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女子張一蓓

 張一蓓:湖南衛視娛樂脫口秀節目《天天向上》製片人,曾製作策劃脫口秀節目《越策越開心》,引發收視狂潮,被媒體稱為“中國脫口秀節目的No.1領軍人物”。

魔幻女子張一蓓

無論你是不是湖南人,無論你是否關注芒果臺,相信對於《天天向上》這個節目,你都有所耳聞。沒錯,這是湖南電視界的又一大奇蹟。2008年8月4日,這檔大型公德禮儀類脫口秀節目橫空出世,開播兩年以來,已然成為與《快樂大本營》分庭抗禮的王牌節目。

而這一切的幕後,有一位默默關注的推手。她的名字,叫張一蓓。

“為了離父母近一點。”

和所有70年代後期出生的孩子一樣,張一蓓有過燦爛純真的童年。爸爸是北京人,媽媽是長沙人。在北京生下她後,爸爸媽媽回長沙工作,把她留在北京的奶奶身邊。直到7歲,這個長得像糖果般可愛的小精靈才來到這片美麗的土地。

1993年,一貫英語成績優異的她,順理成章地報考了英語系,成為中南大學鐵道校區外語學院英文系的一名學生。

大學畢業後,一心想去外面看看的張一蓓選擇了深圳。作為夢想的首發站,她以為那裡是隱藏無限夢想和激情的所在,於是來到一個公司,成為一名外文翻譯。小白領的日子倒是過得安逸,但漸漸地,她發現自己已經不再喜歡那朝九晚五的生活。那些機械的、枯燥的日日重複,怎留得住渴望新鮮與活力的靈魂?

內心開始蠢蠢欲動了。想起大學時,她曾在湖南電視臺實習。那時候正逢酷暑,頂著烈日在外暴曬的辛苦,一度令她發誓再不涉足這個行業,所以當初毫無眷戀地離開。但當看過世界,猛然回頭,卻發現電視裡蘊藏著無窮魅力。

機緣就是如此悄悄來到。1999年春節剛過,她正在家裡做乖乖女,幫媽媽擇菜。恰好看到電視裡播放一則招聘啟事:湖南電視臺衛星頻道(現湖南衛視)招聘編導。她一下給樂壞了,興沖沖地前去報名。結果在考試現場,居然遇到一老同學,對方告知她,湖南電視臺新成立的文體頻道也在招人。這下可好,不想錯過機會的張一蓓二話不說,再去報了個名。沒想到兩邊的考試都通過了。這可如何抉擇?

衛星頻道是一個相對成熟的頻道,有自己的欄目和電視製作人員。而文體頻道則是一個全新的舞臺,好比一張白紙,有無限揮灑的空間。以張一蓓的性情,她幾乎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製片人?我能不能談會兒戀愛再當?”

電視行業,是充滿創意和挑戰的行業。這一點,尤其對張一蓓的胃口。很快,她就在湖南經濟電視臺找到了自己的舞臺,成為大型娛樂活動及演唱會的導演。一年多後,正逢《我愛丘比特》節目的製片人離開,臺領導找到她:“你來做製片人吧!”這個平素風風火火的女孩一愣:“天哪,我不行。我現在還沒有足夠的基本功和能力呢!”可臺領導的一句話,徹底地定住了她的心:“事實上,讓你做製片人不是對你的獎勵,只是我們需要你來幫我們扛一段時間。”

瞭解什麼叫臨危受命嗎?這便是。她喜歡被信任,足夠的被信賴是一切奮勇向前的前提。就這樣,23歲的張一蓓成了湖南電視界裡幾乎是最年輕的製片人。

就這麼摸爬滾打,做起節目時沒日沒夜,忙起來就是四腳朝天,幾乎已成家常便飯。2002年,一個全新的機遇擺在她的眼前。

原湖南經濟電視臺臺長呂煥斌在早年考察過美國五大電視公司後,曾提出在本土製作娛樂脫口秀節目的想法。但苦於脫口秀節目的難度大,很難找到能勝任這一節目的王牌主持人,所以一再擱淺。

2002年3月,呂臺找到張一蓓:“我希望做檔節目,讓觀眾每3分鐘大笑一次,你來試試看吧!”

當《越策越開心》的製片人位置擺在她眼前時,面對一眾臺領導,她抬頭就問:“我能不能談會兒戀愛再當?”

原來,恰逢多事之秋。她正進入熱戀,卻不想大忙特忙,不過最終,她還是選擇了工作。

接下來,她開始沒日沒夜地研究起美國的脫口秀節目,幾乎要將奧普拉的經典吃透。花了一整夜的時間,她寫了十幾頁紙的臺本。寫完後,她找到和自己關係特別要好的汪涵,把意見和思路比對了一下,又請來馬可和汪涵搭檔。

起初的節目,完全沿襲了美國地道脫口秀節目的風格。至於後來節目中方言化的“策”,亦是製作節目中的新創意,汪涵一語既出,倒也是語驚四座,效果絕佳,便延續下來。

但馬可和汪涵這對搭檔,卻是磨合好久的“傑作”。起初,馬可不甚理解節目中為何要安排倆男搭檔,張一蓓煞費苦心,一有空就逮住他,請他到酒吧喝酒,順便和他“切磋”工作。直到有一天,馬可自己調侃說:“我們這完全是被你包辦的事實婚姻啊。”

而後來一個關鍵性人物“黃小鴨”的進入,張一蓓是如此解釋:“我是希望在節目中出現一個比汪涵馬可年紀小一點的形象,改變觀眾單一的視角,並不是特意為我的配音量身打造這個角色,也不是我為‘黃小鴨’量身打造了現在的聲音,我很自然地配了一下,覺得行,就一直配下來了。”從“黃小鴨”誕生到後來,期期都是由她配音。

“人生是一場命數的安排”

魔幻女子張一蓓

《越策越開心》的6年臺本,幾乎成了張一蓓的專“場”,起初她還要用筆一頁一頁寫到提示板上。幾年下來,那幾百萬字的臺本,不是她寫,就是有她改過的痕跡。

還好,湖南臺給了她無限寬鬆的空間,也讓她得以在自己的領域裡自由地揮灑。從寫第一期臺本到現在,沒有任何一個領導在上面改過一個字,而這份信任與尊重,放入張一蓓的掌心,就是全身心的付出。“因為每個字都會表現在電視上,所以我寫得特別認真。”

但還好,她執著地奮進,並收穫成長與掌聲。那些虛榮,是一個逐漸成熟起來的女孩子需要收穫的榮光。而與此同時,她也在不斷地完善著自我。原來,非科班出身的自己,也可以把電視這門藝術性很強的事業,幹得足夠風生水起。

記得大學時的一堂電教課上,老師問大家的理想是什麼。她冷不丁地站起來:“我覺得我以後能做電視或電影的導演。”全班同學大笑,但她一直覺得這是種直覺,一份潛伏在內心的能量。

“在我的家庭裡面,我的父母對我的每一個教育細節,如今都能在我的工作中有所體現。”於是,那些斑駁的歲月光影裡,有父母牽過的小手,有藝術品的薰陶,有電影、音樂的浸染,有跳舞、書法、繪畫等才藝的鍛造。許許多多的小細節,終於造就今天的張一蓓,令她的大腦馬力十足,創意無窮。

她熱愛生活,天性樂觀。即便再苦,她亦放聲大笑。彷彿那些苦,那些累,都不復存在。從3分鐘一次的開懷大笑,到1分鐘的捧腹大笑,她超越了自己,也把自己武裝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電視人。她用自己的幽默與才情,實現了自我的價值。

2010年1月1日晚直播的“2010金芒果粉絲節”上,爆出一個特別有趣的環節。導演組不惜拿自己的總導演張一蓓開涮,要給湖南廣電的眾多大齡未婚明星製片人徵婚。這次被涮的金牌製作人名單中,包括《挑戰麥克風》製片人洪濤、天娛公司總經理龍丹妮和《跨年演唱會》總導演馬昊。“這個點子是我事先就想好的,只是我在徵求臺領導意見的時候,他們擔心同事們不願意,所以我只好把自己先供出來了。”說完,又是哈哈大笑。

魔幻女子張一蓓

沒有野心的製片人 迎難而上的獅子

“婚姻和感情不是必需品,而是補給品。”

處女座的張一蓓,對人對己都很挑剔,嚴苛,不放縱。“剛到湖南經視的時候,我很拼。白天跟大家一起工作,晚上我自己在機房苦練,最後做的片子連我自己看了都覺得,哎呀,真好。這回行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把工作變成事業的,她的激情難免在別人眼裡就是雞血,但這又怎麼樣呢?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當初毫無經驗可借鑑,但也正因為此,她不怕,反而毫無壓力地自由發揮,除了埋頭苦幹,別無其他。

剛做《天天向上》的時候,也有些迷糊。汪涵自是不二人選,擔綱主持。可其他人如何去找,卻無定數。一日,張一蓓偶然在網上看到一段30秒的節目視頻,沒啥臺詞的歐弟竟然在一群嘉賓裡面非常突出,當機立斷的她迅速叫人聯繫他。沒想到一試,效果還挺好。就這樣一個慧眼識英才,2009年3月28日,歐弟獲得第二屆《綜藝》年度節目暨電視人“最具潛力電視節目主持人獎”。想必在歐老弟心中,製片姐姐張一蓓才是他真正的伯樂吧!

在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是個開心和諧的大家庭。“臺裡錄製節目最HIGH的就是我們這一幫人。”1個半小時的會議,他們需要開2個半小時。為何?因為他們要互相逗樂,習慣彼此抖包袱,從中找樂趣,創意。

但真正的成功,又是怎樣的一個概念?張一蓓回答得很是審慎:體會過奮鬥和拼搏過的感覺,從中享受夠過程本身的興奮,也得到了經濟回報,鞏固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豐滿充沛的人生狀態;知足常樂,不需要任何名牌來武裝自己的人。

作為晚婚主義者,她崇尚在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後再去談婚論嫁,等事業上做得有模有樣了再去談生兒育女。所以,“婚姻和感情不是必需品,而是補給品”。單身女子的她,依然快樂,談過無數次戀愛,但沒有想過一定要停泊在必需的彼岸。

這般優秀、可愛、率真的女子,誰人不動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