,20世纪还这么滞后? 设定是不是有点牵强? 一旦设定牵强且附着条件多,需要靠补充解释说明来让观众信服,就容易形成剧作品相的下沉。

三,男女主角萌生好感部分,戏份相当划水。

《光荣时代》之中,女主角一上场,整个节奏似乎都被“拖慢了”。 首先这位女演员潘之琳的台词功底,相对来说较弱。 虽然和偶像剧里面瘫的流量花相比她或许不差,但在戏骨扎推的实力派阵容里,她的口条显然不够利落。 剧中大多数角色的台词都非常生活化,很自然,而女主角的角色偏书卷气、偏板正,原本就有无趣的嫌疑,她的表现又不加分,就更加剧了这种“脱节”质感。 此外,涉及“男女主互怼互生好感”的戏份,节奏缓慢、剧情老套。 这一段让人非常想二倍速快进。


拍谍战就好好拍谍战,拍警察就认真拍警察,为什么要打着类型片的旗号来暗戳戳夹带并不高明的言情桥段呢? 剧中当然可以有感情戏,但请精炼一点、好看一点,免得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 明明可以当王者,几个细节一走味就成了青铜。

舒心结语

《光荣时代》中没有常规意义上的流量担当,看起来不是“轻易攻占热搜”的爆款体质,但张译、黄志忠等戏骨阵容坐镇,快节奏高密度的剧情走向,和《老酒馆》开播之初的质感颇为接近:不靠流量而靠演技靠品相。

张译戏中表现,很容易让人想起十年前《我的团长我的团》,群像扎实动人;十年间张译演技越来越出众,“女同伙们”却有“拖后腿”嫌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