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擁有雄才偉略的漢武帝

一位擁有雄才偉略的漢武帝

渭河古稱渭水,發源於甘肅鳥鼠山,流經天水、寶雞、咸陽,來到古都西安,在渭河之濱,這片黃土高原上,坐落著一片綿延近百里,高達百餘尺的古墓群。西漢十五位皇帝中的九位埋葬在這裡。九位皇帝死後重新聚首。兩千多年來,他們彷彿一直在回憶往事,蕭瑟的衰草昭示著一去不返的漢家神威。這九個陵墓中,最為巍峨壯觀和富麗堂皇的是漢武帝的墓葬-茂陵。這裡埋葬的是一位偉大的帝王,他創制制度、廣攬英才、開疆拓土,新增建立了一個強大的西漢帝國。

後元三年(公元前141),漢景帝病倒,眼看將不久於人世,他頒詔為十五歲的太子劉徹,提前舉行成人冠禮,為的是讓其即位親政。景帝隨即病逝未央宮。國不可一日無君,劉徹於當天在景帝靈柩前,即皇帝位,他就是漢武帝。由於景帝精心安排,權力交接平穩過渡。景帝時代結束,一個更加輝煌的時代即將開始。漢初六十餘年,黃老之學成為治國指導思想。文帝、景帝無為而治,這使得秦末以來殘破的社會經濟逐漸得到恢復發展,出現了中國帝制時代的第一個太平盛世——文景之治,經濟上的富足之勢必將轉化為政治、軍事,乃至文化的強大。漢武帝劉徹的舞臺,已經由他的父祖為他準備好到底採用什麼樣的思想理念治理國家,才能避免亡秦的覆轍而取得成功呢?是繼續沿用漢初的黃老之學,還是另闢蹊徑,自創新途,尋找全新的理論武器和指導思想。這是即位之初的漢武帝首先必須考慮的問題。

即位伊始,這位少年君主便顯現了超常的才略和膽氣。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歲首十月,武帝便下達登基後第一道詔書,在全國範圍內徵召賢良正直言極諫之士,他要將天下賢才盡數招攬到朝廷。丞相衛綰上奏,主張罷免修習法家、縱橫家學說的賢良,認為這些學說會擾亂國政,建議馬上得到武帝許可。此舉顯然非同尋常,意味著漢王朝統治思想將發生重大轉變。武帝進行人事調整,任命竇嬰為丞相,田蚡為太尉,對於趙綰和王臧委以重任。四人均崇尚儒學才是這次調整的關鍵。果然,他們很快便將儒家主張的建明堂、行巡狩、改正朔、易服色等制度提上議事日程。改革易制剛剛開始,許多事情尚在醞釀之中便遇到強大阻力,阻力來自墨守黃老之學的太皇太后竇太后。

年紀輕輕的漢武帝便知道要韜光養晦。在這件事上,他並未與祖母竇太后針鋒相對,而是選擇了忍讓。他順從了祖母將趙綰、王臧投進死牢,罷免了竇嬰、田蚡,並進一步屈服於竇太后的倒行逆施。治國思想的首次改弦易張以漢武帝的慘敗結束,但這次嘗試極大地刺激了儒學的發展。時代潮流浩浩蕩蕩,黃老之術被黜勢在必行。建元五年,漢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始推崇儒學。建元六年(公元前135),身歷四朝的政治老人竇太后壽終正寢,屬於劉徹的時代終於到來.

武帝知道,成就大業需要一批人才。他求賢若渴,使用各種辦法誘導天下文人士子展示他們的學問和本領,進入仕途。繼即位之初,徵召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之後,武帝又開始實行察舉和徵辟兩種招攬人才的方式。元朔五年(公元前124)武帝下令置博士弟子50人傳授儒學,博士弟子成為武帝的人才庫和後備官吏隊伍。此外,武帝還鼓勵毛遂自薦,自薦的方式是上書言得失,武帝加以審閱,從中選用人才。

高帝七年(公元前200),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率軍與南下入侵的匈奴軍在平城白登山激戰。劉邦被困七天七夜險些被俘。劉邦自此意識到當下尚不具備武力解決匈奴的國力,遂於匈奴和親。漢匈關係自此有所緩和,但匈奴一旦遭遇災荒便撕毀合約,南下擄掠。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匈奴14萬騎兵甚至深入距長安僅七百里之地。在西漢建立最初的六十年間,強大的匈奴不斷侵擾中原地區,踐踏農耕文明,成為大漢心頭之患。隨著武帝成年,他決心解決匈奴問題。武帝即位時,大漢帝國的實力與此前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然而,是否具備獨自對抗匈奴的能力,武帝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他需要一個同盟者,他聽說匈奴大敗月氏後,月氏人西遷至西域一帶。武帝於是決定派人出使西域,聯絡月氏人,共同夾擊匈奴。建元三年(公元前138),武帝向全國徵募願出使西域者,張騫毛遂自薦,踏上征途。哪知張騫一去杳如黃鶴,武帝左等右等,等不回張騫。決定先按計劃動手。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六月,武帝命韓安國、李廣等五將軍統兵30萬,埋伏於馬邑城附近的山谷中,同時派人引誘軍臣單于領兵奔馬邑而來。匈奴軍一路暢通無阻,但見原野上牛羊成群卻不見放牧之人,軍臣單于頓時起了疑心。恰巧這時,雁門郡的一名軍吏巡視屬縣,匈奴騎兵將他俘虜,膽怯的軍吏和盤托出了馬邑之謀,軍臣單于大驚失色急令退兵,漢軍出擊未能追上。漢武帝精心策劃的伏擊計劃馬邑之謀宣告失敗,漢匈和親也宣告終結,雙方從此開始了漫長而殘酷的戰爭時期。元光六年(公元前129)春,漢軍北伐,吹響了進軍的號角。漢軍四萬精銳騎兵分四路,車騎將軍衛青從上谷出擊,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出擊,輕車將軍公孫賀從雲中出擊,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擊,四路大軍在東西兩千公里的戰線上同時發起進攻。結果兩路敗北,一路未與匈奴遭遇,四路大軍中只有衛青一路立功,他率部攻入匈奴人的聖地龍城,斬首生俘七百餘人。為了報復漢朝,匈奴加快了南下侵擾的頻率。元朔元年(公元128)秋,匈奴鐵騎再度南下,武帝命將軍衛青、李息出擊,斬殺數千匈奴兵。元朔二年(公元127),武帝再次命衛青、李息出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黃河河套地區),但匈奴不甘放棄河南地,展開瘋狂反撲。武帝於是決定組織一次大戰役以擊垮匈奴。

東大山位於祁連山北麓,公元前三世紀大月氏就在此地建立自己第一個城池,直到匈奴人襲來佔領其王庭,斬殺其首領。大月氏被迫離開這裡,一路向西而去。單于把這裡變成了駐牧中心和王庭所在地。離永固城約20公里的祁連山脈中就是著名的扁都口峽谷,它在河西走廊中部橫穿祁連山脈,戰略地位十分險要,犬牙交錯的山峰,狹長的山谷曾迴響著西漢戰馬的嘶鳴、士卒的吶喊。元狩二年(公元前121)三月,河西之役打響,驃騎將軍霍去病親率一萬騎兵從隴西出發,渡過黃河,翻越陡峭山嶺,穿越扁都口,他轉戰六日如神兵天降,直搗匈奴駐地,斬敵八千多人,繳獲休屠王的祭天金人,驅匈奴於千里之外,將河西走廊納入漢朝版圖。為進一步鞏固對河西走廊的佔領,武帝在這裡先後設置了武威、九泉、張掖、敦煌四郡。匈奴接連丟掉焉支、祁連二山十分背痛,他們唱到“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其後大量匈奴兵投降漢朝,匈奴國遭到毀滅性打擊,從此河西走廊無匈奴蹤跡。

漢武帝在擊敗匈奴設置張掖郡後,為了增加糧食生產,解決財政危機,開始實行大規模移民屯田。但武帝知道,解決財政危機不可能完全靠發展農業生產,因為時不我待,必須尋求更為快捷的有效方法。被財政危機所困擾的武帝,從父祖的做法中得到了啟示,那就是賣官鬻爵。武帝接著祭出勸民捐款新招,卻無人響應。武帝想,征伐四夷、平定邊患是為了全體國民的利益,如今國難當頭,富豪們卻不肯拿出一分錢救國家之急,他決定用強制手段強行從富商大賈口袋裡往外掏錢。一系列壟斷財利的措施就此出臺.

但貨幣改革並不成功,盜鑄猖獗,從中獲利的仍是富商大賈。因此,武帝決定直截了當向富商大賈要錢,於是就有了算緡(min)和告緡。算緡,即向商人和手工業主徵收財產稅,讓他們主動申報財產進行納稅。但是卻有人少報或者隱匿不報,於是武帝便發動了一場告緡運動,鼓勵檢舉揭發隱匿不報或少報的商人和手工業主。長達八年的告緡運動沒收了數以億計的財務、幾十萬奴婢、一大批房產和無數田產。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六年(公元前117)御史大夫張湯先後提出將鹽、鐵收歸官府經營,武帝準詔。雖遭商人激烈反對,武帝強力堅持,撤換辦事不力的東郭咸陽,讓桑弘羊全面負責。桑弘羊大刀闊斧進行整治,設置鹽官和冶鐵官,效果立現,政府收入大增。

漢武帝用兵匈奴,前後推進15次戰爭,匈奴的殘兵敗將自持不是漢朝的對手,便轉而遣使求和,武帝於是決定暫緩軍事行動,派蘇武前去遊說接受匈奴臣服,不料匈奴發生宮廷政變,蘇武被匈奴扣押,成為人質。蘇武在荒無人煙的北海度過了漫長的19個春秋,其實,已投降匈奴的漢朝大將李陵奉單于之命前來勸降蘇武,看著瘦骨嶙峋,手持節杖的蘇武,李陵傷心地流下眼淚。他說:“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蘇武說:“我蘇武何德何能?全是武帝的功勞,我今天有機會殺身自效,也心甘情願,在所不辭。”李陵聽後,哭泣著告別了蘇武.

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漢匈和親,蘇武終於全節而歸,而匈奴對漢也不再構成威脅。漢武帝的一生都在構建一個強大的帝國,他用兵匈奴四十年,開疆拓土的雄心一直激盪著雄才大略的劉徹。在中原文化取得強勢地位的背景下,西漢君臣上下形成了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強烈國家意識。

盛極而衰,在盛世表象後面徘徊著可怕的陰影。按照武帝的原定方針,在完成外事四夷的任務後,必須把軍國大政從對外征伐轉到對內恢復發展經濟和穩定社會秩序上來。武帝原計劃是讓他的繼任者太子劉據接班後來完成這一歷史性的轉變。但在武帝暮年發生的太子廢立事件和全國百姓蜂起造反,把國家推到了土崩的邊緣。武帝意識到,政策的轉變已經等不到下一代了,必須提前改弦更張。徵和四年(公元前89),武帝頒佈了輪臺詔,深刻反省和檢討自己多年來所犯的錯誤,同時提出國家政策的全面轉變,舉其要者,政治上從嚴刑峻法轉向寬鬆溫和;經濟上從壟斷財利轉向發展農業;對外關係上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對於廣大百姓而言,從重負繁役轉向輕徭薄賦。輪臺詔,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罪己詔,漢武帝到了晚年,沉穩持重、頭腦清醒,他並沒有居功自傲、不可一世,而是以雄主身份真切自責和痛悔自己的失誤。從古到今,這樣的帝王能有幾人?

從頒佈輪臺罪己詔到發佈遺詔相隔僅短短兩年,歲月崢嶸給予武帝糾正錯誤的時間真是太短太短。漢武帝有著偉大而傳奇的一生,他顯揚儒學、求訪賢良、舉用賢俊茂才,讓他們成為國家建功立業,他興設太學、整治禮儀、改頒曆法、協和韻律,確立了影響後世的德以揚善、刑以懲惡、德刑並用的漢家制度。他戡定外患、開拓疆域,建立了強大的帝國,但他的一生也備受爭議,直到清代還有人指責他窮兵黷武、征伐不休,到武帝末年全國戶口減半,國家瀕臨滅亡的邊緣。歷史人物中有一代人物,有百代人物,如果說漢高祖創基立業是一代人物,那麼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影響千古、彪炳史冊,他就是百代人物。中華民族世世代代都不會忘記這位雄才大略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公元前87年,漢武帝劉徹駕崩,享年七十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