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女子张一蓓

 张一蓓:湖南卫视娱乐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制片人,曾制作策划脱口秀节目《越策越开心》,引发收视狂潮,被媒体称为“中国脱口秀节目的No.1领军人物”。

魔幻女子张一蓓

无论你是不是湖南人,无论你是否关注芒果台,相信对于《天天向上》这个节目,你都有所耳闻。没错,这是湖南电视界的又一大奇迹。2008年8月4日,这档大型公德礼仪类脱口秀节目横空出世,开播两年以来,已然成为与《快乐大本营》分庭抗礼的王牌节目。

而这一切的幕后,有一位默默关注的推手。她的名字,叫张一蓓。

“为了离父母近一点。”

和所有70年代后期出生的孩子一样,张一蓓有过灿烂纯真的童年。爸爸是北京人,妈妈是长沙人。在北京生下她后,爸爸妈妈回长沙工作,把她留在北京的奶奶身边。直到7岁,这个长得像糖果般可爱的小精灵才来到这片美丽的土地。

1993年,一贯英语成绩优异的她,顺理成章地报考了英语系,成为中南大学铁道校区外语学院英文系的一名学生。

大学毕业后,一心想去外面看看的张一蓓选择了深圳。作为梦想的首发站,她以为那里是隐藏无限梦想和激情的所在,于是来到一个公司,成为一名外文翻译。小白领的日子倒是过得安逸,但渐渐地,她发现自己已经不再喜欢那朝九晚五的生活。那些机械的、枯燥的日日重复,怎留得住渴望新鲜与活力的灵魂?

内心开始蠢蠢欲动了。想起大学时,她曾在湖南电视台实习。那时候正逢酷暑,顶着烈日在外暴晒的辛苦,一度令她发誓再不涉足这个行业,所以当初毫无眷恋地离开。但当看过世界,猛然回头,却发现电视里蕴藏着无穷魅力。

机缘就是如此悄悄来到。1999年春节刚过,她正在家里做乖乖女,帮妈妈择菜。恰好看到电视里播放一则招聘启事: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现湖南卫视)招聘编导。她一下给乐坏了,兴冲冲地前去报名。结果在考试现场,居然遇到一老同学,对方告知她,湖南电视台新成立的文体频道也在招人。这下可好,不想错过机会的张一蓓二话不说,再去报了个名。没想到两边的考试都通过了。这可如何抉择?

卫星频道是一个相对成熟的频道,有自己的栏目和电视制作人员。而文体频道则是一个全新的舞台,好比一张白纸,有无限挥洒的空间。以张一蓓的性情,她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制片人?我能不能谈会儿恋爱再当?”

电视行业,是充满创意和挑战的行业。这一点,尤其对张一蓓的胃口。很快,她就在湖南经济电视台找到了自己的舞台,成为大型娱乐活动及演唱会的导演。一年多后,正逢《我爱丘比特》节目的制片人离开,台领导找到她:“你来做制片人吧!”这个平素风风火火的女孩一愣:“天哪,我不行。我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基本功和能力呢!”可台领导的一句话,彻底地定住了她的心:“事实上,让你做制片人不是对你的奖励,只是我们需要你来帮我们扛一段时间。”

了解什么叫临危受命吗?这便是。她喜欢被信任,足够的被信赖是一切奋勇向前的前提。就这样,23岁的张一蓓成了湖南电视界里几乎是最年轻的制片人。

就这么摸爬滚打,做起节目时没日没夜,忙起来就是四脚朝天,几乎已成家常便饭。2002年,一个全新的机遇摆在她的眼前。

原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吕焕斌在早年考察过美国五大电视公司后,曾提出在本土制作娱乐脱口秀节目的想法。但苦于脱口秀节目的难度大,很难找到能胜任这一节目的王牌主持人,所以一再搁浅。

2002年3月,吕台找到张一蓓:“我希望做档节目,让观众每3分钟大笑一次,你来试试看吧!”

当《越策越开心》的制片人位置摆在她眼前时,面对一众台领导,她抬头就问:“我能不能谈会儿恋爱再当?”

原来,恰逢多事之秋。她正进入热恋,却不想大忙特忙,不过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工作。

接下来,她开始没日没夜地研究起美国的脱口秀节目,几乎要将奥普拉的经典吃透。花了一整夜的时间,她写了十几页纸的台本。写完后,她找到和自己关系特别要好的汪涵,把意见和思路比对了一下,又请来马可和汪涵搭档。

起初的节目,完全沿袭了美国地道脱口秀节目的风格。至于后来节目中方言化的“策”,亦是制作节目中的新创意,汪涵一语既出,倒也是语惊四座,效果绝佳,便延续下来。

但马可和汪涵这对搭档,却是磨合好久的“杰作”。起初,马可不甚理解节目中为何要安排俩男搭档,张一蓓煞费苦心,一有空就逮住他,请他到酒吧喝酒,顺便和他“切磋”工作。直到有一天,马可自己调侃说:“我们这完全是被你包办的事实婚姻啊。”

而后来一个关键性人物“黄小鸭”的进入,张一蓓是如此解释:“我是希望在节目中出现一个比汪涵马可年纪小一点的形象,改变观众单一的视角,并不是特意为我的配音量身打造这个角色,也不是我为‘黄小鸭’量身打造了现在的声音,我很自然地配了一下,觉得行,就一直配下来了。”从“黄小鸭”诞生到后来,期期都是由她配音。

“人生是一场命数的安排”

魔幻女子张一蓓

《越策越开心》的6年台本,几乎成了张一蓓的专“场”,起初她还要用笔一页一页写到提示板上。几年下来,那几百万字的台本,不是她写,就是有她改过的痕迹。

还好,湖南台给了她无限宽松的空间,也让她得以在自己的领域里自由地挥洒。从写第一期台本到现在,没有任何一个领导在上面改过一个字,而这份信任与尊重,放入张一蓓的掌心,就是全身心的付出。“因为每个字都会表现在电视上,所以我写得特别认真。”

但还好,她执著地奋进,并收获成长与掌声。那些虚荣,是一个逐渐成熟起来的女孩子需要收获的荣光。而与此同时,她也在不断地完善着自我。原来,非科班出身的自己,也可以把电视这门艺术性很强的事业,干得足够风生水起。

记得大学时的一堂电教课上,老师问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她冷不丁地站起来:“我觉得我以后能做电视或电影的导演。”全班同学大笑,但她一直觉得这是种直觉,一份潜伏在内心的能量。

“在我的家庭里面,我的父母对我的每一个教育细节,如今都能在我的工作中有所体现。”于是,那些斑驳的岁月光影里,有父母牵过的小手,有艺术品的熏陶,有电影、音乐的浸染,有跳舞、书法、绘画等才艺的锻造。许许多多的小细节,终于造就今天的张一蓓,令她的大脑马力十足,创意无穷。

她热爱生活,天性乐观。即便再苦,她亦放声大笑。仿佛那些苦,那些累,都不复存在。从3分钟一次的开怀大笑,到1分钟的捧腹大笑,她超越了自己,也把自己武装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电视人。她用自己的幽默与才情,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2010年1月1日晚直播的“2010金芒果粉丝节”上,爆出一个特别有趣的环节。导演组不惜拿自己的总导演张一蓓开涮,要给湖南广电的众多大龄未婚明星制片人征婚。这次被涮的金牌制作人名单中,包括《挑战麦克风》制片人洪涛、天娱公司总经理龙丹妮和《跨年演唱会》总导演马昊。“这个点子是我事先就想好的,只是我在征求台领导意见的时候,他们担心同事们不愿意,所以我只好把自己先供出来了。”说完,又是哈哈大笑。

魔幻女子张一蓓

没有野心的制片人 迎难而上的狮子

“婚姻和感情不是必需品,而是补给品。”

处女座的张一蓓,对人对己都很挑剔,严苛,不放纵。“刚到湖南经视的时候,我很拼。白天跟大家一起工作,晚上我自己在机房苦练,最后做的片子连我自己看了都觉得,哎呀,真好。这回行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把工作变成事业的,她的激情难免在别人眼里就是鸡血,但这又怎么样呢?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当初毫无经验可借鉴,但也正因为此,她不怕,反而毫无压力地自由发挥,除了埋头苦干,别无其他。

刚做《天天向上》的时候,也有些迷糊。汪涵自是不二人选,担纲主持。可其他人如何去找,却无定数。一日,张一蓓偶然在网上看到一段30秒的节目视频,没啥台词的欧弟竟然在一群嘉宾里面非常突出,当机立断的她迅速叫人联系他。没想到一试,效果还挺好。就这样一个慧眼识英才,2009年3月28日,欧弟获得第二届《综艺》年度节目暨电视人“最具潜力电视节目主持人奖”。想必在欧老弟心中,制片姐姐张一蓓才是他真正的伯乐吧!

在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是个开心和谐的大家庭。“台里录制节目最HIGH的就是我们这一帮人。”1个半小时的会议,他们需要开2个半小时。为何?因为他们要互相逗乐,习惯彼此抖包袱,从中找乐趣,创意。

但真正的成功,又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张一蓓回答得很是审慎:体会过奋斗和拼搏过的感觉,从中享受够过程本身的兴奋,也得到了经济回报,巩固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丰满充沛的人生状态;知足常乐,不需要任何名牌来武装自己的人。

作为晚婚主义者,她崇尚在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后再去谈婚论嫁,等事业上做得有模有样了再去谈生儿育女。所以,“婚姻和感情不是必需品,而是补给品”。单身女子的她,依然快乐,谈过无数次恋爱,但没有想过一定要停泊在必需的彼岸。

这般优秀、可爱、率真的女子,谁人不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