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学生,真的是老师教出来的吗?

教育谭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5个孩子有4个考入了清华北大。家主吴治保出身贫寒,初中只上了一年就缀学了,而妻子胡治爱更是没上过一天学。但夫妻俩却培养出4个清华北大的学子。


好多人在羡慕之余,可能也疑惑,这个家庭也太幸运了,在培养教育孩子方面是不是有什么秘笈?

秘笈我不知道有没有,但这个家庭出了几个清华北大的学子 ,特殊性中肯定包含着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如果我们把普遍性的规律找到,就可以借鉴了。

现分析如下:

第一、名校名师一定比普通学校老师更容易培养出更多的一流学生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都认为一个孩子能不能成才,主要靠学校教育,靠老师,认为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的学生,大多是重点高中的名师培养出来的。

于是乎,择名校选名师成为家长为孩子必须做的。不说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就我所在的这所三四线城市,有所知名小学,每到新学期招生报名,家长可是半夜就爬起来排队等候了,一点都没夸张。带动这所小学的学区房可是飞速上涨。家长认为自家孩子小学、初中、高中都在名校上,那考上一流的高校也不是那么难了。

确实,名校名师资源丰富,师资力量强大 ,更有利于孩子成才,特别是那些很牛气的中学,比如北京四中、衡水中学、人大附中,每年有一大批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一些省级的重点高中每个学校每年,大概也有十几或者几十个考上名校的学生。

而全国大多数普通的高中考上清北的就稀少了,特别是一些县级高中,两年能出来个清华学霸就不错了。像吴治保这个家庭的4个孩子,上的就是县级高中,能够考上清北,可以说是振奋全县人民的大事,为此县里还专门拿出30万奖励这个家庭。

第二,清华北大的学子来自于重视教育的家庭

从家庭层面讲,据统计,清华来自所谓中产阶级(父母为大学教授或中学老师、公务员家庭、国企中高层)的孩子非常多,也不乏各种干部子弟。

这种家庭十分重视对子女的培养教育,其中更不乏当初父母就是以教育改变命运,通过考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的,自然对于下一代的学习更为关心。吴治保家庭的4个孩子没有就读于名校,他们的成功很大一个因素要归功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归功于对教育的重视。

吴治保夫妻俩年轻时因为没有文化,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他们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像自己一样生活,他们懂得“知识改变命运。”所以他们宁愿自己苦点累点,宁愿自己缺衣少食,也不能耽误孩子上学,把辛苦攒下的钱,全部用来给孩子交学费,培养孩子。有些农村孩子的家长,孩子上完初中,就不让孩子上了,让孩子出门打工挣钱,多经济实惠啊!比较下来,吴治保夫妻眼界不知道比他们高出多少。

吴家的几个孩子也看出了父母为自己的付出不易,也从父母那里感受到了力量与坚持,父母身上的艰苦奋斗和持之以恒的坚毅品质,他们也很好地传承下来。几个孩子只在学习上你争我赶,从不与别人比吃比穿,只要有时间他们就帮父母干农活,做家务。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拼搏

每一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都有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清晰的人生规划,较强的自控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非于常人的拼搏精神等等。

特别是小地方的考生,资源实在太少,好像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没有机会上清华北大。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有许多出身“寒门”的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名校。

吴治保家庭的4个孩子就是如此,每天早上,五兄妹不必爸爸妈妈督促,父母早早出门做工,他们也摸着黑自觉起床,读书学习,一点不让大人操心。

现在的孩子面临的外界诱惑太多,很容易被吸引,甚至荒废学业。而成绩的提高,是靠孜孜不倦的学习,努力拼搏换来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学生如果把精力和时间放在游戏上,能考取清华北大这样的一流名校吗?

结语

考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的学生,确实有许多来自名校名师的培养,但如果我们处在小城市小县城,上的是普通的高中,我们依然可以依靠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自身的顽强拼搏,实现逆袭,考上梦想中的北大清华。


人鱼妈妈教育


题主您好!我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孩子读的是北京大学,我同事的孩子也有清华北大毕业的。您的问题我来答。

那些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学生,确确实实,老师功不可没!但不可否认的是,还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一、老师是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主要功臣,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老师教的是知识、是方法技巧,而高考考的是能力,这不是老师能教出来的。

几年前,我曾有幸听过一个高考数学命题人作的报告。他非常明确地说,高考数学150分中至少有20分不是你们数学老师能教出来的,因为这20多分考察的就是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学生的能力。作为老师,要把精力放在130分上,千万不要芝麻没捡到还丢了西瓜。数学如此,其他科目的要求想必也不会有太大的不同。

二、学生自身的能力是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最主要的因素。

同一个班的学生,老师都相同,教法一样,讲的内容一样,做的练习也一样,有的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有的名落孙山,这都说明学生自身的能力是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最主要因素。



三、家庭教育是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重要助力。

且不说家庭教育在学生学习习惯、个性品质的养成上的作用,单在高三学生的心理疏导上就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同事的儿子是竞赛班的学生,由于压力太大,拒绝去做实验,拒绝去学校。同事真的是一夜白头,思前想后,最后请了一个月的假陪儿子旅游。刚开始,孩子忙着策划线路、欣赏沿途风景,绝口不提学习的事,他是急在心里,但绝不表现出来;慢慢地,孩子开始说实验的困难,自己的担忧,他只是认真倾听,鼓励儿子把心理话都说出来,偶尔提点一下。一天,儿子对他说:“爸爸,我要回学校,我要做实验”。他只问了一句“想清楚了”。儿子坚定地点了点头。这时他的心才放下来,而他们已在外面游玩了二十几天。最后他儿子因国际奥赛获奖保送北大。

我想,如果没有这位父亲的陪伴疏导,他儿子别说去北大,能不能正常读完高中都成问题。

四、同学在学习上的良性竞争有利于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

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相互探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

所以说,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是学生、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

不知我的回答您是否满意。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各抒己见。


一塔湖图不糊涂



快餐我大佬


学生能够考入清华北大,确实与老师水平有一定的联系,但最重要的,


还是学生个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没有学生可以光靠老师讲课就考到清华北大。


如果题主有幸考入清北这两所顶尖大学,那么发现的第一件事就一定是:我当年引以为傲,甚至考到全省前几名的智商,在清北什么都不是,


有大把的人比我更聪明,有大把的人比我更努力,但是最多的,是那些比我聪明的学生还比我更努力。

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没有一个是书呆子,他们必定是及其聪明的,而且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自控能力各个方面都远远超出一般的学生。


从我大学毕业到现在,陆陆续续也送出好几百个学生了,我发现考上985和211大学的学生,自身都是极具灵气的,知道自己哪里学的不好,学习的效率是普通学生的数倍。


也有一些学生学的很死,他们上课不停的做笔记,下课拼命做题,可是错过的知识还是经常出错,成绩一直不见起色。究其原因,还是学习死板,不能融会贯通。这样的同学即使再努力,我估计只能止步于普通一本大学 。


也有的学生拥有跟学霸“貌似相同,实则不同”的聪明,他们的脑子很活,对于题目经常有自己的思想,但是不到一两天就把学过的东西抛之脑后,经常利用“小聪明”弯道超车,又不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导致成绩忽高忽低。


考试成绩好的能到前三名,考试成绩不好的话也能与差生为伍。这样的学生如果重视基础,把知识掌握扎实,或许可以拥有冲刺清北的潜力,但是发挥必然不如学霸稳定。

还有的学生梦想很大,我要考清北,我要考人大,我要考复旦,但是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配不上梦想,又不愿意承认和改变,这类学生在我看来是最“可怜可恨”的。


我以前就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她从高一开始就认定目标是人大,到处寻找与人大有关的资料。


学习上有很多短板,不沉下心来去补,反而天天读高考逆袭鸡汤,天天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一定能做到,看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进,从300天逆袭人大,变成了200天逆袭人大,再变成百日逆袭人大,但是并没有什么用。


不静下心来学习,查漏补缺,琢磨题型,整天自欺欺人,沉迷到别人的逆袭故事中,却忽略了最根本的学习。

总之,按照我对高中学生的观察,想要取得一本以上的成绩,老师的水平与学生的能力各占50%。但是想要考到清北:

学生时刻想着学习,沉迷学习是第一位;

脑子灵活,会学,提升的效率高是第二位;

不骄不躁,自控力和抗压力强,心态稳定是第三位;

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教辅资料是第四位。

你对这个问题还有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我是松鼠课堂高老师,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和点赞!

松鼠课堂高老师


那些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学生,真的是老师教出来的吗?

题主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是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绝对是学霸中的学霸,但是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真的是老师教出来的吗?我的观点是学生能考上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老师肯定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把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功劳全都归功于老师身上这是不对的。

一个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其实是多方努力的结果。一般来说,个人的因素+老师(学校)的培养能力+家庭因素+其它=孩子所能达到的高度。孩子能考上清华北大,能考上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最顶尖的高校,这有个人的因素、老师的因素,也有父母的因素,当然还有其它像运气一类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能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说实话,其实功劳最大的就是孩子自己。如果孩子自己没有一点天赋,学习又不努力不自动的话,那么单凭老师和家长的努力,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一流高校,那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其实不难发现,绝大多数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要么天赋异禀,要么学习异常勤奋,更多的是两者皆有的。

北大博士张宇识在节目《相声有新人》中就曾透露,按照规定七岁才能上小学,但是他七岁都会解微积分了,而且上学后不是老师教他,而是他教老师,他对老师说:“老师啊,我走了以后(毕业),谁辅导你考研啊?”虽然说这可能是一个调侃、是一个相声包袱,但是也反映出张宇识在学习上过人的天赋。而他之所以能轻松地上北大、取得杰出的成就,与他自身的天赋是分不开的。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到我们县里的一个学霸。这个学霸毕业于一所很普通很普通的中学,但是中考的时候成绩很好,是我们县里的第一名,本来可以去市里最好的重点高中的,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后来没去成,回到了他初中就读的那所中学继续读高中,那是一所一年都出不来一个重本学生的学校,在我们县里基本上排不上号,但是四年后这所学校成了全城的焦点。因为这里出了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而这个学生就是当年的他,当年的中考状元。正常来说,他就读的学校出个一本学生都困难,怎么会走出一个清华大的学生呢?这还得归结到个人因素上来,他自己的努力让培养他的学校光荣了一把。

二.老师(学校)的培养能力

要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一流高校,离不开老师的培养。一般来说,一流的老师更容易教出一流的学生。如果老师自己都是大专、三本毕业的,自己都没有考重本的能力,怎能奢望教出清华北大的学生?不是说一定不行,但是很难,而且即使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了,可能最主要的是他自己的努力,而不是老师的努力。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是为什么重点中学基本都招聘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当老师的原因之一。像深圳中学这样的超级中学还有不少老师就是清华北大毕业出来的。

另外,重点中学特别是超级中学,其经过多年的发展、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稳定的高分考生培养模式,把孩子送到里面去,更容易考上重点大学,甚至考上重点大学中的重点大学清华、北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挤破头也要考进人大附中、衡水中学等这些超级中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家庭的因素

俗话说得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氛围、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究竟能取得多高的成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否重视孩子的教育、知识水平的高低、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孩子的未来,是孩子上什么样的大学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曾经某北大学生在演讲中讲了一句“寒门再难出贵子”引起了轩然大坡,其实她说得对,因为贫苦家庭很难为孩子提供好的发展条件,很多家庭甚至连教育都不重视,认为读书不重要。这样的家庭怎能奢望培养出高知分子?怎么可能出“贵子”?不能说每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的家庭都富有,但是他们的家庭的氛围一般是和谐的,父母一般是很重视孩子的教育的。

其它

除了个人、学校、家庭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因素也会影响学生能否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一流名校,比如运气。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即使你多努力如果没有一点点运气,也是没有用的。今年就有不少通过捡漏的方式进入名校的学生,他们能进入名校除了自身的成绩并不差之外,还包含着很多运气的成分。同理,考清华北大也不是说光努力就可以的,还要有运气。当然运气是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取的,毕竟天道酬勤,越努力,越幸运。

所以,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等一流高校,不仅仅是老师的功劳,不是仅仅靠老师教就可以考上的。学生能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实质上是学生、老师、父母等多方努力的结果。

个人观点,欢迎互动,谢谢~


教育最前锋


经常听到有人说“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不是老师教的”,这句话既有道理又没有道理!作为老师,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北大清华的学生,也肯定是老师教出来的!不要否认老师的作用,当然也不能夸大老师的作用。

一、北大清华的学生,确实是老师教的!

我们学校每年都能考几个北大清华,有时候也会邀请他们回来跟学生做报告,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作为老师,说实话,他们交流的那些方法,多数都是“大路边”上的方法,比如预习和复习,比如错题本的记录和使用,比如做题和刷题等等,但是,为什么他们成功了?

这是因为他们落实的好,把老师传授的方法能够不打折扣,甚至是百分之一百二的落实了,然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所以这就成了他的经验。

而这些方法,就是老师教给他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师的方法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许比知识的讲解更重要。

二、这里的老师,并非只有高中老师

考上北大和清华的学生,基本上没有自己在家学习的吧?他们从小到大都是上学的,既然是上学,怎么能忽略老师的影响?当然,这里的老师,并不是只有高中老师。初中老师、小学老师、甚至幼儿园老师或者其他学校的老师、网络上的老师,都可能会对他产生影响。

那些最后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往往不是高中开始发力的学生,而是从中考就是全市前几名的学生,从小学阶段就能崭露头角的学生。

三、家庭的教育,更加重要!

当然,这些学生都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庭教育非常成功,这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方面。当然这只是说学习方面,良好的家庭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用心陪伴:

如果家长长期不在家,孩子成绩优秀的并不多,起码不会太优秀,这些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往往都是家长中有一方或者两方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培养,能够从小到大用心陪伴孩子学习和成长的。

2、积极配合:

这些孩子的家长,都能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和老师形成合力,你很难想象,一个在家里只会抱怨学校、抱怨老师的家长,怎么可能培养出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

学校和家长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但是实际上,很多家长却把学校当成了“敌人”来对待,最终的结果就是害了孩子。

3、资金支持:

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有多少学生是农村的?在有政策照顾的情况下,也不足20%,在城里上学,意味着更多的教育投资,如果孩子想通过奥赛进入北大清华,可能没有几十万元的投资,是拿不下了的。

四、其他因素也不可忽视

当然,能够考上北大清华,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有几个因素不容忽视。

1、户口:

在北京考上北大清华,显然比在山东考上要简单的多,我们这里曾经和海南省有过合作,海南送优秀的初中生过培养,如果他在山东的重点高中能考进年级前10名,回海南考上北大清华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基本上就是状元级水平了。

如果你能有一个农村户口,又在县城上学,学习成绩还非常棒,那么你考上北大清华的可能性也很大,因为国家有专门针对农村学生的单项计划,北大清华也有“筑梦计划”和“自强计划”,成绩低一些的学生,也可以上北大清华。

2、运气:

同一批学生中,如果有5个学生能够考上北大清华,那么有可能有50个学生都有这个能力考上北大清华,最后能进入北大清华的,未必是最优秀的那5个,但是却是最幸运的那5个,因为这5个学生非常完美的把各种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了。

当然, 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学生自己!如果自己实力或者态度不行,其他因素都是枉然的,就像里皮作为世界名帅,也不能带领中国男足拿到世界杯冠军一样,但是这并不影响国家聘请里皮当主教练,因为优秀的主教练,确实能够给球员带来一些变化,这和老师是一样的。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我觉得现在上清华北大的孩子,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几方面因素缺一不可。

首先,孩子必须要智力水平高。智力水平是一切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其他各方面再怎么努力也是白搭。光有智力水平还不够,孩子还必须勤奋自律,持之以恒。学校和老师再厉害,家长再懂教育,如果没有好苗子,一样不会有好成果。

第二,家长要非常重视教育并且懂得教育。据说孩子的智力开发三岁之前非常重要,重视教育的家长胎教开始就已经在努力。三岁之前就已经从方方面面入手来开发孩子的智力。对教育舍得投入,懂得配合学校老师的教育。早早筹划为孩子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好学校做好准备。

第三,老师角色也非常重要。不在教育行业做,不会知道老师和老师之间的差距有多大。老师这个职业不是说有责任心,有热情就能做好的,有时甚至专业水平很高讲不出来讲不清楚也没用。名师高徒这句话绝无虚言。

第四,好学校也非常重要。纵观全国各地 ,能够上清北的,基本上都集中在每个省市排名前几的那几所学校。好学生是有聚集效应的,把一群好学生放在一起,只会让强者更强。智力水平再高,学生再努力,如果没有厉害的同伴和对手,就会成为学业的瓶颈,难有大的突破。


莫道生


笔者已经从事高中一线教学20多年了,说句实在话,那些能够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学生,还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个人观感,孩子自身素质占据了6成,家庭教育水平也要占据3成以上,老师的功劳有1成就不错了。笔者之所以这么说,我的理由有三:


首先、学生的个人素质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的学生,基本上都具备三个方面的特质:

1、学习能力超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其智商和情商的综合水平,在智力上,这类学生是相当聪明,观察力和分析力强大,记忆力超好;在情商上,尤其是自我控制能力特别出众,心理素质比较过硬,对待学习既自觉自律又非常勤奋拼搏。有着这样的基本素质,即便是完全靠自学,笔者都觉得,他们都有实力高出普通人一等,考取比较理想的大学。

2、学习态度特好。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实际上学霸级学生的学习态度,都是最出色的: 他们热爱学习,能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他们学习特别认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他们身上从来看不到懈怠和马虎;他们学习起来非常专注,注意力非常集中,不会出现开小差和走神的情况;他们还特别能够持之以恒,从来不会向挫折和困难低头,甚至愈挫愈勇。

3、学习习惯优秀。拥有优秀学习习惯的孩子总是作息非常规律,他们该进行学习与写作业的时候,就特别专注,谁也不能打扰他,该休息和玩的时候,也能充分地享受玩耍的快乐,尽情释放自己的情绪。拥有优秀学习习惯的孩子非常懂得劳逸结合,他们不会去拼时间和拼消耗,而是特别注重学习方式与方法,讲究学习效率和效果。



其次、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对于其成长成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的学生,基本都有以下家教状态:

(1)家庭和睦,让孩子有安全感。父母能够和睦相处、相敬如宾的家庭,孩子是非常有安全感的,因为父母就是孩子的天和地,父母关系的融洽,就意味着家庭的稳定;实际上孩子对这个方面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如果经常吵吵闹闹或者进行冷战,孩子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家庭危机,起码的安全感都没有,孩子哪还有心思用在学习上呢?所以和睦的家庭,做容易出学霸,孩子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也在情理之中。

(2)家风敦厚,让孩子有幸福感。好的家风是有传统的,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一些特别出名的家风家训,例如朱子家训、曾子家训等,使他们的后代子孙福源绵长;普通家庭同样可以有良好家风,笔者在小时候,因为撒谎,或者因为欺负弱小,或者不努力读书,就被老爹痛打过多次,在老爹的家风里,做人可以没有本事,但是必须诚实、必须正义、必须努力,否则就是不肖子孙,就必须家法伺候!所以,不论家庭贫富,也不管父母学识水平,只要家风敦厚,孩子就拥有幸福感,就容易有出息!

(3)家教谨严,让孩子有敬畏感。家教即家庭教育,是子女在家庭接受的影响和教育,家长对子女的言传身教,是一个人一生的初始化教育,对于人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作用;家教的本来意义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家教是个体社会化非常重要的途径。有家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彬彬有礼、善良勇敢、守法懂规,概括起来就是有敬畏感;有敬畏感的孩子才能安分守己、才能专心致志、才能成为优等生。


再者、学校教育和老师对于那些优秀的孩子来说,仅仅是锦上添花,对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的真正作用不足一成。

从学习来讲,普通学生所有各科80%以上的知识都是靠学生预习自学,而优秀学生一个比例更大,差不多在95%以上,真正需要依靠老师指点来学会的东西微乎其微。

从考点知识点拨来看,老师的作用也不过是照本宣科,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份详细的各科考点汇总,里面都有比较详细的解读,优秀学生根本不需要老师来解读,自己的理解很多时候都超过了老师。

从高考报名指导来说,普通高中老师里面没有一个清华北大毕业生,他们所知道的,优秀学生几乎都可以在网上查到。所以,优秀学生能考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跟老师关系真的不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的学生,根本就不是老师所能够教出来的,6分来自于天赋,3分来自于家庭,学校和老师作用能够占据1分,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自在人生wub


学生的天赋加上老师的教育相结合。

现在的家长不承认天赋,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差,不承认自己的孩子智商低,推在孩子贪玩上。事实并非如此,人们常常讲,要有鸿鹄之志,燕雀即使有鸿鹄之志又能如何?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即要是高智商的学生,还要由优秀的教师来教,缺一不可。老师与学生就象园丁与花朵,美丽的花朵能不能盛开,开的效果如何,与园丁的培育技艺有关,优秀的园丁可以使花朵开得更美丽。但是如果优秀的种子,没有花朵的基因,再好的园丁也无法使野草开出美丽的花朵。

自古以来,“有考上状元的学生,没有考上状元的老师”,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可以说他的教书育人水平应该是无人能比的,他的学生成才率也不是百分之百,百分之二多点,而大多数老师教一辈子书也培养不出一个贤人,教出状元学生的了了无几,这说明,老师很重要,学生的天赋更重要。我们常讲,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老师与学生,就象园丁与花朵,一棵杂草在哪个园丁手里也培养不成牡丹的样子,开出牡丹那样美丽的花朵,而一朵牡丹花,如果在一个技术不好的园丁手中,也许会死掉。

因此,学生学习成绩和老师教学水平是相符相承的,缺一不可。


南极冰火


对于千千万万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能够考取北大、清华这样的国内顶尖高校,那既是个人一生的幸运与荣耀,更是一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幸运与荣耀。尽管北大、清华读起来并不是那么友好,每年还有那么多被退学处理的学生。

北大、清华学生之所以这么受追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的本科生录取率太低了。据有关方面的统计,北大、清华两所TOP2高校在全国各省份的平均录取率仅万分之四左右,北京地区稍高一些。称考上北大、清华的学子为“万里挑一”是一点也不过,要从全国上千万考生中顺利冲出来,光有实力还远远不够,非得运气好到了极点方可。

于是乎,一所中学有多少同学考取了北大、清华,已经成为很多学校展示教育教学成就的重要指标。比如最牛的河北衡水中学、北京的人大附中、四川的成都七中和绵阳中学等,都是北大、清华招生的“大客户”,这些学校不但在本省、本地首屈一指,即使放眼全国,也是一等一的超级“牛校”,成为家长和学生梦想的目标中学。

对于这些考取北大、清华的天之骄子,甚至执教的老师们都说:“他们哪里是老师教出来的嘛!”老师言语之间既是满满的自豪感,认为教到这样的学生就是一种享受、一种荣耀;同时言语之间也是对这些学生满满的褒扬感,认为这样的学生自身特别努力,让老师很是省心省力。

那么,考取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学生,真的是老师教出来的吗?作为家长,挖挖机有自己的看法。

考取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学生,老师在他们身上投入的时间、精力更多,给予的空间更大、更自由

这些考上了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习兴趣深厚、思维敏捷、学习自觉、习惯优良、特别自律。因此,他们从小学到高中,在学习上一直处于班级或年级前茅,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们往往更加关心、爱护,给予他们更多锻炼的机会,比如当班干部、当科代表或者组织班级活动等;同时,这些同学往往不满足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多有对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学习,他们有问题的时候,往往要找到老师求助、求解,而老师也乐意为能够提出问题、有思考和爱发问的学生提供帮助和答疑解惑。

进入高中以后,对于这些基础好、底子厚,有可能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一般的中学都会编入师资力量最强的班级,对他们进行特殊的照顾。比如利用晚自习组建专门的“清北班”,将教学知识的难度提升到北大、清华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的选拔试题难度,进行专门的辅导等等;到了高二、高三,对于个别学科不太均衡,或者某一门科拖后腿的学生,科任老师往往还会“一对一”专门辅导,帮助这些学霸补齐最后的“短板”。

同时,到了高三之后,对于这些潜在的可能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老师们更关注他们的身心状况,及时给予他们关心关怀,对于身体、心理出现波动的学生,会及时配合家长共同想法予以积极应对,并在请假等方面给予关心和照顾。这些同学偶尔会向老师们提出自己的请求,甚至有些是过分的请求,老师们也会一笑了之,尽可能的支持他们的想法。

考取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学生,自身努力、有效学习是关键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为什么同样是名师执教,但班上的同学最后考取的大学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内因永远起决定性作用。学生的资质天分怎么样、学习兴趣怎么样、学习态度怎么样、学习能力怎么样、学习习惯怎么样、学习方法怎么样等等,这些都是在学习上拉开差距的重要因素,哪一个因素出现了问题,都会带来学习成绩上的差别。

纵观那些考上了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同学,他们在上述6个方面的表现几乎无一例外地可圈可点。虽说不一定6个方面都非常优秀,但至少有3个以上的方面是非常优秀的。而这些方面,外部因素对他们的影响是局部的,核心的还在于他们自己持续不断的努力和上进,在于他们在学习上的持续性、有效性和高度自律性。

所以,我们在羡慕那些考上了北大、清华的同学之余,更多地要看到这些同学背后的艰辛付出。挖挖机家孩子虽然也去了TOP2高校之一,作为家长是亲眼目睹他的辛苦所在,高三后期复习中一度还出现了腰股劳损的情形,每天晚上回家都要专门按摩二十多分钟。成功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唯有比别人更刻苦、更坚持、更能承受,方可守得云开见月明。

考取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同学,得益于家庭、家长的教育有方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出生那一刻起,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受到来自父母的影响,前面提到的与学习有关的6个方面,除了资质天分来源于父母的遗传之外,其他5个方面都来源于后天生活的培养,而家庭和家长无疑是影响份量最重的所在。

考取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同学,他们的家长在教育方面可能不太专业,甚至不得懂,但他们的家庭、他们的父母,却在用实际行动言传身教,带出了远大的理想、思维的方式、端正的品行、积极的态度、坚韧的性格等等。这些虽然老师也会讲,也会引导,但核心素养的形成,还在于家庭,来自于父母。

这些孩子的父母不一定很富裕,也不一定很有文化,但大多精神面貌良好,在某些方面有着一定的远见,对孩子的教育成长有着明确的规划,并且集全家之智、举全家之力,合衷共济,齐心协力共同把孩子的教育不断推向更为优质的学习成长平台。

结语

可以肯定地说,考取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学生,是老师辛苦教育教学的结晶,是家长呕心沥血陪伴的结晶,是他们自己自律奋进、持续努力的结晶,是学生、老师、家长三方协作最高层次、最好成就的体现,值得学生、老师和家长倍家珍惜。考上了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学生,绝不能安于现状,绝不能躺在高考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因为求得北大、清华的门票不易,想要从北大、清华顺利毕业更不易。努力学习吧,天之骄子们,早日成长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有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